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2020-12-16 澎湃新聞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還是毀滅?

莎士比亞這句深入人心的對白,究竟是何意義?當它以另一種翻譯的面貌出現,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會有所不同?

1月16日至17日,李六乙導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兩場,這是該劇繼去年11月北京首演後的第二站。劇終,這句人盡皆知的獨白,成為了「在還是不在?」的終極問題。

在無數個版本的《哈姆雷特》中,這是一次特殊的創作。受邀於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這部中文版《哈姆雷特》在開排前請來了學者李健鳴重新翻譯劇本。去年3月7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甚至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專門舉行了發布會,向各界介紹了李六乙戲劇工作室的話劇《哈姆雷特》。

胡軍主演的哈姆雷特、其妻盧芳主演的奧菲利亞和王后兩個角色、濮存昕出演的叔父和老王鬼魂,加上瑞士籍德國設計師麥可·西蒙擔任舞美設計、張叔平的服裝和造型設計。這部劇強大的創作陣容吸引了很多關注,上海的兩場演出門票早早就售罄了。

胡軍

To be or not to be,究竟該如何翻譯?

導演李六乙表示,「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在這個世界都已經存在400多年了。世界舞臺上有各式各樣的解讀和舞臺呈現、有不同語言的翻譯。每隔15分鐘,全世界就有一臺《哈姆雷特》在演出。它與時代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我們這次演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次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翻譯計劃的具體實施。朱生豪、卞之琳、許淵衝、孫大雨、梁實秋還有很多不同大家,都曾經翻譯過《哈姆雷特》,他們屬於不同的時代。這次演出是我們的哈姆雷特。儘管是我們的,但我們不能忘掉,應該重溫一下,歷史的哈姆雷特是什麼樣的。」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希望在十年內,把莎士比亞劇本全部重新翻譯成更適應當下時代的中文版本,還原莎劇的本真,同事又能便於當代觀眾的欣賞。目前,這個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年了

此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亨利五世》是該翻譯計劃在國內演出的第一個作品。第二個作品就是李六乙導演、濮存昕主演的《李爾王》。而這一次的《哈姆雷特》,是翻譯計劃裡第三個作品。

劇本翻譯李健鳴長期從事德語教育和翻譯工作,曾翻譯了包括《布萊希特傳》及布萊希特的劇作、理論書籍的大量戲劇作品,作為編劇導演參與戲劇實踐多年。

李健鳴說,翻譯劇本的過程得到英國皇莎劇團很大的幫助,經過古典英語到現代英語的翻譯,然後再進行中文劇本翻譯。

導演李六乙看來,這個中文譯本和以往各種版本最大的區別是,「過去的譯本更多是為了文學,而現在的譯本,更多是為了戲劇。」

這其中,最醒目的變化,就是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還是不在」。導演甚至為這句臺詞重新安排了位置,一個他看來可能是更合適表達的位置。

在作家王安憶看來,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朱生豪的版本,其實是所有譯本中最文藝腔的,「由於剛走到新學時候出現。朱生豪的修辭抒情、繁複。而自他之後,開始慢慢地口語化了。To be or not to be,現在再去看這個戲的時候,『生存和毀滅』這樣的翻譯其實並不很對。李健鳴老師很勇敢地破戒了。因此我很期待看到這一版的《哈姆雷特》。」

而李健鳴說,「『在,還是不在』其實也不是我的創作,生存還是毀滅,毀滅是一個過程,但我覺得, To be or not to be,是兩個狀態。所以最終的翻譯是我和其他學者討論後創作的結果。」

雖然核心的臺詞改變了譯法,但這齣劇卻極為尊重莎士比亞的原著,所有的劇情和臺詞,都完全按照莎士比亞的原著,李六乙說,「我們必須保留它文學的完整性。無論是此前上演的《李爾王》還是即將到來的《哈姆雷特》,無論是文本翻譯還是舞臺演出,都會讓從業者和觀眾對莎士比亞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不會丟掉傳統和歷史,又更加注重當代和未來。當代的藝術家面對經典和傳統,應該如此敬畏、承擔責任。」

濮存昕

哈姆雷特為什麼不能是一個英雄氣概的人?

因為國際一流的視覺設計的加入,《哈姆雷特》在舞臺視覺上是東方的,但同時有著世界一流的視覺語言和質感。

而舞臺上的哈姆雷特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陰鬱王子,胡軍賦予了這個角色某種英雄氣。

胡軍出演哈姆雷特,成為這個戲最讓人關注的焦點。尤其有意思的是,他的妻子盧芳在劇中主演奧菲利亞和王后兩個角色。女兒九九則客串了一個歌者。一家人在同一部作品裡出現,對胡軍和盧芳都是第一次。

但胡軍說,自己從未離開過舞臺,因此也談不上回歸。「對於舞臺我從來不陌生,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自行車以後,二十年不騎,拿起來還是上去就騎。」

胡軍和盧芳是中戲校友。早在1995年,胡軍和盧芳就在北京人藝的《軍用列車》結識,而這部劇的導演正是李六乙。2000年,胡軍再次和李六乙合作,出演了一部現代版的、解構式的《原野》。

但也在那期間,胡軍坦言:「從2000年開始,我就對中國的戲劇產生了懷疑,甚至是有些傷心。或者說,我覺得有一些不知所措吧。所以我把重點就轉移到了影視上面。當時確實排話劇太苦了,沒啥錢賺。」

直到10年後,胡軍才又回到北京人藝舞臺,和徐帆合作,一起主演了陳薪伊導演的《原野》。

然而,在這20年間,盧芳卻始終活躍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成為當家大青衣。並且和李六乙合作了十幾部作品,成為他的御用女演員。

李六乙說,在他看來,胡軍是中國最適合演《哈姆雷特》的男主演。

胡軍則說,自己上舞臺比上影視更謹慎。「可能我孤陋寡聞,可能我眼界太窄,但我欣賞的中國的戲劇導演只有兩個人,林兆華和李六乙。因為每個人彼此之間頻率得對上。這種共振、頻率得對上。我可能跟他們的頻率接近一點吧。」

此前,李六乙的《李爾王》在北京上演,胡軍稱自己看完後一下子被震撼到了,「從美術、燈光、表演、服裝,這麼多年,我終於看到了在戲劇舞臺上經典當中的精緻,特別是對文學性的尊重,其實戲劇應該是有戲劇精神的。老六這幾年慢慢地從經典開始追溯,追溯話劇的起點,特別讓我肅然起敬。」

於是,當李六乙再度提出合作一部作品時,胡軍一口答應了。只是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角色,是所有男演員都希望演繹的哈姆雷特。

胡軍表示:「『哈姆雷特』是演員的標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排演的《哈姆雷特》都有各自的精神需要去傳承。他屬於全人類,是人性化的存在,凡是人性的東西都不會過時,他永葆生命力。」

無論在影視劇還是舞臺上,胡軍給人的感覺都是硬氣的,英雄的。

而很多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卻是一個陰鬱王子。

對此,胡軍說,這一版的哈姆雷特,其實有了一種對人物的全新理解。「我們反覆圍讀劇本之後發現,哈姆雷特其實行動力是非常強的。我的影視劇形象可能給人的感覺是英雄氣概、高個、大男子漢,不怎麼白啊。可我就覺得,哈姆雷特為什麼不可以是這樣?他有很多自身的糾結,但也是因為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這麼多年,給他說一個『行動的矮子』,我是不認同的。」

而盧芳在劇中一個人主演了《哈姆雷特》中最主要的兩個女性角色。這在世界範圍,也是很少見的。

盧芳這樣理解導演讓她同時出演這兩個女性:「這兩個女性有很多共同點。首先她們都是女人。她們都是哈姆雷特最愛的女人,哈姆雷特也是她們最愛的人。但這兩個女人同時也都背叛了他。也許是從年輕走到王后這個年齡或者位置的過程吧。這個戲,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哈姆雷特他所糾結、疑惑、考慮的東西,其實對於王后和奧菲利亞也是一樣的。

而在劇中飾演丹麥國王和老王鬼魂的是著名戲劇演員濮存昕,也是這部劇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20多年前,他曾在林兆華執導的《哈姆雷特1990》中飾演過哈姆雷特,巧合的是,那一版中的掘墓人由胡軍飾演。

濮存昕是中國演出莎士比亞和契訶夫作品最多的演員,他說:「莎士比亞的文本是全世界的寶貴財產。中國人對莎士比亞要有自己的解讀,這種解讀離不開莎士比亞的文本,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文化,結合中國創作者們的生命狀態去發現。這一定是中國式的、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作品。」

相關焦點

  • 胡軍夫婦訪英國皇莎 再現莎翁經典《哈姆雷特》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格裡高利•道蘭先生主持發布會,向在場嘉賓介紹了中國版《哈姆雷特》導演李六乙,主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此外我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先生、英國工黨藝術和遺產國務大臣布倫南、英格蘭藝術理事會主席賽羅塔爵士、董事會副主席米蘭達•柯蒂斯女士、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執行總裁凱薩琳•瑪蓮恩女士等嘉賓也出席了發布會,可見中英兩國對此次文化交流計劃的重視程度。
  • 王安憶濮存昕等共話《哈姆雷特》:世俗化是經典流傳的要素之一
    作家王安憶昨天在大劇院與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著名演員濮存昕和翻譯家李建鳴一起談及即將於16日上演的《哈姆雷特》時表示:「莎劇中有一個關鍵詞,就是——世俗化。例如《李爾王》也是一個分家產的故事,就缺一位老娘舅了……」李六乙萬分贊同:「世俗化,也是能讓經典永流傳的要素之一。」
  • 65歲濮存昕與髮妻四十年無緋聞,女兒創立公司與父親投身公益事業
    提起濮存昕,相信很多人就自然的想到「愛滋病宣傳員」,可以說是中國娛樂圈的老戲骨,與王志文,徐帆,胡軍,葛優,鮑國安等老一輩藝人在上個世紀為中國的演藝事業做出來巨大的貢獻。濮存昕在自己的人生和演藝舞臺上永遠是一副看破紅塵,玉樹臨風的形象,他演藝的作品,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有人這樣評價濮存昕,在人藝的舞臺上,他永遠是一副看破紅塵、玉樹臨風的樣子,圈內人談起他,都愛用心靜如水淡如菊來形容他。
  • 《哈姆雷特》國家大劇院首演,胡軍濮存昕各顯功力
    昨晚,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領銜主演的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這也是繼《李爾王》之後,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邀請李六乙導演合作的第二部作品。相關劇照 攝影:王小京由於此版《哈姆雷特》長達三個半小時,因此開演時間比一般演出早半個小時,晚上7點就正式啟幕。
  • 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剖析人性矛盾困惑
    胡軍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  11月28日起,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主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國家大劇院拉開世界巡迴首演的大幕並連演八場,向觀眾呈現他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胡軍飾演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定義「我們的哈姆雷特」,再現莎翁經典,叩問當代人內心的矛盾和困惑。  日前,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一眾主創正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最後的緊張聯排,這是中國話劇劇團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合作的最新演出版本。據了解,今年3月8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為來自東方的《哈姆雷特》主創舉行發布會,宣告中英方合作最新譯本。
  • 外媒關注:中文版話劇《哈姆雷特》如何展現東方特色?
    在比較此版《哈姆雷特》話劇與其他著名版本的異同時,李六乙說:「我們完整保留莎士比亞的原著,保留文學的完整性,這在當今戲劇舞臺上不多見,此刻世界舞臺上,各種解構、顛覆、重構《哈姆雷特》的演出佔主流,而我們回歸到莎士比亞的文學面目,這看起來倒比較另類,這種另類是這些年我堅持的原則和觀點——回到文學的全部、回到經典,而不是藉故事表達藝術家所謂的新思想。
  • 九十高齡藍天野導演《貴婦還鄉》 陳小藝濮存昕主演
    該劇由90歲高齡的藝術家藍天野執導,陳小藝、濮存昕領銜北京人藝演出。  迪倫馬特的《貴婦還鄉》完成於1956年,是一部具有怪誕色彩的悲喜劇,講述女富翁克萊爾回到故鄉,在全市居民面前提出要以十億巨款換取曾經背棄自己的舊情人伊爾的生命、為自己買得公道的故事。  1982年,北京人藝首次將該劇搬上中國舞臺,由藍天野導演,朱琳、周正、呂齊主演。
  • 濮存昕領銜《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上海大劇院溫情上演
    12月12日,由濮存昕策劃導演的《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在上海大劇院溫暖上演。一篇篇扣人心扉的經典詩文藉由濮存昕、姚錫娟、黃宏、吳京安、肖雄等藝術家的動情演繹,佐以吳玉霞、白慧謙等演奏藝術家的現場伴奏,為觀眾獻上了一場文學和美的視聽盛宴。令熟悉者重溫這種美,令陌生者認識這種美昨晚的上海大劇院,充滿著詩意之美。
  • 濮存昕率眾朗讀莎士比亞名劇片段 2020萬象戲劇節在深開幕
    開幕式現場 擬打造原創戲劇孵化創新平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在現場,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帶領全場觀眾,一起朗讀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中的經典臺詞片段,這將當日的開幕式帶向了最高潮。生存還是毀滅」。頗有感染力的臺詞,劇場裡迴蕩著經典的藝術魅力。曾經多次演出該劇的濮存昕表示:「莎士比亞39個作品中,最出名的當然是《哈姆雷特》,而『生存還是毀滅』這段臺詞,更是像一顆寶石。
  • 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原標題:昨晚,李六乙和胡軍帶來了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  昨晚在大劇院舉行上海首演的李六乙導演版《哈姆雷特》,是目前中國舞臺上,最「跨時空」的哈姆雷特,從舞美、服裝甚至臺詞都辨不清年代、地點,而這種時空模糊的狀態,正是導演的追求——莎劇之偉大,就在於無論何時在哪裡上演都符合當下的世故人情。
  • 莎翁|生存還是毀滅
    圖片來源:Wonderopolis經典英文詩篇 | NO.15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Whether 'tis nobler in
  • 莎士比亞話劇《暴風雨》明日亮相 濮存昕李小萌演繹「詩的遺囑」
    本版製作由國家大劇院與英國莎劇名團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項目」共同完成,英國著名戲劇導演提姆·修普執導,屆時,濮存昕、李小萌、蔡鴻翔等領銜主演將與大劇院戲劇演員隊一同演繹莎翁這部「詩的遺囑」。集大成的「詩的遺囑」儘管莎士比亞的一生只有短短的52年,但他的創作浩如煙海,為後世留下了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2首敘事長詩和少數雜詩。
  • 妻子為他下嫁,他助女兒當上總裁,濮存昕把一生奉獻給了兩個女人
    例如,著名演員濮存昕,濮存昕已經在公眾視野中淡出了很多年了,目前他的最後一部電視劇作品是在2016年播出的,和袁詠儀合作的電視劇《領養》,所以外界很多人都認為這位知名的老戲骨已經退居二線不再出演影視劇了。
  • 「濮哥」又來莎翁戲劇裡復仇了,這次竟是Happy Ending
    光陰真是似箭,曾經的「少婦殺手」濮存昕今年六十五歲了,但在中年迷妹的心中他仍然是「濮哥」。從《哈姆雷特》裡的王子到《大將軍寇流蘭》裡的寇流蘭大將軍,再到《李爾王》中的一國之君李爾王,濮存昕在莎士比亞作品中飾演過各種職位、身份的角色,被稱為「莎劇專業戶」。
  • 北京人藝重啟正式演出 濮存昕領銜《洋麻將》即將開票
    北京人藝重啟正式演出,濮存昕領銜《洋麻將》即將開票。北京人藝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記者高凱)北京人藝2日發布售票信息,稱由濮存昕、龔麗君主演的話劇《洋麻將》將於8月8日作為劇院正式演出重啟的首部復演作品登臺,觀眾可於3日上午10:00開始通過電話預約和現場購票兩種方式實名購票。首都劇場此前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幾個月之久,期間北京人藝進行了多場線上演出,並於7月26日以公益演出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首邀觀眾重回劇場。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武亦姝奪冠 濮存昕:詩歌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
    濮存昕:首先是基本功,這對於詩歌朗誦來說非常重要。現在的表演教學有點向影視圈靠攏,不重視基本功。但上舞臺表演的人,字正腔圓是必須的,如果不重視閱讀和臺詞,幹不了這行,你必須要讓觀眾對你的聲音產生迷戀。 其次,要和觀眾有互動。當然也不能什麼都為了觀眾著想,「不取悅觀眾,但心中有觀眾」,這是所有創作的最高境界。
  • 濮存晰攜老友回歸「濮哥讀美文」 傳遞藝術魅力
    前天11月24日,正在緊張排練話劇《哈姆雷特》的濮存昕出現在菊隱劇場舉辦的《我與我的角色》分享活動會上,和現場觀眾暢談他所創造的角色和他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同時還向大家宣布:由他策劃發起的《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將再次回歸,在京滬兩地上演,12月12日,先在上海大劇院演出;2019年1月3日、4日,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 麥讀英文-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be
    編者按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大文豪莎士比亞在其著名悲劇作品
  • 重溫經典散文丨莎士比亞:生存還是毀滅
    活著還是去死?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中著名對白。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便成為家喻戶曉的永恆經典。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來自戲劇家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獨白,在悲劇背後的沉思。看主人公哈姆雷特在面對悲慘命運和兩重選擇時,陷入的痛苦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