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文明上網新曲,唱響全省「文明上網四字歌」。 11月21日下午,安徽省「文明上網」宣講包河區專場報告會暨「安徽省文明上網四字歌」首唱儀式在包河區大會堂舉辦。「網絡世界,迅捷便當,文明上網,時代風尚……」宣講會上,來自望湖小學的孩子們清脆的歌聲精彩演繹了「安徽省文明上網四字歌」。合肥48中的學生代表向全區中學生發出文明上網、綠色上網的倡議。五位宣講員帶著他們身邊的故事講述了正確運用網絡的重要性,號召更多人加入到文明上網的隊伍中來。
近年來,在省、市網宣辦的精心指導下,包河區大力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把文明上網工作融入「善治包河」大局,以「共創網絡文明 齊建和諧包河」的理念推進文明上網各項工作。今年7月該區創新開展了文明上網「十百千萬」工程,通過創建十個文明上網示範社區、開辦百場文明上網社區講堂、組建千名網絡文明志願者隊伍及開展萬戶家庭文明上網牽手行動,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網絡觀,提高網民網絡道德素養,形成「文明點擊、綠色上網」的風潮。
網事當要事,唱響主旋律。成立了區文明上網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橫向邊、縱向到底的文明上網工作推進網絡。加快和新媒體融合,建立起網絡宣傳集群。2008年,全市第一家縣區新聞網站「包河新聞網」與網民見面。此後全區各類宣傳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已經有52家。這些網站從不同的層面、視角,全面展示了包河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成為透視包河的「萬花筒」。2011年4月,在全省縣區率先開通官方微博 @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2013年1月,在全省率先建立微博新聞發布廳,將各部門50多家的政務微博整合在一起,變部門「獨唱」為「合唱」,織成包河區政務微博群。截至到2013年10月底,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微博粉絲達到20多萬。2013年8月,又在全省率先開通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官方微信,網友多了一個能及時了解各類政策信息並向相關政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的新平臺。當前,除了新浪官方微博外,包河區還在新華網、人民網、騰訊都相繼開通了微博。
通過佔領網絡陣地,充分發揮各級網站和網絡新聞發言人、網絡新聞發布廳的作用,突發事件發生時,在第一時間「搶喇叭」,及時告知事件真相,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等等,這些不僅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澄清謠言,而且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的力量解決突發公共事件。使網際網路成為明辨是非、講明真相、解疑釋惑、疏導情緒的重要陣地,用實際行動掌握了主動權。
「線下」連「線上」,培育 「導航員」。 抓住關鍵環節,加強網友和網站的自律,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推進文明上網工作。在2010年3月19日,合肥市暨包河區千家網站「文明辦網 從我做起」活動啟動儀式在包河區舉行。此後,包河積極搭建各種平臺,讓網絡走進現實,培育一大批文明上網的「導航員」。定期邀請結對共建的10家網站舉行專題講座,邀請網絡專家走進社區,通過「智者」用科學的聲音給社區居民「啟智」、「添智」,提高網民網絡道德素養,倡導和踐行文明健康的上網方式;精心設計製作《包河區文明上網情況入戶調查表》、青少年文明上網讀本、文明上網童謠、《文明上網承諾書》2萬份,在各文明上網試點社區和全區各中小學學校發放;利用100多個社區道德講壇,定期邀請學校老師、知名網絡達人、微博大V 舉辦講座;組織30多個「文明上網、美麗包河」網絡文明宣講團進社區、進單位開展宣講;開展社區「微電影」大賽,在各級網站、官方微博進行聯播等,呼籲文明上網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從而引導居民文明上網、綠色上網;
「活動」帶「互動」, 傳唱正能量。著重通過網友活動和互動,幫助網民解決實際問題。「網上您建議,網下我來辦。」在濱湖世紀社區,社區大廳內的電子屏,輕觸屏幕,即可打開微博、微信,查閱信息。「@耗子社工彭良浩網友會客廳」品牌,不僅讓網友通過業主QQ群、社區微博等提出的意見建議,能在網上即時得到回覆,對那些暫時不便解決的問題,則邀請網友到社區「網友會客廳」,面對面探討交流。濱湖世紀社區有近10萬人,網民4萬多人。現有30多個業主QQ群、100多位群主,該社區自從文明上網工作推進以來,藉助網絡有力提升了社區管理的精細度。通過網上群眾路線,聯繫網民、引導網民、服務網民。通過網絡收集建議而開展的居民結婚、生子、大病等「親情六敲門」活動,受到居民的歡迎。今年9月9日和11月18日,濱湖世紀社區先後被授予「合肥市文明上網社區示範點」,「安徽省文明上網先進社區」等榮譽稱號。
踐行網絡群眾路線,創建文明上網社區。包河區文明上網工作,立足於社區,根植於群眾,通過引導網民、聯繫網民、服務網民,真切地了解群眾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轄區網民通過網絡載體,共同維權、參與居民自治,策劃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公益活動,不僅搭起居民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紐帶,增進了鄰裡和諧度,更成為網絡社會文明建設的促進者和維護者。
暢通E渠道,唱響文明歌。下一步,包河區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推進文明上網社區創建工作,深化文明辦網、引導文明上網,了解群眾需求,幫助解決問題,傳遞網絡文明,弘揚社會正氣,把「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辦出特色辦出成效。 (包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