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9月24日電(記者邵燕飛見習記者蘭成龍)締造一個全球矚目的神話,需要多長時間?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寂寞,到如今年產量佔世界淡水珍珠總產量百分之七十五的輝煌,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已走過自己傳奇般的四十五年。
一座人口不到三萬的小鎮,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最終牢牢將世界淡水珍珠市場的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從八十年代的日本東京,到九十年代的香港,再到現在的山下湖,珍珠國際交易中心幾度變遷,最終在西施故裡浙江諸暨熠熠生輝。
在時代的旋律下,珍珠如何騰躍在國際舞臺之上呢?今天記者走進諸暨山下湖,走進了珍珠神話的誕生之地,一探「珍珠之都」煉成記。
「清水養殖」的水域蘭成龍攝
300河蚌演繹出山下湖珍珠帝國夢
西施配珠,兩相成輝。但1972年以前諸暨市山下湖鎮的人們,絕不會想到,小小的珍珠會給他們今後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
這一切還要從當地一位「大膽」的農民何木根說起。
1972年,何木根對珍珠養殖還只是門外漢,當聽說江蘇人做淡水珍珠養殖收入不菲時,何木根便去江蘇農場學習,學成後用從農場學來的方法養下了300隻河蚌,開始了自己的「試驗田」。
幾經學習與實驗,終於在1972年下半年,何木根收穫了他的第一批珍珠,賣給了浙江省醫藥公司,獲利497元。當時的何木根,萬萬沒有想到這筆交易會帶領一個小鎮的經濟走向全球。
到上世紀80年代末,因市場與產業的互動,山下湖鎮已出現一批珍珠專業村,帶著當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截至2016年,山下湖鎮的珍珠養殖面積有1萬多畝,產值約116.28億元。
山下湖的珍珠養殖,自此真正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專業化的生產之路。當地人用了整整四十五年的時間,花費了十幾代珍珠的生長周期,終於奠定了其作為全球最大淡水珍珠基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