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捷運三大「怪」現象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3月28日,臺北捷運(類似於大陸的地鐵)迎來20歲生日。1996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文湖線(剛通車時為木柵線)正式啟用,方便廣大城市通勤族上下班往來。至今,臺北捷運所有線網運輸客已超過60億人次。臺北捷運今起在捷運南京復興站舉辦「轉動幸福城市特展」,給自己慶生。

  臺北捷運一路走來困難重重,歷經火燒、水淹考驗,去年更是被「波卡」風波逼上了風口浪尖。但回顧臺北捷運通車這20年,讓民眾最有感的肯定是方便和整潔,尤其近年來機動車輛爆滿,捷運的準時和便捷,更讓人交口稱讚。而臺北捷運的幾大「怪」,也成為它引以為傲的標籤。

  上下捷運站乘坐電動扶梯,乘客自覺靠右站,此謂臺北捷運第一「怪」。應該說,愛排隊的臺北人,在商場、酒店等其他場合的電動扶梯上,也都是自覺站右邊的,只是捷運站內因人流量多,而更為明顯。雖然臺北捷運公司受訪表示,該靠右或是靠左站取決個人習慣,重要的是鼓勵民眾站穩踏階,握好扶手。但是,大家似乎已約定俗成——靠右邊站,讓出左半邊,給趕路人走。此外,乘坐捷運時,所有乘客都會自覺依線排隊,而且永遠先下後上。

  車廂內的博愛座(為老弱孕殘乘客所提供)與一般座椅顏色不一樣,人潮擁擠時也經常都空著,這是臺北捷運第二「怪」。記者在臺北乘坐捷運期間,好幾次看到很多乘客都站著,而博愛座就空在那裡,像是沒人敢去坐。在稱讚大家自覺的同時,也有聲音指出,博愛座像魔咒,空著也是浪費。所以,也有人提倡,沒人坐時可以先坐,有老人上車再讓也不遲,也算是「資源合理利用」。

  車廂內,很少聽到手機鈴聲響起,這是臺北捷運第三「怪」。捷運車廂裡,大家都輕聲細語,幾乎聽不到有人大嗓門高談闊論,交談時也多會壓著嗓音。臺北朋友告訴記者,如果不是非接不可的電話,大家乘坐捷運時也會儘量按掉,很多人上捷運前,甚至會習慣把手機調成震動。

  臺北捷運這些「怪」現象,已成為一種堅強的「北捷文化軟實力」。

 

來源: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臺北捷運(地鐵)
    運營線路   臺北捷運(METRO)目前運營線路有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南線、新北投支線、小南門支線共7條線,線路總長度67.2公裡,平常每日運量95.43萬人次。建設中的捷運新莊線CK570C區段標自臺北市重慶北路三段大橋國小站(O8)西端起,沿民權西路北側西行,穿越淡水河後向西南沿三重市重新路一、二、三段至捷運路路口(原福音街)轉沿捷運路經二重疏洪道前疏洪東路一段為止,全長約3.2公裡,包括臺北橋站(O7)、菜寮站(O6)及三重站(O5)三個地下車站。   以臺北橋站為例可以看出在建線路的建造特點。
  • 臺北捷運:鋼鐵上的溫馨之旅
    捷運,就是大陸的地鐵。因其便捷廉價,四通八達,臺北捷運早已成為市民和遊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自從1996年正式運營以來,臺北捷運已累計運送59.2億人次,平均每天170萬人次。更周到的是,每個捷運車站衛生間前,都有一個電子屏顯示其使用狀態,大的站點設有哺乳室,還闢出婦女夜間乘車區。此外,臺北捷運還在亞洲率先開放自行車搭載。 勸導為主處罰為輔 臺北捷運如此文明有序,除了與市民的素質有關外,它有什麼成功之道?又形成了怎樣的捷運文化呢?
  • 坐捷運,玩臺北
    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和雙腳去為這片土地丈量,沿著捷運,一步一腳印地品味,挖掘這個城市的骨和肉。?簡單臺北捷運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鐵,在臺北旅遊,只要走遍每一個站點,基本上整個大臺北都算玩遍了,因為臺北捷運系統連接了臺北市與新北市各地,不僅可以坐著捷運去逛誠品書店,更可以坐著捷運去淡水看日落,包括換乘,兩地相距大約40分鐘路程。
  • 臺北捷運(地鐵)交通詳解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地鐵)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目前全臺只有臺北、高雄兩地有捷運(地鐵)。
  • 臺北捷運運營中的線路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灣省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為臺灣省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緩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都會區繁榮與發展。
  • 桃園機場捷運正式通車 從臺北到機場最快35分鐘
    因此,即便在為期1個月的試營運期間發生鋼軌開裂、車站漏雨等狀況,桃園機場捷運仍被蔡英文當局要求必須按預定時間於昨日正式通車。昨天上午,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與臺當局交通部門負責人賀陳旦,共同出席在新落成的A1臺北車站舉行的通車典禮,並與臺北市長柯文哲、桃園市長鄭文燦、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等人一起,啟動捷運車廂操作拉杆,宣告桃園機場捷運正式通車。
  •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直達臺北 赴臺個人遊更便捷了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直達臺北-赴臺個人遊更便捷了。  央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記者雅萍)來自臺旅會的最新消息:3月2日,桃園機場捷運(地鐵)正式運營,臺北松山、桃園及高雄小港等臺灣三大機場皆有捷運系統連接市區。
  • 臺北捷運縱橫交錯 最早的每班列車僅四節車廂
    」)是臺灣第一個都會區捷運系統,連接臺北市與臺北縣各地。  臺北捷運不過12年的通車歷史。今年3月,臺灣的第二大城市高雄也開通了捷運,但這半年來高雄捷運的營運狀況卻不太理想,乘客數量有限,民眾搭乘的方便性也跟臺北捷運差很多,財務黑洞顯而易見。  儘管如此,臺灣第三大城的臺中市近日也吵著要興建捷運,地方上強烈要求馬英九兌現其競選支票的承諾,施工方式則決定採用臺北捷運模式,預計2015年完工通車。
  • 桃園機場捷運年底直通臺北
    臺海網3月13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吳生林)今年年底若到臺灣來旅遊或出差,從桃園機場到臺北,您將多一項選擇——搭捷運,而且最快只要35分鐘 。臺「交通部」昨天在「行政院會」報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劃辦理情形」時指出,機場聯外捷運系統路線全長約51.03公裡,自機場往東經林口、新莊、三重至臺北車站,往南經高鐵桃園車站至中壢,沿途共設22座車站。臺「交通部」指出,機場捷運系統兼具機場聯外及都會捷運功能,未來直達車從臺北車站至桃園機場行車時間約35分鐘;普通車從臺北車站至中壢環北站,全程約70分鐘。
  • 2018臺北捷運線路圖
    在臺灣,請叫我捷運。其實如果只說臺北的話可能有失偏頗,因為整個臺北捷運系統裡面,除了臺北市佔大頭之外,新北市的線路也不少,特別是明年開通的環線第一期,更是全線位於新北市。而且更重要的是,機場捷運還開到了桃園市……所以JC認為本次推送中的「臺北」並不僅僅只臺北市,而是臺北都會區哦!
  • 高雄巨虧臺北繁榮 臺南北兩捷運命運大不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北捷運(簡稱北捷)不僅營運順暢,還帶動周遭商圈人氣,成為臺北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砝碼。同為「直轄市」,高捷與北捷的營運狀況卻如此天差地別。兩者「一冷一熱」不僅受到當地民眾出行習慣的重要影響,還與捷運的管理建設及運營模式息息相關。
  • 臺北捷運殺人犯被執行死刑
    據新華社臺北5月10日電 經臺灣當局法務主管部門批准,犯下造成4死22傷的臺北捷運連續殺人案被告鄭捷10日晚被執行死刑。 2014年5月21日,時年21歲的東海大學學生鄭捷在臺北捷運車廂內,持刀無預警隨機刺、砍殺乘客,造成4人死亡、22人受傷。這是臺北捷運自1996年通車營運以來,首起致命攻擊的犯罪事件,震動臺灣社會。
  • 愛心志工,臺北捷運最美風景
    臺北捷運近期推出「雲門舞集彩繪列車」,用雲門舞者的經典動作將車廂塑造得極具藝術美感,讓捷運成為臺北觀光資源的一部分。而很多觀光客在讚賞臺北捷運的整潔、有序之餘,對於無處不在、服務入微的捷運志工也印象深刻。在絕大多數乘客眼中,熱情有愛的捷運志工,才是臺北捷運那道最美的風景。
  • 臺北捷運運量破50億人次 前十大熱門站9成在新北市
    華夏經緯網6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從第一條捷運木柵線通車至今已經有16年的時間,捷運生活已經是大臺北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根據臺北捷運公司最新統計,今年2月17日累計運量正式突破50億人次,目前平均每日運量高達166萬人次,而根據信義房屋捷運生活+最新統計,網絡搜尋的前10熱門站點中,高達9成都是新北市的捷運站,其中又以距離臺北車站15鐘的站點,網友的點閱狀況最為熱絡。
  • 臺北捷運發生砍警案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臺北捷運新北投站月臺29日發生砍人事件,一警察頭、背部受傷,已緊急送醫救治,嫌犯則被帶回派出所偵訊。據中央社、《聯合報》等臺媒報導,臺北市消防局當日中午12時許獲報,新北投捷運站一黃姓捷運警察遭28歲詹姓男子砍殺,頭、背部受傷,已緊急送醫。警方表示,黃姓警員當時進行車廂巡邏勤務,盤查該男子後被其從後方襲擊。詹姓嫌犯目前無業、領有輕度身心障礙手冊,沒有刑案記錄,供稱因「討厭警察」才行兇。這是繼28日四歲女童命案後,臺北市連續第二天發生隨機砍人事件。
  • 臺北捷運最實用全攻略
    臺北捷運快捷、安全、平穩,以及守序的乘客,扶手梯的左行右立、博愛座的禮讓,讓它成為一張漂亮拿得出手的名片。臺北捷運今年底還會開通信義線,明年南京東路,越來越四通八達。以後選擇住宿,只要是捷運站附近都方便!
  • 鄭捷死刑定讞 臺北捷運公司:持續加強捷運安全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鄭捷捷運殺人被判死刑定讞。臺北市議員陳重文22日質詢北捷求償進度和相關安全維護加強計劃為何?臺北捷運公司說,求償官司二審駁回即未上訴,捷運安全則一直持續有加強。  據報導,男子鄭捷於2014年5月21日在臺北捷運板南線龍山寺到江子翠站間持刀殺人,造成4死22傷。
  • 臺北捷運南港線通車
    臺北捷運南港線東延南港展覽館段27日正式通車,南港展覽館站以公共藝術「數位空間、e化車站」為主題,站內外以「條碼」表現數位空間的特性。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中央社」報導,臺北市長郝龍斌27日出席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全線通車典禮。他說,東延段串起板南線「南港站」與文湖線「南港展覽館站」;關鍵的1公裡,讓內湖、南港居民前往市中心更加便利。   報導說,臺北捷運南港線東延段27日上午舉行完工通車典禮,下午2時正式啟用。
  • 捷運松山線15日通車 貫通西門町與饒河夜市
    東南網11月11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靜嫻)臺北市長郝龍斌昨日宣布,捷運松山線將於15日上午6時正式營運。展開1個月優惠措施,包括持悠遊卡經新通車路段免費,鼓勵民眾搭乘,熟悉新的營運模式及線路。郝龍斌指出,松山線通車有重要意義,全線8站中,6站是轉乘站,包括與其他捷運站、臺鐵或機場捷運線連接,這是捷運線內少見的現象,因此施工過程非常辛苦。松山線通車對整個臺北市捷運路網成型及大眾運輸系統疏散人群,有非常大助力。未來松山線將與捷運新店線銜接,郝龍斌指出,「這是臺北捷運路網最後一次變更」。
  • 柯文哲:臺北捷運發展30年 有3大失敗
    文湖線通車滿20年,但臺北市長柯文哲昨說,北捷發展有「三大失敗」。圖/《聯合報》      臺北捷運票價已20年未漲,要不要調漲?    柯文哲所指三大失敗,分別是「TOD(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發展)失敗」、「商業化失敗」及「產業引導失敗」。對於柯的「體檢」,北捷低調表示,未來會多方設法,如設LED電視牆,增加廣告收入。     柯文哲昨出席「防災日地震避難演練」活動後受訪表示,為了北捷票價要不要調漲,他曾和北捷新任董事長董瑞斌開會,對北捷做了總檢討,得出「三個失敗」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