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電商雖然退出了中國,但是旗下的kindle卻熱銷,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閱讀器。中國人喜歡買書,但不喜歡看書,根據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成人人均閱讀為4.67本,相比美國的人均12本差距甚遠。但人口基數大,讓其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據了解,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達到了1111.85億元。
1995年,亞馬遜創立,開啟了網上銷售圖書的歷史;1999年當當網成立,開啟了國內圖書電商的歷史。過去20年,中國電商發展成為了和實體零售相抗衡的一種新型零售模式,豐富的選擇,便捷的物流,讓很多人開始遠離實體書店,選擇了在網上購買圖書,或者是直接選擇電子圖書。之前,人們最喜歡逛的線下書店開始變得冷清。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倒閉的書店越來越多,據說有五成直接倒閉,還有很多是虧本經營。就連三聯書店這種知名的全國連鎖品牌都關了不少門店,「文青聖地」的唐寧書店也倒下了。
線下圖書零售市場似乎是哀鴻遍野,實體書店沒有了出路,這一行基本要被淘汰。作為國內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新華書店,由於圖書豐富,而且圖書可以隨便翻閱,加上裡面一直開著空調,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去處。記得小時候一到暑假,新華書店就擠滿了人,很多人席地而坐看書很久,似乎是只看不買。如今,線下圖書市場這麼慘澹,為什麼新華書店卻不會破產呢?
實際上,新華書店不但沒有破產,而且還活得非常滋潤。根據新華書店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為1278.62億元,實現利潤157.43億元,門店數量達到了1035個。千億營收,百億利潤,這絕對是一家業績非常良好的企業。在剛剛發布的中國民企500強中,新華書店可以排到34名,超過了海瀾之家、TCL、龍湖地產。也就是說,新華書店靠賣書賣過了做衣服、家電、地產的。所以說,你的刻板印象並不代表真正的市場狀況,那為什麼新華書店這麼牛呢?
首先,新華書店最大的業務版塊並不是書店圖書零售,也就是說不是通過一千多家門店賣書而來的。它最大的業務便是掌控了全國所有的教材供應,這可是一個超大的市場,全國這麼多大中小學,各種教科書,輔導資料等等。我們國家讀書這些都還不是免費的,所以,作為圖書第一大國企,就是有這種先天的資源優勢,這是其他任何書店都無法相比的。
其次,新華書店還有出版業務的,一方面可以接外面的圖書出版,來獲得收入;另一方面自己的圖書印刷,又可以降低成本,這樣又能省一大筆錢。實際上,也就是降低書店的運營成本。
第三,在廣闊的縣級市場,甚至是鎮級市場,新華書店還是很吃香的。在這些地方電商並沒有那麼發達,學生購買書籍,還是在實體店為主,現在圖書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倒閉,但是新華書店卻一直堅挺,所以,新華書店到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在這些市場依舊有很可觀的銷量,能夠帶動業績的增長。
最後,這些年雖然很多書店倒閉了,但是卻有一些書店火起來了,而且越做越好,比如誠品書店,西西弗書店,他們帶著咖啡和工藝品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回來了,這些書店又成為了文藝青年們的朝聖之地,結合演講,各種小活動等等,吸引著年輕人們去打卡。新華書店也沒有落後,升級了一些門店加入咖啡及文化周邊零售,與當下年輕人接軌。新華書店作為最知名的IP,這些年還搞起了跨界合作,買一些衣服包包等等,也受到了年輕人的熱烈歡迎。
很多人說新華書店是國企,有政府補貼,不可能會倒閉。實際上,新華書店很早就已經政企分離了,自負盈虧。能有100多億的利潤,做得相當優秀了。線下實體書店業態沒有死掉,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回來,就連網上第一大圖書零售商噹噹,都在線下開了160多家門店,可見對線下市場依舊非常看好。
前些年,電商的迅速崛起,確實是讓實體零售措手不及,很多行業都面臨衝擊,倒閉了不少門店。但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線下實體零售又找到了新的活法,又開始重新煥發活力,生意也不斷變化。所以,外界的環境是有影響,但是更多的是自己要與時俱進,及時做調整,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不然只有被淘汰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