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醫生走了,留下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2020-12-23 騰訊網

12月24日6時許,市局110報警服務臺接報警稱,在民航總醫院一男子持刀將一女醫生扎傷。朝陽分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將犯罪嫌疑人孫某(男,55歲)當場控制,受傷醫生正在搶救中。

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經依法審查,對在北京市朝陽區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搶救室內行兇的犯罪嫌疑人孫文斌,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准逮捕。

歲末

隆冬

北京

再現殺醫案

兇手喪心病狂殘忍至極,

殺人手段令人膽戰心驚。

看完視頻

讀著各種文章及評論。

突然間被觸到痛處,禁不住流淚了……

本來不想再寫,因為太血腥……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想過很多種生命結局,

從沒想過會因為治病救人被砍死

寫以下文字是在溫暖的昆明,

冬日的暖陽照在身上,

但總覺得渾身都是寒冷的…

唯有我們醫務人員抱團取暖!

必須發出我們的聲音,

一聲聲的吶喊,不知道,

是否能夠喚醒一些病了的人和社會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魯迅

被傷害的醫者懷著一腔熱血踏上行醫之路,

最後卻命喪於自己的信仰之下。

為眾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自由開路者, 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誰還敢拿起聽診器,披上白大衣呢?

我們的和諧社會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以善良群體的生命為代價,

以醫務人員的恐懼為支撐!

一個病人被送到醫院之後,

最不想你死的人定是醫生。

參與搶救的醫生說:

(殺醫事件)兩個小時後,

當我僥倖躲過屠刀,

接手搶救室工作時。

楊文醫生就在我身旁,

被冰冷的搶救著,

她的熱血還灑滿了一地,

空氣中都是血的腥味,

我經歷過無數次慘烈的搶救,

但這一次大腦完全空白了。

航天總醫院殺醫事情,對於在場醫護人員,無疑是一次恐怖襲擊,這個時候,我認為首先這個病人必須轉走,誰還敢平心靜氣的給他治療(據說已經轉至朝陽醫院了,朝陽醫院的醫生要小心了,這個病人未來的就診應該有警察持槍全程保護,保護費家屬出,誰又能保證不在犯渾呢,手無寸鐵的醫護人員如何應對手持屠刀喪心病狂的家屬)。

其次 現在應當關閉這家醫院的急診科,建立專門的心理疏散小組,對受害醫生的同事、親人等進行心理開解,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對受害醫生所在的科室所有員工其實是很受傷的,應該對其進行深度的懇談,讓他們從擔心恐懼中回過神來,醫護人員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經歷這樣的事件,難免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創傷。這種時候所有員工更應該團結起來,而醫院應該讓他們感到不再脆弱。給急診科全體人員放假,足夠的休息,緩解巨大的心理壓力,必要的要給於相關心理治療。說實話,帶著巨大心理壓力,走上手術臺,本身就是危險的,難說也會對其他患者帶來意外的傷害。

再次兇手必須繩之以法,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最基本的公平正義,殺人必須償命。已經看到檢察院批捕了,中國臺灣《王貴芬條款》:對醫護人員施暴不可撤訴。絕對不能容忍他又跑出來亂咬人。同時應當讓患者家屬給被害醫師親屬和急診科以及醫院公開致歉!雖然其殘忍的殺人行徑,即便執行死刑也不足以安撫所有醫務人員的憤怒與恐懼,其實償命又如何?楊醫生犯什麼錯了?她的命是兇手償一百次命也還不回來的。但道歉和態度我覺得還是必須要有,一個善良的醫生,不能就這樣被殘忍的殺戮,總在說要營造尊醫重衛的氛圍,對醫生最起碼的尊重,就體現在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上,醫務人員連最起碼的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何談尊醫重衛。人們之所以尊重醫生,是因為生命至高無上。沒有醫生,就沒有生命的延續;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

另外在這起事件中,還有一件極具諷刺意味的事情是,病人殺醫之後,享受vvip待遇,這極其容易被身處困境的患者及家屬學習模範,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河,給患者家屬提供VVIP的舉措仿佛在告訴所有患者,鬧的孩子有糖吃,鬧的越兇的患者才可以被重視。當醫療資源按鬧分配的時候,恐怕就是無數醫者前赴後繼死傷於患者屠刀之下的時候了。此患者就診,應該有武警全程保護醫護人員,不能再讓更多醫護人員受傷害了。對於該收的費用,必須收,絕對不能免費,不能為了平息事態,而無償的動用過多的醫療資源,那形成的惡果將會有更多的醫護人員的犧牲和傷害來埋單。

其實這樣的殺醫慘案,之所以屢屢的一次次譴責之後,又一次次的再次發生,這之間的原因,可能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少了追責!醫護人員被傷害,相關部門和領導都全身而退,並未啟動追責機制,為了社會和諧,可能還有封堵事件傳播,向鬧事者妥協等行為發生。正因為板子很少打到他們身上,傷害不到自己,就很可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因此多年的「平安醫院」創建,不過是紙上談兵,表面文章,對付考核罷了。

在這個事件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醫鬧入刑是否能夠有效的遏制傷醫事件?

刑法修正案(九)第31條規定:將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15.11.1實施)

醫鬧入刑是可能是治理醫鬧的第一槍,但是肯定不是全部,醫鬧有著深層次的背景和原因,絕不是一個入刑就能夠簡單解決的事情,需要更多關注。本來對幹擾毆打公交司機也很常見不被重視,後來公交墜江後,現在一律刑拘。要讓法律的利劍高懸,才能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

2.基本衛生法即將實施,是否能夠給醫者帶來更多一層保護?

在12月28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獲得表決通過,將於明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內的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

禁止任何威脅、危害、侵犯行為,重則入刑

針對「醫鬧」事件屢禁不止,該法作出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違反本法規定,擾亂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場所秩序,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公民個人健康信息,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公民個人健康信息等,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3.頻繁發生的傷醫事件,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媒體頻繁爆出的醫患糾紛,甚至惡性傷醫事件,一方面推動了相關立法保護醫務工作者,規範醫療秩序,比如「醫鬧」入刑。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12月2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明確「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傷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在制度層面已經有法可依。

接下來,不妨放大這些極端案例處理結果的警示效應,彰顯法律的威嚴。這種對極端的,甚至有犯罪傾向的病人、患者家屬的心理掌控,各級醫院理應建立一個暢通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及一整套必要的應急措施,把風險控制在苗頭狀態

從以上的討論我覺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一個負責任的醫院領導人,必須把維護醫護人員最基本的人身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平安醫院建設的刻不容緩

平安醫院建設其實是有要求的,但一個連一鍵報警裝置都沒有的醫院,又如何去談平安醫院呢?醫院要逐步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三防系統,有效提升了醫院安全管理水平,維護了醫院秩序總體的持續穩定,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最基本的人身安全,給大家最基本的安全感。但是,擾亂醫院診療秩序、傷害醫務人員的各類案事件仍時有發生,反映出當前涉醫違法犯罪活動在一定範圍內仍較為突出,暴露出醫院安全防範工作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

2013年,衛計委和公安部曾發過一個通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辦醫發〔2013〕28號),不知道是否還能夠被醫院領導看到和重視。我回頭認真的看了這個文件,其實在文件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引,但真正落實的醫院可能就少之又少了。

該意見分別從:組織制度建設,人防系統建設,物防系統建設,技防系統建設,醫患糾紛調處機制建設等5個方面做了明確的要求和規定。

希望能夠把此圖轉給醫院的決策層,希望醫院領導認真思考安全問題,希望醫院能夠落實安全措施,還大家一個安全的行醫環境。

對於平安醫院的建設還有幾點是我想說的。

1.防患於未然是管理的更高追求,不要等到出事情了,再來補救,在預防上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醫護人員的生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底線。醫療機構缺乏安保措施與意識,實施暴力極其容易。

2.建立傷醫事件三級預防體系,不少傷醫事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糾紛的苗頭在裡面。預防糾紛發生,發生糾紛及時有效處理,不能處理的有暴力傷醫苗頭的,要及時啟動預警體系,曾有患者揚言要炸醫院的,緊急和屬地取得了聯繫,密切關注危險行為。演習和預警:醫療機構應制定應對暴力行為的標準操作程序(SOP),並定期進行模擬訓練和演習,讓每個醫護人員都清楚自己面對意外時該怎麼做,並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將工作人員,患者及訪客進行疏散。在事件發生後通過監控錄像的再審視時,確保之前的演練是行之有效的。

3.適時建立黑名單,加強聯合懲戒力度。對於有暴力傷害醫者的患者和家屬,應該建立黑名單制度,拒絕診療可能說不過去,罪犯的生命權也應該維護,但是就診的時候是否也該加強保護呢?殺人者必須償命,傷醫者未來X年不得用醫保報銷,其家屬生病住院,對其探視權利須進行約束,進行安檢,有暴力傾向的應該有安保人員全程陪同,費用自理,再犯者永久撤銷醫保,同時把聯合懲戒制度全部用上。要讓有這樣想法的人清楚的知道傷醫殺醫的嚴重後果,除了面臨最嚴格的法律懲罰之外,還要讓他的生活和各方面受到嚴格的限制。

4.建設安全診療的環境,構築一個安全的堡壘,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能夠給醫護人員一個逃脫的機會。這次航空總醫院的診療區域環境設計就很不科學,患者能夠輕易的走到醫生的背後(醫生請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後背對著患者)。我曾見過某醫院的診室設計,醫患各有一個通道,就算有患者想傷害醫護人員,醫護人員起碼有一個逃生通道,但我們大部分的診室,都是把醫護人員堵在了診室內部,連跳窗都做不到。每個醫護人員在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過程中要保持警惕,不要和任何有潛在暴力傾向的人獨處。始終保證有逃生道路(門),不要讓任何有潛在暴力傾向的人擋在醫生和門之間。

5.一鍵報警不值多少錢,但起碼能夠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讓無助的醫護人員呼救 ,帶來一份生的希望。

6.安檢和金屬探測也是也可以安裝的,文件已經明確給出了意見,如果病房診室裡面沒有刀具兇器出現,我們可以少犧牲很多人,一拳就打死醫護人員的並不多見。機場火車站地鐵等人員密集地方都有安檢系統。火車站安檢加強開始於2014年3月1日晚,一夥暴徒持械衝進昆明火車站廣場、售票廳,見人就砍,現場多人傷亡。之後全國都加強了火車站的安檢。以前的安檢形同虛設,讓暴恐分子有機可乘。當患者或者家屬拿起兇器準備傷害醫護人員的時候,他們就不是普通的患者和家屬,和極端暴恐分子有什麼區別呢?醫院安檢為什麼就推不動呢?安裝安檢或金屬探測器就會影響醫患和諧嗎?

浙江省中醫院湖濱院區開始「先安檢,後看病」。

7.科技在進步,技防手段可以多元化,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5G,給我們更多的選擇,安裝人臉識別,進行高危患者或家屬風險管理,對就診患者和家屬進行安全篩查,有暴力傾向的人需要特殊處理。醫院,公安系統警務聯動,數據共享,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

8.安保隊伍建設確實需要加強,畏首畏尾,不敢果斷出手的保安,在危機時刻,一點作用都沒有,不少傷醫視頻中,保安就在旁邊,但都不敢出手,此事不應該果斷制止正在發生的犯罪行為嗎?還記得曾經昆醫某附屬醫院發生患者砍殺護士的視頻中,保安包括警察都有很多在周圍,也手持防暴設備,但處置卻明顯不夠果斷,如果安保人員能夠果斷處置,迅速平息事態,也會減少傷害。當此時,身邊任何可用之物,都可以用上,只要能夠阻止這場正在發生的殺戮。

9.醫護人員自身防範能力確實需要加強,手無寸鐵的醫者,在遭遇暴恐襲擊的時候,應該有具備一定的正當防衛和自我保護能力。我在醫務部的時候,我的辦公桌邊伸手可及的地方其實隨時擺著一個臂力器,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鍛鍊一下,萬一遭遇襲擊,起碼有個保護手段,能夠順手拿起抵擋一刀,給自己爭取一個離開的機會。其次是鍛鍊身體,讓自己在遭遇危險的時候,能夠脫離圍殺。曾經有些糾紛案例,患者家屬也是喊打喊殺的,如果我們自己不愛護自己,誰又來保護你。

10.呼籲和吶喊,我們不能再沉默。

暴力殺醫不止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有人說:以前的我想將滿腔熱血奉獻給醫學事業,現在的我只想安安穩穩過好這一生。

有人說:10多年前開始醫學學習,醫療場所的暴力就高發了,當時單純的以為是黎明前的黑暗,現在才發現萬古長夜……想起了術前談話常說的一句:出現併發症的概率確實很低,可能就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但是發生了就是百分之百,因此得做好各方面準備;同理,大多數病人確實還是通情達理和友善的,可是遇到了一個變態或暴力狂,那就是百分百了

有人說:我不再做教學了,儘管我當過教學主任,我說服不了自己,如何去說服我那年輕鮮活的孩子們去從事醫生這個行業……

暴力傷醫也深深的傷害了未來的醫者。

大一的孩子說:作為一個大一的醫學生,我看著我的醫導寫著:救死扶傷,積極救治病人,耐心解釋等詞,我真的覺得不值得,我們從學醫的最開始就要明白自己的使命,自己對病人的態度,但是病人呢?

大二的孩子說:作為一名大二醫學生,眼下正在為期末考試而心力憔悴。昨天傍晚第一次看到轉發的消息,除了震驚與憤怒,更多的是對未來面臨臨床的迷茫。

大四的孩子說:我覺得作為大四醫學狗小朋友我此時挺失敗的,因為這枚社會的惡果堅定了我要出國發展的想法。當年入學時我最敬愛的哲學老師告訴我人生很重要的課題是保護心靈,但是我現在不僅管中窺豹學會了怎麼以患者為敵,還萌生了背棄社會的念頭。

一個可能在準備期末考試或者備考研究生的孩子說:心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拔涼的!之前還在認真背書,看到這個,不知道以後怎麼辦,有些迷茫。。。

又有人說:

最開始,他們扇護士耳光,我沒有說什麼,因為我不是護士。

然後,他們開始毆打兒科醫生,我不敢說什麼,因為我不是兒科醫生。

然後,他們在門診持刀砍殺耳鼻喉醫生,我依然沒有說什麼,因為我們沒在門診。

再後,他們在病房關起門來持刀行兇,我依然閉嘴旁觀,因為我們沒在病房。

最後,他們開始進攻手術室,準備衝進來傷害我們,我驀然發現,再也沒有人替我說話了。

暴力總有一天會蔓延到我們所有人身上,所有人都躲不掉的。

過往醫生被暴徒殘忍殺害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看了這麼多被殺害的同仁

或許醫務人員自己都已經麻木了

誰能知道下一個被殺害的會不會是自己呢?

勸大家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數,我們應該聯合起來,

共同發聲,推動安全醫療環境的建設,

給醫護人員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只要還在這個行業我們誰都逃不開。

當天使折翼,誰來醫治我們

當大家都不學醫了,誰又來醫治我們

暴力傷醫,傷害的是醫學的根基。

在疾病面前,醫生和患者都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保護醫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網上不知誰寫的文字,也很感人

我不知道

--------悼同行

我不知道

你從哪裡來

我們只知道

你也是一名白衣天使

我不知道

你的家在哪裡

卻知道

一個魔鬼

把你拖進了地獄

我不知道

你有幾個兒女

卻知道

已經永遠沒有了母親

我不知道

你上過多少個急診

卻知道

再也回不去自己的崗位

我不知道

你以前面對過多少次辱罵投訴

卻知道

你再也不會受到圍攻了

我不知道

你還有多少病歷要寫

只知道

再也不用爭課題寫論文了

我不知道

面對歹徒你是否有恐懼

只知道

當年日本鬼子也不殺醫生護士

我不知道

還有多少患者等著你去治療

卻知道

明天的太陽

再也溫暖不了你的心跳

我不知道

又倒下了你一個

下一個將會是誰

面對魔鬼的屠刀!

今天花了差不多10個小時

才把這6000多字寫出來

糾結痛心中一點點碼字

寫到這裡

心情稍微平靜一點點

如果你堅持看到了這裡

建議動手轉發或在文末留言

我們不能在沉默

必須發聲

公眾號簡介漫談醫管(yyglmt)

本公眾號文章皆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單位或部門,部分轉載均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楊文醫生事件:留下的他們,該怎麼辦?
    同行的努力並沒有留住楊文,25日凌晨零點50分,楊文不幸去世。從流出的監控我們可以看出,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說實話,我在看到該視頻的時候,被殺人犯的無情、變態的手段所噁心到。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會對一個凌晨五點多正在伏案工作的女醫生如此痛下殺手?
  • 楊文醫生一路走好!讓我們記住那些遇害的醫護人員
    楊文醫生,替同行擋了一刀楊文走了,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突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家屬竟然有人去騷擾楊文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真是禽獸不如。所以楊文醫生是替其他醫生同行擋了刀,這種貨色無論到什麼醫院,都會無理取鬧、無端刁難。既然老太太扛不過自然規律,那麼他們一定會對某一位醫生下手。所以,反對把這件事扯到醫患糾紛和醫患關係上,我們患者或患者家屬,拒絕與這種暴徒為伍,這是赤裸裸的暴力犯罪。
  • 楊文醫生被害細節曝光,她的同事講出了前因後果
    兇手動手非常突然,在與楊文醫生交流時,突然拔出尖刀,沒有給醫生一點反應時間。兇手手段非常兇殘,刀直奔醫生的脖子,沒想留下活口。以上,是從今天網上流出的一段急診搶救室的監控視頻中獲知的信息,這段2分53秒的視頻,清晰地記錄了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遇害時的情形。
  • 紀念楊文醫生|當這個世界失去一位醫生,會發生什麼?
    當這個世界失去一位醫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一年後的今天,我們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打過很多電話,一開始,這個過程並不順利。有人憤怒地質問:「你們這些人又搞什麼事?」隨即掛斷。那天晚上,楊文不放心她一個人回家,把自己的電話留給了她:「小姑娘這麼晚一個人走方便不方便?你到學校之後記得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一聲,你平安到家了。」夏婉來複診的時候,楊文醫生竟然還記得她,兩人隨意聊著天。楊文提起,自己有一個兒子,和她歲數差不多大,所以看著她也親切。
  • 楊文醫生被害:誰才是醫生最大的敵人?
    人體的精密和複雜,是我們所共知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千差萬別,即使是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療方案,結果也未必一樣。平安夜的早晨,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被急診留觀的95歲患者的55歲兒子所殺害。2019年12月24號6時許,兇手拿刀從背後砍向楊文醫生,刀是直接奔著頭去的,那一刻,兇手壓根沒有想留活口。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說:搶救室現場有大量的血跡,楊文醫生躺在搶救床上,滿身是血,頸部有多處刀傷,其中一刀砍斷了右側頸全部肌肉,砍斷了食管、氣管、頸內動脈、頸總動脈和通往全身的神經,就連頸椎骨都斷了。
  • 楊文醫生被殺害5天後,我們來聊聊這5點
    殺人嫌犯跑到毫無防備的楊文醫生身後,幾乎是卯足了勁手刃了她,脖子上被砍數刀的楊醫生,毫無還手之力,掙扎了幾下後就失去了反抗意識,搶救無效死亡。今天,離楊醫生去世已經5天,事件真相也在發酵中慢慢浮出水面,我們總有一種一切都還算不上塵埃落定之感,所以仍然想聊聊幾個問題。
  • 楊文醫生被殺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害怕
    25日,凌晨,楊文醫生不幸去世。兇手作案的監控視頻流出,看得人脊背發涼。那麼有恃無恐!明目張胆!更可怕的是,是兇手家屬毫無愧疚地叫囂。這個世界怎麼了?!醫生,什麼時候起,成了高危職業?!最近幾年,不斷有媒體爆出傷醫事件,也有很多醫院誤診的事件出現在頭條。醫患矛盾,成為了火藥桶一般的存在。由於有話題度,所以很多媒體,喜歡追著醫患矛盾題材不放。
  • 楊文醫生遇害後,獲多項「榮譽」,兇手母親成「英雄的母親」!
    楊文醫生遇害案過去已經有十多天,但悲劇帶來的影響依然遲遲沒有消散。今天,包括民航總局在內的多部門,追授楊文醫生「民航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多項榮譽。可是,楊文醫生卻再也看不到、享受不到自己獲得的這些榮譽。
  • 楊文醫生被追授榮譽稱號!不能讓醫務人員寒了心……
    「網友:楊醫生值得!「請給醫務人員更多溫暖,不能寒了他們的心...針對這一惡性事件,人民日報評論稱——連日來,人們以不同方式憑弔楊大夫,用行動告訴醫務人員:我們不願意讓「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醫生寒心。無論社會、科技如何發展,醫生這個職業都不可或缺。
  • 北京急診科女醫生楊文被害之後:跪著的醫生,治不好站著的中國病人
    12月4號楊文醫生首診的,病人來時嘔吐、納差、意識不清,家屬籤字拒絕一切檢查,僅要求輸點液,但是輸液後病情無改善好轉,幾個家屬就認定是楊文醫生輸液給輸壞了。之後我們努力說服家屬同意檢查,證實病情本就不樂觀,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腸道、泌尿系、肺部)並伴有心衰、心肌損傷,加上基礎病多、高齡、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是肯定的。
  • 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2019年12月25日零時50分,楊文同志因公殉職,終年51歲。楊文醫生去世後,眾多人士沉痛悼念 視頻截圖來源:央視新聞民航局、國家衛健委、北京市衛健委等相關單位領導,民航總醫院醫護人員代表,北京醫療機構代表,以及楊文同志親友、自發前來的群眾等到場為楊文同志送行。
  • 民航總醫院殺醫兇手被執行死刑,楊文醫生卻再也回不來了
    大家也許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但是提到楊文醫生,大家可能還會依稀想起來三個月前轟動全國的民航醫院殺醫案,其犯罪手段之殘忍,影響之廣泛,實屬罕見。2019年12月4日,被告人孫文斌及親屬將其母孫魏氏送至民航總醫院治療。
  • 楊文醫生遇害後,民航局等授予其多種榮譽,且看某知名博主怎麼說
    北京民航總醫院的楊文醫生遇害後,公眾一片惋惜聲,都為其表示深深的哀悼,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對楊文醫師深切緬懷。醫生遇害屢見不鮮,只是這一次,楊文醫生似乎享受了特殊的殊榮。看過某媒體介紹的楊文醫生生平事跡,有些還是有點過分拔高,比如「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些行為在這件遇害案中似乎並無體現。再說,民航局等單位授予楊文醫生的多種榮譽,似乎與其遇害也難沾上邊,此為閒言。言歸正傳,這些榮譽有無意義?有關部門為何這樣做?應該說,榮譽對於楊文醫生本人的意義不大,而對於保證醫生的人身安全,或許有深遠作用。
  • 楊文醫生之死: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救治人心
    2001到2018年之間,被殺害的醫生,竟然已經能列一張A4紙。↑數據來源:健康時報所以,當兇手孫文斌從兜裡掏出明晃晃的刀具,抹向楊文醫生脖子的時候——之前已經有一百把刀,伸向過無辜的生命。對於這種新聞,我們不會覺得奇怪。因為護士被踹、醫生被打的新聞不絕於耳,又何嘗會多關注一單兩單。然而,這只能更為痛心地說明,醫患矛盾尖銳,尖銳到以殺戮收場,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甚至在很多地區,醫鬧是一個職業。
  • 楊文醫生遇害——醫護人員和醫學院學子,我們願為你們點燃身後的炬火
    近日,楊文醫生遇害事件引發全網沸騰。從最開始的解讀為醫鬧,到後來被定義為故意殺人的刑事犯罪,案件的定性暫且不談,只是這個案子又重擊了多少人的心。曾經幾千年來在我們眼裡救死扶傷的醫者逐漸淪落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殺害楊文醫生的刀不僅殺害了楊文醫生,也刺進了所有醫者、護士的心裡。
  • 去孕檢醫生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回答出乎意外,也值得深思
    去孕檢醫生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回答出乎意外,也值得深思,還以為我記錯了,我強調很多次:沒錯,備孕的一直有測!我說要啊,肯定要,然後醫生後來都特別溫柔特別耐心,跟我講要注意什麼。估計如果說不要,是不是得翻我白眼啊[笑哭]回復 ⋅ 1條回復13 我老婆剛懷第一個寶寶的時候,我陪她去檢查,進去醫生第一句話就是問我老婆要不要,我都懵逼了,我直接提高了嗓門說,肯定要啊,問這麼奇怪的問題幹嘛!
  • 值得讓我們深思的事情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說幾件事,至於事情的引申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吧。1、中國決定自28日零點開始的入境限制;2、我們幫助了很多國家,可我們好像又成了「東郭先生」; 這些我說出來的問題,其實更值得我們深思。
  • 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判了,楊文醫師被害細節曝光!
    因孫文斌不滿醫生楊文對其母的治療,懷恨在心、意圖報復。12月24日6時許,孫文斌在急診搶救室內,持事先準備的尖刀反覆切割、扎刺值班醫生楊文頸部,致楊文死亡。孫文斌作案後報警投案,被公安機關抓獲。法院認為,被告人孫文斌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罪行極其嚴重,依法應予處罰。
  • 北京醫生楊文被患者家屬殘忍殺害,不是醫患糾紛是故意殺人!具體...
    12月24日6時許,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致頸部右側肌肉,食管氣管頸內動靜脈和神經嚴重損傷。接到報警後,朝陽分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將犯罪嫌疑人孫某(男,55歲)當場控制,事發後,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全院力量進行搶救,同時,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迅速調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同仁醫院相關專家進行會診,全力救治,然而,不幸的是,楊文醫生於12月25日0時50分不幸去世。「學醫本是逆天而行,死在路上很正常」本是醫學生的玩笑話,但如今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玩笑正在現實化。
  • 楊文院長專訪:北京善方醫院的快慢之道
    對於醫療行業的創業者而言,這句話其實也值得細細品味。近期,丁香園對此與北京善方醫院楊文院長進行了深度對話。 在被問及為何北京善方醫院不走尋常路,選擇綜合化模式作為前進方向時,楊文院長坦言,有舍才有得,專科連鎖等業態固然風險較小,但只有綜合化才能使善方醫院更好地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才能令善方醫院對醫學技術的不懈追求發揮協同效應,才能使善方醫院真正成為承接分層醫療服務的責任主體。 在楊文院長眼中,並不是只有大而全才能叫綜合,精而美其實是更好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