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如何讚美老師的,這兩句千古流芳,你還知道哪些?
前言:
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父母的生養,給予了我們肉體,而老師則賦予了我們靈魂。我們常常把老師比作園丁、蠟燭,正是他們無私的付出,指引著我們在生命的長河裡,懂得感恩、學會生活和創造夢想。你知道古代文人大伽,都是怎麼讚美老師的嗎?這三句詩不得不說。
今日話題:古詩詞是如何讚美老師的,這兩句千古流芳,你還知道哪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代詩人龔自珍,曾在《已亥雜詩·五》當中,用「落花」做起了文章!將自己的滿腔熱血,以及報效國家的情懷,比作片片的落花。在他看來,尋常的落紅也有多情的一面,正如他自己一般,至死仍牽掛著國家。
其實老師不正是如此嗎?他們默默無聞,一生都在付出,一批又一批學子,從他的手裡成長。像一粒粒種子,經過他們的培育、播種、養護,最終盛開成燦爛的花海。每當我們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管教得太嚴……這看似無情的一面,其實正是老師多情的體現!至死方休,化作春泥,來年更護花朵。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代詩人杜甫,在創作《春夜喜雨》時,將雨水擬人化,在這句詩中,短短的10個字,卻有3個字,在生動細緻地刻畫出「好雨」的特點,「潛」「潤」「細」這一系列,更像是一種節奏和情感。除此之外,杜甫還用了時間,去證明這雨是好雨!如果這雨為討好世人,它在白天就下了,在人們都可以看得見、感受到的時候。然而雨水卻選擇了夜晚,它無意討好人們。
南城君認為,老師的品格正是如此。他們無意去討好學生,讓學生過得舒舒服服,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讓他們即便是受益了,也感覺不到和察覺不出來。他將愛,悄悄灑在大地,滋潤著萬物。
南城君觀點: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北京晚報》曾報導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在開學的那天,已經80多歲高齡的老校長,拄著雙拐來到校門前,當有學生走進校門時,她都會向學生致意。她那顫顫巍巍的身體,卻是最美麗的背影。已經是退休的年紀,本該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即便是如此,她依然關心著孩子們的成長。
這便是老師!
以上就是今天的美文分享。好詩一起讀,我是南城君。南城古風文化,解讀、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