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2020-12-22 騰訊網

分享王興的一篇演講,有一年回清華和師弟師妹們做的分享。希望你不要覺得遙遠就不去關注:「我還是先考上大學再說吧。」要知道明天的你是從今天來的。所有的改變最好從今天就開始。

學習之餘,偶爾抬起頭看看窗外,看看大人的世界裡真實在發生的一切,再次回到學習中的時候,你的心態早已起了變化。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文 | 王興

大家好,今晚非常高興有機會回到校園,剛剛站在這個舞臺的時候,我覺得特別特別像以前舊的蒙民偉音樂廳裡面的舞臺,也是一個小舞臺,我就想起十九年前我在藝術團舞蹈隊的時候上臺演出,剛才坐在下面的時候,我覺得的緊張跟19年前不太一樣。這個緊張是一種更瀰漫的、更宏大的。因為我覺得20年過去了,你們依然如此的年輕,而我們已經花了20年的時間在清華讀書,在外面進行創業,所以我非常羨慕你們擁有的青春年華。

今天,我相信很多同學是面臨著即將畢業,或者可能是幾個月不到一年後,或者一年兩年後畢業,但是最終你們都要離開清華,離開校園,到社會上去。就像我們16年前做的那樣。所以我在想有什麼建議,我可以給到大家。雖然大家可以不太把建議當回事,因為建議基本上是基於過去有限經驗的總經,但是既然作為一個過來的學長,在外面摸爬滾打有過很多挫折,依然不斷嘗試的一個學長,當你們面臨畢業,面臨走出校園的時候,我想跟大家分享三點建議。

第一

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你們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這一點我覺得對清華的同學是尤其尤其重要的,可能大家之前會面臨很多忐忑,但是別忘了,在你們入學之前,我相信在你們的小學中學,尤其是高中的時候你們一定是全國各地的佼佼者,是學霸,是各方面優秀的人。正因為你們是學霸,你們是如此的優秀,所以你們才有機會進到清華這個校園來,這個全國毫無疑問最好的大學,而且即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那是因為你們過去的優秀。但是我相信你們絕大多數人跟我當年一樣,在進入清華之後遭受很多衝擊,或者是一連串的打擊,所以三年、四年甚至更多年下來,你們在一定程度上在清華受到的磨鍊會在鍛鍊你們的同時,也消磨了你們一些志氣,會讓你們覺得你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而且在各方面面臨很多挑戰,很多挫折,面臨很多困惑的學生。當你即將離開校園的時候,你不知道當你走出校園的時候,迎接你的是不是更加挑戰的社會,是不是更加難以接受的一些疑惑。我相信有這個想法很正常。所以我想提醒你們:別太不把自己當回事。

在幾年以前,你們是最優秀的學生,在清華經過幾年的培養,當然也是經歷打擊之後,你們應該相信,雖然你們的自信經歷了打擊,但你們在經歷過這些之後,你們的抗擊打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更加增強,當你們走出校園的時候,你們會看到自己有很強很強的競爭力,這點我是非常有感觸的。

回想03年的時候,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當時也很疑惑,不知道自己能幹一些什麼事情。包括後來因為看到社交網絡的機會,非常衝動的回國創業,和王慧文他們一起創業的時候,其實我們真的什麼都不會,雖然我們是電子工程系畢業的,之前學過計算機編程,但是我們並沒有系統性的開發過網站,所以我們就現買書現學。所以04年我們創業的時候就是現學,之前什麼也不會,技術不會,管理更加不會,按照我一個長輩的說法,你們不但沒有管過人,還沒有被人管過,校園營銷也不會做,但是我們就一步步的摸爬滾打,有什麼不會我們就去學。包括2010年我們做美團之後,因為是一個O2O的事情,線上線下結合,不光是要編程序光是要做網站,而且要到線下跟全國各地眾多的商戶去談,這個事情我們也沒有做過。在那之前我做過最大的推廣是校園推廣,最早在清華,98年創業大賽的時候,滿學校貼海報,你們如果辦活動會知道滿校貼海報,這也是我們校園推廣的起點。後面到了05年、06年做校內網,我們在全國各地校園貼海報,這是當時最早的O2O,所以到10年我們向全國100個、200個城市擴張的時候,雖然我們之前不會,但我們就學。

我記得印象非常深刻,在10年、11年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們開會開得非常晚,大家討論了很多內容,最後需要整理一個會議紀要。我問助理你會用visio工具嗎,他說不會,但是我可以學。「不會,但是我可以學」,這句話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各種你沒有遇到的問題,不會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來解決。我相信學習正是清華所有同學最大的優點。所以,不要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這是我第一個給大家的重要建議。

第二

但第二個建議跟第一個建議貌似有點相反,就是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雖然你們之前學的很好,在清華學了很多東西,但很不幸的是,你們走出校園之後,發現你們很多所學並不能直接應用。不管你是學什麼東西,學電子工程,學計算機,如果你學經管的,你更會發現,你走出校園,並不會因為讀了經管你就可以做管理,肯定不是這麼一回事。你會發現你很多具體的所學內容,要麼是已經過時,要麼是即將過時,或者有些課程因為設置不合理,根本跟現實是不結合的。所以雖然在座的各位是清華大學,是全國最頂尖的學校,是世界最一流的學校畢業的,但你依然也有很多不會的。但更糟糕的是,大家不要認為你在學校做得好,在外面做得不好,這是社會對你的不公平,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遭遇,最糟糕的是抱怨環境。我相信大家在學校就會發現,清華是一個很好的學校,但清華依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大家把精力花在抱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不去改進它,或者說暫時沒有改進就去忽略它,而把精力花在你能夠改進的地方的話,那麼你在清華的四年就可能沒有最好的利用。同樣的,你畢業之後,不管加入什麼公司,如果你不是很積極的擁抱一切變化,而是以為,我是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我是清華的學生,我是優秀畢業生,不願意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那麼很可能你會錯失很多很多的機會。

最近幾年可能有改善,早幾年的話,其實對於清華的學生有很多批評,很典型的是華為這個非常令人尊敬的中國科技的全球領先企業,他們認為在清華招的學生雖然應該素質是好的,但是不太符合華為的吃苦耐勞的企業文化,所以最後實際在華為裡面,清華的學生不見得能夠取得最大的成功。所以不管你之前是什麼學校,當你畢業之後,當你走向社會,進入企業之後,你要忘掉之前的一切,過去所有的成績都跟將來沒有關係,企業不是為你的過去買單,因為顧客不會為你的過去買單,顧客最後只會為你提供什麼服務,你提供什麼產品,他們的產品,他們的性能,他們的體驗來買單,因為企業以客戶為中心,所以企業也關心這個事情,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忘掉過去的一切,去擁抱新的東西,去學習新的東西,而且一切是以客戶為中心出發。

所以這個可能是我們清華的學弟學妹們尤其要面對的事情,不光智商要高,情商也要高,情商高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能夠吃苦耐勞,能夠從底層做起,不然有可能像之前在華為的清華同學不見得能夠發揮的最好,在其他很多競爭很激烈的,需要以客戶為中心的,很需要長期艱苦奮鬥的地方,可能清華的學生也不見得能夠發揮的最好,那將會非常遺憾。所以這是我的第二點建議,也別把太把自己當回事。

第三

第三點建議可能更加有爭議一點,也別太把別人當回事。因為這個時代是變化得如此之快,所以可能你周邊的很多建議,不管是過去的專家,還是你後來面臨的環境的同事、老同事,甚至是上級,他們的意見,他們的經驗不一定是對的,這個是我們時代特有的問題。早200年前,工業革命之前,可能人們生活是沒有什麼變化的,變化很慢。但是後面完全就是幾何的增長,尤其是最近幾年時間變化是如此之快,一方面是科技的變化,以摩爾定律為底層的持續五十幾年的變化,另一方面是跨國企業、整個全球化的進展,會使得不管在技術方面,在文化方面大家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去年川普能夠上臺大家很明白了,可能在發生之前,大家都覺得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之後卻認為這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會發生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一個最極端的事情的講法是,學習分幾種,一種叫往前學,向長輩學習,一種是平行學,你要跟同輩人學習,但有可能我們即將進入一個社會,你要向下學,向跟年輕人的學習,因為你過去的很多經驗會迅速過期。所以這就是我一開始說,你們比我年輕十幾二十歲,你們前面有非常非常光明的未來,有很多東西我們跟你們一起學習,所以這是我的第三點,別太把別人當回事。

但是有一個例外,唯一需要當回事的事情,就是我們在美團點評長期做的事情,你應該以客戶為中心,你可以把其他所有的規則都不當一回事,但是只有一條你必須堅守,不管你幹什麼事情,在什麼層級的崗位,要以客戶為中心,最後只有客戶你不能不當回事,你要從各個角度,不管你做什麼崗位,不管在什麼層級,你應該所想的事情不管是遵守規則,還是突破規則都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不管是產品經理的崗位上,還是工程師的崗位上,還是客服經理的崗位上,還是區域拓展經理上了,你可以打破規則,不必太把原來的規則當回事,但只有一條,你必須把客戶當回事,因為只有這個是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成敗。而一個正確運營的企業會把以客戶為中心作為評定所有人的一個標準,所以你可以別太把別人當回事,但是必須必須把你的客戶當回事。

所以在說完了這三點之後,當你們面臨選擇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我覺得肯定應該做你願意幹的事情,因為你們面前有如此多的機會,所以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誘惑所幹擾。我這麼說是特別有所指的,因為我們之前內部討論,我們覺得說,跨國企業真的耽誤了中國二十年前非常優秀的一代年輕人。

在我們二十年同學前畢業的時候,他們選擇去跨國企業,IBM,微軟,思科,還有寶潔,當時是非常光鮮亮麗的企業,他們當時招了二十年前最優秀的一批畢業生。但二十年後我們發現其實能從中脫穎而出的真正最頂級的人才,是少之又少,因為在那些企業你並不會得到真正往上走機會,你可能得到初級的很好的鍛鍊,但是因為你最後不會上到最高層級,包括現在微軟在中國的頭還是老外,所以你沒有機會看到企業全面運營的經驗,所以你也不可能鍛鍊出全面運營的能力。所以二十年、十年前可能加入騰訊、加入華為、加入阿里巴巴的人,素質不見得比當年加入寶潔、微軟的人強,但是二十年後跑下來,發現真正大家達到的高度是不一樣的。

今年依然面臨這樣的問題,可能現在跨國企業相對不那麼熱了,但大家依然面對那麼多機會,國企,私營企業,跨國企業,或者公務員,大家應該如何選擇?我覺得除非你們有報效國家去做公務員,否則進企業的話我只有一點建議,清華大學的學生應該有志氣,你們應該加入一個能做世界冠軍的企業,這個非常重要。如果純粹從商業上來講,不一定要做世界冠軍,可能有的地方做一個省冠軍,如果是個資源型的企業,它就非常非常掙錢,甚至可以成為全國500強,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500強。有些事情你只要成為全國冠軍就夠了,你不要成為世界冠軍,你想壟斷中國這個市場,不管是靠技術手段還是其他方式,只要是成為中國的全國冠軍,就已經能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

但今天我們是在清華,是在全國最好的大學,而且是有志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所以我覺得清華的學弟學妹,清華的畢業生應該有更高的志氣,要去加入一個能做世界冠軍的企業。這一點其實在中國過去相對少做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銀行,像工行可能是宇宙第一大行,但那個不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企業,可能不能完全拿來比。真正能夠開放的企業,比如華為,我是非常尊敬它的,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確實在那個領域從中國走出來,做到世界冠軍,而且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們做到這個中間有多麼辛苦,能夠從中國出來做到世界冠軍,我對他們非常尊敬。還有其他的很多企業,雖然有些領域做不到,但網際網路可能算是中國相對有競爭力的科技行業。大家知道在半導體,在核高基方面,中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追趕,但網際網路行業是相對好的。

如果以市值判斷一個公司做的價值的話,那麼阿里、騰訊都進了世界的前十,還有其他很多的企業也是相當不錯。但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你就會看到,在中國騰訊和阿里都還沒有做到世界冠軍。騰訊做的非常好,微信無人不用,但是只是所有華人用而已,每個月的活躍用戶接近10億,這看起來是個很大的數字,但是很不幸的是facebook、whatsapp等加起來大概20億,他們不光能做中國人的生意,他們做全世界的生意,或者從市值上看騰訊依然小於facebook。阿里做的非常好,淘寶大家非常喜歡,但是你看市值的話,阿里還是略微低於美國同類電商企業亞馬遜,現在阿里在繼續往外走,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主要還是做中國的生意。而亞馬遜雖然沒有瘋狂擴張,但卻把主要的電商市場站住了,包括雲計算也一樣,走在最前面。

同樣的例子,中國網際網路非常發達,但是騰訊的市值小於facebook的市值,阿里的市值小於亞馬遜的市值,我們看到滴滴非常火,但是它的市值也小於優步的市值,很多方面是直接學優步的做法。我們看到在旅遊方面也是,全球最大的旅遊企業Priceline一千億美元市值,中國的旅遊企業攜程是兩百億到三百億美元。那麼這是中國過去網際網路的發展,總體很好,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是成為世界冠軍的很少,可能有些還在這個路上。

在這個路上的還有另一個公司,就是我們的美團點評。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在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因為中國有如此好的環境,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走到了在世界前列,美國沒有我們單一對標的企業,不像騰訊可以對標facebook,阿里可以對標亞馬遜,美國沒有哪一個現成的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單一對標美團點評,因為我們是綜合的幫大家提供吃喝玩樂的網際網路服務企業,可能美國要對標我們的話需要結合好幾家企業,對標大眾點評的第三方評價平臺Yelp,加上OpenTable,一個餐廳的訂餐,加上GrubHub,餐飲的外賣,加上Fandango,賣電影票的 ,加上tripadvisor,旅遊的第三方評價,加上booking.com,酒店的評價,可能還要加上非吃喝玩樂的長尾品類等,所以美國沒有單一企業在業務上或者規模上對標我們。僅以我們最大的單一業務外賣為例,我們每天到1500萬單,這幾乎比美國同類企業大10倍,這個當然不是因為我們英明神武,而是因為我們在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移動網際網路出來之後,整個網際網路越往後發展,越跟國情結合。如果你拿各國的前一萬個網際網路用戶相比,沒有多大的區別,最早都是科研機構,大學來用,但越往後的話,越往下滲透,跟國情結合越緊密,誕生的各個產業以及發展的節奏就跟國情相關。那麼我們很幸運的生活在中國,有世界上最大人口,不光最大人口,還有最大的城鎮人口的地方,人口密度非常高,還有其他很多的要素,造就我們能夠在這個領域,在服務的網際網路化方面走在全世界前列。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美團點評不但是中國最大的服務業網際網路平臺,而且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業網際網路平臺。

當然這個比賽剛剛開始,因為服務業,第三產業的比重是越來越大,任何一個經濟體越發達,第三產業比重越大,整個服務業的網際網路滲透率還非常低,雖然我們現在在前列,但是這個比賽剛剛開始,我們非常的努力工作,不光確保我們在國內是領先的,而且確保我們在世界上是領先的,因為我們是要成為一個能做世界冠軍的企業,將來我們不但把國內的事情做好,還要把國內的經驗能夠輸出到別的國家去。有可能是往歐美日韓這些GDP更高的國家輸出,也有可能往「一帶一路」GDP更低的國家輸出,但是在這些領域,我們的發展經驗可能比美國的發展經驗,離他們更近,更有借鑑意義。所以美團點評是一個很有機會成為世界冠軍的企業,在我們所屬的領域裡。所以我給自己的公司打了一堆廣告,但是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否選擇加入我們,你們作為清華學生應該有足夠的志氣,應該去加入一個能成為世界冠軍的企業,這樣你們才不會辜負你們幾十年的學習,辜負在清華這個最好的大學四年或者六年或者更長時間的教育,而且不辜負這個時代。

說到這裡,我想起20年前,1997年8月29日還是30號,我們入學第一天,開學儀式上,清華的領導做開學演講,其中有一段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那個清華領導也是一個清華校友,他回想他們當年入學的時候,就像今天我回想我們20年前入學的時候,有這麼幾句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背後是一排排的廠房,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永遠戰鬥著奔向前方。現在時代不一樣,我們眼前沒有田野,我們生活也不需要廠房,因為第三產業已經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更加重要,但是我們生活依然要如此,要既往不戀,縱情向前。多謝。

相關焦點

  • 高校大學生準確定位自己,別把自己不當回事,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擁有大學生學歷也不算什麼稀奇事了。尤其北上廣的一線城市,高學歷的人比比皆是,一位名牌大學的學生在某論壇上寫道:「我會經常感到迷茫,與周圍人相處,我不知道該把自己的姿態放低點,還是擺得高點」。而我想說的------高校的大學生準確定位自己:別把自己不當回事兒,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
  • 別太拿自己當回事了,沒人真正在意你
    很多時候,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在浩瀚無邊的世界裡,其實我們不過是一粒渺小的砂石,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你。所以,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不要去和自己較真,凡事順其自然就好。有時候,你越是過分的糾結,反倒失了真,也失了意。很多時候,別太拿自己當回事了,沒人真正在意你。
  • 王志文處世精髓詮釋,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也不要把別人太不當人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也別把別人不當回事。這句看似繞口令的話,總結出了為人處世的精髓,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就是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這件事我能起很重要很關鍵的作用。這個事兒就得靠我,我對你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其實你錯了,你什麼都不是,不是到你只是一粒塵埃。
  • 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太把自己當回事,就很容易對一些事情做出錯誤的判斷,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時貶低了別人,一次次的挑戰別人的底線,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太把自己當回事,太高估自己的實力,終將是一場災難。02做人,別把別人不當一回事有這樣一句話說:「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很重很高,很簡單;但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很輕很低
  •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深度好文)
    這句話提醒我們:做人,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人活著,最大的愚蠢的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 ,沉迷於自己編織的夢境,目空一切,自命不凡。但實際上,別人捧你,你就是只精美的杯子,人家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千萬別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地位。
  • 你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你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到底是什麼時候,學生就成了應該幫老師做事情了?學生幫老師做事在老師眼中成了一種「特殊對待」,一種「恩賜」,一種「鍛鍊和培養」…我的天哪,我只想說,您可真的能編,不愧是「老師」。雖然我很少是那個被選中的對象。但是我目睹過很多回這樣的事了。快上課的時候老師收到了一個簡訊,然後自然的叫一個男生去幫她取快遞,她說下班不路過那裡,不想來回走了。
  •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別太把英語當回事
    別把英語當回事   一段時間以來,發現對於英語啟蒙,有些人有極端的傾向。一種表現是過於重視,結果自己很焦慮。   其實我看這兩種反應,都是把英語太當回事了。所以我們今天講座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客觀看待英語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別太把英語當回事了   別拿英語當回事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方式的體現。它不是學科也不是知識點,是一種被內化了的基本能力。
  •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就是了不起的才華
    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就看這一點:是否把自己當回事。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戒掉了虛榮和面子,活成了裡子,不隨便露面,他們懂得順應客觀規律,享受歲月靜好。
  • 「中國特工」的鬧劇,是蔡英文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這幾天,一位自稱「中國特工」、名叫「王立強」男人,大篇幅佔據了臺灣媒體的主要版面。民進黨從上到下,藉此大編「大陸幹預臺灣選舉」的謠言,卻很快被事實打臉:這個所謂的「特工」原來只是一個涉嫌詐騙的在逃人員,今年4月時持偽造的中國護照和偽造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前往香港。
  • 腿抽筋是怎麼回事?別把這事兒想的太簡單了…
    >腿抽筋是怎麼回事?別把這事兒想的太簡單了…2018-06-11 20:43:3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養生這個詞,近些年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  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腿抽筋的情況,那麼腿抽筋是怎麼回事呢?
  • 致自己:別太心軟,別太善良
    有時候你的柔軟善良,反成了別人變本加厲的理由,心疼的還是自己。後半生致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別太心軟,別太善良。 阿桃是個很善良的姑娘,很懂得為別人著想,是那種和她在一起很舒服的感覺。認識這麼多年了,也從未聽她抱怨過誰不好,總是臉上帶笑,堅強樂觀。 我到的時候阿桃已經在等我,看她愁容滿面,問她怎麼回事,她嘆了口氣,對我說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事情。
  • 《奇葩說》開播,北大美女學霸0票淘汰:人啊,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奇葩說》是個辯論節目,不是學術講座。很顯然,這個詞根本不符合節目風格。 馬東出於好心,提醒劉純懿不要再講內卷,講講自己。結果劉純懿話鋒一轉,又糾纏到了「內卷」上。 這個時候,薛兆豐又站出來「救她」,讓她講講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不然還真以為世界沒了你就不會轉了呢 1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不然還真以為世界沒了你就不會轉了呢 11:每個人都有另一半,請不要把他的另一半逼出來。給他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攢人品。2:有一些話,只能存放在自己心中,做為智慧的教育,說出來好像在訓導對方,反而顯出自己的愚痴。自己要做好,也要尊重別人。3:如果陪我到最後的人是你,那麼以前經歷過的苦難、傷痛和絕望,都顯得不再重要,你可以不用成為我生命中的陽光,但你一定是我的歸宿。4:萬物凋零,告別依依。
  • 怎麼評價《都挺好》中的人物朱麗(太把自己當回事)
    就算明玉幫你圓了這個謊(原著朱麗也知道以為沒人知情就無所謂這點)時候這成了明玉的大把柄,孫總完全可以以此發難趕走明玉,讓自己的嫂子負責公司審計,裡應外合,到時候明玉就算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等明玉被停職哭訴委屈,你看看朱麗會不會搭理她?等做完了才被人發現,她朱麗也不僅僅是停職這麼簡單,全行業都得知道你這麼個人物,你連混都別想再混了。
  • 孩子含胸駝背太難看?「脊柱側彎」不是小問題,家長別不當回事
    相信大家小時候也經常被自己的父母說過這個問題。每次一含著胸走路,要麼父母要麼親戚,總要在背上來這麼一下,並罵一句:「含胸駝背,都成老頭了。」一個人的儀態優雅端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好感。同樣倘若他彎腰駝背,也會讓別人覺得他年紀輕輕卻很沒有精氣神,一股頹廢勁兒。
  • 年輕人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南來北往,不辜負生活,不迷失方向年輕人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現在的年輕人過於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年輕人其實真的需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人,現在的年輕人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我也是一樣,年輕人每天都穿梭於不同的人群當中,身邊有的人對你的表達是真的,有的人對你的表達是假的。只有正確的看待自己,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真正的了解透徹自己以後,才能夠分辨出是真是假。
  • 奇葩說高考狀元遭0票淘汰,成年人的社交: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場上的導師已經在給她臺階下,讓她說一說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她卻說跟別人不一樣是一個偽命題。試問,這樣的人,就算是高考狀元,北大學生,怎麼能不遭到0票淘汰的結局呢?1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厲害,覺得自己很重要。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 《奇葩說》北大美女學霸遭0票淘汰:人啊,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高考狀元,北大美女學霸,觀眾本來對她期待很高。海選現場,某MCN公司老闆Amy姐做自我介紹時,開玩笑說了句:「女生都知道我,女生都是我的粉絲。」劉純懿眼神犀利、一臉不屑地站起來說:「不好意思,我非常討厭你。」劉純懿不依不饒,不管你開玩笑與否,我就是要讓你知道有很多女生討厭你。劉純懿回答說不想,因為拿過太多次,沒意思,想試試怎麼輸。
  • 別把AMH檢查不當一回事, 對你人生的影響太大了
    各位讀者們老爺們好吖,我是文藝與氣質於一身實力派小編——小宸,這裡可以讓您看到最新最有趣的資訊內容,讓您感到不同凡響的財經資訊內容,時時了解最新的世界財經動向,會給大家帶來意外驚喜,好了不跟大家逗樂了,給大家呈現今天的精彩內容:別把AMH檢查不當一回事,對你人生的影響太大了隨著現代女性結婚和生育年齡的推遲,以及國家「二胎」政策的出臺,高齡產婦急劇增多,難孕、不孕人群比重與生育風險持續加大
  • 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拿孩子「當回事」了!
    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拿孩子「當回事」了!太拿孩子當回事的家庭,註定會醞釀出一場悲劇。記得之前在看《中餐廳》的時候,有這樣一幕:一個中國媽媽帶孩子來泰國玩,正巧來中餐廳吃飯。四歲兒子因為覺得糖醋排骨不好吃,開始對父母發起脾氣來,還大吼說:太難吃了,這是我吃過最難吃的糖醋排骨,我就要吃以前的那個糖醋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