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三月三日》:「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2020-12-20 榆木齋

白居易《三月三日》詩詞賞析

文:枯木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

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

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

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三月三是傳統上巳節,是修禊祓除、洗濯除穢、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的節日。最早上巳節和三月三並不是一天,主要是三月第一個巳日,沐浴祭祀祓禊。到了魏晉時期,由於當時崇尚道教,而道教傳說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的生日(一說為軒轅黃帝的生日),王母娘娘在此日舉辦「蟠桃大會」,於是,上巳節就和三月三結合在一起,成為「三月三上巳節」

關於上巳節和三月三的詩詞較多,我們選取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略作賞析,看看古人是如何過節的。這首《三月三日》,作者還略有爭議,在宋代趙與虤撰寫的《娛書堂詩話》裡,認為是北宋狀元宰相蘇易簡孫子蘇舜元所作,其實應為白居易的作品。

《娛書堂詩話》原文:「蘇才翁(舜元)仕為轉運使,皇佑辛夘按部至海昌,安國寺藏院留一詩於壁曰:『華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紗窗燕拂簷。蓮子數杯嘗淡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鏡,屋映花叢當下簾。誰倚南樓指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書法遒勁,有懷素體,今刻於石。」。

(銅山三蘇)

蘇舜元和弟弟蘇舜欽都是宋代詩人書法家,《宋史》載:「舜元,字才翁,為人精悍任氣節,為歌詩亦豪健,尤善草書,舜欽不能及。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蘇舜欽很有詩名,和梅堯臣並稱「蘇梅」,是宋詩的開山祖師。蘇舜元在詩詞上略微欠缺,可是在書法上要比蘇舜欽造詣要高。

為何說這首詩是白居易的作品,而不是蘇舜元的作品呢?首先是在歷代詩集中,這首詩標註為白居易作品;而在《娛書堂詩話》中,也沒明確說明為蘇舜元所作,只是誇讚其書法遒勁,因而也可能是書寫白居易詩詞也為可知。其次按照《宋史》蘇舜元的的風格偏向豪健,而這首詩平淡閒適,比較符合白居易的風格。再就是從詩詞內容看,似乎更符合唐代風格,我們下面就來略作賞析。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首聯寫明時間背景地點。「畫堂」:指繪著壁畫的華美宮殿或者華美的堂舍。蘇詩為「華堂」,意思相同。大意為:三月三上巳節,柳絮漫天飛舞,華美的宮殿窗戶上,沾撲了不少飛絮,燕子在殿堂下穿梭,猶如輕拂著房簷。這裡的「撲」和「拂」措辭巧妙,非常妥帖。

「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頷聯寫節日情形。「蓮子」:指猶如蓮蓬狀乳白色的酒杯。「柘枝」:即柘枝舞,是隋唐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舞蹈,來自西域的石國,石國又名柘枝,因而得名,柘枝舞原為女子獨舞,後發展成雙人舞。這句大意為:來自西域的舞伎,身穿新換的春天衣衫,在明快的樂曲中婀娜起舞,舞姿優美,以至於參加宴會的人們忘記了飲酒,使得溫好的酒都放涼了。

「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頸聯描寫節日美景。在宴會的臺階下,池塘水面平靜無波,水照舞影,猶如觀鏡;門戶外面,一片盛開的鮮花,猶如掛著一幅美麗的屏風。設喻極妙,狀物傳神。

「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尾聯情景交融,令人遐想。人們歡聚一堂,以至於高樓的南邊,初三的月亮都已經升了起來,還是意猶未盡。而在滿堂紅燭高照下,跳著柘枝舞的美人,素手纖纖;上弦月兒,峨眉彎彎,相互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三月三日》這首詩,描寫了人們在上巳日,在池塘邊臨水宴飲,觀看柘枝舞蹈的情形。詩人用輕柔的筆法,簡潔明快,含蓄凝練,猶如繪畫寫意,捕捉重點,把聚會情形形象的刻畫出來,筆斷意連,形神兼備,令人難忘。

這首詩,從內容來看,應該是白居易為年輕時參加上巳曲江宴樂時的作品,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文中有:「今日伏奉聖恩賜臣等於曲江宴樂,並賜茶果者。伏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獲侍宴於內庭,又賜歡於曲水。蹈舞朋地,歡呼動天。況妓樂選於內坊,茶果出於中庫,榮降天上,寵驚人間。」,其中說明了內坊伎樂,人們歡呼動天,因而和這首《三月三日》內容契合。

同期還有《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日多。花低羞豔枝,鶯散讓清歌。共道昇平樂,元和勝永和。」,描寫皇帝曲江賜宴情形,這些都和這首詩詞相吻合。因而無論從風格,還是從當時情形上來說,似乎以白居易作品更為妥當。

2020/3/26榆木齋

相關焦點

  • 最美不過春三月,有關三月的古詩詞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茫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二、《木蘭花》宋 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三、巜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最美不過陽春三月,有關三月的古詩詞五十首
    【作者:白居易】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三月三日【作者:白居易】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畫橋芳草碧纖纖。
  •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去詩詞裡看浪漫上巳節
    三月三日唐·白居易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唐·白居易三日歡遊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
  • 三月,願你如詩詞般明豔動人
    三月,繁花開遍,奼紫嫣紅,三月,梁上新燕,婉轉啼鳴。三月,春雨綿綿,細雨如酥,三月,春風細細,拂面動人。——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三月的大地,秀色可餐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典雅而高貴,同新月般,巴斯規模最大的建築——皇家新月樓
    皇家新月樓由連為一體的30幢樓組成,內含114根圓柱,所處道路與房屋都排列成精巧的新月弧形,優美的曲線盡顯高雅貴族之風範,新月樓中的一部分已轉型為皇家新月飯店,是當地最高級的星級酒店之一。這座由小約翰·伍德設計的建築在18世紀被譽為當代建築極品,它幾乎完美地結合了英國人的審美取向與義大利式的華麗建築風格,其經典的設計理念至今仍然影響著大批的英國建築師。
  • 皇家新月樓,道路和房屋都排成新月弧形,被稱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
    皇家新月樓建立於1767~1775年,由連為一體的30幢樓組成,114根圓柱,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其中皇家新月樓1號已被開闢為博物館,館內展出許多珍貴的文物、肖像等。跟普爾特尼橋一樣,皇家新月樓也是喬治王時期的古建築,圓形廣場象徵太陽,皇家新月樓象徵月亮,父親老約翰·伍德在18世紀給巴斯做市政規劃時設計成型,兒子小約翰·伍德最終幫父親圓夢,完成了這個世界建築史上的經典大作。數十棟蜜色房子連接而成的半圓形建築群真是驚著我了,氣勢恢宏啊!也太上照了吧!設計師牛掰!
  • 建築師大作,皇家新月樓再次面世
    1811年,他還受喬治四世的委任,為Marylebone公園地區、Regent的後部制定總體規劃等,其中就包括設計「皇家新月樓」。皇家新月樓John Nash 1820的代表作倫敦最有名的歷史改造建築之一,俯瞰攝政公園的皇家新月樓最近重新掛牌投入市場。
  • 白居易逼死青樓女子?
    有一天,我正愉快地上網玩呢,突然來了一個自稱為「世界第一帥哥」的人。 一開始,我們還是好好在討論,可後來當說出來「洗什麼洗」的字樣時,我突然不想再說話了。 但是,我感覺他這種心態,在一些網友中間和常見。
  • 科學網—兩幅「新月」畫
    後來有一位瘦谷先生看了豐先生的畫認為畫上畫的並不是新月,而是殘月,因為他記得幼時老師說過的話:新月是呈「鐮刀」形狀,而殘月的凹面正好與之相反,呈『C』之形狀(『C』是『殘』字拼音的字頭),他還稱豐先生就這樣犯了一個「美麗錯誤」。瘦谷的說法,當時贏得了許多人的讚賞,嘆服他的讀畫用心。
  • 三月三上祀節,古人春遊都玩些什麼
    上祀節最初日期不定,為每年三月上旬的「祀」日。魏晉時期,三月初三被明確固定為上祀節。今年的上祀節則是4月18日。「祓禊」是上祀節的重要儀式,古人認為在水邊洗濯身體,就可祛災祈福。在我國古籍中,對上祀節的「祓禊」習俗多有記載。《風俗通·祀典》記載:「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禊與浴故於水上輿潔也。」
  • 皇家新月樓——完美重現了巴斯1770年時的輝煌
    皇家新月樓是巴斯最為氣勢恢弘的大型古建築群。建立於1767~1775年,由連為一體的30幢樓組成,採用義大利式裝飾,共有114根圓柱。皇家新月樓的道路與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優美的曲線令人陶醉,盡顯高雅貴族之風範,被譽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
  • 古詩朗讀:《暮江吟》 白居易 (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 【謎材】白居易詩目
    留別微之、留題郡齋、龍門下作、旅次華州、履道春居、洛下卜居、洛下寓居、洛中偶作、馬上晚吟、夢裴相公、夢與李七、秘省後廳、南湖晚秋、南湖早春、南塘暝興、偶然二首、偶題鄧公、偶宴有懷、偶吟二首、偶作二首、浦中夜泊、齊物二首、前庭涼夜、橋亭卯飲、清夜琴興、秋池獨泛、秋池二首、秋江送客、秋江晚泊、秋居書懷、秋涼閒臥、秋遊原上、秋雨夜眠、曲江獨行、曲江感秋、曲江有感、曲江早春、曲江早秋、權攝昭應、三年除夜、三月三日
  • 曲水流觴「三月三」 古人在這一天都有哪些習俗?
    魏晉以後,上巳節定在三月三日,後代繼續沿襲,成為人們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重要節日。由於三月初三正是一年之始,人們又賦予了它很多新的內涵,尤其是被年輕的男女演繹成了最早的情人節。三月三那天,眾人手持蘭草在水邊舉行祭禮活動,參加和觀看祓禊,於是成為古代未婚男女約會的好機會。《周禮·媒氏》記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 番禺大石街對新月廣場商業樓實施強制拆除
    4月3日上午,在番禺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以及區委政法委、區城管局、區公安分局等部門的支援下,大石街聯合各執法部門對南大路禮村段北側新月廣場違法建設實施強制拆除,350名執法人員和施工人員冒雨參加了本次行動,7臺鉤機同時作業。
  • 新月詩人離世時的新月
    同是新月詩人主將之一的徐志摩,比聞一多幸運,他死的那天晚上,天上正有新月彎著。那是1931年11月19日,為了趕去聽林徽因為外國使者舉辦一場關於中國建築藝術的學術報告,坐了免費的郵政小飛機,於濟南党家莊開山失事身亡。那天是陰曆十月初十,新新的新月一定會記得這個寫過《再別康橋》的人說過:「愛情是我甘願為之獻身的宗教。」
  • 詩人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白居易則更直接,尚未授官之時,就因「對策語直,不得諫官」,被外放去周至做縣尉。       被貶後沒多久,元稹就接到了母親逝世的消息。按照唐朝的制度,他需要回鄉丁憂二十七個月。而此時白居易剛好被調回長安做拾遺,兩人擦肩而過,從此迎來聚少離多的歲月。彼此分離的白居易和元稹並沒有因為距離而斷了聯繫。
  • 被遺忘的三月三,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根據《詩經》中記載,中國的三月三情人節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