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中旬,作家呂高安赴湘西進行扶貧調研,即興寫下系列隨筆。以「我」的親身體驗,原生態、碎片化呈現湖南高速集團對口扶貧點——湘西「苗祖聖山」呂洞山排捧村的特色風情,揭示平靜面態下激流湧動的觀念博弈,闡究並分享這個十八洞村「姊妹村」決勝脫貧攻堅的「秘笈」,讓人耳目一新。
懷化中餐後,經吉懷高速、吉(首)茶(峒)高速,西至矮寨大橋,北打方向盤走31公裡鄉道,中午兩點半到得呂洞山祭臺。
這是呂洞山中心景區阿公山,哦!過身排捧村十來公裡了。我撥老劉,老劉說:「對不起,一忙,忘記接您了,等著!」
呂洞山位於湘西保靖縣南端,與花垣縣東接,以「湘西秘境,苗祖聖山」名世。《清史稿》《大清一統志》《湖廣通志》都有記載。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湘西地質公園」,即以矮寨、十八洞、呂洞山等7個園區為代表景點。
呂洞山遠眺。網絡圖片
眼前,峭巖劍立,倒臥「呂」字形兩洞,鏤空穿過;青山濃鬱,白雲飄過,若隱若現似仙境。想起唐代呂巖的詩:「雲歸大海龍千尺,雲滿長空鶴一聲。」傳說苗王「裡東」幻化而成此山,因巧遇呂洞賓,受到點化,故名呂洞山。
捎上我,此刻三呂投緣。我佇立山頂,遠觀山勢連綿、江河湍急,苗寨星羅棋布,湘西苗區確是明清之際之「苗疆」。
苗王遇呂洞賓點化,懸崖倒臥「呂」字,故曰呂洞山。網絡圖片
記得人民日報曾譽之:「張家界的山,九寨溝的水,呂洞山的苗寨天下美。」崇山峻岭,阻隔了外來文化的侵蝕和同化,呂洞山苗族文化,得以原生態傳承。比如椎牛祭,這種最為古老奇異的苗俗,炎黃時代即興。《藝文類聚》載:「帝伐蚩尤,……立壇,祭以大牢。」大牢就是牛祭。
據說人進呂洞山,不祭拜就不順。我登上祭臺,對著一排排牛頭,連連作揖。
十幾分鐘後,老劉趕來。下午三時,我們抵排捧村村部。扶貧隊幾個兄弟,剛剛扒了盒飯,在加班填表。我掏出筆記本,想從報表入手調研採訪。老劉說別急,手一展,領我出門。
從春天一腳踏來,排捧天朗氣清,陽光不激不厲。這是呂洞山區的典型苗寨,378戶1576人,排捧、科國、格如三個自然村,兩三百座木房磚屋,不規則地灑落環形山崗。
排捧,海拔1100米,這裡季節晚點。水稻齊膝,黃豆青苗,玉米撒葉,菸葉伸腰,微風吹拂,泛起層層綠浪。村民忙著除蟲薅草,施肥翻耕。
在排沙峽谷,我俯視布瓦壁懸瀑,一排灰白懸崖,平地洗落,似地窪,又似險谷。遠眺,群山連綿,層次分明,襯託懸瀑壯美。
老劉介紹,這是發育於4億多年前——晚寒武紀中厚層灰巖地層,遠山地界重慶。上月,高速集團董事長馬捷站在這裡,展望排捧村遠景規劃,建議開發峽谷旅遊。
「劉伯伯好!」兩個牧童親切地叫道。「哎!」老劉走過去,親了親牧童,揩掉小個兒的鼻涕:「他是科國組龍清富家老么,在排捧村小讀一年級。老龍六個小孩都在讀書,負擔很重。扶貧隊幫助龍家申請了低保,讓他妻子做村保潔員。龍清富在長沙務工,一家人種3畝稻田,加上經濟作物、家畜家禽,去年收入55000多元,已經脫貧。」
如此這般,老劉又介紹了另一牧童家庭情況。
扶貧隊長老劉(穿淺色T恤者),一個安徽人變成「湘西通」。呂高安 攝
田間地頭,莊稼搖著嫩綠、活脫的身姿,小狗甩著愜意的尾巴。幾個婦女正嘻嘻哈哈走來。我打趣:「聽說老劉你有女人緣,打個賭,假如這些女人先跟你打招呼,我請你喝酒,否則你請我。」
人說苗女封建而清高,普通話又不利索,不愛搭理外人。誰知老劉頭一埋,手點著我,甩出河南腔:「呂處,那你輸定了。」
「這麼自信?」我定了賭規,老劉答應,馬上背對她們。
「劉書記好!」
「吃飯沒?劉書記。」
「劉書記好帥喲!」
女同胞嘰嘰喳喳,問候聲包圍劉相濤。老劉翻翻老太太的背簍,逗逗少婦背上的嬰兒,摸摸幾個菜籃。她們或遞著野生蘑菇、水果,或扯一扯老劉衣袖,請他去喝酒。
老劉做個鬼臉:「你們老公不在家,我就不來哦!」
「哈哈哈哈。」
老劉一串拱手回敬。操河南話的安徽人老劉,劉相濤,湖南高速集團中層骨幹、駐排捧村扶貧隊隊長,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人到排捧村,沒想到老劉變成大神,我哪裡賭得過?
山頭太陽落,炊煙催人回。入夜,排捧村路燈成行,太陽能柔和之光,刺破苗寨千年漆黑,護送晚歸的牧童和老農。苗民圍著柴火灶,臘肉、鮮魚、油豆腐,在包穀燒豪爽的杯觥交錯中,飄香無比。
苗香誘人,回駐地途中,三五戶苗胞,硬拽老劉喝「攔門酒」。老劉費力掙脫,說要陪客、以我擋駕。苗民之於酒,絕對是信物。攔門酒是同心酒,不喝就是不給他面子。人進苗鄉,酒量見長。村民請老劉喝,老劉請村民喝,人情一把鋸,在苗寨來來去去。
2020年6月16日夜於湘西
作者簡介:
呂高安,男,邵陽市人,作家,書法家,教授級高級政工師,湖南高速集團中層幹部。出版專著一部。近10年來在央省主媒發布文學、新聞、評論近400篇140萬字。執行主編12卷本140萬字文化叢書,獲省領導撰文高評。散文《被十字架腰斬的情緣》獲中國長城文學獎、全國法制文學二等獎;散文《豬血丸子彈起過年的「土琵琶」》被選為高校教材;散文《娘,你眼角的淚乾了沒有》網絡點擊量60多萬次,獲眾多網民、名家好評。報告文學《解密「種子」的基因》在人民日報整版刊登,入選中宣部《時代楷模鍾揚》一書。評論《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國」:青春中國的最炫唱響》紅網首發,並被數百家網站轉發。理論文章《政治視域下加強農耕文明教育勢在必行》被湖南省委宣傳部授予「2019年度全省政治思想工作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