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智慧機器人、智能家居等各類智能化設備的不斷普及、深化,當今社會對於人工智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於程式設計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各大高校出於對編程的鼓勵和推動,在自主招生中也明確了多項擇優錄取、高考加分、保送的措施。
那麼家長們知道目前國內有哪些編程類競賽是可以為高考加分或者提前保送的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家長們普及一下這些競賽。
一、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
可以使用 Scratch 進行作品創作,並將作品上傳至比賽平臺。
參賽對象:全國各地小學、初中、高中(含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均可以個人或團隊方式參加。
參賽時間:6月-8月,登錄官網報名。
參賽形式:大賽設創意編程和智能設計兩項比賽。創意編程比賽及智能設計比賽初評均以線上形式完成,創意編程比賽注重的是學生們對程式語言的運用能力。智能設計注重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智能硬體的運用能力。創意編程比賽分初評、複評和終評三個階段,均以線上形式開展。每人限報1項作品,每項作品限1名指導教師。
升學幫助:小升初時編程特長被多所知名學校認可,中考時校內保送推薦排名有加分。
官網:http://aisc.xiaoxiaotong.org
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該競賽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比賽和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畫比賽等,分別按不同規則組織評審和展示。
在計算機科學這一類目,孩子可以用APP,Python,C++做出一個項目進行參賽。
參賽對象:在校中小學生
參賽時間:一般為3-4月各市報送材料,4-5月省內組織評審,5月向大賽報送材料,8月決賽。
參賽形式:個人或團體報名。科創項目申報,涉及多個學科。
升學幫助:高含金量的科創類競賽,可獲得高校自主招生降分錄取。
官網: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
三、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大賽
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設計電子報、網頁設計、Flash動畫,APP製作等各種形式。孩子可以用 Scratch 製作小遊戲、小動畫來參賽。
參賽對象:比賽面向在校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參賽時間與形式:
4月前:以省為單位選拔參加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的參賽作品。
4月1日-30日:各省級組織單位登錄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網站進行網上報名、上傳參賽學生信息、參賽作品。
5月下旬:通過技術測試的作品在活動官網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和網絡人氣指數投票。
6月:公示結束後,由特聘專家、各省推薦評委等有關人員組成專家評審組,按照作品評比指標進行評審,確定擬獲獎等級。
升學幫助:小升初時編程特長被多所知名學校認可,中考時校內保送推薦排名有加分,高考時可獲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名額。
小升初:科技特長生,是民辦敲門磚,有利於各類民辦學校錄取。
中考:校內保送推薦排名有加分
高考:可獲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名額
官網:
http://www.i3done.com/huodong.html
四、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
NOI 是目前國內含金量最高的比賽,獲獎者往往是名校熱搶的香餑餑。許多這個比賽的獲獎者最終選擇國外深造。
同時要想參加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賽(APIO)和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也是需要這個比賽獲獎的。
參賽對象:全國初高中在校生;
參賽時間:每年7月份
升學幫助:科技特長生,中考時校內保送推薦排名有加分。銅牌以上將可獲得高考自主招生名額和大學保送資格。
NOI金牌獲獎者一般都是北大清華爭奪的對象,這些選手一般都會拿到免試錄取的協議。國賽銀獎或省賽金獎獲得者,一般都會獲得降分錄取的優惠。銅牌獲獎者有機會獲得其他985/211院校降分錄取。
官網:http://www.noi.cn
五、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NOIP)
NOIP 相較於 NOI 稍低一檔,報名也沒有限制,但是部分省市需要NOIP獲獎才能作為代表隊參加NOI。
NOIP 每年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統一組織。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以各省市為單位由特派員組織。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卷。聯賽分為普及組和提高組,小學生可以參加普及組,初中生也可以參加提高組比賽。
初賽考察通用和實用的計算機普及科學知識,以筆試為主。複賽為程序設計,須在計算機上調試完成。
參加初賽者須達到一定分數線(分數線按所在省市的平均分而定)後才有資格參加複賽。聯賽分普及組和提高組兩個組別,難度不同,分別面向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
參賽對象:普及組(初中組)、提高組(高中組)
參賽時間:每年10—11月
升學幫助:科技特長生,中考時校內保送推薦排名有加分。高考時可獲自主招生名額,可以作為省代表隊員參加全國決賽(NOI)及夏令營比賽。
官網:http://www.noip.org.cn/
以上就是能夠在升學中進行加分、保送的少兒編程競賽名單了,希望對家長們有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少兒編程、兒童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資訊,歡迎關注「小小計劃APP」!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