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1968年6月,是王府井小學1981年畢業的五4班學生。
1976年2月春節後,進入了當時的「王府井二小」一年級一班。王府井二小坐落在王府井大街(當時叫人民路)路東,據校友提示,此處在49年以前叫「培元女子小學校」,應該是與其北面的建築群一樣,都是「救世軍」的產業。
王府井二小原校址
我們班主任趙明蘭老師是教語文的,梳個大辮子,她也教二班的語文,二班的班主任韓老師是個大個子,帶一點東北口音,教我們算術。此外體育老師習長路,那年組織過「頂球隊」參加區裡的比賽;音樂老師白輝是個厲害的美女,總是背著手風琴到班裡來上課,好像後來和習老師談戀愛了。
我們班大約30多人,當時的同學絕大多數是就近入學,我只記得我們班住的最遠的是一位叫「馬永新」的,住前門——那時候就覺得相當遙遠了。還有我們大院對面(王府井路東)的大雜院裡的張明忠、尉富寶、覃杏華,再往南一點緊鄰「電視大樓」(今天的如家酒店)院裡的姚俊,人藝子弟趙雪春,然後就是「救世軍」大樓裡面的張廣利、胡松、符永強、宋俊,康樂餐廳(現食草堂皮具店)後面院的呂巖松和王林,大鵓鴿胡同的史雪萊,商務印書館裡的張民,邊上小院的王濤。王府井路西,我們大院有我、潘欣、張堅和劉黎,父母都是一個單位的;我們院往北快到十字路口的大雜院裡有師怡爽和史衛東,翠花胡同裡的張延忠、李坤和王春玲,再往南,臨街院子裡有高威和孟濤(這二位是後來轉學到我們班的),黃圖崗胡同裡唐延鵬、李欣、李斌、韓紅梅、高琳、高學軍、湯海麗,過了萬成久小鋪再往南有張滿山和田偉、裴軍、苗江濤、康忠、符忠。現在能想起來的大概就這些了。
我們開學沒多久,就經歷了「四五事件」,學校也展開了清查,各班統計去過廣場的人員名單。我們還參加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寫兒歌演節目等,現在看上去很荒唐,但當時,確實是人人有份的。六一,我和其他幾名同學成為了光榮的「第一批紅小兵」,印象中有張廣利、師怡爽、潘欣、唐延鵬等6、7人。後來沒多久的暑假中就發生了唐山大地震,再開學時,所有班級都是在「抗震棚」裡上課,後來天氣漸冷,所謂的「餘震」也遲遲不來,才恢復了回教室上課。「文革」也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結束了。
二年級的時候,這所小學被瓜分了,我們班劃歸到王府井一小——也就是原來的八面槽小學,後來的王府井小學;二班被分去了燈市口小學,還有些老師和同學分去了五四大街小學,後來改名東四西大街小學。同時從二小分到一小的還有比我們高一屆的三年級4班,裡面我認識謝薊、李徵、溫曉剛、鄔迪、賀敬東等。
來到王府井小學後,我們成為二4班,教室在大堂院南側,班主任廖富華老師四川口音很重,外表嚴厲,但人非常好。可惜幾年後早逝,非常痛惜。我們班先後編入了一批外貿系統子弟,也是住在學校附近的。錫拉胡同派出所往西有他們的一個宿舍樓(至今還在),吳紅軍、王文進、梁婕、宋文慧都住那裡,還有曹瑞、王進、、謝曼江、彭梅,成潔和張青(西堂子胡同),常纓、李棣好像也是。李坤、王春玲、吳獻、魏自超、韓昕紅、郭峰等紛紛轉學加入這個班集體。
高大川老師和車承娣書記
當時學校的最高領導是革委會,主任是鄭寶鋆老師和張泊泉老師,後來我們快畢業時又調來一位書記叫車承娣。當時除了語文算術以外,還有美術、大字(書法)、體育、音樂課。美術陳老師是個瘦老太太,對有繪畫天賦的田偉格外關照,我們男生都不太喜歡她。教我們描紅模子的老師好像姓崔,印象不深了。音樂老師李其祥非常年輕,還選拔我進入了校合唱隊,後來調去史家小學了。體育老師姓劉德才,大背頭小鬍子,我們覺得他流裡流氣的,但是很帥,後來和三年級時候的英語朱萍萍老師談戀愛了。還有教體育的老師金文珍,教我們的時候剛結婚,頭髮有點黃,也算是比較時髦的。
記得那年中秋之夜,我們班在大堂院裡搞了個賞月晚會,我和胡松還說了段相聲,並由此說了好幾年的相聲,經常參加學校演出。二年級的運動會是周邊幾個小學聯合搞的,在東單體育場,初出茅廬的我報名參加了60米賽跑,以小組賽倒數第一的成績謝幕出局。
由於北京市調整教育制度,將春季入學改為秋季入學,所以我們的二年級上了三個學期,我們的小學既不是五年也不是六年,而是五年半,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吧。
到了三年級,可能我們年級各班的轉入生越來越多,居然從四個班裡抽調數人,調整出一個五班來,比如原來王府井二小一班的呂巖松、符永強等就去了五班,成為班幹部。陸續有林柏、汪忱、劉曉彬等幾位教師子弟也進了我們班。我們教室在教堂北側西數第三間。
高大川老師
我們從三年級開始,班主任是高大川老師。高高的個子,戴著白框眼鏡,尤其是她的語文課我最喜歡上。高國華老師好像也是這一年調來的,後來一直帶我們的體育課。上高中後還在一些教育局系統的活動中見過他,沒想到他還記得我,談得很高興。
高大川老師和學生們合影
三年級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動是新年晚會,記得吳紅軍做主持人,胡松的母親是北影廠的化妝師,因此自己從家裡拿來很多專業材料,頭套鬍鬚什麼的,自己化妝成新年老人——到現在來看都是非常專業的!
四年級時,我們的教室在教堂北側中段偏東,緊挨著教師辦公室(東預)。學校新分配來了兩個剛從師範畢業的劉老師和趙老師。劉老師主管少先隊(已經從紅小兵更名了)兼政治課,戴個眼鏡,挺白淨;趙老師教我們常識課,微胖。值得記憶的是我們請來盲人學校的柏大林同學給我們做報告,身殘志堅,以鼓勵我們好好學習。
有位叫劉亞文的女同學,因為學習不好,「蹲班」到我們班,記得她個子比較高,臉比較白,上課時確實不太遵守紀律,不好好聽講,有一次居然把課桌弄翻,嚇了大家一跳,結果她也被罰站,現在回想起來真可笑。那一年的校運會,我們拿到了年級總分第一,學校獎勵我們班一個足球,後來還在後操場踢了一場比賽,我是裁判。老同學們記憶猶新的是那年冬天,高老師帶全班同學去景山公園打雪仗,張泊泉老師也和我們「打成一片」,實在是無法忘懷的美好畫面。
到了五年級,我們的教室在後院北側最東頭,那時還有個後大門,再往東就是廁所和倉庫了,後來的東側一溜紅磚教室那時候還沒有。因為我們要迎接中考,集體面對人生第一次挑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都略微成熟了一點,成為全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了。
學生畢業照
應該是結束小升初之後了,高老師帶領我們班去北海公園划船——其實也是一次告別的聚會。那張合影之後,我們班的同學們就在高老師面前,向五年半的小學生活道別了。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王府井二小、王府井小學現在都已經不存在了,連我們這些當年的「花朵」也已經開始日薄西山,到了思故懷舊的年齡了。但願通過這本書、這篇文字能夠召集到更多的老同學,讓我們握手、敘舊,一起回憶那些美好的時光。
(本文得到老同學張廣利、潘欣的大力協助,特此致謝!)
作者高迎1981年畢業於王府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