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連接全球百萬智慧財產權精英
全球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蟬聯第14位 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
IPRdaily消息:北京時間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國排名居第14位,與去年持平,部分指標穩居全球領先地位。
2020年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2019 冠狀病毒病大流行疫情對全球創新長期積累的增長造成了嚴重壓力,可能對一些創新活動造成阻礙,但是同時也可能助推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創造力,特別是在衛生、教育、旅遊和零售部門。
2020 年 GII 的主題是「誰為創新出資?」一個關鍵問題是,2019 冠狀病毒病危機的經濟後果將如何影響初創企業、風險資本和其他傳統的創新融資來源。許多政府正在制定緊急一攬子救助計劃,以緩解居家令造成的影響,並面對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但是2020年GII 建議,新一輪的支持必須優先考慮,並隨即擴大對創新的支持,特別是對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持,它們在獲得一攬子救助計劃時面臨障礙。
「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需要有全新思維,以確保共同戰勝這一重大全球挑戰,」 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 高銳說。「即使當前我們都在努力應對 2019 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對人類和經濟的直接影響,各國政府也需要確保一攬子救助方案是面向未來的,並支持個人、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方面為后冠狀病 毒病時代提供創新和協作的新思路。創新就是解決方案。」
新發布的指數顯示
前10名分別是瑞士、瑞典、美國、英國、荷蘭、丹麥、芬蘭、新加坡、德國、韓國。中國排在第14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核心指標方面,中國今年的表現與去年同樣出色。中國以排名第26位的創新投入,創造了排名第6位的創新產出,其創新成就可與荷蘭、英國、美國等高收入經濟體相提並論。
創新格局正在轉移,中國確立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GII顯示,隨著中國等亞洲經濟體逐年在創新排名中取得顯著進步,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在過去幾年中,印度、中國、菲律賓和越南是GII創新排名進步最大的經濟體。這四個經濟體現均已躋身前50位。
GII中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仍然幾乎全部來自高收入組別,中國的排名在近幾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14名,仍然是GII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已經確立了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在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智慧財產權指標上,中國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並在生產率增長、創意產品出口等多個指標方面居世界前三。同時,中國在研發投入、市場成熟度等方面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在全球品牌價值指標方面,中國排名超出預期,排名第17位。世界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有408個來自中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其中9個品牌躋身世界前25位。
「正如中國、印度和越南所示,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回報,」康奈爾大學前院長兼管 理學教授蘇米特拉 杜塔說。「GII已被這些國家以及全球其他國家的政府用來提高其創新績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的創新質量連續八年保持第一。在高等院校質量方面,中國高居第3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躋身全球大學排行榜前50名。在創新國際化方面,中國也交上了一份優異答卷:同族專利佔中國創新質量得分的10%,遠高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4%的水平。世界頂尖科技集群中,有17個位於中國,中國有望繼續帶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彌合世界創新鴻溝。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十分嚴峻,導致全球經濟停滯進而影響創新投入。報告認為,各方應在抗疫轉向復甦過程中採取行動促進創新。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要求全球以創新思維直面挑戰,贏得共同勝利。政府需著眼未來,推出支持個人、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為後疫情時代提供創新與合作新思路的一攬子援助計劃,以應對疫情對社會和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連續兩年位列GII第14位,展示了中國以創新支持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重要成績,充分體現了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持續激勵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突出成效,有助於提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
2020年GII的新研究結論
2019 冠狀病毒病危機在創新正如火如荼發展之際對創新格局產生了衝擊(見下圖)。2018年,研究與開發(研發)支出經過了從2008-2009年金融危機中強勁反彈後,增長了5.2%,明顯高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風險投資和智慧財產權的使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2020 年GII主題「誰為創新出資?」的背景下,GII的一項研究結論是:用於資助創新型企業的資金正在枯竭。北美、亞洲和歐洲的風險投資交易顯著下行。創新融資短缺將產生不均衡的影響,處於早期階段的風險投資公司、研發密集型初創企業以及處於風險投資熱點地區之外的國家會感受 到更大的負面影響。
雖然這一大流行對科學和創新系統的影響還需要時間來顯現,但有積極的跡象表明,國際科學合作在加強。同時,也有對於重大研究項目會被中斷,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出現國際封鎖的擔憂。
2019冠狀病毒病危機已經助推了許多新興和傳統部門的創新,如衛生、教育、旅遊和零售業。
「國際開放性和創新領域的合作在當前面臨著真正的風險。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來自衛生、環境、經濟還是社會方面——全世界都需要集中努力和資源,以確保創新持續獲得融資。」歐洲工商管理學 院全球指數執行董事布呂諾 朗萬表示。
據悉,GII由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聯合發布,旨在通過量化指標幫助全球決策者更好地制定政策促進創新。
關於全球創新指數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 GII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是該指數的第十三版。
全球創新指數(GII)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現已成為首要的基準工具,為全球範圍內的企業高管、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在創新方面尋求創見的人員所使用。政策制定者、商界領袖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利用全球創新指數持續評估進展情況。本項研究得益於如下知識夥伴的經驗:印度工業聯合會、3DEXPERIENCE公司達索系統、巴西全國工業聯盟以及一個由國際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
為了支持全球創新辯論、為政策提供指導並強調良好做法,需要有衡量標準來評估創新和相關政策的績效。GII創造了一個不斷評估創新要素的環境,特點如下:
131個國家/經濟體的情況介紹,包括各種數據、排名和優劣勢情況;
根據30多個國際公私部門指標得出的80個數據表,其中58個是可靠數據,18個是綜合指標,4個是調查問卷;
透明且可複製的電腦計算方法,其中每個指數排名(全球創新指數、產出和投入次級指數)有90%的置信區間,加上對影響每年排名的要素進行分析。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是以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
創新投入次級指數衡量的是體現出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這些要素共分為五大類:
制度
人力資本與研究
基礎設施
市場成熟度
商業成熟度
創新產出次級指數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分為兩大類:
知識與技術產出
創意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