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雌性染色體 卻發育出男性性器官: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性別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

原標題:擁有XX染色體 卻發育出男性性器官: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我們都知道,性染色體為XX和XY的胚胎會分別發育成女性和男性,擁有各自的性腺。但科學家發現,對於一些「性別發育異常」的患者,常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突變,卻可能導致個體性腺發育異常——性染色體為XX的嬰兒,也能長出睪丸組織……

撰文 | 石雲雷

長出睪丸組織的女嬰

Alice(化名)是一個出生在巴西的小女孩,在她1歲時,醫生發現她的生殖系統出現了異常:Alice的 宮只有半個,體內存在睪丸組織,包括睪丸支持細胞和曲細精管 。在她10歲時,Alice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遠低於雄性激素,而且似乎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她的父母並非近親結婚,對她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分析也顯示,她體內的 染色體數目是正常的,而性染色體為XX

Alice所患的疾病屬於「 性別發育異常 」(Differences in sexual development,簡稱DSD)。平均每2500~4000人中,會出現一位DSD患者。研究人員最開始一度認為Alice和大部分患者一樣,患病的原因是本應該存於在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因為染色體交叉互換轉移到了X染色體上。而SRY基因對於開啟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具有關鍵作用,這一基因的轉移也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

但檢測結果卻顯示,Alice的基因組上並不存在SRY基因易位。因此,研究人員搜索了Alice基因組中其他和這一疾病相關的突變,最終找到了一個可疑的基因。2018年,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臨床遺傳學》(Clinical Genetics),證實Alice的患病原因罕見地與一個存在於常染色體上的癌症相關基因—— WT1基因 的突變有關。

WT1蛋白序列。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強大的腫瘤基因

WT1基因也被稱為腎母細胞瘤1基因(Wilms' tumor 1),由德國外科醫生Max Wilms於1990年首次在腎腫瘤細胞中發現。這類腎臟腫瘤主要發病群體為3~4歲的兒童,當他們的腎幹細胞存在WT1基因突變時,會導致腎功能異常和腫瘤形成。隨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WT1基因上一些突變和多種實體瘤的形成有關。

有科學家發現,一些患腎母細胞瘤的男性的性腺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原來,在早期男性胚胎的發育過程中,WT1基因表達的WT1蛋白能促進SYR基因的表達。當WT1基因因為突變失去活性或部分失活時,就會 致男性的生殖系統發育出現異常,患上DSD 。但是,Alice是女性,她的情況又如何解釋呢?

要了解Alice出現性腺發育異常的原因,或許我們需要先了解男性和女性正常的性腺發育過程。實際上,當人類胚胎發育到孕期的第6周之前,它們均 具有發育成任一性別的潛力 。對於男性胚胎,他們體內的SRY基因會上調SOXE基因的表達,特別是 SOX9基因(表達SOX9蛋白) ,進而激發一系列促使睪丸發育的生理過程,同時抑制女性性腺的發育。

而女性胚胎由於缺乏SRY基因,體內會激活一些能夠促進卵巢發育的信號通路,例如由WNT4蛋白和RSPO1蛋白維持下遊的 β-環形蛋白 的穩定,後者能刺激卵巢的發育;此外, FOXL2蛋白 能通過激活另一條信號通路,促進卵巢的發育和形成。

由於人類性別分化和發育的過程極其精細,上述代謝通路出現任何一種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性腺發育混亂。但導致Alice和其他女性出現DSD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給出了可能的解釋:WT1基因上的一類突變及其影響的信號通路,或許導致女性發育出異常性腺。

性腺發育出錯

研究人員分別通過基因、細胞層面以及小鼠實驗,充分解析了這一生理過程。他們首先確認了WT1基因上的突變位點。通過分析78位具有DSD症狀的女性的基因組,他們發現 其中7人的發病原因與WT1基因的突變有關 。在這些患者表達的WT1蛋白的碳末端 第4個鋅指結構 (ZF4,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結構,用於與其他蛋白結合)上,共發現了5種形式的基因突變(Alice體內WT1基因的突變也發生在ZF4結構上),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第495位的 精氨酸(Arg)錯義突變為甘氨酸(Gly)

WT1蛋白的ZF4結構上5種形式的基因突變(上圖);Alice體內WT1基因的突變發生在ZF4結構上(下圖)。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正常情況下,卵巢中的基質細胞和顆粒細胞會大量表達WT1蛋白,但這一蛋白並不會與促進卵巢發育的β-連環蛋白結合。但當其ZF4鋅指結構異常時,突變的WT1蛋白能結合β-連環蛋白,並 限制β-連環蛋白行使功能,降低對FOXL2蛋白的激活 ,導致其表達減少,進而導致卵巢發育異常。與此同時,它還會 顯著增強SOX9蛋白的表達 ,促進男性性腺的發育。

為了進一步地驗證這一基因突變的後果,研究人員選擇性染色體為XX的小鼠,通過基因編輯手段改變了表達WT1蛋白的ZF4結構。隨後,他們發現 這些雌性小鼠出現了雄性特徵 ,相比於正常雌性小鼠,它們表達FOXL2蛋白的細胞明顯減少,蛋白的表達量下降80%以上。考慮到β-連環蛋白、FOXL2蛋白(XX)以及SOX9蛋白(XY)在哺乳動物性腺發育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認為WT1蛋白上ZF4結構的突變及其帶來的後續影響,不僅是導致雌性小鼠,更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

由基因突變導致的WT1蛋白ZF4鋅指結構異常,降低FOXL2蛋白表達(促進卵巢發育),但會增強SOX9蛋白表達(促進睪丸發育)。

具有雙向功能的基因

Nitzan Gonen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她說:「我們通常難以理解,人們為何會出現這些差異,原因在於,這些改變發生在胚胎發育早期。當我們能診斷出她們的症狀時,已經是她們出生後了。但通過基因編輯的小鼠,我們有機會證實是這一基因突變造成了這些改變,以及這些變化形成的具體生理機制。」

Robin Lovell-Badge是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與發育遺傳學實驗室的主任。他也表示:「 WT1基因似乎具有雙向功能 。通過一種形式的基因突變,它會導致男性發育出女性性腺;但在另一種形式的突變中,它還會導致女性發育出男性性腺。在這2種生理過程中, 一些微小的改變都會改變性腺的發育,無論染色體顯示的生理性別是男還是女 。」

類似的單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中,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WT1基因上的點突變,導致人類原本的性別發生逆轉。這也進一步說明,人類的發育過程是一個極其精細的基因調控過程。但由於性別分化出現在胚胎發育早期,並不易進行早期治療。但考慮到WT1基因的突變具有遺傳性,或許我們能在更早期對其進行預防。

相關焦點

  • 擁有XX染色體,卻發育出男性性器官,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哺乳動物的性別決定受兩種遺傳途徑的拮抗作用所支配,這種失衡可能導致人類性發育(DSD)障礙/差異。在哺乳動物中,性別決定是通過基因決定的(XX雌性或XY雄性)。在人類中,早期胚胎的性腺一直保持「雙能」狀態,直到妊娠6周(GW)為止。Y染色體上決定睪丸的基因SRY的產物是通過上調SOXE基因表達(特別是SOX9)而起作用的分子開關,從而引發一系列導致睪丸形成以及抑制卵巢發育的事件。
  • 廈門罕見雙性人 長男孩性器官卻有女孩染色體
    雖說是一名男孩,卻具有女孩的染色體(XX);雖說長著一副男孩子的性器官(陰莖和陰囊),而不是女孩的性器官,但是孩子的性器官發育不良,比普通男孩小很多;而且他的頭髮是金黃色的,臉蛋酷似芭比娃娃,很漂亮。兒童醫院外科主任周維告訴記者,這樣的患者十分罕見,比一般的雙性畸形人還要罕見。經過醫院專家會商,決定通過手術將這名嬰兒做成男孩。
  • 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人類的性別起碼有五種
    醫學上也將性器官作為區別男女性別的重要方法。如果一個人的染色體、身體結構和社會學習環境都指向同一個性別方向(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那麼他(她)就會在無意識中形成自己的性別意識。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兩性模式為:男性具有XY染色體、雄性激素、輸精管和陰莖;女性具有XX染色體、子宮、雌性激素、輸卵管、乳房和陰道。但這實際上並不絕對正確。
  • Y染色體退化可能導致男性「消失」?朱欽士:不必擔憂
    只在女性中,細胞裡面沒有Y染色體,而有兩條X染色體。由於這兩條染色體和人的性別有關,所以它們被稱為性染色體。22 對能夠配對的染色體似乎和性別無關,稱為常染色體。其他哺乳動物的染色體數目不同,但是也用X和Y來決定性別。XX是雌性,而XY是雄性。
  • 男性染色體和寶寶性別關係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男生女並不是女方無能,而與男性的性染色體是分不開的。總之,寶寶的性別是由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人類的體細胞中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22對為常染色體。性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
  • 性別是由X和Y染色體決定的嗎?有Y染色體也不一定是男兒身
    在初中生物課上老師就告訴我們,人的性別是由X和Y兩條染色體決定的,女性的性別染色體是XX,而男性的性別染色體是XY。而且同時那行和女性還存在不一樣的性別器官和性別特徵,通常我們都是根據這些特徵來判斷一個人的性別的。
  • Y染色體很可能在500萬年內消失,「男性」會滅絕嗎?| 造就Talk·王玉國
    一些兩棲類、爬行類在孵化卵的時候,如果是正常溫度,雌雄比是1:1,但如果溫度高了或低了性別就會不同。在全球變暖或變冷的情形下,如果它們只產生一種性別,就讓人擔心其有滅絕的風險。對龜來說,「酷哥辣女」形容的比較恰當,溫度低就發育成雄性,溫度高就發育成雌性。但別的受溫度影響的動物就不同,比如鱷魚,情況剛好相反。
  • 世界上只有男女兩種性別嗎?加拿大笑了:我們有15種
    ,過了一段時間你有想成為男性,接著你是男同性戀,然後你有可能改變你的性別。(10)Genderless無性人,沒有性別,即不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傾向的一種傾向,無性戀是否是種性傾向一直還有爭議。無性戀者對男性和女性都持著較冷淡的態度,不會對任何一方產生興趣,但會因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方更加有好感。
  • 你的性別與性取向是什麼?答案可能比你以為的複雜多了
    以及,以及伍爾夫筆下的奧蘭多,那位被贈與擁有不隨年月老去的完美容顏,後來卻轉換性別了的人物。對於大部分哺乳動物來說,確實也是這樣,繁衍後代需要雄性與雌性共同參與。生物性別是你生來就有的性別,是個體無法選擇的。生物性別的定義一般有兩種:性染色體種類和性徵。比如生物女性會有陰部,兩個X染色體,子宮,可以懷孕;生物男性會有睪丸陽具,會有XY染色體。性染色體大多數人就是XX(女)或XY(男),但也有不能歸入這兩類的。
  • 試管嬰兒男多女少 是X染色體惹的禍?
    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文章指出,「X染色體失活不足」導致了試管嬰兒性別比例失衡——  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相差不到1%,而使用體外受精技術出生的試管嬰兒中,男孩要比女孩多10%左右。同樣,由體外受精獲得的動物後代,也存在雄性多於雌性的現象。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試管嬰兒的性別比例失衡?國際胚胎生物學界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答案。
  •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相信吃藥就能改變胎兒性別
    但到了青春期,這個孩子乳房開始發育,偶爾還有月經,於是去了醫院,被診斷「假兩性畸形」。身具此種畸形者,體內實際只有一種性腺,或者是男性性腺,或者是女性性腺。具有男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觀,卻是女性特徵;具有女性性腺者,其外生殖器的外觀,卻是男性特徵。
  • Y染色體正在縮小,男性會因此而消失嗎
    我們出生時的性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因素:XX還是XY。由於Y染色體有45個基因(相比之下,X染色體大約有1000個基因),所以Y染色體顯得微不足道。研究表明,它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縮小。這一觀點被一些人解讀為人類的滅亡。那麼Y染色體真的在消亡嗎?這對男性意味著什麼呢?
  • Y染色體導致不能生殖繁衍 500萬年後男性將消失?【3】
    在胚胎的性分化過程中,SRY基因刺激原始性腺向睪丸方向發育,然後這個最初的睪丸就開始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睪酮,刺激男性胚胎整個向男性化的方向發展。2003年,對Y染色體的成功測序揭開了Y染色體的真實結構和Y染色體微缺失的分子基礎。對Y染色體上基因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過去Y染色體上一些被視為無用的「垃圾基因」,也許在未來,我們能發現它們的真正作用。
  • 51歲「女子」被醫學證明是男人,人都有哪6層性別?
    患者染色體型為(46,XY),由於基因突變或缺失,導致雄激素對靶組織不起作用,導致性腺發育異常和外生殖器不同程度的女性化,但內生殖器仍為睪丸。這是因為,胎兒性別的默認設置是女性,雄激素使胎兒性器官變為男性型,如果沒有雄激素,或對雄激素不敏感,性器官將發育成女性型。
  • 胎兒性別什麼時候形成?精子和卵子相遇只是開始,還需關鍵一戰!
    胎兒的性別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問題還要問嗎?當精子和卵子相遇的時候不就決定了胎兒的性別嗎?其實還真不是,因為胎兒的性別是在發育後期才出現的,剛剛開始時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都長一個樣!生男生女到底是誰決定的?
  • 胎兒性別什麼時候形成?精子和卵子相遇只是開始,還需關鍵一戰
    胎兒的性別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這問題還要問嗎?當精子和卵子相遇的時候不就決定了胎兒的性別嗎?其實還真不是,因為胎兒的性別是在發育後期才出現的,剛剛開始時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都長一個樣!X型染色體和Y型染色體,與卵子結合的X型,那麼未來的胎兒將會發育成女性(XX),如果是Y型精子結合則發育稱男性(XY)!
  • 男性Y染色體微缺失造成的不孕,能否通過試管嬰兒順利懷上寶寶?
    什麼是Y染色體 Y染色體(Y chromosome)是決定生物個體性別的性染色體的一種。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是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較小的y染色體。在雄性是異質型的性決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沒有的那條性染色體叫Y染色體。
  • 決定性別的染色體之——X染色體
    人體是由億萬個細胞構成的,每個體細胞中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的22對是常染色體。男性和女性的常染色體都是相同的。餘下的一對叫性染色體,男女各不相同。代表女性的X染色體是一條大小介於6號和7號染色體之間的較大染色體,而代表男性的Y染色體則是一個小不點。
  • 生物學家最新發現:沒有Y染色體也能繁殖後代
    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都認為男性的真髓存在於他們的Y染色體中,而且Y染色體只在父系間傳播。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沒有Y染色體卻能夠繁殖後代的雄性老鼠。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其性別判定歸根結底是染色體的組合方式。女性或者雌性有兩條X染色體,分別來自於自己的父母,而男性或者說雄性擁有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和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正是Y染色體中包含的基因引發子宮中雄性胎兒的發育。沒有Y染色體中的基因,胎兒將發育成為性別缺陷的個體,在人類和大多數其它哺乳動物當中胎兒都將發育成雌性。
  • 奇妙的性別--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果Y染色體缺少此片段或者SRY基因發生突變,此人就會發育成女性。而如果某人的染色體得到此片段,即使該人體內的性染色體為XX,也會成為男性。而受精卵則會發育成雌蜂,只有發育成蜂王的雌性幼蟲才能食用保質保量的蜂皇漿,而其他的雌蜂都會因為營養不良而發育成工蜂,最終不育,但工蜂和蜂王在染色體組成上並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