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避忌

2021-02-19 對聯雜誌

就像律詩有諸多的避忌一樣,對聯文體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儘量避免或嚴格禁止的現象。《聯律通則》列舉了對聯中應該避忌的三個問題:

 

1、合掌

合掌,是指上下聯對仗中意義相似或相同的現象。這是撰寫楹聯的一大忌。對偶修辭的本意是通過上下聯句對舉,而拓展語言的表現力及內涵容量,但,合掌的聯句卻字多意寡,上下聯對應位置中語意重複,既非相互對立,又非互為補充,造成了詞語的浪費,且徒增累贅,故應避忌之。尤其是「基本規則」中要求詞性對品,一些楹聯愛好者錯把「合掌」當工對,這種現象時有發生。如「千憂集日夜,萬感盈朝昏」、「日月如梭逝,光陰似箭飛」之類的聯句,幾乎都用同義、近義詞相對,合掌。記得,唐郎士元《送別錢起》詩中有「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之句,「不可聽」與「豈堪聞」,乃是犯了「合掌」毛病的敗筆。需要指出的是,一副楹聯是不是「合掌」,主要看上下聯意思是不是重複、雷同,而不能只看一詞一語是不是同義或近義。例如,悼烈士聯「烈士豐功垂萬代;英雄偉績著千秋。」聯中「萬代」與「千秋」是兩個近義詞相對,均是泛指時間久遠,沒有實質上的差別,因而「合掌」。但是,在題三蘇祠聯「諸葛相祠垂萬代;三蘇文苑溯千秋」中,同樣的詞語就不算「合掌」。為什麼?上聯「萬代」,泛指長久、永久,頌揚武侯祠的盛名伴隨著諸葛亮的高風亮節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而下聯的「千秋」,則是實指,詞義與「萬代」有實質區別,指北宋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的生平、著述讓我們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聯文中一「垂」一「溯」,為反向推演,「萬代」與「千秋」一虛一實,不僅不「合掌」,反而貼切中肯,對仗工穩。所以,在楹聯創作、賞析、評審中一定要把握好判斷「合掌」的尺度。

2、不規則重字

不規則重字,是指一副對聯中出現兩個或多個相同的不規則字。在聯文中運用重字修辭技巧時,必須做到上下聯中與重字相對應的必須是另外一個重字,即規則重字。規則重字不僅確保了上下聯之間完美的對稱性,而且增加了聯語的難度和趣味性。但是,不規則重字卻破壞了上下聯之間的對稱法則,屬於對聯文體中嚴重的形式缺陷。作為一般的應酬之作,由於作者一時疏忽而造成了不規則重字,也不必進行深究,古人傳世名聯中也偶有不規則重字出現;但在徵聯參賽或為正式場合撰寫楹聯時,務必細緻檢查,避免不規則重字的出現。

例如,2009年7月,兩位學術巨擘季羨林與任繼愈先生同日駕鶴西歸。此可謂文化哀事集於一時,巨星隕落,世所痛惜。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兩位大師的深切懷念之情。在兩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上,北京大學挽季羨林先生聯:

文望起齊魯,通華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譽貽天地,辭大師,辭泰鬥,辭國寶,大名無名,性存淡泊歸未名。

首都圖書館挽任繼愈先生聯: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師風範;

金匱石渠,理策修書,繼往存絕,百世館員楷模。

但是,當上述兩副輓聯見諸於媒體時,立即引發了眾多聯界人士對其不規則重字等違律現象提出質疑。在挽季羨林先生聯中,「大」、「名」為不規則重字。在挽任繼愈先生聯中,「理」為不規則重字。當然,還有平仄不諧的問題,於是,人們不禁發出「怎忍病聯挽大師」的感嘆!

尾三仄,是指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應平而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應平而仄,造成收尾三字均為仄聲的情況。三仄尾在古人律詩中偶有所見,應該儘量避免出現,但在確實無法避開的情況下,也可入聯。需要注意的是,「尾三仄」只是指五七言律詩句式而言,非五七言句,或一四句式的五言、三四句式的七言,則不必拘求。
尾三平,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應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應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為平聲的情況。三平尾在古人律詩中極為罕見,應該是律詩創作的大忌,五七言律句式對聯基本上沿用詩律,故也以三平尾為大忌。

打開喜馬拉雅 聽對哥談聯

喜馬拉雅 搜索:對哥談聯

點擊訂閱關注哦

《對聯》雜誌微博

海內外唯一公開發行的對聯藝術期刊

投稿:13269221296(微信同號)

徵訂:13269221236(微信同號)

郵箱:duilian2008@sina.com

郵局微信訂閱

客戶端中華聯墨

對聯雜誌官微

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相關焦點

  • 避忌改姓現象述略
    下文要說的,是出於避忌的目的而不得不更改姓氏的現象(以下簡稱「避忌改姓」現象)。 一、避忌改姓的具體原因    在文化深層上,避忌改姓的現象反映了漢人對於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調適。所謂避忌改姓的原因,就是這種調適的具體表現。這些原因有三大類型。
  • 風水擇日避忌
    祭主避忌:一、本命衝(不可用,大兇)。
  • 淺析曾國藩對聯的古文筆法
    曾國藩對聯自古文脫胎而來,文氣噴薄,如幹莫不可逼視。構篇一字立骨,立意巧於避忌,行文迴風激水、一波幾折,遣詞巧力並絕,寥寥數句,而餘味無窮。曾國藩在晚清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發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論。在文道關係上,既主張經世濟民,又強調怡情悅性;在創作理論上提出「情」與「理」結合的自然愜適,倡導「陽剛之美」。他的文學思想,使「文蔽道喪」的桐城古文得以中興。
  • 我要說說 ▎翼城文人原創作品《談對句,對聯》
    對仗的避忌:一,忌重字。在一首詩中,少數重字還可以,但在一聯中,是不能用重字的。有佳句例外。二,忌合掌。合掌就是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如九州對四海,華夏對神州,聞對聽等,就叫做「合掌」。再說對聯。他是一種文學題材。它的行成依賴於對偶這種修辭手法。
  • 楹聯詩詞知識 | 對聯的平仄
    平仄對立(平仄相對、平仄和諧)是對聯的六大基本規則之一,了解 並掌握對聯的平仄,是寫作、欣賞、品評對聯的重要條件。在平仄問題上, 聯界尚有不同的意見,這裡儘可能講主流觀點,有爭議的地方,也稍加說 明,目的是啟發讀者多加思考。 (一)什麼是平仄 所謂平仄,就是漢字聲調的兩大類型。
  • 寫對聯與貼對聯有何講究?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般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的一對語句表達相反或相關的意思。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 孺子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相傳,對聯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對聯,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能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 對聯例話(6):對聯的平仄(中)
    對聯相當于格律詩的一聯,於是便承襲了這個傳統,所以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往往要求用仄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求用平聲。一副對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定要一平一仄,這是不能輕易動搖的原則。如果上下聯尾字全平或者全仄,對聯界的行話稱為「一順邊」。
  • 對聯常識全解,了解對聯的身世和禁忌
    今年春節之前一直忙忙活活,到了年根還沒買到紅紙,最後決定偷個懶去買一副現成的對聯貼。當我走進商場以後傻了眼,一口氣看了十幾副對聯,很多竟然連起碼的平仄都是錯的。雖然文字寓意看起來都不錯,可是這些對聯貼在門上只怕會貽笑大方。最後實在沒辦法,買了一副文字內容不太喜歡,但是沒有硬傷的對聯回家。
  • 漢字與對聯
    對聯,雅稱「楹聯」,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
  • 認識對聯━━聯律通則及解讀
    這種思維方式幾乎成為定格,產生廣泛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對聯"的概念,即"對聯是由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諧、意義相關的對仗組成的對偶句",亦習慣地簡稱為"六要素"。雖然這種對楹聯格律的表述方式,是從對偶句的層面而非楹聯文體的層面所進行的簡單化的總結,但它畢竟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且具有易記易學的特點從而被廣泛傳播、深入人心。
  • 對聯小書童:集對聯大全於一體的小程序!你能對幾個對聯?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又稱楹聯或對子,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 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 經典對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有一副對聯,賊都不敢偷對聯是漢語獨有的藝術形式,講究對仗工整,寥寥數字,無論嬉笑怒罵還是警句勉勵,都凝聚了人生的大智慧。
  • 經典對聯有特色,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對聯!
    對聯由於其字數不限,內容不限,想像無限的特點很受古代段子手的鐘愛,於是就有了回文對,諧音聯,缺字聯,反諷聯等等。但對聯用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門前,也就是各具特色的楹聯。在古代,楹聯也是很代表格調的象徵,文人墨客出沒的地方,即便是草廬,那也是蓬蓽生輝。就連寫出《陋室銘》的劉禹錫也說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因此,一副水平高深的楹聯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文人相繼而來。
  • 氣勢磅礴的高考對聯
    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孝感高中)的高考對聯新鮮出爐了!孝感高中的高考對聯連年有但連年不一樣,氣勢磅礴的高考對聯成為一些喜歡對聯人士的收藏品。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對聯知識—對聯常見倒裝句句型
    對聯知識—對聯常見倒裝句句型 2016年02月09日 19: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對聯寫作中,詞序安排的前後顛倒是為了協調平仄,或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
  • 什麼是對聯
    而且同一位置,詞性相同,也就是代詞對代詞(昔→今),動詞對動詞(往→來)等等。視覺、聽覺、語意上全方位對偶,工整唯美。如此精美的語言形式,怎麼那麼早就出現了呢?要知道,那時,漢字還處於初級階段。這是由於,漢語本身就是藝術語言:一字一音,一字多用,組合靈活,意象萬千。
  • 語文中的對聯知識:常考對聯考點盤點一網打盡
    近年來,語文考試中對於對聯的考查經常出現,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對聯相關的知識和考點分析:對聯的分類春聯: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時效性強,稱之為春聯。楹聯:建築上用於表達某種願望或者滿足裝飾需要的對聯。婚聯:結婚儀式中使用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輓聯:追悼會上或者葬禮上用於表達悼念或者評價的對聯。
  • 妙趣橫生的對聯藝術
    對對聯是我們都知道的文字遊戲。 每家每戶紅白喜事 都要寫對聯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見過無數風格的對聯。
  • 對聯應該這樣貼,你家對聯貼對了嗎?
    隨著春節的腳步聲臨近,年味也越來越弄,家家戶戶也都紛紛貼上對聯,但是很多人會搞不懂對聯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上聯貼左邊還是右邊?今天小編就來傳授一下大家貼對聯的小知識。一、怎樣分辨上下聯首先是要識別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對聯首先要滿足的是平仄原則,中國格律詩講究嚴格的平仄對照,對聯也是如此,一般是上聯是以仄聲收尾,也就是普通話的三聲、四聲收尾,下聯是以平聲收尾,就是普通話的一、二聲,所以,只要依照尾聲的聲調就可以判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