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通過wifi分享,認識了樓上的鄰居,大家在家裡憋的時間久了,彼此聊天的話題特別多,鄰居說,發現自己的孩子,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話越少,特別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差,無論書面語言或口頭語言,老師都說孩子真的需要語言理解和表達方面的增長,否則語文學習將來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有人認為孩子語言表達和性格有關,不必強求,也有的人否認,認為語言能力不一定必須是性格外向的標籤。其實不管怎樣,語言能力一定會與這些有關;
首先要敢於說話,心理素質強,特別是語言和思維要敏捷
其次,還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
再次,在語言表達和理解上有高情商。
最後才是學習成績優秀。
語言和思維能力差的人會怎樣?
1、語言和思維不同步,跟人交流問題時經常這邊剛說了半句,那邊已經想了很遠了,導致語義前後銜接的不是很好,聽的人很累,很煩。
2、前言不搭後語,很難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主題,車軲轆話反覆說,聽的人云山霧罩,一頭霧水,很容易錯誤領會。
3、有些人語言和思維嚴重不同步,但語速又很快,很容易出現說錯話,或口吃的現象。
還有些人知道自己思維慢,所以說話故意放慢速度,說話顯得沒有自信,沒有氣場。
對於孩子來說,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如何協調發展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兒童長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訓練,而且也會影響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採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加強思考與說話練習,使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得到同步訓練。
如何讓孩子說話不呆板
張作霖教育兒子張學良:什麼是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其實說話也是人情世故,否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會讓人很反感,有一種背誦書面語言的感覺。
所以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還需要孩子有很高的情商。所以要引導孩子的發散思維,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條件,思維方法就是想問題的方法.給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更要給孩子自己梳理思維的機會,所以家庭教育中,切忌遇到問題時,一切由父母包辦代替,而是創造各種機會鼓勵孩子自己有計劃有目的的思考。
例如:父母提出問題:家裡來客人了怎麼接待,這個客人可以是親屬,可以是父母同事,可以是小朋友,根據來訪的客人,讓孩子自己想想如何打招呼,如何接待,言行舉止如何做才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是不禮貌的。為什麼不同的人,要不同的接待方式?這些都需要孩子進一步發散思維進行思考,為什麼對待不同的人的方式有差異,這些差異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聯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