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3個家庭真相

2020-08-28 春稻田官方號

前幾天朋友跟我抱怨,越來越看不懂家裡那個4歲的小兒子了。

在幼兒園裡乖得很,從來不跟小朋友搶玩具、鬧彆扭。可與此相反,回到家裡,兒子卻囂張得很,成天跟姐姐幹仗。

說好一人一份的果汁,弟弟喝完就搶姐姐的,姐姐不給,他就動手打人。

有時候媽媽幫姐姐幾句,兒子不高興了,竟然還動手打媽媽,各種不聽話,不服管。

在家誰也不能惹他,急了就大吼大叫,但出門慫得連大聲叫聲「阿姨」都不敢。

膽小拘謹、唯唯諾諾,想和小朋友玩,都得大人過去跟人家打招呼,被搶了玩具也不敢吱聲,還得央求父母去要回來......

我說,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嗎?

朋友點頭:「是啊,你說這兩面派的孩子可怎麼辦?」

其實,娃「窩裡橫,出門慫」,並不能全怪孩子,背後暴露的真相更值得我們反思。

「窩裡橫」,多源於無規則的愛

有一次,我帶女兒到朋友家玩。

剛好遇到她兒子在家裡鬧,非要買跟姐姐一模一樣的小豬佩奇玩偶,朋友剛開始不肯買,因為覺得同樣的玩具,買一套就夠了,姐姐和弟弟可以輪流玩啊。

結果她兒子大發脾氣,不停地哭鬧,還把姐姐的小豬佩奇摔到地上。朋友連忙哄兒子:「好了好了,我給你買還不行嗎!」

兒子哭得更大聲了:「我現在就要,你現在就去給我買!」

朋友一邊尷尬地朝我笑笑,一邊趕緊讓老公出門買去。而兒子在爸爸走後,立馬從地上爬起來不哭了。

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規則不清、無限寵溺的父母。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親子諮詢師楊傑老師認為:媽媽的一味妥協,孩子只會從媽媽身上學到兩樣東西:

第一,發脾氣;

第二,只要自己堅持發脾氣,媽媽遲早會妥協。

孩子窩裡橫,因為他知道,父母永遠愛他,窩裡橫不僅能達到目的,還不會被懲罰。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越是有安全感的環境,越容易無拘無束、顯露真性情。大人如此,孩子亦然。

用滿滿的愛富養孩子當然很重要,但無原則的溺愛孩子卻容易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尊重,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和任性!

過分的愛不如不愛,該拒絕時卻給予,不是仁慈,而是傷害。

「在外慫」,可能是這兩個原因

1. 離開家,缺少安全感

日本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曾在自傳裡說自己小時候是一個「窩裡橫」的愛哭郎,特別喜愛撒嬌。

可是他一旦走出家門,就特別膽小。上小學的第一天,要一直能看到媽媽,心裡才覺得安全。只要媽媽一走,他就想跟著媽媽跑回家。

孩子在家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圍繞,一旦離開了這樣的環境跟其他人相處時,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而在面對外人時,繼續「橫」不僅沒有效果,還有可能遭到反擊。

大人不在身邊,無法提供貼身的保護。

孩子此時孤立無援,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更不知道怎樣親近他人,進而產生受挫感。

「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內心其實是孤獨和害怕的。

2. 父母的越俎代庖

我在樓下溜娃時,曾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小姑娘想去玩鞦韆,可是兩個鞦韆都已經有人在玩了。

帶娃的爸爸,看到女兒想玩又不敢上前,就直接走過去,跟正在蕩鞦韆的小朋友說:「你們可以讓給妹妹先玩一會兒嗎?」

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像這位父親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接觸時,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出頭。

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孩子需要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社交中,通過對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緒等,學會感受和判斷對方的立場,以及選擇自己該怎麼做。

美國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 「真正愛的本質之一,就是希望對方擁有獨立的人格。」

父母越俎代庖,孩子出門只會越來越慫。

父母如何引導?

找到問題的「病根」,就可以試著這樣引導娃了。

1. 在家中建立明確的規則

最近暑假,兒子常常在家看電視,我一旦給他關掉,他就發脾氣,各種撒潑大哭。之後往往我又妥協,再給他看半個小時。

可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他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長了,甚至我不給他看,他還會動手打我。

我開始意識到,我的規則不清、多次妥協,導致他越來越得寸進尺了。

之後我規定,每天最多只能看半小時。

剛開始兒子也是大哭發脾氣,但堅決拒絕他幾次之後,他也逐漸接受了這個結果。

現在只要我提醒他,時間到了哦,他就會乖乖關電視。

所以,在制定規則後,只有堅決執行,孩子才會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窩裡橫』是沒用的,爸媽不是『任我擺布』的!」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敦促。

給孩子明確清晰的行為規則,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2. 教會孩子如何表達和發洩情緒

在家「窩裡橫」的孩子,往往表達能力有限,除了大哭大鬧,想不到別的辦法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情緒表達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

讓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要學會思考自己的感受,考慮自己的做法會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

情緒與生俱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更何況孩子。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直接阻止,先學著理解和接納孩子,抱抱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開心,你現在生氣,可以發一會兒脾氣。」「但****事,我是不會答應的,因為......」

一方面提醒孩子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堅定地告訴他,發脾氣不會達到目的。

3. 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增加孩子出門社交的機會,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社交力。

文章開頭的朋友,聽了我的建議,常常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

比如親子故事會之類,大家湊到一起,媽媽和孩子都需要做自我介紹。

剛開始,她兒子會很「慫」地往媽媽懷裡鑽。

但後來遇到熟悉的小朋友就會主動打招呼,看到陌生的孩子也會主動上去,先來個自我簡介......隨著她社交能力的提升,「出門慫」的現象也無影無蹤了。

環境的體驗和見識的積累,都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大膽,在公共場所不再膽怯。

孩子身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和言行。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後天不會教的父母。

說到底,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也挺好解決,父母不寵溺,不包辦,既給予,也克制,孩子自然能平衡發展,聰明識大體。

相關焦點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百樹雲課堂」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2個家庭真相,家長別不當回事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位媽媽訓斥孩子:怎麼這麼慫,不知道打回去?在家裡的能耐去哪裡了?!孩子邊哭邊捶打媽媽,媽媽更不耐煩,甩下孩子就走,孩子使命拽著媽媽,哭喊得更厲害。&34;,這樣的孩子還蠻常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其背後暴露的真相值得我們家長深思!
  • 知愈心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真的讓很多家長頭疼:在家就氣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門擔心他的膽小畏縮,這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大一點呢?前不久,接到粉絲劉女士的留言,說自己孩子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01小知你好:我是一位3年級男孩的媽媽。
  • 「窩裡橫,出門慫」,不能全怪孩子,背後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文|淘媽朋友小嬌和我抱怨她家孩子,說她每次帶孩子出去,孩子都是一副乖乖的樣子。他既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會和小朋友爭搶玩具。見了熟人讓他打招呼,孩子也是一聲不吭,躲在媽媽身後。可是回到家就像換了個人一樣,對家人大吼大叫,一有不順心的就哭鬧、打滾。朋友不知道,孩子小小年紀為何會是「兩面派」。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那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其實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很多窩裡橫的孩子,在外面不敢發脾氣,總是順從其他孩子,但是回到家裡後,就開始胡作非為。其實這就是一種「補償心理」,這種兩面性的孩子,多半處於這3種家庭。看著窩裡橫的兒子,寶媽也十分無奈。
  • 窩裡橫,出門慫,寶寶「兩面派」怎麼治?
    對於孩子的「窩裡橫、出門慫」行為,很多爸媽表示不解、頭疼!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不在少數,背後原因也不是「慣的」兩個字就能解釋清楚的。孩子怎麼就成了「窩裡橫」?為什麼一出門反差如此大?面對這樣的困擾家長該怎麼做?接下來袋鼠麻麻就和大家共同學習一下。
  • 父母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這2個特點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如今,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家裡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但是出門在外,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出口,而且對外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讓父母很是頭疼。
  • 「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
    導讀:「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怎樣的父母?
    他的媽媽告訴我,他在幼兒園裡,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鬧,即使別的孩子從他手中搶走玩具,他也只是站在一旁乾巴巴地看著,不敢要回來。因為不敢跟老師互動,連上廁所都不敢跟老師匯報,寧願自己憋著。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窩裡橫」。窩裡橫、出門慫,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通病。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和自己爸爸的教誨脫不了干係!>1、爸爸媽媽的溺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格外照顧,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味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孩子之所以會在家裡橫就是這個原因。
  • 孩子「外面慫,窩裡橫」,多半是有這3種爸爸,希望不是你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家稱王稱霸,在外乖巧如兔,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總喜歡「窩裡橫,外面慫」。可是偶爾在小區看見小月帶著女兒出門時,看著躲著小月背後滿臉羞澀害怕的小姑娘時,讓我對孩子喜歡「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認識。其實這種行為在家長看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很大。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多半與家長的這3個行為有關!
    晨媽在後臺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我家孩子在家裡像條龍,出門像只蟲,慫得不得了;家裡的二寶一在家就欺負姐姐,出門了連句話都不敢和別人說;兒子三歲了,在家裡橫行霸道,出門大氣都不敢出,經常被人欺負了都不吭聲;...「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很常見,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窩裡橫呢?
  • 這2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窩裡橫,外面慫」,責任多半在爸爸身上
    孩子之所以會外面慫,窩裡橫,其實更多的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說得具體一點,孩子的這一屬性,多半都是父親傳給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很容易窩裡橫。但是到了外界,很少有人會再慣著他,這會讓他有很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在外界他是得不到寬慰的,只能回到家裡欺負家長,以此來尋求心靈上打補償。如此一來,孩子就會養成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其實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很多窩裡橫的孩子,在外面不敢發脾氣,總是順從其他孩子,但是回到家裡後,就開始胡作非為。其實這就是一種「補償心理」,這種兩面性的孩子,多半處於這3種家庭。看著窩裡橫的兒子,寶媽也十分無奈。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於這3種家庭1)家庭過度保護心理學家表示:幼兒的在交往過程中普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也導致了大多數的孩子並不擅長社交。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教您3招,搞定孩子兩面性格
    上周末我帶孩子去公園玩,公園裡有幾個寶寶在一起玩,我們幾個寶媽在一旁聊天,在聊天中我觀察到別的小男孩想走了我家孩子的小汽車,本以為我家孩子會和他打起來,畢竟我家寶寶在家時可是個小暴脾氣,我剛要去阻止,誰想到我家孩子竟然一聲不吭,呆呆地站那看著別人玩,一句話都沒說,過會就跑到我旁邊,委屈的躲在我懷裡,我則是打趣地問:
  • 你的孩子也是窩裡橫,外邊慫嗎?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只在家裡生氣,發脾氣,一但外面就慫了, 變得很乖呢?這是為什麼?孩子只會「窩裡橫」,為什麼在家裡跟在外邊的差異這麼大呢? 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自己是不是也是「窩裡橫」,是不是也是家裡兇,外面慫我自己檢討,我自己就是「窩裡橫」的,同事朋友甚至下屬對我的評價都是好說話,沒脾氣,有時候也嘗試兇一點,還復盤過懟人攻略,準備找機會懟回去,結果見到了就是秒慫。再就是平時太過於縱容孩子、寵愛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一律滿足、妥協!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當他們在家時,他們被稱為小霸王,任何事情都要說了算,別人違背他的意願就鬧脾氣,但是一旦出門,他們會立即變成小白兔,根本不會表現自己。在別人提出想法和意見時,他們只會默默地同意,只會迎合從而自己變得沒有自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
    導讀: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特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