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一員大將:重創楚國,卻被白起斬殺!

2020-12-18 騰訊網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裡,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對於魏國來說,之所以能在戰國前中期保持強盛,離不開眾多名將的支持,比如吳起、龐涓、樂羊等人,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魏國將領。當然,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公孫喜,也是魏國的一員名將。就公孫喜來說,曾參與針對楚國的垂沙之戰,卻在伊闕之戰中被白起所斬殺。

首先,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孫喜又名犀武(?~公元前293年),姬姓,公孫氏,名喜,陰晉(今陝西華陰市)人。從姓氏和名字上來看,公孫喜應該是魏國王室的後人。在此基礎上,公孫喜受到了魏國君主的重用和信任。對於公孫喜的一生來說,主要參與了垂沙之戰和伊闕之戰這兩大戰役。一方面,就垂沙之戰來說,發生於公元前301年。彼時,齊國、魏國、韓國這三國聯合派出大軍進攻楚國。齊國派出的主將是匡章,韓國是暴鳶,而魏國則是公孫喜。與此相對應的是,楚國君主楚懷王王令唐昧率軍迎擊三國大軍。

在垂沙之戰中,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即重丘,今河南唐河縣),相持6個多月。對此,齊國君主可謂失去了耐心,所以催促齊將匡章儘快和楚軍決戰。對此,匡章從樵夫口中得知楚重兵把守處水淺可渡,於是選精兵乘夜涉渡奔襲楚軍。而就公孫喜和暴鳶,也率領魏國和韓國大軍一起進攻楚國。與此相對應的是,唐昧因聯軍6月餘沒有動靜,放鬆戒備。在聯軍上岸後,倉促調兵應戰。由此,在垂沙之戰中,楚軍大敗,唐眜被殺。在此基礎上,公孫喜率領的魏國大軍和齊國、韓國的大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沁陽市)、宛(今河南南陽市)、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

對此,在筆者看來,通過垂沙之戰,齊國、魏國、韓國重創了楚國,就楚國來說,不得不向齊國表示屈服,被迫以太子橫為質,向齊求和。在垂沙之戰中,公孫喜率領的魏軍不是主力所在,也即是以齊軍為主的。不過,到了伊闕之戰中,公孫喜被賦予了主力的重任。公元前295年,秦國左庶長白起統率秦軍進攻韓國,一舉攻佔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一年後,魏國大將公孫喜率領大軍救援韓國,加上韓國的軍隊,聯軍的兵力達到了24萬左右,明顯超過了白起率領的秦軍。

最後,魏國和韓國的聯軍在伊闕據險扼守,和白起相持到了公元前293年,雖然白起率領的秦軍只有10多萬人,但是,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先設疑兵牽制聯軍主力韓軍,然後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猛攻魏軍,一舉將其殲滅。也即通過各個擊破的策略,白起先是擊敗了公孫喜率領的魏國大軍,並斬殺了公孫喜這位主將,緊接著,白起立即轉用兵力攻打韓軍,從而取得了伊闕之戰的勝利。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伊闕之戰中,魏國名將公孫喜因為被白起斬殺,所以成為了白起的背景板。對於白起來說,在斬殺公孫喜這位名將後,逐漸受到了秦國的重用,開啟了自己的名將之路。而魏國在失去公孫喜後,則日益衰落下去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關焦點

  • 鄢郢之戰後,楚國遭到重創,秦國為何不趁勢消滅楚國呢?
    對於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這戰國四大名將,一般以白起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在白起的一生中,有四場比較知名的戰役,也即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鄢郢之戰。其中,就鄢郢之戰來說,是白起針對楚國的戰役。在鄢郢之戰後,秦昭襄王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白起名震天下。對於秦昭襄王來說,之所以封白起為武安君,顯然是因為鄢郢之戰實現了重創楚國的目標。
  • 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後,為何楚國還能堅持50多年?原因有四個!
    由此,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正式攻破了楚國都城,並讓楚國損失了大片的土地和眾多兵馬。不過,對於楚國來說,卻堅持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秦國徹底消滅。那麼,問題來了,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後,為何楚國還能堅持50多年?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以下四點!一首先,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都城不僅擁有大量的人口,還囤積了充足的物資。
  • 戰國十大名將排名,第一名來歷神秘,曾當過戰神白起的老師
    結局:善終六: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受封秦國武成侯。滅趙國,平燕國,破楚國,徵百越,打仗無一敗績。特點:擅度勢,為人謹慎,有政治頭腦。 結局:善終,子孫三代皆為秦國名將。五:李牧,?
  • 白起一生的四大戰役:除了長平之戰,你還知道哪一場戰役呢?
    不過,就「精美」程度來說,白起批示的別的三場戰鬥,也許要比長平之戰更加「精美」。二、伊闕之戰,其次,就伊闕之戰來說,能夠稱為白起的成名之戰了。在伊闕之戰前,白起只是在秦國脫穎而出,不過,在伊闕之戰後,白起無疑成為秦國,甚至全部戰國期間的一員名將。
  • 戰國十二大名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王翦居第五,第一不服都不行
    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與其說司馬錯是名將,其實說司馬錯為大戰略家更準確。TOP、9 樂毅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奔魏時居於大梁,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TOP、5 王翦
  • 盤點秦朝歷史上的6大名將,第一殺敵百萬,第二統兵60萬滅楚國
    公元前289年,司馬錯率軍伐魏,奪取魏國六十一城。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軍伐楚,奪取楚國黔中郡,並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給秦國。TOP、5 章邯章邯在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 一句話點評勾踐、趙括、白起、項羽,韓信等十大名將
    長平之戰,趙王不用趙國諸多名將,卻用一位紙上稱雄的趙括導致趙國大敗,四十萬趙軍被秦將白起坑殺。誤了趙國也誤了趙括,趙括若從小戰爭打起,戰鬥十年用兵必不在白起之下。(殺神白起)三,殺人最多的名將-殺神白起。
  • 殺人狂魔白起一生殺了多少人,他是怎麼死的?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打韓國、魏國,在伊闕之戰中,「斬首二十四萬」。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國,「斬首十三萬」,「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攻打韓國,「斬首五萬」。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趙長平之戰,趙國降卒四十萬人,全部被白起用詐騙的手段坑殺,但是長平之戰卻「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 兵家七聖第三位,亞聖吳起,在魏國揚名殺妻求將,為何慘死在楚國
    大家都知道戰國前期魏國魏武卒天下無敵,成就了魏國在戰國前期的霸主地位。而魏武卒的創建者吳起,雖然有殺妻求將、母死不侍等私德有虧的行徑,但是仍然被後世稱為一代名將。後來齊、魯兩國交戰,吳起想擔任大將,但因其妻子是齊國人,引起了魯國人的疑慮,一心想成為大將的吳起,竟然手刃其妻子。吳起在魯國成為大將後,率軍擊敗了齊國。不料魯國國君是個沒有度量、不懂用人的人,他聽信手下關於吳起人品不佳的話,不顧吳起剛為魯國打了勝仗,竟將吳起給辭退了。就這樣,可憐的吳起兩手空空地離開了魯國,前往了人生的下一站,也就是使他揚名天下的魏國。
  • 殺神白起之死
    >還有大大小小几十起的戰役,戰無不勝,比如: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國,魏國,東周聯軍展開大戰,殲滅韓國和魏國聯軍24萬餘人,徹底掃平秦國東進之路;      「長平之戰」之所以被後世史學家不斷提起並研究,是因為「長平之戰」規模之大,參戰人數之多,殲敵數量之多在歷史上是罕見的,據史學記載,「長平之戰」殲滅趙軍45萬餘人,這在戰國時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那時候的全國總人口加起來才
  • 盤點世界史上12大名將,白起排第四,古德裡安排第九
    或許很多人認為王翦排名太低了,這是因為王翦一生不打無把握之戰,所以並沒有太大的傳奇性,典型就是滅楚之戰,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其實當時楚國已經精疲力竭,項燕的軍隊也不過20萬,加上其他軍隊滿打滿算也就四五十萬而已,王翦這算是以絕對優勢碾壓。
  • 史上十哲六大將:第二被清出宋武廟,韓信第三
    唐朝猛將,興唐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早年中武狀元,任朔方節度使時,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60歲時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後兩度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66歲的郭子儀被再度啟用,收復長安。68歲時,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入侵,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85歲卒,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大武將排行榜,白起不是第一,第一竟是他?
    排名第四的是王翦,這個人在當初秦代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再後來幫助秦王的統治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和幫助在破趙國的都城邯鄲和去消滅燕等等的戰鬥中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在後面的時候在以秦國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消滅了當時的楚國。排名第三是孫臏是在當時的戰國時期的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學家,和有名的兵家的有名的代表的人物,再後來的時候孫臏。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的3位頂尖人才,隨便留住1個,都可能統一六國!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的3位頂尖人才,隨便留住1個,都可能統一六國! 在戰國歷史上,要說對各國貢獻最大的那些臣子名將裡,細數之下我們很容易發現大多都是魏國人:張儀、商鞅、範睢,這三人可以說是為秦國掃六合鋪下了堅實的基礎;吳起、孫臏、龐涓、李悝等等也都在戰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人屠」白起:中國史上唯一沒有敗績的名將
    中國歷史上,就有且僅有這麼一位一輩子不打敗仗的名將——白起。白起是戰國時代秦國人。關於他的出身,一種說法是他是秦穆公將領白乙丙的後代,一種說法是他是楚國公族白公勝的後代。總之,祖宗曾經闊過。不過,到了白起父輩時,他的家族已經沒落了。所以,他是真正從一名小兵做起,憑藉戰功一步一步成為掌管秦國軍政大權的大良造。光從個頭上看,白起不太像一名將領。因為他長得短小精幹。
  • 中國古代被稱為頂級戰神的四位大將,第一位號稱兵聖
    然而在眾多將領中被稱為頂級戰神的僅有這四位大將。他們分別是孫武,白起,韓信,項羽等。排在第1位的便是眾所周知的兵聖孫武孫武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後世尊稱為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他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 戰國被忽略的兩位名將:一位拓地千裡,一位擊敗魏國!
    說到戰國時期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大名將,然後就是吳起、樂毅、趙奢、匡章等戰國時期的名將。不過,在這些知名將領之外,還有一些戰國名將,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其中,就燕國秦開和楚國昭陽,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