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對於小學生的家長,什麼樣的語文作業最讓家長滿意和省事呢?抄寫生字詞,一個生字詞寫兩遍再組兩個詞造一個句子,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認真寫作業,我檢查好了,孩子的語文成績就能提高,也說明語文老師是一個很嚴厲負責的老師。但凡有老師布置:講故事、讀課文、複述等作業,沒有書面作業的時候,家長就會認為,這又是語文老師想省點事,給家長找麻煩。關於小學階段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反覆和家長強調,否則語文成績很難提高。
語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常會給不積極舉手的同學們一個表達的機會。可是當不太愛說的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往往說不出來一句話。老師鼓勵他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課堂互動可能就終止了,孩子不是不回答,而是表達能力太差了,不敢說。於是老師把學習問題反饋給家長,家長認為是孩子性格原因,再丟給老師讓多給機會回答問題,鍛鍊性格。其實,表達能力就像是一根紐帶,貫穿在小學的各門學科學習中。
表達能力差,體現在很多方面,一開始家長注意不到,並不是它不影響學習。有的小學霸很熱心,常給同學們答疑解惑。我們發現他在講數學題的時候,沒有邏輯,表述不準,雖然小學霸知道怎麼做?但是由於欠缺表達能力,其他的同學就聽不懂。那麼該如何在日常語文學習中,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面對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同學,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呢?
1、 語言的能力是沉浸在生活中的
大語文的概念,是把語文學習沉浸在生活中,讓語文來指導生活,讓學生們明白學習語文是有用的。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沉浸在生活中,我們很多語文老師也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練習,比如讓同學們分角色來念課文、朗讀課文等,但是這只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鞏固了,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因為課文中的角色對話,往往選擇文學作品裡的人物對話,和我們日常的說話還不太一樣。從語感和表達邏輯上,很難幫助學生來提煉語言的魅力,感知說話的藝術。
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我會給同學們布置諸如:講故事、複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等作業,希望同學們能正視這項語言表達作業形式。對於低年級的同學,我會布置:講一講媽媽是怎麼做飯的?如何炒了一盤菜?通過觀察和講述,我們提高的就是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個學習方法,點燃學生們說話的欲望,讓學生們有話可說,並且把語文學習沉浸在生活中。
2、 老師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聲音
在語文教學中,表達能力直接影響的是寫作能力。不會說就不會構思,沒有辦法把想法轉化成文字的時候,寫作文就寫不出來。在講評作文的時候,我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聲音。一篇範文,同學們可以討論它的優點和缺點。優點要說,缺點也要說,只有多說,才能把握說話的邏輯。尤其是我們語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很喜歡讓小組同學討論某個問題,布置討論問題的時候,往往由代表來總結回答。忽視了每個人的表達練習,老師要學會聆聽集體討論的聲音,就知道哪些同學語言表達能力弱,需要不斷加強和練習了。
3、 把話說好才能建立語文思維
讓學生有想法,想說話,敢說話,最後就是把話說好的練習。只有我們老師引導學生把話說好說準確,才能建立好語文思維。而把話說好,就意味著我要去學習詞語、短句,如何更好地運用在語文學習中,熟練使用在說話的練習中。把語言表達能力說得得體、有邏輯,讓別人能聽懂你的表達,這就是我們小學生要學會運用語言,是需要語文老師上課的引導。
語文考試中會考語言表達能力嗎?當然也會考,閱讀的理解、作文的寫作、對於句式修辭的判斷,這都和我們的語言分不開。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語文成績很難提高。在小學階段,希望老師和學生、家長都能把說話這件事抓好,提高表達能力。關於語文老師不會說的事:表達能力有多重要!大家都有怎樣的看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