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某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誕生了第一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截至2018年9月,該醫院通過助孕技術出生嬰兒超13萬例。
(試管嬰兒是針對一些長期不能懷孕的夫婦,在實驗室的試管中,讓精子和卵子結合而成為受精卵,隨後將受精卵植入女性子宮培育。而通過這種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出的孩子,被稱為「試管嬰兒」。)
有很多夫妻慕名而來做試管嬰兒,他們在移植期間常住在醫院周邊的多個家庭旅店裡,因此在這些醫院周邊旅店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落「求子旅館」,這些抱著求子希望而來、等待懷孕的女性也被稱為「待孕」媽媽。
近日,有媒體專訪了這些求子旅館裡的「待孕媽媽」,去了解她們那些獨特的心路歷程。 ▼
「沒有孩子要錢也沒用」
由於試管嬰兒手術成功率並不高,有的待孕媽媽一次就成功了,而有的待孕媽媽連續做了5、6次仍然需要面臨失敗的打擊,一次一次失敗,這些待孕媽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同時還需要具備強大的抗壓能力。
一位41歲的女子楊雙(化名)分享了她的故事: ▼
楊雙是為了二胎來做試管嬰兒的,因為自己和丈夫是一個重組家庭,如果兩人沒有孩子的話,總感覺不是真正的一家人,「兩個人的心扯在兩邊,沒有在一起那種感覺」,因此在她38歲開始到41歲,整整3年的時間她經歷了7次促排卵,正式移植胚胎4次,可是都沒有成功。
對於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楊雙感覺百思不得其解,醫生解釋說畢竟年齡大了,卵巢功能有影響,因此面臨失敗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楊雙整個待孕的過程,心都是提到了嗓子眼,從最開始打針促排卵到取卵,取卵時要擔心能取出幾個卵子來,隨後胚胎培養到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成功後就要等著第28天的B超看胎心胎壓,每一個步驟都讓她處於一種焦慮的心態中。
在吃飯的間隙,代孕媽媽也都會聊取卵的情況,由於待孕過程步步艱難,她們去醫院排隊時看見很多人都經歷了失敗的打擊。楊雙自己這三年來的待孕歷程也是一個燒錢的歷程,最開始來待孕時住公寓再到住大廈,最後來到了這裡。
她很無奈地表示「花費太高,沒錢了」。
楊雙當初年輕時把時間、精力都花費在掙錢上,那時覺得有錢老了可以去養老院,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年紀大了就害怕孤獨,就希望有孩子陪在身邊,認為有錢有房卻沒孩子一切都是徒勞。
這些待孕媽媽住的「待孕旅館」條件非常簡陋,接受採訪的旅館老闆表示收費為70塊錢並包吃包住,旅館生意特別好,基本上都是爆滿。而這些待孕旅館裡一般都是待孕媽媽一個人居住,為了承擔一次手術好幾萬的費用,丈夫過來完成取精後就要回去工作。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走上了二胎的求子路。有的人認為,手足是自己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有人認為,多生幾個孩子,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有保障。
這是來自一位48歲父親楊雄(化名)視角的故事: ▼
楊雄覺得自己精子質量不是很好,胚胎老是成活不了,夫妻倆已經是第五次來做手術了,這一次次手術做下來不僅妻子受罪,錢也受罪。每次取卵後楊雄都會覺得妻子又蒼老了一些,而且楊雄過來取精後就要馬上回去想辦法籌錢,他們生二胎做試管嬰兒的目的是不想去養老院,因此希望能多生一些孩子,能在將來自己老了之後能照顧他們。
還有一位52歲高齡待孕媽媽王靜(化名): ▼
這次接受採訪的待孕媽媽裡有一位叫王靜的女士已經52歲了,她是為了第一胎來接受手術的,現在已經花費了20萬了。她說試管嬰兒這個手術你不能從表面上去看,這個手術的成敗意義重大,「失敗以後有多少家庭就此截止了」,因此一旦邁出做試管嬰兒的腳步就只能繼續走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生兒子、生女兒都是自己的選擇。很多人都是年輕時在外忙於打拼事業,無暇於求子傳宗;或年輕時沉浸於兩人世界,選擇做丁克人一族……這些媽媽們為了能夠有孩子,重複著單調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與金錢壓力,卻又寄予了無限的希望。運氣好的人,一兩次就能成功了,可有的人耗費了多年的時光、多次的手術仍未成功。
我有個閨蜜最近總和我抱怨:究竟為什麼要生孩子啊!
有個周日晚上,她送兒子去上寄宿制學校,並跟他說,要好好上學哦,媽媽周五再來接你,我會去賺更多的錢,將來送你去更好的大學。
結果兒子跟她說:「媽媽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好好讀書,將來也賺很多的錢,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我閨蜜聽完直接把車停到路邊,氣到開不動車。
生孩子是為了什麼?這是我見過最感動的回答
我在27歲時生下了小花,我當時也會問自己,生孩子是為了什麼?
某天晚上,我在洗澡,我老公在拖地,他之後告訴我,小花搬了把椅子坐在衛生間門口待了很久,問她在幹嘛呢,小花說:「我在等媽媽。」
就是在很多不經意的某個瞬間,心頭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溫暖中帶著一絲酸楚的味道。參與一個小生命的成長,一粒小種子在我身體裡發芽長大,來到這個世界上,長大成人,是件多麼奇妙的事情。
我記住了她向我展開的第一個笑顏、喊出的第一聲「媽媽」、長出的第一顆乳牙……在將來,她會背起小書包去上學,成人後也會嫁人生子……我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他的人成為了我的女兒,這樣的緣分讓我有機會成為她最親愛的人,有機會把愛撒播在她的心靈,並有幸參與到小花的每一個成長曆程,和她一起度過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會有淚水。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這樣說: ▼
父母把我們生出來並不是讓我們傳種接代的,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人生。實在做不了媽媽也要享受我們的人生。
——緩莉舞
不生個孩子,雖說家裡沒有皇位要繼承,但將來我的房子、財產啊什麼的怎麼辦?要留給誰呢,難道要上交給國家嗎?
——鈕祜祿 · 奎絲
有一個女性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話:不介意孤單,已經做好一個人終老的準備,我生來並沒有義務一定要成為誰的妻子或者母親,人生中結婚和生子不是必要選項,生而為人在這個社會已經很辛苦,只願父母安康。
——皮愛癢
在沒女兒之前我也無法理解,但當你當媽媽之後真的會明白為什麼要有孩子,是一種希望!她是你的牽絆,是你的負擔,但帶給你的絕對是幸福!
——橦橦memo
再苦再累我也要生兩個,因為我知道到老了就會想要孩子的,年輕養娃是為了以後老了著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要只看眼前。這麼多人年紀大了想要孩子要不上,要個自己的孩子多不容易。
——大大的Mom
有人說:世界上最沒有功利需要最純粹的一件事,除了愛情就是親情,那麼生孩子是為了延續愛情;為了晚年膝下有依靠,死前有人拔管兒;讓孩子之間有個伴兒……
但我覺得,生孩子,是給自己毫無意義的人生強加上一點意義。
生孩子,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
參與 ,意味著付出與欣賞
這是個很美的答案:生育只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求ta完美,也不用替我爭光,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ta健康存在著,和我一起在大千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ta同行前半生,感知世界的美好。
如果我們改變看待孩子的方式,只要ta過得好,過得幸福,那就足夠了。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承擔著自己的某種目的出生,我養育了ta,ta也給了我二次成長的機會,讓我在「原來以為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默認軌道上,又開啟了新的一個探索模式。
「我生孩子是為了什麼?」
一萬個人有一萬個答案,
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