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解丨視若浮雲是什麼意思

2020-12-14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廣莫曰公眾號,作者廣莫先生,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朱熹說,飯,符晚反。食,音嗣。枕,去聲。樂,音洛。飯,食之也。疏食,粗飯也。聖人之心,渾然天理,雖處困極,而樂亦無不在焉。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程子曰:「非樂疏食飲水也,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不義之富貴,視之輕如浮云然。」又曰:「須知所樂者何事。」

這一章不用翻譯。

程子說的極是,該說的話都快讓他說完了。

非樂疏食飲水也,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不義之富貴,視之輕如浮云然。須知所樂者何事。

孔子強調的是「樂」,粗茶淡飯,沒有枕頭,這只是隨便打個比方,改成居陋巷,改成簞食瓢飲,改成一件衣服穿十年,改成住毛胚房,改成出門騎共享單車,改成只能看新聞聯播,都可以。

但是,儒家跟道家不一樣,道家關心的是自己和宇宙大道的關係,自己的狀態,自己知道,宇宙大道知道,這就足夠了,別人知不知道無所謂,知道了也只不過方便傳教而已。假如對傳教感興趣的話。

而儒家關注的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和狀態。這就意味著自己的狀態,讓別人知道,從而對別人施加影響,是默認值,是不證自明的。

可是,就如「孔顏所樂何事」是個千古命題一樣。後人很難理解孔子顏回所樂何事,別人更難理解自己的「樂」,甚至自己也不容易理解自己的「樂」。

既然這樣,還想讓別人知道怎麼辦?抽象概念不好表達和傳播,具體行為總可以吧。所以很多人就根據這一章論語,通過模仿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的方式,來間接向自己,也向別人表達,自己和孔子擁有共同的「樂」。

這個邏輯就如同說帥哥喜歡宅在家,廣莫也喜歡宅在家,由此可見廣莫是帥哥。

但是就這種低端鬼才邏輯,在千年歷史上不知道忽悠了多少儒生,又幫儒生忽悠了多少看客。

類似的邏輯比比皆是,例如,書上的高道都留頭髮,這個人也留頭髮,所以這個人是高道。其實吧,武大郎和潑皮牛二也留頭髮。

這還不是這一章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義之富貴。程子只說了一個字,然。意思是跟前面的道理一樣。

孔子要表達的不是富貴與否,而是不能不義。不義之富貴,視若浮雲,不義之貧賤,他也一樣視若浮雲。最典型的例子,顏回死的時候,顏回的父親請求孔子把車賣了,厚葬顏回。被孔子拒絕。

因此而失去車步行,這對於孔子來說就是不義之貧賤。

為什麼那麼多虛無縹緲摸不著的東西,偏偏說浮雲呢?這就要引用郭德綱說嶽雲鵬能走紅的話了,他說,幹這行誰知道哪片雲彩會下雨?

義與不義,主導權在自己,如果把主導權讓渡出去,就不存在義與不義的概念了。如果哪天莫名其妙的富貴,如同大雨淋頭一樣,澆在孔子身上,既然不存在義與不義的概念,那也就沒必要推辭了。

同樣的道理,「義」是很難向自己和別人展示的,但是貧賤可以。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安貧樂道,乃至以貧窮為崇高的根源。

這種思潮在現代,又與古希臘第歐根尼的犬儒思想合流,儼然成了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政治正確,就是後話了。

最後加個彩蛋。

曲肱而枕之,是最正確的睡覺姿勢,沒有之一。這也是中國古代很久都沒有發明晚上正常睡覺的軟枕頭的根本原因。

那麼,該枕哪個胳膊呢?另一個胳膊和腿怎麼放呢?

相關焦點

  • 富貴於我如浮雲
    「富貴於我如浮雲」是杜甫《丹青引》一詩中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那些清貧且清高的讀書人,更把它當作座右銘,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其實不僅僅是知識階層,如今有很多人都喜歡這麼說: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要它何用?有的說得更粗鄙些:錢算什麼?錢是王八蛋!
  • 出自《論語》的8個成語典故,看後受益匪淺!
    一、名正言順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指名分正當,說話順理成章。後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二、見賢思齊語出《 論語·裡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指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著與他齊平。三、成人之美出自《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成:成全;幫助;美:好事。成全別人的好事。
  • 論語解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說:「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心安於什麼事情。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從人的行為上看,從人的動機上分析,再考察他安心於何處。
  • 「論語心解」「飯疏食飲水」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有恥且格」中的「格」是什麼意思——《論語為政篇第二三》
    若把德來領導人,把禮來整齊人,人人心中將感到違背領導是恥辱,自能正確地到達在上者所要領導他們到達的方向去。」【楊伯峻譯】孔子說:「用政法來誘導他們,使用刑罰來整頓他們,人民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誘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
  • 40則小學生必背《論語》經典名句,附講解!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論語》中的語句經常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日積月累中,可見,《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 01 求學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40則小學生必背《論語》經典名句,附講解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論語》中的語句經常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日積月累中,可見,《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01 求學篇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解】: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
  • 《論語》有教無類,真正的意思,錯了幾千年
    《論語》 今天這句有教無類,正好就是昨天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個延續 所以解釋起來特別簡單 有教無類這句流行的解釋是,人不分賢愚貴賤,各類人都應該受到教育 這麼理解肯定不是孔子的意思 結合昨天的講解,「無類」其實和「無相」基本上是一個意思
  • 《論語》中「小子何述」之「述」是什麼意思?
    (參見拙著《論語研究論稿》,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309頁。)孰是孰非,恐未易斷。章太炎先生說:「看唐以前的文章,都要先研究一些小學。」所謂「研究一些小學」,就是要熟悉字形字義,了解一些古人作文用字的習慣,太炎先生概括為三法:通音韻,明,辨形體。
  • 論語《述而》篇第十六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記錄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整本書共分20篇,492章,約15000餘字。該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著作。
  • 論語148丨和光同塵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這裡的「知」字,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知」和「智」兩個字意思的結合體。這其實也是老生常談了,還是講顏回和子貢境界的區別。顏回就是有「知」而明理。子貢就是多聞多見而識之,然後靠舉一反二的熟練技術不斷積累。這與顏回的天賦比,就是知之次也了。
  • 40則小學生必背《論語》經典名句,附講解!考試經常考須掌握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論語》中的語句經常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日積月累中,可見,《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講解】:仁,距離我遠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
  • 孔子《論語》中說的「仁」是什麼意思?
    「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總之,孔子的「仁愛」是一種有差等的、推近及遠的愛。二,「克己復禮為仁」。「克己」是一種修養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慾,又包括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孔子認為,「為仁由己」,也就是說「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養功夫而實現的。而「禮」則是社會的規範。
  • 【句解古文】飯疏食飲水,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古人的簡單自在生活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論語》裡就說了。我們來讀一段原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簡單的飯食喝白水,曲起胳膊來枕著睡,快樂也在其中。不行道義卻又有錢又有名望,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孔子在這裡對比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吃簡單的飯食喝白水,連個枕頭也沒有,另一種是大富大貴卻沒有道義。
  • 解讀丨《論語》中的「直」字有幾種意思
    「直」在《論語》中共出現22次,其中「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前半句在《論語》中重出3次,後半句重出2次。雖然這些地方都以「直」字表示,但其所涉具體情境是不同的。《論語》有很多現代譯本。其中,錢穆的《論語新解》、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們都力求通俗,除了注釋外,每章都有白話對譯。
  • 講解:《論語·子路篇》1-10則
    所以,這一期故事,我們就來講講《論語》,看看數千年前孔子老先生和學生們日常是如何對話的。和諸位也匯報一下,最近,我又開始給小狗教《論語》了,我們教到了第十三篇,我們這次就順著把前10節來講完好了。這一篇,以「子路問政」作為開始,所以篇名叫做「子路篇」。 13.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 於視乎丨春節快樂之初五話福
    那我們再來看看正解這個福字是個什麼意思吧。在甲骨文裡,「福」字的形象看起來就是雙手捧著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所以《說文解字》裡說「福,佑也。」《禮記·祭統》裡呢,是這麼說的:「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所有的都齊全了都順利了,這是福。《韓非子·解老》裡說:「全壽富貴之謂福。」
  • 《論語今釋》2.10 視其所以
    20200922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雞娃網|40則小學生必背《論語》經典名句,附講解
    《論語》名句積累背誦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語總結了一份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論語》名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Part 1求學篇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