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0餘所高校探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2021-01-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劉明楊 張紫微)日前,湖北省大學素質教育高峰論壇在武昌理工學院召開。來自30多所高校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主題展開研討。

「通識教育不是眼前的就業,而是一生的獲益。」武漢大學副校長吳平作主題講座時指出,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以「成人」教育統領「成才」教育,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著力培養人格健全、知識寬厚、能力全面的人才。

如何「激活」大學通識教育?中國高教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龐海芍指出各高校應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例如成立通識教育學院管理全校1-2年級大學生,延緩專業分流,加強通識教育;成立住宿學院,改革學生管理模式,發揮宿舍的育人作用;成立博雅學院,完善通識教育制度,如專業自由選高、不同專業學生混住、導師制等。

武昌理工學院「民辦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獲得批准立項建設,被列入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另據悉,該校將申辦素質教育新專業,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湖北召開大學素質教育高峰論壇 30餘所高校探討創新創業教育
    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該如何開展?12月26日上午,湖北省素質教育研究會高等教育分會2020年年會暨第三屆大學素質教育高峰論壇在孝感舉行,來自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三峽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武昌理工學院、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等30餘所高校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會研討。
  • 湖北百名專家探討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明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12月22日下午,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3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1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昌理工學院,參加以「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為主題的湖北省第二屆大學素質教育高峰論壇,共同探討大學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那麼,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是追求專業教育還是普及通識教育?包括紫江公益慈善課程在內的高校慈善教育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020年12月13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來自政府、高校、公益組織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實踐者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公益教育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 從通識教育視角探討大學英語改革
    原標題:從通識教育視角探討大學英語改革 作為在全國各高校普遍開展的語言類基礎課程,目前大學英語仍然局限於單一的語言技能的教化和培訓。通識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結合,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方面的課程,培養出的學生既有廣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個學科的底蘊,又有深厚的本學科、本專業知識。在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等著名學府,本科階段前兩年課程幾乎都是所謂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後兩年和研究生階段學的才是專業知識。在我國內地,通識教育近年來也因其獨到的優勢開始為人們所重視。
  • 67所設立通識教育學院(中心/部)高校統計列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67所高校開設了通教育教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或通識教育部。以下資料通過網絡搜集,分為五大類,僅供參考。11 天津外國語大學通識教育學院12 五邑大學通識教育學院13 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部14 湖北大學通識教育學院15 武漢商學院通識教育學院16 嶺南師範學院通識教育中心17 黑河學院通識教育學院18 福建商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 海內外高校專家學者研討通識教育 呼籲人工智慧教育從專業化走向普及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龔雪、通訊員陳茜、黃妍)10月23日、24日,通識教育與當代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漢舉行,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泰國、賽普勒斯、中國等高校的16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作主旨報告,吸引45所海內外高校千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在武漢成立
    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24日電 (陳茜 黃妍 童崢)後疫情時代,通識教育如何發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作用?應用型高校的通識教育更應該有教育理念和教育實施的突破,在通識課程、課程通識的融合中樹立通識教育全員參與、通識教育一盤棋的意識。  英國牛津大學James Crabbe院士認為,通識教育應貫穿教育的每個階段。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通識教育應當與專業技能培養同行,共同塑造適應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的職業競爭力。
  •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究
    摘 要: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在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地開展通識教育的當前,如何促進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高職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梳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變遷歷程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理論剖析,並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在高職院校融合提出了發展路徑。
  • 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面臨了哪些挑戰?
    通識教育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標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積極探索多種模式的通識教育,實踐重點也從體系建構逐步轉向質量提升。6月28日,由復旦大學主辦、超星集團協辦的「我們的通識教育」第二屆中國通識教育大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大會以「打造通識教育『金課』」為主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上海紐約大學等290餘所高校的相關校領導、通識教育管理者、通識課程教師、研究學者等近千人參會。
  • 什麼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哪個更適合你?
    從學科角度來看,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人類知識融會貫通。專業教育是培養在一個專門領域能夠從事專門職業或專門崗位的專門人才教育。通識教育強調「通」,專業教育強調「專」。
  •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培養無專業精英引爭議
    作為中山大學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主任,校長黃達人已經給了甘陽30個教師編制,職責上希望實現「三位一體」——既能擔任通識課教授,又能給博雅學院上課,最好還能承擔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陳春聲坦言,這些老師最主要的工作量,還是用在通識教育。
  •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研究成果取得...
    由河南理工大學楊瑞玲副教授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經過2年的研究和2年的應用實踐,在我省眾多高校推廣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 教育思考:高校通識教育如何「通」向共「識」
    10年前,通識教育的名字還是「人文教育」。他記得當時開會時,很多領導和他打招呼,說通識教育這個詞「比較敏感」。10年後,幾乎所有校長的致辭用的都是「通識教育」。   和10年前相比,甘陽看到,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壁壘已經逐漸瓦解,通識教育的教學方式影響到專業課的教學方式,特別是文科的教學方式,「現在年輕老師不會像10年前一樣講概論,教學無一例外都會以經典為中心,會有討論課」。
  •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培養「無專業精英」引爭議
    作為中山大學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主任,校長黃達人已經給了甘陽30個教師編制,職責上希望實現「三位一體」——既能擔任通識課教授,又能給博雅學院上課,最好還能承擔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陳春聲坦言,這些老師最主要的工作量,還是用在通識教育。
  • 大學通識教育方興未艾
    日前,復旦大學召開了主題為「通識教育: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實踐」的第二屆通識教育研討會,來自120多所高校的近400人參會。從與會者在研討中的熱情投入可以看到大家已經將通識教育看作一項共同推動的事業。
  • 舒聖祥:通識教育是對教育功利化的救贖
    中山大學新創博雅學院,通過通識教育打造「無專業」精英,宣言「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引起外界爭議。對此,博雅學院院長甘陽表示「中大珠海模式將是全國高校最好的模式」。
  • 高頓教育主辦「財經力量」全國高校巡講走進湖北大學
    13日晚,由各大高校、楚天都市報、中國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高頓教育聯合舉辦的「財經力量」2019全國高校巡迴演講第一站走進湖北大學,三位嘉賓為300多名大一學子講財經知識、談職業規劃、聊財商智慧。 湖北大學優秀校友、人民網湖北頻道前編委,現綠鄉萌智庫發起人洪兵首先登臺
  • 通識教育的實質是價值觀教育
    這份報告論述了美國社會自1870年以來經歷的變革及其給美國教育帶來的挑戰,提出了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通識教育理念,並且依據這一理念規劃了較為詳細的通識教育方案。該報告為哈佛大學所設計的通識教育方案很快被採用,成為哈佛大學本科教育的一大亮點。它也是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推行通識教育改革時的主要效仿對象。
  • 第三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2017年8月22日上午9時,以「通識教育與『雙一流』建設」為主題的第三屆(2017年)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召開,近150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通識教育建設者雲集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道。會議主持人、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代表北京大學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
  • 什麼是好的通識教育
    儘管學術界對通識教育的內涵見解不一,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通識教育既然是「教育」,必然與人的培養密不可分;況且,古今中外大量事實一再昭示,人的成長離不開通識教育。無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技術類高校,除了培養大學生的不同專業才能外,還需要培育某些共同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