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塗鴉?爸媽先別忙著阻止!細心引導說不定能收穫一位創意大師

2020-12-23 父母堂

2歲的寶寶自從會抓筆後,見哪兒畫哪兒,各種顏色各種亂塗鴉,家裡雪白的牆壁就再也不存在了,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尋思著該不該沒收寶寶的小蠟筆?

但其實,當你的寶寶開始主動拿筆在書上、家裡的門、牆、甚至床單上都會留下寶寶的大作時,恭喜你,這意味著你家寶寶的塗鴉敏感期到來了。家長們看到亂糟糟的屋子千萬別生氣,好好引導才是王道!

孩子愛塗鴉?爸媽先別忙著阻止!

塗鴉期的敏感期

這種亂塗亂畫的行為依個體發育的不同會在2歲左右開始,一般會持續到3~4歲,甚至5歲左右。

塗鴉的來歷

塗鴉(Graffitist),是一種結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塗寫藝術,形成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紐約。旅美敦煌畫派重彩畫家陳幼白說:「沒有塗鴉,就不是紐約了。」如何處理寶寶的亂塗亂畫,涉及到一個教育的核心問題:鼓勵孩子自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還是因為規矩而扼殺這份天性? 當然,不能扼殺!

塗鴉期可分為4個小階段:

第1階段:隨意塗鴉期

這是塗鴉敏感期的最初階段,在這個時期,寶寶揮動畫筆只是記錄了他愉快的動覺活動,並不試圖描繪視覺世界。由於這個時候寶寶對於握筆的手指精細動作和控制能力還未完全發育,因此,寶寶的隨意塗鴉對動作的控制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控制。

第2階段:重複塗鴉期

當寶寶的塗鴉期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畫作會發現,其作品中會有一些重複的動作。這時寶寶對動作有了一定的意識,即進入了重複塗鴉期。

第3階段:圓圈塗鴉期

如果家長在寶寶的作品中會看到一些複雜的形狀特別是圓圈,那麼就意味著寶寶的握筆能力有所增強了,進入了圓圈塗鴉期的階段。

第4階段:命名塗鴉期

此後寶寶的塗鴉作品會越來越有序,他開始對自己塗鴉的作品進行天馬行空的表達,即使他的塗鴉跟表達完全沒有任何關係,這說明寶寶已經進入了塗鴉的最後一個階段:命名階段。這時家長特別需要保護和鼓勵寶寶進行表達,鍛鍊他的想像力。這個階段也是兒童藝術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裡程碑。

孩子愛塗鴉?爸媽先別忙著阻止!

寶寶塗鴉,優點多多

優點一:促進手眼協調

2歲左右的寶寶,手部小肌肉還不能控制自如,在「亂塗亂畫」的過程中,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從歪歪扭扭畫出紙外的一條直線到封口的一個圓圈,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會有大大的提升。

優點二:鼓勵自我表達

塗鴉也是寶寶內心世界的最真實的流露,當他們漸漸有了自我意識,會通過畫畫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表達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還可以通過塗鴉來與寶寶溝通,以此了解寶寶的內心世界。

優點三:自娛自樂,激發創意

塗鴉還是寶寶樂此不疲的一種遊戲。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喜歡畫畫,他們能從隨意的線條和繽紛的顏色中獲得想像的自由和創造時的快樂。

寶寶愛塗鴉,家長來引導

給寶寶指明「塗鴉」的空間

為他們開闢一塊屬於他的「地盤」,在這塊空間,可以任他「亂塗亂畫」。還要明確告訴寶寶,除此之外的地方,如果亂塗亂畫,就會受到懲罰,畫得再好也不能得到表揚。

正確對待寶寶的塗鴉

對寶寶來說,掌握繪畫技巧不是寶寶塗鴉的主要目的,所以父母不要以「像」或「不像」來簡單評判寶寶的作品。用一顆童心去觀察寶寶的表達,讓塗鴉成為寶寶成長過程中一份快樂時光。

多帶寶寶觀察生活,以我手畫我心

時時鼓勵寶寶用畫筆來展現真實的所見所感,無論塗鴉的內容是路邊的一棵小樹還是寶寶心愛的小布熊,都離不開對生活本身的觀察和體驗。父母能做的就是去豐富寶寶的生活內容,培養寶寶的感受力,有一顆會感動的心才能讓寶寶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塗鴉,父母別忙著阻止,這樣做培養孩子創造力
    二、父母一味地阻止孩子塗鴉有什麼壞處?1.妨礙了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在孩子進行塗鴉時,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當孩子塗鴉的行為被父母妨礙時想像力的發展受到抑制,由此更加妨礙了自身創造力的發展。當孩子喜歡塗鴉時,父母不要強勢的否定或者是制止為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塗鴉空間,這顯然更有裨益。三、孩子愛塗鴉,父母應該怎麼引導?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這樣一段育兒片段。她吐槽孩子把家裡的牆壁和家具都畫上了塗鴉。
  • 孫儷放任孩子在牆上塗鴉,你太不知道在牆上塗鴉的好處了
    今年孫儷發了一條微博,是關於等等和小花在牆上塗鴉的內容,引發了網友們的羨慕。剛開始時,孫儷擔心家具的毀壞,想阻止他們「亂塗亂畫」的行為,但鄧超及時阻止了,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但靈感不能等。
  • 孩子喜歡亂塗亂畫並不是壞事,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塗鴉?
    「你這個孩子,又在牆上亂塗亂畫……」站在旁邊的婆婆開始念叨二寶。婆婆的手準備伸向二寶,我阻止婆婆接下來的動作。對於孩子塗鴉我是持支持態度的。因為塗鴉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對寶寶身心發展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 孩子愛塗鴉父母很麻煩?這對孩子是一種成長!
    1、塗鴉是寶寶的一種學習和表達形式爸媽們通過我們古老年代的甲骨文,便能發現,甲骨文和寶寶們的塗鴉很神似!甲骨文是古老人類表達思想的方式,塗鴉對小寶寶們來說也是如此,他們通過塗鴉抒發感受和想像力。寶寶們的每一團塗鴉,只要你耐心詢問,背後常常有一個小小的故事。除此之外,塗鴉也是寶寶的一種學習方式,一種幼齡時期的學習方式。
  • 孩子自由塗鴉是好事別阻止,家長做好這5點,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不少父母誤以為孩子塗鴉沒有任何價值,以為只有畫出那些像模像樣的畫作才算是真正的學繪畫。因此,面對孩子的亂塗亂畫,很多家長要麼不鼓勵和支持孩子這樣做,要麼就剝奪和阻止孩子自由塗鴉的權利。暫且不論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對還是錯,單就父母冒出的這些念頭而言,都會在無形中壓制和傷害了孩子塗鴉的熱情,從而遏制住了他們想像力思維的活躍。
  • 孩子喜歡到處塗鴉,家長別阻止,這是孩子與世界的對話
    結果,兩個愛畫畫的雙胞胎女兒發現後,在李先生背部對著印記,畫出各種動物頭像,活脫脫一個動物園。在孩子眼中,鉛筆、眉筆、口紅……都能成為他們的「作案」工具;白紙、牆壁、沙發、地板……都是他們塗鴉的畫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畫不出的。很多家長對此頭疼不已,畢竟要想消滅門、牆、家具,甚至是被單上的寶寶「大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但是,家長們需要明白,喜歡塗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經歷的一段時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繪畫敏感期」。
  • 倆孩子牆上塗鴉,孫儷試圖阻止,鄧超:牆紙可以換
    有一次,等等和小花在牆上塗鴉,孫儷試圖阻止的時候,鄧超跳出來阻止了她:牆紙可以換,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於是,他們家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家具。這本書能很好地解除這種誤解,我們完全可以用美術這種方式教孩子(以觀察、觸摸、體會、表達四個階段為基礎)去接觸所有知識。」
  • 孩子在牆上亂塗鴉,江西寶媽說寧願花幾千賠給房東也不想阻止孩子
    家裡有一個喜歡到處塗鴉的孩子是種什麼體驗?江西一位媽媽說:沒關係,畫!隨便畫。只要牆能修復,都沒關係。網友們聽到這話,本來還嗤之以鼻,畢竟說的時候是一套,等到孩子真的在牆上亂塗鴉時,作為家長不火冒三丈才怪。可是,當看到這位媽媽的孩子在牆上留下的「傑作」時,大家都驚呆了。這哪裡是亂塗亂畫?
  • 另類塗鴉造就創意寶寶
    它們就在黑夜裡呼呼地睡著了……」 塗鴉是寶寶進行想像的手段,是發展想像力的途徑。塗鴉和語言一樣傳遞著寶寶的情緒與感覺,通過塗鴉,寶寶站在原創的高度,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據他的直覺揮灑他的創意,從中獲得創作的樂趣與成就感。
  • 媽媽「縱容」孩子在牆上塗鴉,網友:我要有這媽,就沒「畢卡索」什麼...
    但近日江西一位媽媽,看到孩子在自家牆壁上塗鴉後,表示只要是可以修復的牆壁,隨便孩子怎麼畫,並說孩子畫得很生動很有趣,是一種美好的回憶。看到這位媽媽如此「縱容」孩子,很多網友表示,這位媽媽格局真大,更有網友戲言:如果我有這樣一位媽媽,就沒有畢卡索什麼事了!這些話充分肯定了這位媽媽的做法。
  • 孫儷放任孩子「塗鴉」,家裡牆壁成了孩子的畫板,鄧超:這叫創作
    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塗鴉,只要一接觸到筆,他們就會畫個不停。特別是有時候孩子會趁家長不注意,隨意在牆上塗鴉作畫,整個牆壁都是他們的傑作。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在犯錯,是在破壞牆壁,事實並非如此。孫儷曾在微博上曬出孩子的日常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只見照片中的兩個孩子用畫筆在牆紙上作畫,即使被拍到也不慌不忙。孫儷表示,自己曾有過阻止孩子這一行為的想法,可是鄧超阻止了她,說:"這叫創作,不要影響孩子的靈感。"
  • 為什麼美國幼兒園故意讓孩子塗鴉寫作業?早知道就好了
    2)《Joe和兩位好朋友去旅遊》:這位小朋友用塗鴉表達了他們旅遊中見到的場景,三位小朋友都很興奮,因為那裡的建築都非常特別呢。3)《海洋公園遊玩》:細心的爸媽們可能會發現,這位小朋友寫的文字有語法錯誤。
  • 抓住孩子的「塗鴉敏感期」,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家長要做好3點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孫儷曾經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我們家的牆就是他們的畫板,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他們的塗鴉就像是「抽象派」的藝術大師,除了他們自己,沒人看得懂他們究竟畫了什麼東西,甚至連他們有時候都說不出自己畫的是什麼。
  • 孩子總在牆上「塗鴉」?巧用「阿倫森效應」引導,理智應對塗鴉期
    如果說孩子喜歡塗鴉父母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牆壁上塗鴉呢?其實孩子的想法非常簡單,牆上塗鴉能讓他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雖然紙上也能作畫,但是紙張的篇幅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孩子在作畫時還要騰出一隻手壓紙張。
  • 孩子總愛在牆上亂畫,是到了「塗鴉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孩子總愛在牆上亂畫,是到了「塗鴉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許多兒童從2歲起就進入了對塗鴉敏感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們可能開始隨機或點畫線條當孩子3、4歲的時候,塗鴉已受到視覺控制,並逐漸意識到筆尖的存在。 這時如果父母能繼續鼓勵孩子塗鴉,繪畫能力就會發展出很大的優勢。他們會四處用畫筆來描繪他們內心的小小、精彩紛呈的世界,這些&34;裡隱藏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 孩子愛「告狀」,怕上學被孤立,要不要強行阻止?
    那孩子愛「告狀」,要不要幹預呢?這得先了解下他為啥愛「告狀」。孩子為啥喜歡「告狀」?這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比如漂亮的小辮子被同學扯開,孩子可能就會向老師打報告。老師重新給紮好小辮後,孩子就把剛才「告狀」的事忘了。她只是想讓老師告訴同學別扯自己辮子,而不是讓老師懲罰同學。
  • 孩子總愛發脾氣先別阻止,爸媽這4種做法更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吧,畢竟還小,不鬧了就行了。激進派:愛哭哭去,愛打滾就打滾去。反正說不行就不行,怎麼鬧也沒得商量!孩子動不動就哭,愛發脾氣為哪般?共情想像一下,你難過的時候,朋友安慰你說:「你別難過了,開心點」和「我理解你的感受,xxx讓你感到很難過,但……」第二句話是不是比第一句話會讓你更覺得自己被理解呢?
  • 孩子害羞很煩惱?爸媽別擔心孩子害羞、認生的原因其實是這個
    認生表示孩子已經開始萌發自我意識,是孩子成長發展歷程的必經階段之一。因此,孩子認生爸媽不必太過擔心和焦慮。,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對寶寶的細心引導。「認生」的正確引導方法很多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前落落大方,擔心孩子小小年紀就如此怕生,對長大後的社交關係有影響。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卡格恩曾對一批有羞怯性格傾向的2歲兒童進行過一項長期研究。在這群孩子長到十幾歲時,卡格恩進行了追蹤調查。
  • 遇到塗鴉敏感期的孩子,這樣引導就對了
    朋友搬了新房子,周末我帶著孩子去玩,一進門就感覺氣氛不對,同時兩口子都黑著臉,他們三歲的女兒坐在沙發上,悶聲不響,睫毛溼溼的,一看就是剛哭過。同事把我帶到臥室,指著床頭的那面牆。我一看原本淺淡素雅的壁紙被油畫棒記號筆胡亂塗鴉出好多凌亂的線條,花花綠綠一大片。最上面還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太陽,對著我們咧嘴笑。
  • 家庭周刊數字報-在「塗鴉敏感期」,這些事兒可以「慣」著孩子
    曾有一位美術館館長說:「每個人生來都有創造力,但只有具行動力者能把它創造出來。成長中的小小孩,腦中也總是想著很多東西,但能力有限的他,只能把在腦中閃過的幾千個念頭,抓取某樣,用他知道的方法表現出來。於是,給孩子一面牆,把他的靈感記錄下來,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  很多爸媽要尊重孩子這種「神奇」的念頭,腦海中總會浮現成堆的問號:孩子為什麼這麼愛亂畫?究竟該阻止孩子,還是放任他隨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