「戰狼」身上勇猛頑強的品格,那種血性陽剛之美,是怎樣鍛造培塑的?近日,《解放軍報》記者有幸走進吳京的「老部隊」——東部戰區陸軍某特種作戰旅,探尋中國軍隊的「戰狼」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軍隊:「戰狼」是怎樣煉成的
■解放軍報記者 朱 達 特約記者 賴文湧 通訊員 彭乙峰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亂兵的槍林刀叢中,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被冷鋒掛在手臂上高高擎起,保護滿載難民的車輛穿越交戰區……
這一幕,是電影《戰狼Ⅱ》結尾時的高潮片段;這一幕,既是折射愛國情懷的鏡子,更展示了當代軍人的血性擔當。
振葉尋根,觀瀾溯源。流動的英雄光影帶來深刻的人性沉思——「戰狼」身上勇猛頑強的品格,那種血性陽剛之美,是怎樣鍛造培塑的?近日,記者有幸走進吳京的「老部隊」——東部戰區陸軍某特種作戰旅,探尋中國軍隊的「戰狼」是怎樣煉成的。
特種兵是特別有種的兵。只有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才能成為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沙場「戰狼」。解放軍報記者 朱達 攝
「戰狼」閃亮標籤:特種兵就像鋼鐵鑄成的子彈
東部戰區陸軍某特戰旅旅史館的一張照片,記錄著一位真實「戰狼」在異國書寫的鐵血榮光——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委內瑞拉海軍特種作戰學校高高飄揚,參加「獵人集訓」的特戰隊員馮其華黝黑的臉龐上淚水滑落……
2014年,在近7個月裡,他通過傘降、爆破、班組戰術、戰鬥射擊、綜合格鬥、野戰生存等多類訓練課目的殘酷考驗,在全部120名學員中成為通過考核的9名勇士之一。
一本《獵人訓練筆記》的扉頁上,寫著他的格言:「特種兵就像鋼鐵鑄成的子彈,光亮、鋒利而冰冷,惟一能讓它燃燒的是身後默默包裹它的底火,擊發時帶著底火賦予的使命,呼嘯向前。」這,就是「戰狼」品格的「閃亮標籤」。
獵人集訓中的「地獄周」訓練,馮其華感覺走到了「地獄的門口」——長達6天6夜的高強度集訓中,不允許睡覺,只有不間斷的訓練。而負責監督訓練的教官,每8小時輪換一批,學員只要稍微打一個盹——要麼會遭到體罰,要麼會被拉到河裡泡冰水。訓練過程中,學員被禁止找東西吃,期間只吃過一次餿的小米飯……
多種訓練方式挑戰生理極限——學員仰臥在沙灘上,任憑海浪帶著泥沙灌入口鼻,緊接著,4個人扛300多斤的圓木在沙灘上急行;每名學員徒手挖大約和人肩同寬、深約2米的大坑,挖完人跳進去之後,教官扔入瓦斯彈;脫掉上衣躺在位於草叢深處的垃圾堆裡,任憑蚊蟲噬咬;兩手上舉,全身在四處都是鱷魚的河水中浸泡……
「戰時打贏勝算要想多一分,平時就得狠十分。」如同冷鋒一樣,中國「戰狼」面對強敵和絕境,把血性擔當作為靈魂深處的「精神圖騰」,練就捨我其誰的霸氣、孤軍作戰的勇氣、有我無敵的殺氣,增強「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底氣。
2012年底,該旅30名「戰狼」赴哥倫比亞參加反恐聯訓。訓練中,哥方提出一項非常危險的訓練課目,在實戰背景下展開反劫持人質訓練——如果10秒內無法將4個模擬恐怖分子「擊斃」,就會遭到預置固定火力點實彈火力打擊,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要不要上,誰來上?」生死時刻,30名「戰狼」無一退縮。他們迅速進入備戰狀態,根據主辦方提供的敵情,展開分析和判斷並確定戰術。戰鬥打響!每名「戰狼」平均在8.6秒內快速完成接敵、出槍、瞄準、射擊等一系列動作,精確命中目標……中國特種兵的表現,贏得各國參訓隊員的尊重。
在苦與累的磨礪、血與火的考驗中,「戰狼」們堅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