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視頻說的是一個小夥子向心儀的姑娘表白心跡,拉著自己的哥們給自己助威。就在樓下大喊「xx我愛你,xx 我想你」。但是等來的不是姑娘的回應,而是一盆傾瀉而下的水,不僅自己全身溼透,哥們也淋成了落湯雞。第二天,小夥子有進步,騎著三輪車來,三輪車裡裝了一車的大白菜。有了前車之鑑,哥們不樂意再來了,但是拗不過小夥子的威逼利誘,還是站在樓下加油打氣。但是對大哥拉了一車大白菜不理解,嫌丟人。這個小夥子振振有詞地說「她爸媽喜歡吃白菜,我這是投其所好,爸媽一看高興了,就把xx嫁給我了,你就有嫂子了」,哥們還是嫌大白菜寒酸,小夥子說"別人都送玫瑰花,你這太磕磣了「。小夥子說」這大白菜是她爸媽喜歡的,這就是敲門磚啊!「
看到這裡,我不禁聯想到「敲門磚」的含義。「敲門磚」在現代呢指的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所採用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可是在古時候,「敲門磚」是專門和科舉考試聯繫在一起的,這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那還得從大文豪蘇東坡說起。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文學家。相傳,一日蘇東坡在練字,許將前來拜訪。這個許將何許人也,他是進士第一,字衝元。幾句寒暄之後二人坐下喝茶。蘇東坡問許將近來可好。許將回答說「綏來,綏來」。蘇軾接話「衝元兄的意思就是一切平安了」。果然,沒文化連聊天都尷尬,要不然連「綏來」是什麼意思都不懂。
蘇東坡繼續說「說起這個'綏'字,我記得是衝元兄登科時所作賦中的一句「。許將自己都不記得了,反問到是哪一句。蘇軾張口就來」可謂奉大福以來綏「,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是:平安乃是上天賜予的福氣。而正是這句話,對許將登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許將聽到後說」是啊,這句話助我登科,也成為我敲開登科大門的瓦礫,沒想到蘇兄還記得「。兩人相談甚歡。
許將說的這句「可是我登科的敲門瓦礫啊」,原話出自南宋筆記小說家曾敏行寫的《獨醒雜誌》當中,原文是這樣說的「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原話的意思是:這句詩只不過是我用來敲開科舉登科之門的工具而已,沒想到您居然還記得。衝元和蘇軾的對話中,「瓦礫」指的就是工具,瓦礫為什麼是工具呢?
古時候的大戶人家房子都特別大,一般在門口敲門裡面的人是聽不到的,所以敲門的人得撿一塊磚頭,用力「咣咣」地敲門,裡面的人聽到了出來開門,用來敲門的磚頭也可以扔了。
蘇東坡在當時的名氣十分之大,所以衝元和蘇東坡的這番對話中所說到的「敲門瓦礫」也因此流傳開來,特指工具的意思。到了明朝,在文學家田一橫的筆下,「敲門瓦礫」演變成了「敲門磚」。
你了解了嗎?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要不然都不能好好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