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女子林麗(化名)因喝水太多而被送進醫院搶救,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空腹喝3升水,女子搶救4小時才脫險
據林女士介紹,在進行兩癌篩查時,需要憋尿做B超,於是她空腹一次性喝了3000毫升水,這相當於5.5瓶大瓶裝的礦泉水。
做完B超後回家,中午吃飯時林女士開始噁心嘔吐,手腳抽搐。家人以為林女士低血糖,餵她喝了一杯糖水。但林女士並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意識模糊,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龍華區人民醫院急診科。
檢查發現,林女士低鉀、低鈉、低氯、電解質紊亂,顱腦CT提示腦組織輕度水腫,典型的水中毒指徵,經過綠色通道送入內分泌科搶救。
龍華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白曉蘇對林女士進行治療。經過4個小時的積極搶救,林女士終於脫離危險,8小時後神志清醒。
實際上,林女士這樣的情況並非個案。
2018年,浙江54歲的柯阿姨為了通腸道,每5-10分鐘就喝100毫升白開水,結果噁心、嘔吐、頭痛、乏力……進了急診室搶救,醫生診斷為「水中毒」。
2017年,泰州26歲的小韓(化名)打完籃球大汗淋漓,一口氣「咕咚咕咚」灌下四瓶純淨水,結果卻覺得頭暈、噁心,家人將他送到泰州市人民醫院,經過檢查,醫生發現小韓不是中暑,而是「水中毒」。
究竟什麼是水中毒?
醫生介紹,當機體所攝入水總量大大超過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瀦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稱之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症。
水中毒在臨床上較少發生,常見的病因有水分攝入過多、腎功能障礙、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
根據水過多的速度和程度,可分為兩類: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
程度較輕者:停止水分攝入,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後,即可糾正。
程度嚴重者:可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或死亡,治療要以保護心、腦功能為目標,以脫水或糾正低滲為目的。
醫生提醒,很多人都知道喝水對健康有幫助,因此總是盲目大量喝水。如果飲水過多,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一般一次性飲水超過4升,可能就會導致細胞水中毒。
另外,飲水之後需要腎臟將多餘的水分排洩出來,才能夠維持身體健康狀態。因此,平時飲水量需要合理控制,不能夠經常過量喝水,防止不良後果產生。
市民在體檢做超聲檢查時,不可避免需要喝水憋尿。那麼,到底該怎麼憋尿?喝多少水合適?
醫生建議,做B超需憋尿時,應少量多次喝水,一次約250ml,可選擇飲用淡鹽水,更容易產生尿液。檢查前建議飲水500-800ml憋尿兩小時左右,或飲水800-1000ml憋尿一小時左右。
憋尿時感覺尿意非常明顯,有點著急去衛生間的程度就可以。
這些關於「喝水」的知識點
來源:深圳食事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