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

2020-12-22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廖秀 李佳雨 北京攝影報導

90後武漢女孩阿念說,她是一個特別的疫情親歷者,一不小心,也成了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

這個冗長的冬季,阿念成為新冠肺炎患者,去到方艙醫院治療,轉院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眼見外婆身體突然崩壞離世……阿念將這段經歷喻為一場漫長的噩夢,她像是一個被困在名為「疫情」這輛列車上的人,等待著開出隧道的那天。

今年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本職工作是編劇的阿念,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講述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

「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命運決定了我們的方向,還是方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

1

把媽媽的媽媽帶回家

對於阿念一家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春節。今年2月,阿念和外婆、父親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母親也成了疑似病例。

2月17日,她在方艙醫院接到母親電話,得知外婆病情加重,被送到火神山醫院治療,在醫護人員多番協調下,輕症的她從方艙轉到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她向母親保證,「將媽媽的媽媽帶回家。」

外婆身體衰敗,不願吃飯,阿念總是想方設法哄著她吃。這個倔強的老太,時常面臨難以忍受的抽動脈血的疼痛,卻總是主動伸出手,側過頭一言不發,在阿念和朋友視頻時,還顫顫巍巍伸手比「耶」,讓他們不要擔心。

喜歡動漫的阿念提到《進擊的巨人》的一個場景,當艾倫的媽媽快被巨人捉住的那一刻,她一開始的反應是對艾倫說,你走,你不要管我。當她快被巨人咬死的那一刻,她卻下意識說,不要拋下我,不要離開我。阿念聽到那句話,突然一下哭出來,她覺得太真實了。

這個場景與她的火神山經歷重疊。阿念提到,第一天到火神山醫院見到外婆時,這個倔強的小老太一把推開她,告訴孫女,這裡危險,不要留在這兒。但後來,當阿念去做x光,穿上外套的那一刻,外婆眼中突然充滿恐懼。

「她的眼神,就像是在無聲地問,你要回去了嗎,你可不可以不要拋下我,那時我才知道她有多依賴我。」

2

拼湊的日記碎片

對阿念而言,比離別更恐怖的一點,是看著親人一步一步怎麼走向離別

3月6日,外婆不幸離世,全家決定遵照外婆遺願,將遺體捐獻做病理研究。這是火神山醫院第一例自願捐獻的遺體。

從方艙到火神山,人群來了又去,志願者、患者、醫生……阿念把大家喻為困在同一列火車上的人,火車經過一個隧道,他們一起在隧道中等待著開出的那天。

外婆還在時,阿念用小視頻記錄照顧外婆的點點滴滴,也穿梭在火神山醫院,幫媒體尋找新聞當事人。她漸漸走入人們視野,大家親切地叫她「火神山女孩」。

善良、孝順、樂觀、堅強……眾多標籤向阿念湧來,她時常覺得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自己,「其實我挺喜歡和爸媽頂嘴的,也不堅強,經常偷偷躲在被窩裡哭。」

疫情過後,本職工作是編劇的她,決定將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將喜怒哀樂拼湊起來。

從前的她劇本主題多為甜寵戀愛文,但這一次,是最為艱難的寫作,她將火神山醫院偶然記錄下的文字整理出來,似乎又將這段悲傷的經歷重新走了一程,整個人感覺被抽空了。她認為,大事是不會忘的,最容易忘記的是當下的情緒和細節,所以想要記錄下來。

阿念覺得從前的自己是沒有什麼閱歷的,「今年就好像突然一下從幼兒園直接到了大學,有種跳級成長的感覺,生死的感悟突然就有了。」

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她的故事被更多讀者關注。

3

喜歡向陽而生,也喜歡向死而生

「是痛苦的,也是幸運的。」阿念這樣評價她的2020年,「我覺得人是需要告別的,但是很多家庭或許最後一面也沒見到。我幸運的一點是我能夠去到火神山醫院,雖然親歷外婆離開的過程真的很痛苦,也很殘忍,但至少有這樣一段時間我還可以回味。 」

前段時間,阿念去接受一個採訪,對方問她最近在看什麼書,她掐指數了數:《墳場之書》《53種離別》……所列的書單全部與自然規律有關。她常常會沉溺在其中,然後情緒失控。

「似乎能離外婆近一點,」阿念的目光望向遠方,從前她覺得離別很簡單,就是愛的傳遞,或生命的延續。但今年,親歷武漢疫情和親人的離去,讓她下意識不斷去思考生死。

阿念的書桌上還羅列著幾本教材:《異種移植》《活體器官移植》……外婆捐贈遺體過後,她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慢慢明白「大體老師」是一種希望的延續,自己也籤了一份人體器官捐贈書。

疫情經歷艱難而深刻,但阿念所有的記憶都給了《武漢女孩阿念日記》,今後她不願意再記錄,而想要以另一種方式融入劇本——關於器官移植,關於生命延續。

「談及生死,其實並不消極。」阿念說道,她喜歡向陽而生,也喜歡向死而生,「也許我們會在歷經無數次告別之後,才能學會如何面對真正的離別」。

相關焦點

  • 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武漢女孩阿念日記|火神山醫院|...
    今年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本職工作是編劇的阿念,將武漢的記憶碎片寫成一本16萬字的日記,站在親歷者的角度,講述她在疫情期間的心路歷程。「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命運決定了我們的方向,還是方向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這是向死而生的一年,也是讀懂死亡的一年。
  • 「火神山女孩」阿念的日記出版:一段不願忘卻的抗疫記憶
    90後武漢女孩阿念寫了一本16萬字的書,作為編劇的她,寫作原本是本職工作,但寫這本書的過程卻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近日,《武漢女孩阿念日記》一書正式出版。這本書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視角記錄下的自己從患病、隔離、住院到陪護外婆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護,被外界稱為「特殊時期的中國故事」。
  • 火神山女孩與「萌兇」醫生隔空再相見 笑著笑著就哭了
    來源標題:火神山女孩與「萌兇」醫生隔空再相見 笑著笑著就哭了 還記得「火神山女孩」阿念嗎?將自己在火神山的經歷寫成書她說,「想讓大家知道更多」毛青主任說阿念是一個很陽光、很堅強的女孩同時也對她表達感謝:「阿念的視頻和文字比較真實地記錄了醫護人員工作的狀態通過她的視角反映出來可能更有說服力老百姓會更相信、更認可所以非常感謝你」現在通過視頻再次看到阿念
  • 90後「火神山網紅」朋友圈曬「悲壯比基尼」,為愛逆行,向陽而生
    萬丈的光芒,其實屬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武漢女孩的火神山日記》的主角吳尚哲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的90後女孩之一,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入院之前在北京做編劇。她的微博名字叫「阿念2020很幸運」,在這一段時間帶給了我們很多感動和感悟。
  • 長相思:阿念從頭到腳地仔細打量了小夭一番,表情十分複雜!
    阿念只能閉著眼睛,默默地忍受到整個祭拜儀式結束。她送了母親回宮,卻覺得自己在承恩殿再待不下去。從小夭回來後,這座宮殿不再是完全屬於她的家。阿念策著玄鳥坐騎,離開了承恩宮,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她只是想暫時地逃離,不想聽到所以的歡聲笑語都只是為了小夭。
  • 向死而生:假如婚姻必然會失敗
    海德格爾有句名言:向死而生。這話到底什麼意思?文章後面我們再來解釋。先從一段戀愛說起。不對等的戀愛,想分手該怎麼提?先說我自己,學校985,大四學生,目前在國企實習,畢業後即可轉正。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關係和諧,也都在國企上班。
  • 落葉歸根與向死而生
    本月底就要回到學校了,這次因疫情在家長時間的停留,面對了許多問題,同時也不得不思考許多問題,比如家庭關係、愛情、友情、學業、學習、人生意義、對生與死的看法……感謝那些會和我交流這些看似很虛,但對於我來說確實是靈魂拷問的問題。在合肥時,偶爾帶帶家教,一來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二來掙點錢。
  • 這些有關火神山的記憶,永不磨滅……
    這裡,是國外媒體稱之為「史詩級工程」的地方,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橋頭堡」和「生命方舟」——武漢火神山醫院。  這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地標。生之渴求、死之寂寥、痛之悲苦、愛之勇毅,在這裡匯集……火神山,這個特殊的名字,承載了2020年春天那段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
  • 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 主旋律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北京首映
    11月27日,北京中國電影博物館,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全國首映式舉行。首映式現場,影片主創團隊首度合體亮相,分享影片創作過程,紅軍後人、黨史專家、影視界人士和學者評論嘉賓以及媒體共同見證。一部80分鐘以上的動漫院線電影製作周期一般要兩三年時間,《湘江1934·向死而生》從立項、製作到取得公映許可證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日以繼夜,就像影片的主題一樣,懷著「向死而生」的信念,團結奮鬥,強渡「湘江」,完成了動漫電影創作一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人民日報:向沉默的英雄,致敬! ——火神山、雷神山上的建設者們
    大年三十,準備回湖北紅安過年的向志明和哥哥向志軍、弟弟向志超、堂哥向志亮得知建設火神山醫院項目消息,前往援建,組成了項目第一個專職熱水器支架安裝班組;翌日,提前回家的堂弟向志兵到達火神山項目施工現場,和四位兄弟一起為項目建設出力。
  • 【村官隨筆】向死而生,活在當下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在追逐中得到頓悟,明白生命的真諦,為自己而活。向死而生,從死亡的角度看生命,放下不該有的執念,善待每一位重要的人,不留遺憾地去愛。
  • 這2020最長的夜:冬至等著你 一起說說話
    十年前曾作為NHK導演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一趟冒險萌生了一顆關於「中國」的種子 相對論Vol.13《對話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再上江堤》2020/8/2「我要是沒有認出你,請你不要生氣」「火神山女孩」阿念說想把在火神山的經歷寫成書卻記不清三班倒照顧她的醫護的名字也認不清他們的樣子她沒能把重症的外婆帶回家但她的淚與笑卻被他們放在心裡 相對論Vol.18《八一 相念如山|和火神山軍醫「再訪」火神山》2020/8/9
  • 這2020最長的夜:冬至等著你 一起說說話--上觀
    >萌生了一顆關於「中國」的種子▶ 相對論Vol.13《對話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再上江堤》2020/8/2「我要是沒有認出你,請你不要生氣」「火神山女孩」阿念說想把在火神山的經歷寫成書卻記不清三班倒照顧她的醫護的名字也認不清他們的樣子她沒能把重症的外婆帶回家但她的淚與笑卻被他們放在心裡▶ 相對論Vol.18《八一 相念如山|
  •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從李開復「向死而生」看人生的生老病死 資訊標籤: 淋巴癌 李開復 向死而生
  • 火神山,雷神山,名字背後的奧秘
    從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向武漢市江漢區疾控中心報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算起,正好過去了半年時間。在這半年時間裡,最讓國人記憶深刻的,除了全民禁足和八方馳援外,可能就是在十餘天內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這兩座臨時醫院。
  • 品讀《存在與時間》: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生」與「死」,一個代表希望,一個代表沉重,但不管你如何喜歡「生」的希望,活著總是一個不斷向死靠近的過程;不管你如何畏懼「死」,人最終都是逃不脫宿命的輪迴。所以,我就想跟你聊聊,如何向死而生。人的一生,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過程,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人能真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強烈存在感,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去不斷探尋活著的意義,或者說不斷尋找如何更好的活著。向死的過程與亡故這兩者相比較而言,向死更能使人感到生命的真實。向死而生是一個哲學的思考命題,站在哲學理性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來激發人內在「生」的欲望,並以此激發人內在的強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