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學生為何淪為外國棋子?港媒發現:美在背後操控高校通識教育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香港多所大學在「修例風波」中淪為暴徒基地,不少大學生成為外國勢力的棋子。有港媒16日調查發現,由美國駐港總領館主導及撥款資助的中文大學香港美國中心(即「港美中心」),執行美國國務院教育及文化事務局轄下的「傅爾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聲稱推動學術交流,其實是滲透香港八所大學,設計通識教育課程等,變相操控香港高等教育重要課程。

通識教育自2009年起成為香港新高中必修科目,涵蓋經濟、文化、歷史、語言和科學等諸多範疇,沒有固定教學範圍,教師可選擇或編寫教材,但實際上不少材料以及考題角度欠持平,充滿引導性。香港《大公報》16日揭露稱,香港高校的通識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操控的。2020年美國國務院文件列明推行與世界各地的教育、文化、專業人員、體育等交流計劃,目的是要推進美國外交政策及達到國防目標,培育以美國社會利益及推銷美國價值的未來領袖。報告指明駐各地領事館認同交流計劃是聯繫當地組織的重要工具,有助於配合領事館的外交政策及特別任務。1993年「港美中心」的創立人李博士正是「傅爾布萊特計劃」學者,現任「港美中心」行政總監夏龍博士也是該項目學者。自1998年起,美領館成員是「港美中心」董事局當然成員,「港美中心」顯然是美國在香港學術界的官方工具。

報導稱,美國駐港總領館2006年主導,由「港美中心」執行「洗腦」教育。當時美國領事館在美國刊登廣告,招募學者參加香港通識教育計劃,許諾他們來到香港將獲得高薪、住宿免費,最終在2006年至2012年招募25名「傅爾布萊特計劃」學者來港。再由香港商人鍾普洋出面捐款「港美中心」,並動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獲得港府以捐款等額的撥款資助「傅爾布萊特香港通識教育計劃」。整個一手由華盛頓策劃的通識教育項目因此獲得9600萬港元撥款,每所大學獲配3名學者。「港美中心」公開資料顯示,這些學者負責香港八所大學的通識教育,在課程設計、通識計劃成效和評估方法等多個範疇與香港學者緊密合作,八所香港高校則照單全收。2014年,前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乃強也曾爆料稱,「港美中心」包攬八所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用美式思想影響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大公報》還發現,協助「港美中心」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計劃的「創意策動基金」,創辦人除了鍾普洋外,還有美國食品製造商老闆,他同時也是「Vision 2047 基金會」的基金受託人兼創辦人。該基金會成員包括不少外籍富商以及港英政府前高官等,例如前財經事務司的簡德倫以及陳方安生的密友、前社署助理署長簡何巧雲等。去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談話錄音風波,正是在「Vision 2047基金」午餐會被偷錄外洩的。可以說,隨著美國視中國為頭號對手,在香港建立多年的美港交流平臺已變質成為「反中亂港」工具。

《東方日報》16日稱,《國歌法》和23條等回歸至今未能立法,讓國家安全留下巨大缺口。反對派自恃有外部勢力撐腰,有港英餘孽護航,做盡一切危害國家安全之事,出手撥亂反正、堵塞漏洞是應有之義。「不補國安短板 香港難有寧日」,《大公報》16日發表社評稱,回歸以來香港風風雨雨,波折不斷,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是國家安全不設防,使外部勢力不時幹預香港事務。文章說,香港國家安全問題一日不解決,外部勢力插手一日不會停止,「港獨」問題無法根除,黑暴死灰復燃也只是遲早的事。香港動亂不止,就難有寧日,莫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市民連安居樂業也無從談起。

延伸閱讀

亂港分子已成為英美甩鍋中國的重要棋子

最近,美軍吹哨人羅斯福號航母艦長,為避免5000官兵感染新冠病毒公開上書軍方,被美國國防部撤職一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熱議。而英國BBC日前卻自詡站在所謂第三方公正角度,為該嚴重侵犯他們標榜的「公開透明」行為強行洗地。

地怎麼洗呢?還是老套路——陰謀論中國,通過對比美中軍隊進行強洗。認為美軍航母過百人感染的消息被曝光,是因為美軍「強大自信」所以敢於透明,後來宣布不公布感染數了,是合理的「保護軍事秘密」。而又指在中國雖然解放軍零感染,但是據中國一些媒體報導,其實是隱瞞病例,透露出中國軍隊的「恐懼和虛弱」,是「專制」的體現。

問:BBC你又造謠,中國是哪有這些媒體?

答:有,在香港,你不服?不服我還有臺灣的。

BBC文中引用了所謂港媒的報導,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黃屍媒體的謠言。用作證據向西方民眾洗腦,效果也很好,你們看,這是中國人自己說的。

作為棋子,在中國土地上,以「中國人」身份存在的各種亂港勢力,在這場席捲世界的病毒浪潮中,他們的言論多次被英美等西方勢力用來當「證據」攻擊中國。

目前在疫情劇烈爆發狀態下、同病相憐的英美兩國,其主流媒體不是關心自家國民,不是思考如何監督政府有效應對疫情,而是不斷「反思」中國。想把他們政府應對無力的責任推卸給中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環球時報、有理兒有面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港媒驚人發現:香港高校通識教育很大程度上被美操控
    美國領館撥款資助,「港美中心」設計課程。香港多所大學在「修例風波」中淪為暴徒基地,不少大學生成為外國勢力的棋子。
  • 港媒驚人發現:香港高校的通識教育很大程度上由美國操控!
    美國領館撥款資助,「港美中心」設計課程。香港多所大學在「修例風波」中淪為暴徒基地,不少大學生成為外國勢力的棋子。有港媒16日調查發現,由美國駐港總領館主導及撥款資助的中文大學香港美國中心(即「港美中心」),執行美國國務院教育及文化事務局轄下的「傅爾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聲稱推動學術交流,其實是滲透香港八所大學,設計通識教育課程等,變相操控香港高等教育重要課程。
  • 香港通識教育的危機!
    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香港通識教育涉及哪些內容?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就是非專業課程。
  • 港媒: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
    【港媒: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8月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有香港評論認為,此次修訂雖仍有不完善之處,但也是一種進步,從側面反映出香港國安法的威力。
  • 《大學生GE閱讀》強化學生通識教育(圖)
    兩年前,在清華大學的一個全國通識教育講習班上,劉小楓、李學勤、甘陽、汪暉等著名學者給來自全國高校的通識教育教師講解梳理經典文本時,臺下一片茫然。在很多教師的看來,通識教育仍然與其他課程一樣,一本概論性的教材就可以對付了。
  • 教育思考:高校通識教育如何「通」向共「識」
    事實上,有關通識教育的爭議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關於通識教育的辯論引起了校長和教授的衝突,經過了二十多年時間,通識教育體系才成形。   今天中國對通識教育的認識,也正在走向共識。2015年,在復旦大學通識教育1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共同發起的「大學通識教育聯盟」正式宣布成立,希望為高校面臨的共同困惑找到出路。
  • 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
    隨著近年海外教育熱潮興起,以美國部分精英大學和文理學院為代表的通識教育理念逐漸為國人了解。
  • 湖北:30餘所高校探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劉明楊 張紫微)日前,湖北省大學素質教育高峰論壇在武昌理工學院召開。來自30多所高校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主題展開研討。
  • 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
    港媒: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刪除煽暴表述香港高中通識教育課本此前多次被曝出存在偏頗、有漏洞內容,對學生產生誤導。據港媒18日報導,多家接受香港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的出版社17日陸續發布修訂後的勘誤表。
  • 海內外高校專家學者研討通識教育 呼籲人工智慧教育從專業化走向普及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龔雪、通訊員陳茜、黃妍)10月23日、24日,通識教育與當代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漢舉行,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泰國、賽普勒斯、中國等高校的16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作主旨報告,吸引45所海內外高校千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 復旦「通識教育」要改革了!
    日前,復旦大學宣布將啟動新一輪課改,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其中包括一些因人設課或是質量不達標的課程。此舉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次,備受關注。(《文匯報》4月9日)一般而言,在中國高校之中,通識課指的是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因之也被稱為基礎課、公共課,很多還是選修課。而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的概念,並開設通識課程,則是近些年的事情。
  • 港媒: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刪除煽暴表述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香港高中通識教育課本此前多次被曝出存在偏頗、有漏洞內容,對學生產生誤導。據港媒18日報導,多家參與專業諮詢服務的出版社昨日(17日)陸續發布修訂後的勘誤表。當中「今日香港」單元的修訂最為明顯,包括刪除、修改「煽暴」表述、修訂多幅諷刺政府的漫畫等,並指出違法行為須承擔法律刑責。
  • 香港通識教育毒教材存漏洞 恐成縱暴政治宣傳品
    該科與社會事件緊密聯繫,落實時卻存漏洞,容易讓別有用心者傳播及滲透偏頗資訊,令部分學生受到「毒害」,其中教學相關材料便是一大問題所在。據了解,通識教育自2009年起成為香港新高中必修科目,涵括經濟、文化、歷史、語言、科學諸多範疇,沒有固定教學範圍,根據課綱與社會時事相關聯。教師可選擇或編寫教材,但實際上不少材料以及考題角度欠持平,充滿引導性。
  • 【外語教學】大學英語寫作與大學英語和通識教育的關係研究
    2.1通識教育的特點不論中國還是外國,通識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許多文章如吳鼎民和韓雅君、陳堅林和顧世民、楊叔子和餘東升等的對此都有較詳細的論述,本文對此不再贅述。下面本文將從兩所大學對通識教育的定義及課程設置來看目前通識教育的特點。
  • 「美學概論」與人文通識教育│吳震東
    在全球化與多元化社會並存的歷史關捩點,人文通識教育既勾連著我國久遠的教育傳統,又對培養當代大學生之理想人格、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但由於就業的功利化導向以及學科分類的限制,人文通識教育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 劉強東事件再反轉,劉靜瑤只是棋子,京東被套路,背後另有圖謀
    去年關於劉強東性侵女大學生的事件傳得沸沸揚揚,然而最後因為劉強東無罪釋放,所以很多人都是認為劉強東遭遇了仙人跳,然而4月16日,這個女大學生再次提起訴訟
  • 什麼是通識教育?
    、最終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的通識教育,並在美國大學一百多年的改革和實踐中,通識教育的體系得以日趨完善。專業化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在特定時期、特定社會背景中的選擇。這個選擇儘管在當時有合理性,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大學生知識面窄,就業和轉崗困難等,專業化教育模式的缺陷越來越明顯。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很快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階段,要全面提升大學生素養,再過分強調專業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 香港多家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
    香港高中通識教育課本此前多次被曝出存在偏頗、有漏洞內容,對學生產生誤導。據港媒18日報導,多家接受香港教育局專業諮詢服務的出版社17日陸續發布修訂後的勘誤表。當中「今日香港」單元的修訂最為明顯,包括刪除、修改「煽暴」表述、修訂多幅諷刺政府的漫畫等,並指出違法行為須承擔法律刑責。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那麼,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是追求專業教育還是普及通識教育?包括紫江公益慈善課程在內的高校慈善教育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020年12月13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來自政府、高校、公益組織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實踐者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公益教育的使命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