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立樂教育青少兒編程】查看往期內容
2021年剛開始半個月,出現很多令人心痛的熱搜!
#小魔仙猝死#
#時尚穿搭博主飛機上心臟驟停#
#PDD23歲員工猝死#
央視新聞專門錄了一期#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來提醒大家注重日常健康。
這些令人心痛的驟然消逝,讓我們又想起了自己剛新年時許下的簡單的小願望:「早睡早起」。這對於拼命保護家庭的青年及中年父母來說更是當務之急!
為了生活,我們不僅要拼命,也要學會生活!這篇文章一定要看,可以幫助所有人!先不論學習進步,第一步先從早睡早起做起!
晚睡晚起的呼聲
小樂知道,有很多聲音在說只要每天保證在7-8小時,睡眠就是健康的。所以即使凌晨2點睡,上午10點起,也是可行的。
周末時分,小樂就是這樣嘗試操作的,可是玩手機到凌晨2點時,就明顯感覺心跳加速,心慌,有種窒息的感覺,很難入眠,上午10點起床,會覺得身體懶散,有種睡不夠的感覺,一整天都有些睏倦。
而且誰能保證一直凌晨2點睡,白天就能10點起?工作日,上學日,很多人實施的都是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但依舊得7點或8點起床,睡眠時間不夠,這就是熬夜,身體疲勞,同時促進了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心慌,心梗,嚴重的會導致猝死。
從一開始就不向惰性低頭,絕不晚睡!
啟動習慣克服焦慮
為什麼說熬夜是我們的惰性在作祟?
看看是不是你?
哪怕白天學習工作非常累,也要躺在床上刷一下短視頻,某博,某呼等,刷到停不下來,想把疲憊刷走;
或者來一段網抑雲時光,躺在床上焦慮,害怕一些未發生的事情,仿佛提前害怕了,就能讓心裡好受一點;
又或想很多學習上的計劃,工作中的舉措,想進步,想行動,用美好未來讓自己充滿熱血。
就是不好好睡覺!
首先拖延和懶惰是我們大腦的最愛,可以說大腦貪圖享樂!
我們的大腦只需要我們肌體舒適並活著就行,它是不會也不願意主動去選擇辛苦的學習,痛苦的早睡早起。
當你要去學習時,你肯定聽過一個聲音:再玩一會沒事吧,到整點再學習!
當你要去睡覺時,你又聽到一個聲音:今天這麼累,就玩一會,刷一會兒獎勵一下自己!
當你想早起時,那個聲音又來了:好睏啊,再睡十分鐘,不然就五分鐘也行,應該不會遲到!
與其事後後悔,不如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
第一條妙招
當自己的父母
這句話聽來很怪,但其實非常有效!
「再玩一會,
到整點就學習!」
VS
「你還不學習?這都幾點了?天天磨磨蹭蹭」
「今天這麼累,
就玩一會手機!」
VS
「趕快睡覺!把手機放下,別玩了!」
「好睏啊,
再睡十分鐘!」
VS
「太陽都曬屁股了,給我起床!」
不能讓大腦裡只有一個聲音,要用自己爸媽常說自己的話來自己對自己說,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自律,自律就是強迫大腦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但是理性告訴你應該做的,對自己有益的事情,直到他產生習慣!
自己當自己的父母,來自我改變,主動自律,從煩變成充滿成就感!
如果不反抗,不讓理性駕馭本能,大腦就會把你當作動物一樣看待。
第二條妙招
5秒鐘法則
心理學教授給出了一個5秒鐘法則的方法。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卻可以讓你立刻行動起來!
5分鐘法則運用示範:
想去健身,不要猶豫,5,4,3,2,1穿上鞋子就出門;
想學習,5,4,3,2,1從幾分鐘開始學起,堅持一段時間,給自己一點獎賞;
想早睡早起,5,4,3,2,1從放下手機躺好開始,起床從坐起來開始
運用這個方法首先得注意心理意識的建設!
我們平常喜歡的刷某博,逛知乎,看短視頻,其實都是即時愉悅,而學習,健身,早睡早起得來的是延長愉悅。
即時愉悅,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坑。
就像伸手可得的甜,永遠也不會覺得甜夠了,只想要更甜的,於是我們一直不停的刷手機,玩遊戲,我們的時間就不停的消逝,不管是成長還是健康,我們都無法擁有。
而延長愉悅,是積極改變後的能量。
看著自己不斷進步,雖然我們的大腦傾向於懶惰享樂,但我們的大腦又非常喜歡思考,尤其是知道解決問題能帶來愉悅感後就更加喜歡。
只要我們不斷重複同樣的任務,它最終可以形成習慣,大腦會自動做出相應的改變來讓我們不用動腦就可以完成這項任務!
每天有足夠的良好習慣,我們的焦慮會大大減少,哪怕是偶爾的工作壓力,學習壓力,我們也可以快速回到習慣中,實現早睡早起,保持心臟健康!
實踐感受
小樂是一個睡眠困難症患者,晚上不捨得睡,早上起不來,外表看起來感覺沒什麼,但注意力不集中,會偶爾心慌。
有一次,連續一周晚睡晚起,起床時吃午飯,大汗淋漓,呼吸困難,自己以為是低血糖,但其實就是健康在預警!
實施上面的方法之後,會在自己腦海裡出現「再玩一會」的聲音時,有對抗聲音出現,開始有了猶豫,會在不想行動時推自己一把,事實證明不管是早睡還是學習,也沒什麼難的!
還有睡眠的大敵人【焦慮】,其實人人都在焦慮,而我們比的不是克服「焦慮本身」,而是更早看清社會,當大家都亂作一團的時候,我們只要稍微自律一些,保持健康,完成最基本的【早睡早起】的自己,就是在往上走!
簡單的說養成習慣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實踐過程中我摸索到了一個習慣養成大法:
反抗期,我們人類的習慣就是安於現狀,拒絕改變,那麼一開始的早睡,我們可以從只提前半小時放下手機關燈開始,早起也一樣只從提前半小時坐起來開始,目標就是啟動習慣,簡單易執行;
不穩定期,雖然習慣開始啟動了,但我們仍然可能會有些「動搖」,比如小樂最近,就很難早起,怕冷,貪圖被窩的溫暖,但只要5,4,3,2,1坐起來,就可以繼續下去,當然適當彈性,也不用逼自己太緊;
倦怠期,一般兩個星期後,我們會開始倦怠,就是不想堅持,而這時玩點花樣很重要,我們可以手動為自己增強一點即時滿足感,比如再堅持三天,買個小禮物,再堅持一個星期,買個大禮物。
相信自己,今年就先從早睡早起這件小事做起,保持身體健康之後,再說教育,學習,工作,成長,而我們只要養成自律的習慣,才能真正學會生活!不再會被焦慮裹挾著原地打轉!
種種心碎事件,應該讓所有人提起注意,不論是青年,還是父母們,新年願望中的「早睡早起,身體健康」不是口號,2021年不是一定實現,而是必須實現!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無數案例也告訴我們了,做好這件了不起的小事才可以享受生活,所有人,請照顧好自己。
2021,別讓愛你的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