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法治浦東 法治浦東
編者按
今年是「七五」普法規劃實施的收官之年。五年來,浦東新區法治宣傳教育成果顯著,亮點紛呈。豐收之時,共享累累碩果。「法治浦東」推出「七五普法成果巡禮」專題內容,展示全區在「七五」普法工作中湧現的亮點和特色工作。今天推出的是川沙新鎮的《歷史文化名鎮的法治情懷 ——川沙新鎮依託地區特色開展全民普法》。
川沙,這個地處江海之匯的古城新鎮,在浦東發展史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是「全國故事之鄉」、「滬劇之鄉」,2007年6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她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6年以來,川沙新鎮緊緊依託轄區特色,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鎮工作,拓展好宣傳陣地,創作好法宣作品,把握好社會熱點,樹立好先進典型,創新宣傳形式、注重宣傳實效,著力營造全鎮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努力譜寫 「七五」普法的最新篇章。
開展重點人員普法,營造機關法治文化氛圍
01機關普法
抓「關鍵少數」,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意識。每年通過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專題講座、主題教育報告會、執法培訓、「誰執法誰普法」案例彙編及專場活動、憲法宣傳周普法進機關、現場開庭、知識競賽、書籍贈閱等各類形式開展各類法治教育活動。推動領導幹部帶頭學法,不斷提高機關幹部法治思維能力,提升依法治鎮的水平。
02青少年普法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運用作文評比、模擬法庭、法律辯論、法治微劇等形式,在開學第一課、畢業儀式、成人儀式中設置專門的法治教育環節。開展青少年法治書畫比賽,通過文化藝術形式,陶冶青少年情操,從小培養法治意識。開展「律師進校園」公益法治宣講活動等方式,不斷提升學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依託村、居委等基層組織,加強對特殊青少年群體的法治教育。
建設特色普法陣地,積極運用新媒體開拓領域
01川沙公園法治長廊
將法治元素融入本鎮公共空間,在地標性文化景點川沙公園內,利用曲波長廊的涼亭、走道、橫梁和立柱設計製作了與公園古典風格相和諧的「法治長廊」宣傳欄,選材是以百姓需求的法律常識為主,包括前言、法律格言、法治小故事、法制案例、法條速遞等內容,並根據每季度的宣傳重點不斷變換版面。
02「家門口」普法窗口
將法治宣傳功能納入到社區、村居等的公眾服務窗口,設立「家門口」律師諮詢接待日,開設豐富多彩的法治講座。在2017年11月率先完成全鎮89個村居(工作站)與律師「一對一」籤約結對工作,並在12月實現100%上崗服務。2019年各社區居村法律顧問共為村居委幹部、群眾開展法律知識講座228次,6534人次;為群眾開展法律援助宣傳106次;為群眾開展公證知識宣傳15次;為村居委兩委班子開展警示教育22次;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3437次,3641人次;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諮詢460次,553人次;協助居(村)委會開展疑難矛盾糾紛的調解382件;受居委會委託,對業委會、業主大會重大事項進行法律指導和監督36次。
03華夏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站
從2015年10月正式啟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法律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組成專業團隊,廣泛動員志願者、社工、義工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服務。2019年度工作站接待200人次,受理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動拆遷、欠薪等各類案件139件,代寫訴訟、遺囑、執行申請書等9份,指導居村完成調解協議書14份。
04定千調解工作室
該民非組織成立於2017年4月,負責人十佳人民調解員徐定千同志,主要運作模式是依託鎮調委會以政府購買服務開展調解、法律諮詢、法治宣傳和培訓等工作,同時每周還配備顧問律師每周坐堂。2019年共受理接待法律諮詢650餘人/批次,受理矛盾糾紛調解36起,調處成功36起。
05網絡技術新媒體宣傳平臺
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揮大眾傳媒的法治傳播主渠道作用,依託各類媒介進行宣傳。在川沙政府網站、名鎮川沙、《新川沙》報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上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同時,積極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開展普法益民服務,努力實現多樣化、精準化的服務型法治宣傳新模式。名鎮川沙微信公眾號粉絲28787 ,專欄有新鎮新貌、百姓百家、博聞博覽等發布各類法宣工作活動信息,閱讀量評論每篇1000左右。開展線上法律知識競賽和法治培訓,通過電子媒體傳播法律知識。積極運用公共活動場所的電子顯示屏、服務窗口觸控螢幕、公交移動電視屏、手機屏等,推送法治宣傳內容。
依託「老字號」打造品牌,突出區域宣傳特色
01「老伯伯茶室」搭建社情民意新平臺
「老伯伯茶室」位於川沙城廂社區西市居委,是社區居民自治的議事平臺。每周組織文明禮儀、心理健康、法律知識等講座,安排專人開展法律政策諮詢和調解服務。
02「老娘舅工作室」調解矛盾「法」字當頭
川沙六團社區12個村居建立了自己的「老娘舅」工作室,由老支書、老黨員坐堂化解矛盾糾紛。社區顧問律師每月到工作室開展法律業務指導,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03「老媽媽文藝隊」傳遞法治新內涵
川沙華夏社區共有13個居、村委,各類基層群眾文化團隊達到51個,成員800多人中大多數是愛好文藝的老媽媽們。文化團隊涉及戲曲、歌舞、樂器、書畫、烹飪、手工藝、體育等多個領域。每年華夏社區都會組織「居民群眾才藝大比拼」,結合依法治理、社區自治進行宣傳。
04「老幹部坐堂」用法律知識為群眾搭脈看診
川沙六團社區灣鎮村成立了「老幹部坐堂」,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1-2名老幹部值班坐堂傾聽民聲,結合「農民書屋」開闢了法律圖書角,擺放一些法宣產品、法制宣傳單、法律援助手冊、法制電視廣播報刊推薦單等。
依託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推進基層依法治理
01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充分發揮法治創建的示範輻射作用,促進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深化依法行政示範街鎮、民主法治村(社區)等法治創建活動,引導和教育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助力川沙新鎮獲評首屆(2018年度)浦東新區法治社會建設優秀案例徵評活動優秀組織獎,《川沙新鎮華盛議事園》入圍案例,2019年川沙新鎮界龍村被評為民主法治示範村。
02開展豐富多彩群眾法治文化活動
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組織開展法治文藝展演、法治故事巡講、法治徵文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創作法治戲曲、法治小品、法治歌舞、法治書畫等融入等法治文化作品。與法院聯合舉辦了現場開庭社區法制課堂活動,結合六大社區安置幫教工作開展了村居委幫教項目,開展了現場講座、授書儀式、設攤宣傳、文藝匯演等活動。
03設計製作特色法治文化作品
連續兩年,我鎮設計的視頻公益廣告《馬路不是戰場》《垃圾分類》分別在「浦江法韻」法治公益廣告大賽中獲得優秀獎和二等獎,設計的海報《依法治國》獲得三等獎。設計各種特色logo標誌、購物袋、充電寶、多功能筆、手電筒、餐巾紙、無葉小風扇、摺疊扇子、垃圾袋、耳機、卡套、u盤、鑰匙圈、移動電源、數據線、餐具、卡包、憲法宣傳小手冊、行政法宣傳手冊、法律援助手冊、案例彙編等共計100多萬件,給機關、社區、村居、樓組設計製作特色法治樓組文化牆和展板。
聚焦社會管理難點,建設法治文明老城新貌
圍繞「五違」整治、外來人口綜合管理服務、物業管理、交通執法、垃圾分類、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等社會治理重點難點和管理薄弱環節,大力開展以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為核心的專項治理。深入推進鎮、社區、居村三級法律顧問體系,全面提高全鎮依法辦事能力。將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等內容,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川沙好人」評選、十佳優秀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團隊等活動,在文明城區、文明村鎮創建中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七五普法」期間,川沙新鎮共計開展各類普法活動750餘次,法治講座550餘場,開展法治文藝演出30多場,組織觀摩法治電影8次,受眾人數超過300萬,形成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在繼續謀劃好「八五」普法工作,歷史文化名鎮川沙將在不久的將來煥發嶄新的光彩,成為別樣的法治魅力新城。
消息來源:川沙新鎮
法治浦東綜合編輯
原標題:《「七五」普法成果巡禮 | 歷史文化名鎮的法治情懷 ——川沙新鎮依託地區特色開展全民普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