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在武漢成立

2020-12-13 湖北新聞網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在武漢成立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4日 16:39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24日電 (陳茜 黃妍 童崢)後疫情時代,通識教育如何發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作用?10月23、24日,來自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賽普勒斯等海內外高校的16位專家齊聚第二屆「通識教育與當代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共話後疫情時代通識教育與當代社會發展。

武漢商學院黨委書記劉志輝在閉幕式上宣布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成立

  與會學者圍繞通識教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通識教育與當代科技發展、通識教育的運行與保障、通識教育與當代公共健康、現代教育技術與通識課程開發、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在通識教育中的應用等主題開展研討,同時宣布成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推進應用型高校的通識教育在後疫情時代向縱深發展。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武漢商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院長高靜認為,通識教育連接並影響著世界和未來。她在會議主題發言中指出,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大多從事非理論研究領域的工作,與研究型大學的學生相比,跟具體的人和事打交道更多,其通識素養中的溝通表達、組織管理、協調互動、團隊融合更顯關鍵。應用型高校的通識教育更應該有教育理念和教育實施的突破,在通識課程、課程通識的融合中樹立通識教育全員參與、通識教育一盤棋的意識。

  英國牛津大學James Crabbe院士認為,通識教育應貫穿教育的每個階段。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通識教育應當與專業技能培養同行,共同塑造適應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的職業競爭力。賽普勒斯歐洲大學校長Kostas Gouliamos教授認為,隨著全球化發展日益緊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同。後疫情時代,高校要重視社會責任教育、民生教育,整合知識和文化渠道,構建一個團結和平、開放包容的世界。賽普勒斯歐洲大學校長助理嶽曉光院士探討了通識教育中的數據科學及人工智慧技術,認為通識教育與當代社會科學與技術發展密不可分。

  羅馬尼亞羅美大學副校長Iuliana Militaru教授、英國博爾頓大學商務發展部主任Martyn Shaw教授、澳大利亞雪梨大學Michael McAleer院士等國際高校學者也從全球政治經濟、公共衛生健康、人工智慧等角度解讀未來通識教育發展。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Michael McAleer 教授探討後疫情時代公共衛生管理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研究員淦宇傑聚焦複合型人才培養問題。他認為,應用型高校在開設通識類課程時要注意文理滲透,也可通過創辦複合型人才培養實驗班、分流培養等方式來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2018年,武漢商學院開湖北應用型高校通識教育的先河,設立通識教育學院,為學生打造「量身定製」的通識教育。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結合商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點,推出了《中國商道》、《語言傳播與藝術》等爆款課程,引發超千人爭報國學班的熱潮;把方寸課堂切換數十種不同場景,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優秀人文社科作品的魅力。

會議現場

  武漢商學院黨委書記劉志輝在閉幕式上宣布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成立。劉志輝表示,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武漢商學院著力培養有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擔當、具有國際素養的特色應用型人才。武漢商學院希望與各與會高校共同攜手,對通識教育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與研討,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校長王清華在開幕式上介紹了該校通識教育辦學特色,希望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的成立可以為未來通識教育的學術研究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徑,為推動通識教育領域國際、國內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據了解,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將以吸引全球應用型高校開展以強化社會責任為主的通識教育研究,關注科技創新、社會經濟、公共衛生、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以增強中國通識教育影響力為主軸,以加深國際合作與交流為根基,以高水平學術活動為支撐,以國際化通識人才培養為目標。聯盟成員高校內部將共享優質資源,加強通識教育的教學、研究、互訪及合作,聯盟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應用型高校通識教育進入了新的階段。(完)

(編輯:丁喆)

關鍵詞:武漢商學院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自2015年成立以來,通識教育聯盟通過舉辦聯盟年會和通識教育講習班等活動,搭建《通識教育評論》和「通識聯播」等平臺,積極促進了通識教育理念在高校中的傳播,見證了各高校通識教育改革取得的卓越成就。在8月21日召開的聯盟常務理事會擴大會議中,各與會代表就聯盟的定位、章程、未來發展等問題達成了進一步的共識,並審核、通過了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4所高校加入聯盟的申請。
  • 國內最最頂尖的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即將成立,中山大學是四成員之一!
    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強世功教授、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項目主任曹莉教授、復旦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委員會主任孫向晨教授,中山大學通識教育部總監甘陽教授等出席會議。最最頂尖的大學通識教育聯盟期間,中山大學校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會見了來賓一行,並與嘉賓合影留念。
  • 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在京成立
    中國網10月27日訊 「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今日在京成立,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21省市60餘所地方高校商學院參加了聯盟成立大會。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西安工業大學副校長陳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柳永青等應邀出席大會,會議在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舉行。大會圍繞新時代的商科教育發布了會議共識,在全國本科教育大會「四個回歸」指導下,以本為本,優化本科階段商科教育;評建結合,借鑑商科認證國際範式開展專業建設;使命驅動,成就全體學生,發展所有教師,服務每個利益相關者。
  • 西安歐亞學院通識TALK首場︱2020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系列在線論壇...
    「歐亞通識TALK」是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發起並組織傳遞通識教育理念的平臺,以讓每一位學習者因通識教育受益終身為宗旨,定期邀請社會各領域知名人士分享他們對於通識素養與通識能力的知識與實踐經驗,打通專業邊界,不斷學習新知
  • 清北復中領銜組成「大學通識教育聯盟」,能否改變應試教育通病?
    2015年,復旦大學聯合清華、北大、中大舉行了復旦大學通識教育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並共同成立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隨後,在2016年和2017年,包括港中大、南大、浙大等國內一流高校在內的40所高校加入聯盟,至此,幾乎國內最好的四十餘所院校聯手,形成了國內高校探索和實施通識教育聯盟。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滬成立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在滬成立。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應用型高等教育體系,推進聯盟高校和行業企業聯盟的聯結,完善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暢通人才供需渠道,產生大學集群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發展的融合效應,形成聯盟高校與地方、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新格局。
  • 成渝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聯盟成立
    本報訊(記者 魯磊)如何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上實現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是近年來應用型高等院校推進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大難題。近日,由成都工業學院和重慶科技學院牽頭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大會在成都、重慶兩地同步召開,成渝地區40所應用型高校和16家企業將攜手對發展難題展開集體攻關,加快推進成渝地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四川和重慶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成渝地區各應用型高校都有著相似的發展歷程、共同的發展願景。
  • 海內外高校專家學者研討通識教育 呼籲人工智慧教育從專業化走向普及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龔雪、通訊員陳茜、黃妍)10月23日、24日,通識教育與當代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漢舉行,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泰國、賽普勒斯、中國等高校的16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作主旨報告,吸引45所海內外高校千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 武漢大學開設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 對新生啟蒙教育
    ­  7226位武漢大學新生的大學生活將以「經典悅讀」的方式提前開始。7月31日,武漢大學對外發布稱,與校長竇賢康院士籤發的「高顏值」錄取通知書同時寄出的,還有《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與《自然科學經典導引》(以下簡稱「導引」)兩本通識教育必修課教材。
  •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夯實育人成才根底
    近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優秀作品集》在學校櫻頂老圖書館首發。在優秀作品品讀會上,本科生成為武大老圖書館這個至高至上學術殿堂裡光彩奪目的主角。2018年9月,武漢大學為全校大一新生開設《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和《自然科學經典導引》基礎通識課,採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方式。兩大導引是武漢大學建校127年來首次開設的全校通識必修課。
  • 傳說中的「武漢七校」——中國最緊密的大學聯盟
    在中國,有很多高校成立了聯盟,這些高校大多是一些比較頂尖的學校,模仿美國常青藤高校而建立的聯盟,但是,這些聯盟大多鬆散而沒有效率,比如傳說中的C9聯盟,雖然是以清華北大為領頭羊,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 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立北外學院 打造外語特色通識教育
    中國日報4月9日電 4月9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北外學院在京成立。該學院的命名借鑑美國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校的做法,以大學名稱直接命名本科生學院,意在構建具有北外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探索培養國家戰略亟需的複合型、復語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打造國內最優質的「外語特色本科教育」,為人才培養提供發展潛力和空間。
  • 關於大學通識教育的一些思考
    又如,復旦大學在提出「堅持通識教育的培養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自我管理,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國際視野、專業素養的人才」的培養定位以後,全校開展通識教育,連專業課程都按照通識理念去設計。再如,南京大學在實行「三三制」改革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做出重大調整。過去,南京大學一直致力於培養各個專業的專門人才,後來把這個目標改為培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才。
  • 復旦大學成立本科生院 通識教育貫穿4年
    在復旦大學2012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楊玉良向新成立的5個書院的院長頒發了聘書。這標誌著復旦大學的通識教育正式由1年拓展到4年,2011級和2012級全體學生都將被分到這5個書院,大三、大四學生也可以志願加入書院,書院既是住宿區,也是公共空間和文化課堂。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特色應用型本科教育
    ,於2010年遷入新校區後,著力探索「全方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學校始終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從政治方向、價值取向、改革目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逐步確立了「信息產業商學院(信息產業+商學院)」的辦學定位,形成了「四位一體雙院制(專業教育+商科教育+通識教育+完滿教育)+(書院+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系列教育創新品牌。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特色應用型本科教育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緊抓國家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要求契機,於2010年遷入新校區後,著力探索「全方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  學校始終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從政治方向、價值取向、改革目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逐步確立了「信息產業商學院(信息產業+商學院)」的辦學定位,形成了「四位一體雙院制(專業教育+商科教育+通識教育+完滿教育)+(書院+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系列教育創新品牌。
  • 重磅 | 中國傳媒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成立,眾多文化名家共襄盛舉
    50餘位領導嘉賓、文化名家、業界知名人士齊聚中傳,見證中國傳媒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成立、共議「通識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領導、職能部門及各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200餘人出席儀式。中國傳媒大學成立通識教育中心,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要求的積極落實,也是對融合跨界時代的主動應對。唐雙寧、李中華、萬俊人、施戰軍等文化名家先後致辭,祝賀中國傳媒大學成立通識教育中心,並提出希望建議。
  • 西昌學院出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大會
    7月21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大會在成渝兩地同步召開,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峰、高教處處長陳小紅及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出席了在成都工業學院的現場會議。西昌學院作為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副院長陳小虎及發展規劃處負責人代表學校出席了成都會場的成立大會。
  • 又一大學聯盟成立!9所高校發起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嘉興學院、湖州師範學院、合肥學院、浙大城市學院、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G60沿線高校,發起成立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正式亮相,並發布G60九所高校共同宣言。
  • 全國陽明教育聯盟成立啦!「知行合一」,我們一直在行動……
    10月30日,在2017中國紹興「陽明文化周」開幕之際,全國各地以「陽明」命名、傳承陽明精神的16家教育單位齊聚紹興,發起成立全國陽明教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