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Science 研究揭示心理壓力導致發熱的生理機制

2021-02-12 丁香學術

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參加重要的考試或者在眾人面前發表公開演講時,很多人都有過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和呼吸急促的體驗。情緒上的波動甚至能引發嚙齒類和人類的心理性發熱。

那些無處不在的心理壓力,總是能引發我們身體各異的反應。你準備好了解其中內在的神經迴路了嗎?

圖片來源於 Science

 

2020 年 3 月 6 號,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院 Kazuhiro Nakamura 團隊在 Science 上發表了題為 A central master driver of psychosocial stress responses in the rat 的研究 [1],揭開了心理壓力是如何通過一條關鍵性的神經迴路調節機體的生理反應,提供了心理性發熱的生理學基礎。

 

研究結果

下丘腦背內側核 (Dors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 DMH) 此前被報導在交感神經的應激反應其關鍵性作用。研究人員將雄性 Wistar 大鼠放入雄性 Long-Evans 大鼠籠中,由於 Wistar 大鼠會迅速被更強壯的 Long-Evans 大鼠攻擊和擊敗,Wistar 大鼠會隨後暴露在 Long-Evans 大鼠所產生的壓力下,以此構建了大鼠心理壓力模型。隨後,研究人員探究了對於 Wistar 大鼠的這種社會挫敗壓力(social defeat stress,SDS) 能否如何調節 DMH 內神經元的響應

 

通過注射神經追蹤物質 CTb,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組大鼠 DMH 內被激活的神經元主要來源於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的投射。通過神經元激活標記物 Fos,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被壓力激活的神經元投射主要來源於 mPFC 的前邊緣皮質 (PrL),邊緣下皮層(IL),背側大腦腳皮質(DP)和背外側縱紋(DTT)。沒有其他前腦區域在壓力組中出現明顯的激活,這意味著 mPFC 的這些區域與壓力誘導的生理反應有關。以前已經有研究報導 PrL 和 IL 抑制壓力誘發的生理反應,所以研究人員將研究重心放在了鮮有人報導的 DP 和 DTT 上。之前他們已經發現社會挫敗壓力能顯著升高大鼠的棕色脂肪組織溫度和核心溫度,所以研究人員向 IL,DP/DTT 區域注射了神經抑制劑蠅蕈素(muscimol)。結果顯示,中斷 DP/DTT 內神經元的激活能顯著降低壓力誘發的體溫升高,但中斷 IL 的激活對壓力誘導的體溫升高影響並不顯著。與此同時,壓力導致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升高也會隨著 DP/DTT 被抑制而降低。這意味著是 DP/DTT,而不是 IL,與壓力誘導生理變化有關。在建立了 DP/DTT→DMH 的投射後,研究人員通過腺病毒相關載體(AAV)技術,用 GFP 標記了神經元細胞膜,並發現 DP/DTT 投射到 DMH 後,DMH 內神經元軸突再投射到了延腦縫區域(rMR)。通過螢光染色,研究人員發現了 DP/DTT→DMH 的神經元表達囊泡穀氨酸轉運體 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 VGLUT1),而不表達 VGLUT2 和其他神經遞質受體,意味著 DP/DTT→DMH→rMR 的神經迴路以穀氨酸作為神經遞質。為了進一步研究 DP/DTT→DMH 的交感興奮作用,研究人員使用了光遺傳技術選擇性激活了相關神經元,並發現僅有激活 DP/DTT→DMH 能導致體溫、心率和血壓的升高,而激活其他相關神經元不能影響相關生理指標。穀氨酸受體抑制劑則能完全消除光激活導致的生理學變化,這進一步證明了 DP/DTT→DMH 是通過穀氨酸傳遞神經信號。

研究人員隨後再次使用 AAV 搭載細胞凋亡基因以特異性破壞 DP/DTT→DMH 神經元,並發現破壞 DP/DTT→DMH 傳導後,壓力無法再誘發體溫的升高。使用光遺傳學技術長期抑制 DP/DTT→DMH 神經元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AAV 介導的神經損傷和光遺傳學抑制都再次證明了 DP/DTT→DMH 神經迴路在心理壓力導致生理變化中的關鍵作用。最後,研究人員再次使用光遺傳學開關 DP/DTT→DMH 神經迴路,探究了其對大鼠壓力行為和皮膚血管收縮的影響。大鼠在壓力狀態下會出現躲避性行為和活動性降低。但光抑制 DP/DTT→DMH 神經迴路後,大鼠的活動軌跡回歸正常。研究還發現 DP/DTT→DMH 通路直接誘發皮膚血管的收縮來降低體表散熱,是最終導致核心體溫升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尋找了 DP/DTT→DMH 迴路的上遊投射,發現其來源於丘腦室旁核(PVT)和內側背核(MD)。該研究通過多種手段揭示了社會挫敗壓力導致體溫升高等一系列生理變化的神經學基礎,繪製出了一條清晰的神經迴路。研究證明了 PVT/MD→DP/DTT→DMH→rMR 神經迴路在心理壓力下的激活,然後投射到棕色脂肪組織(BAT)增加後者的產熱,同時誘發皮膚血管收縮降級體表散熱,最後能達到升高體溫的作用。這不僅揭示了心理性發燒的生理基礎,也揭露了為什麼哺乳動物在心理壓力下體溫升高的重要機制,填補了心理壓力反應的神經學原理中關鍵的幾環。這條神經迴路的發現,並不是 Kazuhiro Nakamura 團隊的一日之功。實際上,名古屋大學的 Kazuhiro Nakamura 教授在這條迴路的研究上已經耕耘了近 20 年,這條神經繪製過程,正是 Kazuhiro Nakamura 堅持初心,在這條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譜寫出來的傳奇。 圖片來源於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早在 2004 年,Kazuhiro Nakamura 在京都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期間,就利用逆行性示蹤技術發現了該神經迴路的最後一環,也就是延腦縫區域(rMR)神經元投射到棕色脂肪組織,調節體溫的機制。這篇題為 Identification of Sympathetic Premotor Neurons in Medullary Raphe Regions Mediating Fever and Other Thermoregulatory Functions[2] 的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知名期刊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身為博士後的 Kazuhiro Nakamura 為第一作者。這項研究也成為了整個故事的開始。圖片來源於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在 Kazuhiro Nakamura 獨立帶領團隊後,2011 年,他們在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發表了後續研究 [3],發現 rMR 能被壓力激活,並誘發體溫升高。圖片來源於 Cell Metabolism3 年後,他們在 Cell Metabolism 發表題為 Psychological Stress Activates a Dorsomedial Hypothalamus-Medullary Raphe Circuit Driving Brown Adipose Tissue Thermogenesis and Hyperthermia 的研究 [4],確定了 DMH→rMR 的投射關係。在 2020 年這項新研究中,他們再次往裡面加入了新的元素,進一步完善了 PVT/MD→DP/DTT→DMH→rMR→BAT,這條壓力導致體溫升高的神經迴路。Kazuhiro Nakamura 對自己初心的堅持,像小說一樣連載了社會挫敗壓力對體溫影響的生理學基礎,也成就了一段佳話。預知後事如何,壓力又是如何激活 PVT/MD 的呢?請聽 Kazuhiro Nakamura 下回分解。1.Kataoka, N., et al., A central master driver of psychosocial stress responses in the rat. Science, 2020. 367(6482): p. 1105.2.Nakamura, K.,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ympathetic Premotor Neurons in Medullary Raphe Regions Mediating Fever and Other Thermoregulatory Function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4. 24(23): p. 5370.3.Lkhagvasuren, B., et al., Social defeat stress induces hyperthermia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rmoregulatory sympathetic premotor neurons in the medullary raphe region.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 34(9): p. 1442-1452.4.Kataoka, N., et 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ctivates a Dorsomedial Hypothalamus-Medullary Raphe Circuit Driving Brown Adipose Tissue Thermogenesis and Hyperthermia. Cell Metabolism, 2014. 20(2): p. 346-358.

相關焦點

  • 壓力山大,壓力山大,山大的壓力到底是個啥?
    或許有的研究人員面對這樣的結果就會把這項工作扔進垃圾桶。然而,機智的薛利沒有放棄,而是「編」出一個超綱的答案:stress(壓力)是這些疾病的原因。 這個結論從今天看可能平平無奇,在當時卻是革命性的概念—— 它打破了心理和生理的壁壘,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心理狀態會對生理狀態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如果我們感到不爽,我們可能就會生病,這具體跟什麼讓我們不爽無關,不爽本身就會讓我們生病。
  • 壓力山大的考拉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本該生活得無憂無慮,但是來自全球變暖、土地清理、噪音汙染等各方面的問題,對考拉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每年都有數百隻考拉在路邊或樹下被救起,它們已經被澳大利亞列為瀕危動物,來自各個方面的慢性壓力,正在逐漸地壓垮考拉。「壓力」一詞是由漢斯·賽爾在1936年的一次大鼠實驗後提出的。
  • 壓力大的人為什麼容易不育?神經學頂刊揭示其中被忽視的機制
    神經學頂刊揭示其中被忽視的機制 2020-12-09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6:31:26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馬瑜婷和Guido Kroemer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壓力-糖皮質激素
  • 動物所等揭示胎盤滋養層細胞應對妊娠期營養壓力的機制
    通過在多種人類胎盤滋養層細胞合體化模型、小鼠模型和人類胎兒發育遲緩(FGR)臨床病例中開展綜合研究,科研人員揭示出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在分化過程中通過獨特的巨胞飲(macropinocytosis)途徑進行營養物質的高效率母胎轉運,在mTOR信號調節下感知母體營養狀況,並通過增強合體化和巨胞飲的方式補償母體營養供應不足,保障胎兒發育的需求。
  • 當你撐不住「壓力山大」的時候,身體會向你發出這些求救信號
    提起焦慮,我們自然會想到壓力。似乎沒有壓力就不可能產生焦慮。的確,壓力和焦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現代人普遍認為「壓力山大」。那麼,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壓力呢?誰會告訴我們需要減壓呢?壓力不僅是一種心理體驗,也是一種生理過程
  • 人到中年,壓力山大!揭示女性的健康是如何被「壓垮」的?
    如果女性孕期經歷了不良的心理健康,這或許會導致嬰兒出生後的不良健康結局,比如低出生體重或早產等。 人們都說,壓力是動力,但我們也認為,它是一種攻擊。如果過多壓力積壓在身體裡,身體就需要先調動能量來平衡情緒,儲存情緒,處理情緒。這時候免疫系統、內分泌都不夠精力來維護其他身體部位了。然後,女性的皮膚會變老、變醜。
  • 同樣是壓力山大,為什麼他看起來沒事,而我都要抑鬱了
    封面:Reno Nogaj NEUROSCIENCE神經科學 我們都知道,長期過大的壓力可能會導致抑鬱症。但這兩者之間是怎麼聯繫起來的呢?為什麼有些人能很好應對壓力,但有些人就承受不住壓力呢?
  • 總說「壓力山大」,我們壓力到底有多大?
    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還是全職爸媽,我們都曾經歷過關於教育、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壓力。如果問:你壓力大嗎?
  • 『譯叢』隧道效應和長期壓力:如何應對因壓力而生的生理反應
    人體在壓力情境之下,其視覺的注意力和視角,會相對集中、縮小,簡稱為隧道效應,該現象會大大降低警員對於環境態勢感知的能力。   長期暴露在高度的壓力情境之下,隨之產生的生理應激反應會對警員產生連續性的影響。這些影響會引發身體健康的問題,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症以及心理健康上的各種問題。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為了解答這個難題,Michela Perego 和其他合作者利用肺癌和卵巢癌細胞的休眠模型,發現了一種由壓力和中性粒細胞介導的休眠癌細胞再激活機制。因此,研究人員認為,PMN-MDSC 可能是探索休眠癌細胞再激活的出發點。壓力與休眠癌細胞再激活壓力,指的是生物體對壓力源的反應,是身體對於威脅、挑戰和障礙的應激響應。壓力是為了適應環境威脅而進化出的機制,主要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壓力激素、調節相關的生理反應,從而做出對抗或逃脫的反應。
  • 研究證明:與壓力有關的頭髮變白是可逆的,在壓力消失時又能恢復...
    多年來,傳統觀點認為,經歷壓力事件會導致頭髮變白,比如,歷史上有伍子胥遭遇多番變故一夜白頭,武俠小說中有練霓裳被心愛之人刺了一劍,悲痛之下一夜白頭,成了白髮魔女,西方則有斷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一直現在,人們都認為頭髮變白是不可逆轉的。但在最近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一旦壓力事件結束,與壓力相關的灰白頭髮就會恢復自然顏色。
  • 就是大腦的這個部位,讓你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
    或者說,你僅僅知道它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卻不知道它的生理機制。我們知道,你之所以會感覺到疼痛,是因為有痛覺感受器;你能看見世界,是因為有視覺系統;你之所以有記憶,是因為海馬體等結構在「記錄」下你經歷過或者見過的事物。同樣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壓力不也是外界給你帶來的一種感受麼?顯然,你的大腦中也應該有一個或幾個部位專門負責感受壓力的。
  • 新研究揭示了影響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性別歧視導致女性抑鬱
    許多人認為女性容易患抑鬱症是因為其生理特性導致的荷爾蒙變化,但根據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一項研究,單憑生理特性這一特點是無法導致抑鬱症的。梅奧醫學中心研究了許多抑鬱症患者的數據,發現女性的抑鬱症患病率受各種因素影響,並且任何年齡段的女性抑鬱症發生率均高於男性。
  • 心理壓力大怎麼減壓 10種方法緩解壓力
    強迫症:過於追求完美、長期機械工作、壓力過大令都市人強迫症發病率不斷升高  感冒:壓力也會導致你的免疫系統下降,外界的一些病毒以及病菌就很容易侵入體內,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頸、肩部酸痛:運動少、壓力沉重令肌肉緊張,血氣運行差,肌肉毛細血管形成淤血所致。  眼睛疲勞: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或隱形眼鏡、壓力太重、電腦畫面與辦公室亮度差別太大。  慢性腹瀉:壓力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
  • 工作學習壓力太大,快扛不住了怎麼辦? | 心理急救手冊
    付出- 回饋工作壓力模型: 西方國家十年來研究的回顧與評析. 心理科學進展, 19(1), 107-116.孟林, & 楊慧. (2012). 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節作用——學習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心理抑鬱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河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2(3), 142-150.陳寶國.(2013). 什麼是心理學.
  • 「壓力山大」到底有多大?簡單的「鴨梨測試」告訴你
    「壓力山大」到底有多大?如果是這樣,也許是心理壓力在「作祟」,俗稱「壓力山大」。下面提供幾種緩解壓力的辦法:1、經常鍛鍊身體,選擇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讓自己出出汗。有研究表明時常鍛鍊不僅能提高身體健康,對緩解壓力也有很大的作用。2、保持樂觀心態,一定要相信事情總會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以最樂觀的心情想像最好的結果。3、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遵循良好的作息規律,提倡健康飲食等。
  • 為什麼壓力一大就想喝可樂?神奇細菌吃了垃圾還「發電」| 科學FM
    圖片來源:pixabay科學家們很早就注意到,城市居民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往往大於農村居民,而這當中的機制卻並不明確。近期,丹麥奧胡斯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自然環境在這裡起了重要作用。這項研究採用了政府登記數據,包含所有丹麥人在1985至2013年間的居住和醫療信息。此外,研究者們還利用衛星數據,計算了每個人10歲以前居住地的綠色空間比例。分析發現,在家庭經濟條件、父母病史和年齡等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童年時期居住地綠色空間比例越高的人,成年後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小。相比於童年時居住地綠色比例最高的人群,那些比例最低人群的心理疾病風險高出了55%。
  • 腦科學日報: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觸覺緩解焦慮的機制
    3,Nat Comm | 王曉東團隊揭示觸覺豐富促認知、抗焦慮的機制 來源:BioArt 緩解焦慮的神經環路機制。 4,前景-背景分割的神經機制 來源:華南師大心理學院
  • 常說某些詞或表明你「壓力山大」
    美國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常說某些詞可能代表你「壓力山大」。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143名志願者,給他們佩戴錄音設備,這種設備每隔幾分鐘自動收錄一次,在2天裡共收錄了志願者的22627條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