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剖析人性矛盾困惑

2020-12-12 國際在線娛樂

  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11月28日起,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主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拉開世界巡迴首演的大幕並連演八場,向觀眾呈現他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胡軍飾演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再現莎翁經典,叩問當代人內心的矛盾和困惑。

  日前,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一眾主創正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最後的緊張聯排,這是中國話劇劇團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合作的最新演出版本。據了解,今年3月8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為來自東方的《哈姆雷特》主創舉行發布會,宣告中英方合作最新譯本。作為東方的「哈姆雷特」,胡軍表示:「《哈姆雷特》作為莎士比亞最負盛名、最為人所熟知的經典作品,每一位話劇人都想去詮釋、去表達。面對這樣一個角色,我所能做到就是摒棄所有對原來『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印象,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呈現,這是我們的哈姆雷特。」當被問及《哈姆雷特》最打動他的是什麼時,胡軍說:「對人性的拷問,這是莎士比亞兩百年前在戲劇中提出的問題,而我們到現在都沒有答案,這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裡面很多的臺詞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哈姆雷特』再去把這些思考帶給觀眾。」值得一提的是,服裝設計師是香港殿堂級的美術指導張叔平,面對《哈姆雷特》這樣的經典文本,他力求在舞臺上幫助演員重現丹麥貴族並通過服裝造型呈現出獨特而東方的「哈姆雷特」,令人十分期待。

  此外,胡軍妻子、話劇演員盧芳將在此版《哈姆雷特》中一人分飾奧菲利亞和王后兩個角色。在舞臺上不換服裝的情況下,瞬間切換角色和情緒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談及和妻子盧芳的合作時,胡軍表示:「我們倆太熟了,所以相比較和其他演員合作進度,我和她之間的磨合時間要更長一些。因為她要飾演我的母后,還要飾演我的愛人,所以進入狀態需要更久。」值得一提的是,胡軍女兒九九將作為劇中一個聲音的創造者「歌者」與觀眾見面,這個角色會是一個特別存在。

  《哈姆雷特》將於11月28日晚上7點在國家大劇院揭開神秘的面紗。

相關焦點

  • 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我們這次演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次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翻譯計劃的具體實施。朱生豪、卞之琳、許淵衝、孫大雨、梁實秋還有很多不同大家,都曾經翻譯過《哈姆雷特》,他們屬於不同的時代。這次演出是我們的哈姆雷特。儘管是我們的,但我們不能忘掉,應該重溫一下,歷史的哈姆雷特是什麼樣的。」
  • 胡軍夫婦訪英國皇莎 再現莎翁經典《哈姆雷特》
    發布會上,胡軍和盧芳的夫妻同臺讓人眼前一亮,胡軍此次飾演哈姆雷特,盧芳則一人分飾兩角——奧菲利亞和王后喬特魯德。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哈姆雷特》是胡軍和妻子盧芳繼《軍用列車》之後再次同臺分飾男女主角。這兩位演員因戲劇舞臺結緣,時隔多年後,攜手相伴再次合作演出又會擦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令追隨他們多年的戲迷很是期待。
  • 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原標題: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昨晚在大劇院舉行上海首演的李六乙導演版《哈姆雷特》,是目前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從舞美、服裝甚至臺詞都辨不清年代、地點,而這種時空模糊的狀態,正是導演的追求——莎劇之偉大,就在於無論何時在哪裡上演都符合當下的世故人情。
  • 「哈姆雷替」胡軍談話劇 呼籲觀眾看演出時不刷手機
    胡軍在新版莎劇《哈姆雷特》中扮演王子。 (演出方供圖)對中國觀眾來說在孫道臨配音的英國電影《王子復仇記》中,由勞倫斯·奧利弗飾演的那個王子是第一經典,似乎哈姆雷特就應該是身材單薄、臉色蒼白,神色憂鬱且眉目英俊而陰柔。
  • 胡軍:赤子之心
    面對標籤,他選擇了安靜,只是默默地變更了自己的速度,拓寬了領域,放緩了步子,於是我們看到了《歲月》中的書生梁致遠,看到了《獵狐》裡從憋屈到黑化,人性複雜的楊建群,看到了話劇舞臺上不一樣的哈姆雷特。我們在學校學了四年,很多東西只是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態度已經生成了。有的人聲音很好,形象很好,但演戲演了一身毛病,一上鏡頭,馬上一口氣一提起來,反而那些真實的東西就沒了,你會覺得怎麼那麼假,這種套路感,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改不了。演員是需要有訓練的,特別是舞臺劇演員。一個演員最關鍵的還有一個是真誠度。
  • 《哈姆雷特》國家大劇院首演,胡軍濮存昕各顯功力
    昨晚,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領銜主演的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這也是繼《李爾王》之後,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邀請李六乙導演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一個巨大的血色斑駁的傾斜圓盤,在幽暗的燈光下神秘莫測,會隨著劇情和人物命運的變化而升降、搖擺、旋轉;舞臺上方,一個如星球一般的銀色裝置球體,和幾盞明滅不定的燈,如同日升日落、鬥轉星移般緩緩移動;李六乙親自參與設計的燈光效果,細膩豐富又克制微妙,將氣氛渲染地更加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感……演員們身穿香港著名設計師張叔平設計的既具中國古韻、又充滿國際時尚氣質的寬袍大袖服裝,仿若行走在歷史與未來之間;胡軍之女九九天籟般的無歌詞人聲吟唱
  • 校友導師計劃@MBA | 記胡軍導師小組活動
    在認真聆聽胡軍導師的分享後,同學們也各抒己見,回顧初心,分享各自的困惑與心得。大家一致認為,一切都在動態演變中,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在不斷的改變中,心態是容易被忽略及忽視的,而穩定的心態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沉下心,把握好自己,擺正心態,如此才能收穫最好的自己。
  • 胡軍想到女兒出嫁淚目 4字稱呼未來女婿:哪個傻子
    如今,50歲的他帶著《哈姆雷特》登上話劇舞臺,與妻子盧芳同臺飆戲,他就是演員——胡軍。  提起胡軍大家對他也是很熟悉了,最新一期《魯豫有約》,魯豫採訪並感受了胡軍的一天,當天比較特殊,正好是胡軍妻子盧芳的生日,夫妻倆帶著女兒跟大家一起排練話劇《哈姆雷特》,儘管如此,胡軍依然非常浪漫,帶著兒子康康提前準備了驚喜
  • 胡軍談論女兒出嫁傷感流淚,對未來女婿稱呼亮了!
    魯豫採訪並感受了胡軍的一天,當天比較特殊,正好是胡軍妻子盧芳的生日,夫妻倆帶著女兒跟大家一起排練話劇《哈姆雷特》,儘管如此,胡軍依然非常浪漫,帶著兒子康康提前準備了驚喜,現場看起來又浪漫又溫暖,不過觀眾們的注意力更多都放在了康康和九兒身上。娛樂圈裡胡軍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是一個老人級人物,現實生活中的她不僅事業很成功,在家庭方面也很幸福。
  • 《哈姆雷特》能火,原來都是因為他們……
    當時的英國,正在經歷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這也是該劇讓「天使與惡魔」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共同出現的原因。 這時莎士比亞絕望地吐槽,有人看《哈姆雷特》簡直是奇蹟了。
  • 《一江春水向東流》首播 胡軍精彩演繹(圖)
    著重探討「人性」  由蔡楚生和鄭君裡合導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式影片,因此,電視版自籌備以來備受關注,而演技派的全明星陣容及胡軍、劉嘉玲頻頻傳出的「緋聞」也使這部劇成為2005年最受期待的電視劇。
  • 說說電影《哈姆雷特》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此,我們不單純地將目光局限在莎翁的劇本意義(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愛情命運與歷史更迭的主題),更要將視點與思緒放在電影作為一種文藝作品帶來的多角度的觀影趣味之上。簡單地說,作為一名看慣了現代電影的觀眾,要如何正確打開一部純真、古典、舞臺範濃厚的「莎劇電影」?
  • 外媒關注:中文版話劇《哈姆雷特》如何展現東方特色?
    在比較此版《哈姆雷特》話劇與其他著名版本的異同時,李六乙說:「我們完整保留莎士比亞的原著,保留文學的完整性,這在當今戲劇舞臺上不多見,此刻世界舞臺上,各種解構、顛覆、重構《哈姆雷特》的演出佔主流,而我們回歸到莎士比亞的文學面目,這看起來倒比較另類,這種另類是這些年我堅持的原則和觀點——回到文學的全部、回到經典,而不是藉故事表達藝術家所謂的新思想。
  • 雙語:各大外媒評價卷福版哈姆雷特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倫敦巴比肯劇院演出的話劇《哈姆雷特》中飾演主角哈姆雷特,他精湛的演技受到一致好評。上周三晚,當本尼走出後臺,一票狂熱粉便蜂擁上前。   HOW THE CRITICS REVIEWED HAMLET   本尼飾演的哈姆雷特在評論家們的眼中如何呢?
  • 人性二元論—人性的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人性存在著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矛盾,矛盾的對立面體現在人一方面要施展自己的欲望,無限制地施展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社會性卻要求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利益關係的均衡,人與人之間也能在規則裡面相互協作、相互幫助、達到共生的目的。
  • 王安憶濮存昕等共話《哈姆雷特》:世俗化是經典流傳的要素之一
    作家王安憶昨天在大劇院與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著名演員濮存昕和翻譯家李建鳴一起談及即將於16日上演的《哈姆雷特》時表示:「莎劇中有一個關鍵詞,就是——世俗化。例如《李爾王》也是一個分家產的故事,就缺一位老娘舅了……」李六乙萬分贊同:「世俗化,也是能讓經典永流傳的要素之一。」
  • 劇評:《哈姆雷特》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與此同時,臺詞的出處——被譽為莎士比亞最偉大最經典的悲劇《哈姆雷特》卻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根據《哈姆雷特》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夜宴》紅了,由蒲巴甲主演的《喜瑪拉雅王子》火了,可是真正原版的英國話劇《哈姆雷特》卻很少被提及。
  • 學習丨文學與精神分析: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欲望
    然後,我們將解釋對象之間哈姆雷特的人際的揮桿中的欲望、大他者的主題,以及哈姆雷特與格特魯德的對話,是混亂欲望的消亡。本節以哈姆雷特的「戲中的戲」而不是用傳統的俄狄浦斯寓言來作為結尾,因為這裡是哈姆雷特欲望回歸的文字上的證據。在本章的第二部分中,重點將放在科裡奧拉努斯,麥克白和威尼斯商人的女性慾望範式上。
  • 走進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文章題目&周四文章答案位於文章末尾)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
  • 《哈姆雷特》常考知識點梳理
    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5、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