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2020-12-17 騰訊網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向著死亡而生存著,這樣的觀點聽起來似乎有點「喪」。但同時它正在提醒我們,生命的開始短暫的,終結的。消亡是生命的最後結果。

既然如此,我們究竟是懷著悲觀的情緒過日子,還是尋找「人活一世」的價值與意義呢?

我們應當看到,人雖然「向死而生」,但一點也不妨礙我們選擇「向陽而活」。

「向陽而活」不是更有意思嗎?

李清照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對生命過程的高度尊重,也表達出了「向陽而活」的樂觀態度。

無論生前還是死後,在李清照看來,人都應該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才不枉一生。

生命消亡的是身體髮膚,而永存的是人的精神靈魂。

向陽而活,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長生不老」,是精神層面的永垂不朽。

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道,「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他認為,把生與死混為一談是荒謬的,把長壽與傷亡放在一起看也很荒誕。瀟灑不羈如王羲之在開懷暢飲之下對「生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可見,若在死亡尚未來到之際就嗚呼哀哉,那人還怎麼能活下去,活得好呢?

因此,哪怕「向死而生」是最終的結果,但「向陽而活」卻是人們應該具有的生活態度。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史記》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魯迅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人活一世,是苟且偷生還是創造價值,這是問題的本質。

生命沒有是非對錯之分,可以選擇平淡無奇,碌碌無為的活著,也可以選擇驚天動地,創造一番事業。

在這裡我們不要把價值與功利混為一談。

人的能力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成為改變歷史的英雄。誰能說堅守崗位、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不是生活中的英雄呢?

在這次疫情期間,武漢抗疫的醫生、護士、警察、清潔工……他們統統都是英雄。他們「向陽而活」,活出了價值。逝去生命的醫護工作者擔得起「重於泰山」的稱號。

「重於泰山」不是狹義的,此「重」是生命的份量,而不是權力、地位、金錢的重量。努力不讓一生蹉跎,給別人帶來善意與快樂,這樣的活著意義非凡。

只有才沒有德,只有德沒有才,都不能算活出了價值。只有德才兼備,才能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帶來價值。

活著的意義正在於此。

「向陽而活」,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呢?

1、志向高遠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志向是一個人處身立世的基礎。沒有目標,人仿若無頭蒼蠅到處亂飛。

志強高遠,才能高瞻遠矚。

佛家修行者,從一開始就要發菩提心。大家不要把菩提心理解為「求佛祖保佑自己」的意思,而要發願解救天下蒼生於苦難之中。這是一個很高大宏偉的目標,可以說是「青雲之志」了。

發這麼大的願能實現嗎?若修行者發出這樣的疑惑,他一定很難達成目標,因為他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修行之人若連普渡蒼生的願都不願意發,只是想著怎麼累積功德給自己帶來好處,投個好胎,這樣是無法修成正果的。

志向高遠者,則如鯤鵬一般翱翔九千裡,若整天只顧著賺些蠅頭小利,則不可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2、心行合一

立志,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立一些假的目標,發假的願望,這樣只是自欺欺人,最後什麼也無法實現。

一個人,每天想著如何年薪百萬,成為精英,但從來不提升自己,不能吃苦耐勞,這樣的宏遠目標,怎麼可能實現呢?

一個人,說信佛拜佛,卻不樂意去做好事,不克制自己的食慾貪慾,這樣的人怎麼能脫離苦海,獲得解脫呢?

定下了目標,就要身體力行,腳踏實地去做,紙上談兵,光說不練,那統統都是立的假志向。

所以,志向高遠,若不能心行合一,就變成了好高騖遠。

3、儉以養德

當代社會不僅是智商的較量,更是情商的比拼。廣義的情商與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有德之人,情商肯定高,與這樣的人相處,如沐春風。同理,無德小人,自私自利,情商肯定高不到哪裡去。

所以說,智商決定你走得多快,但德行決定你能走多遠。

無德之人,最終只會給社會帶來災難。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要想養出好品德,就需要「儉」。

儉身、儉心、儉欲望。

只有克制貪婪、節制欲望,才有機會成為有德之人。

當下,國家提倡「節省糧食,不要鋪張浪費」,這是最基本的克制(口腹之慾)。若連最基礎的都無法做到,更不要提「養德」了。

德不配才的人,是無法實現有價值的人生的。

有句俗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人活著總好過死去。

但若活著不能活出價值,不能有所為,那就算還活著也如同死去了。畢竟人本來就是「向死而生」的啊。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正心正舉

健康與發展公益講堂開講啦

相關焦點

  • 【村官隨筆】向死而生,活在當下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在追逐中得到頓悟,明白生命的真諦,為自己而活。向死而生,從死亡的角度看生命,放下不該有的執念,善待每一位重要的人,不留遺憾地去愛。
  • 向死而生: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原來人可以活這麼久啊,117歲,跨越了一個多世紀。但同時又在心裡感嘆,人的生命始終是有終點,無論是活80歲還是117歲,最後都是要到閻王爺那裡報到。Nabi Tajima像我們普通人肯定是活不到100多歲,甚至有個80歲都可以燒高香了。死亡,始終是橫在我們頭頂的一個難關,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死亡呢?
  • 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
    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 1 把媽媽的媽媽帶回家 對於阿念一家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春節。今年2月,阿念和外婆、父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母親也成了疑似病例。
  • 落葉歸根與向死而生
    本月底就要回到學校了,這次因疫情在家長時間的停留,面對了許多問題,同時也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比如家庭關係、愛情、友情、學業、學習、人生意義、對生與死的看法……感謝那些會和我交流這些看似很虛,但對於我來說確實是靈魂拷問的問題。在合肥時,偶爾帶帶家教,一來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二來掙點錢。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 聰明的女人會選擇向陽而生
    花草樹木會朝著有太陽的方向生長,動物會把家安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人們也喜歡有太陽的明媚日子,因為有太陽,就有能量,有太陽,就有光亮,有太陽,就有希望,所以,聰明的女人,一定要選擇向陽而生!有這樣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事情。
  • 生命的歷程需各種修煉,向死而生,讓你重新思考活的意義和方式
    生命的歷程需要各種修煉,向死而生,會讓你重新思考活的意義和活的方式。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作者對過去一年的動情回顧,情真意切,字字珠璣。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讓讀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後日漸成熟的人格魅力與價值觀。
  • 《向陽而生》:鼓勵著我們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最近看蔣欣和高偉光主演的抗癌傳記《向陽而生》,想起2012年熊頓真實抗癌故事,忍不住淚流滿面。8年了,熊頓的樂觀,頑強依然活在很多人的心裡,依然還在鼓勵著我們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
  •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資訊標籤: 淋巴癌 李開復 向死而生
  • 微耽:人啊,死過一次,就知道要怎麼活了……
    顧城啊顧城,還不夠麼…… 顧城當初為了跟向陽在一起,向家人出櫃,被父親打的半死,後來半夜偷偷溜出來,跟同樣身無分文的向陽走了……兩人相互依靠的生活了兩年多,顧城內心慶幸自己幸運,向陽一直對他如初。然而,兩月前,向陽生日,說要加班到深夜,顧城買了蛋糕偷偷跑去找他,卻在半路看到向陽摟著個女孩在親吻。顧城不敢問,怕得到的答案和看見的一樣,向陽是他在這座城市唯一的溫暖,陌生的城市太冰冷,顧城不想失去這點溫暖。
  • 向死而生!未知死,焉知生
    面對截肢,她說:「我想活,我想去上學。」幸運的是,她活了下來。因為手術很成功,這個孩子成為所有孩子中第一個結束化療的人。告別時,大人們告訴他「走出去後就不要回頭,那樣不吉利。」當看著孩子死亡的那一刻才明白,原來死並非遙遠,原來生是這樣的不易。有些人活著已經用盡全力!
  • 你的《向死而生》,打算寫成誰的版本?
    偶然在手機閱讀APP中看到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最近利用碎片時間讀完了它。紙質書出版於2015年,李開復在書中分享了他罹患癌症後治療和康復的整個過程及其心得,後來還拍了同名紀錄片。「向死而生」這個概念,也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提出了。德國哲學家海格德爾在其1927年出版的著作《存在與時間》中就表述過:死,指一個過程,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
  • 持續的快樂是一種能力,人生多風雨,我選擇向陽而生
    即使人生幾多風雨,我依舊選擇向陽而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句詩美極了。人對於自己的生死很看重,詩人覺得生命的流逝也有獨屬於他自己的美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我們需要跳脫出自己的局來看看自己生存的地方,可能看看現狀,我們才會活得清醒,而不是日復一日的麻木下去,像是為謀生而運轉的機器。即使歲月幽幽淡淡,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來。走到絕境,我們習慣向上看,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向下的路也有可能通往上面。我們需要多觀察而已便能發現。
  • 散文:花心如木,向陽而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辦公室裡有三盆花,一盆是吊蘭,易活,一周兩周的澆一次水就足夠了,把它放在了靠東牆的文件柜上,也懶得讓它見見太陽;另兩盆我叫不上名字,儘管聽別人說了幾次,還是過後就忘,因其要比吊蘭名貴,故把它們放在臨窗向陽的地方
  • 向陽而生,夢的起航
    向陽而生,夢的起航向陽而生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向日葵」社會實踐隊將繼續揚帆起航,向陽而生!
  • 《活著》——向死而生,反求諸己
    然而由於先鋒文學過於強調自我,沉迷於個人慾望的滿足卻不考慮讀者的感受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瀏覽刊物的速度增快,必須反覆閱讀才能讀懂的先鋒文學已然不再符合大眾的閱讀需求,只能不斷趨於邊緣化,於是在這之後餘華便慢慢開始由先鋒寫作向現實寫作轉型。
  • 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武漢女孩阿念日記|火神山醫院|...
    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1把媽媽的媽媽帶回家對於阿念一家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春節。今年2月,阿念和外婆、父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母親也成了疑似病例。善良、孝順、樂觀、堅強……眾多標籤向阿念湧來,她時常覺得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自己,「其實我挺喜歡和爸媽頂嘴的,也不堅強,經常偷偷躲在被窩裡哭。」疫情過後,本職工作是編劇的她,決定將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將喜怒哀樂拼湊起來。
  • 古人說,莫怕,誰不是向死而生
    我安慰她說,總有一天我們都需要接受這件事情,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是向死而生的。她說,他不缺錢,家裡的親戚們也做好了各種應對,可是他太疼了,他自己放棄了治療。我很害怕,我很恐懼,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實際上,從昨天晚上十點多就在思考生與死這個話題。沒錯,絕大多數時候,生是快樂的喜氣的,代表有延續,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代表還有希望;而死呢?
  • 向陽而生|長城書評
    這無疑是向陽的風格,大山是他的根,孩子們是他30年生命的光。認識向陽近20年,那些年每次到曲陽都勞煩他。他就像一個稱職的嚮導,不言不語,卻熟悉曲陽的每一個村子、每一條道路、每一個作坊。哪裡有貧困兒童,哪裡有民間藝術家,哪裡有新鮮事,都在他的頭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