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頻發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家長要如何做好心理支持?

2020-12-10 上海桑橋教育

「那段時間我感覺人生到了低谷,家人也不理解我,都覺得是我作,我也搞不清楚自己怎麼了,就是感覺人生沒有意義,我偷偷搜集媽媽的安眠藥,那天跟她發生矛盾,我真的不想活了,後來沒成功,真不知道我是怎麼過來的。」

「我實在不喜歡那個環境,感覺學校超級壓抑,每一個人都特別緊張,上廁所的時間都不夠,老師就會給我們說要求,還是上小學好,只要不去那,我覺得隨便去哪個學校都好。」

「為什麼是我呢,別人都沒事,為什麼我到了青春期就有問題,我控制不住自己想哭,有時候也控制不住自己發脾氣,雖然他們說長大不容易,沒想到我的這麼難。」

上海桑橋青少年中心每年遇到的受困的孩子,焦灼的父母都有很多,今年更加明顯。年初的疫情帶來了全員的壓力,網課的切換讓網絡依賴問題頻發,社會瀰漫的焦慮感讓這一代的孩子成為最後的承受者。看似繁雜不一的問題背後,都可以找到一些核心根源。

兒童青少年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在情緒上表現為抑鬱,焦慮,強迫等問題。在行為上表現為適應障礙,學習困難,厭學,網路遊戲成癮甚至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親密關係上表現為親子矛盾,師生關係矛盾等。睡眠不足,親子關係衝突,學業壓力,同伴關係問題成為心理行為問題的重要原因。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當孩子的行為讓你出現一些擔心,要如何應對呢?首先要看到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而不是盯著行為本身。

熬的不是夜,是無處安放的空虛

越來越多的家長反饋,孩子玩手機玩電腦經常到12點之後,不管你怎麼提醒,他都變著法不睡覺,第二天學習狀態不好,反覆下來,身體吃不消,成績下降,親子關係也因為反覆提醒變得緊張。

跟很多少年聊起來熬夜這個事情,對身體不好他們都是知道得,「就是很無聊啊,刷手機打發時間,不想睡,玩著玩著累了會睡著」。他們反覆提到無聊,在精神世界裡,沒有什麼填補那一份空缺。

把日子過得有價值,才不會覺得時間需要靠玩手機打發。而對於他們,什麼事情是有價值,值得他們興奮的,需要我們去發現與引導。

對抗的不是父母,是對自主的束縛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父母的要求開始對抗,甚至用情緒來表達不願意,但有一些孩子從來沒有叛逆期,他們的不同在於,前者會經常被要求做某些事,而後者,總是自發去做事情。前者的父母喜歡評價對與錯,而後者父母常常會好奇孩子為什麼這樣想。

孩子對抗的從來不是父母,而是父母剝奪的自由和自主,青春期,是一個人人從依賴到獨立的過度階段,作為父母必須要承認與接納的是,孩子需要更多的空間來自己做選擇。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成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問問父母,這會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那如何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呢,就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多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學業壓力壓垮的,是單一的評價標準

好學生容易出現學業壓力的問題,小升初進入到重點學校成績不那麼顯眼,學霸學生一次意外考差了,都可能會擊垮一個人。這些學生中,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用單一的學習成績來評定自己,好像考試成績不好,就完了,甚至一次考不好,就完了。

這個社會更多用成績評價一個學生,但是在家庭中,我們是否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支點,讓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與價值。成績,興趣,為人處世,個人品質,生活習慣,都可以讓他更積極的看待自己。而更深刻的部分,是生命本身的價值。父母作為孩子得第一任老師,是否可以放下唯一標準,更全面地看自己的孩子。

同伴壓力,是與父母關係的投射

青少年更注重同伴關係,同時他們也會在這個時期更敏感,出現問題大概分兩種:①當受到一些侵犯(身體的和心理的),為了維護關係而壓抑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常常陷入低落情緒。②不會合理的表達自己的需要,侵犯到別人的邊界,朋友遠離他,帶來孤獨感。

這兩種模式,都跟孩子在家庭中的互動相關,父母對待他,他就會吸引別人如何對待他。所以你常常見到校園霸凌常常是在家庭中也不太會表達拒絕和顯示自己立場的。我們想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就從家庭環境開始,溫和有界限,家庭中注重情感表達,孩子在人際中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關愛別人。

家長要做的是孩子背後的支持

第一步:做好情緒管理

面對孩子的狀況,家長比孩子更焦慮,焦慮會讓家庭陷入一種緊張,這種家庭焦慮會讓每一個人都處於消耗的狀態。而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就是家長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讓家庭用更好的狀態來應對壓力。

情緒管理有很多方式,因人而異,你可以選擇最適合的。運動,書寫,找人傾訴,寫日記,唱歌,轉化為生產力。

第二步:發現行為背後的需求

所有的行為都有心理原因,糾正行為本身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對孩子的行為不貼標籤,而是增加好奇,換一個視角:他在表達他的什麼需要?如何幫助他滿足他的內心需要?

第三步:合理表達

在溝通中用「我信息」表達,即只談我的看法,我的感受,我的想法,而不是直接開頭說「你怎麼樣」,這樣對方更容易接受。

溝通步驟:①溝通中陳述事實,基於事實而非個人的看法。②說感受,分享感受可以帶來親近感。③提希望,提出自己的希望,同時要明白希望是有可能實現不了的,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希望,得到之後會容易滿足,增加親子關係的流動。

相關焦點

  •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幫助青少年做好心理健康防護
    面對網絡上實時更新的疫情信息,青少年朋友們可能會感到迷茫、緊張不安,甚至出現恐慌。面對疫情,如何緩解青少年朋友們的焦慮和恐慌?如何幫助他們做好心理健康防護?「同心戰疫 守護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專項行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華心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
  • 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鄭州市精防院建議採用心理諮詢沙盤療法
    現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逐漸突顯,關於青少年抑鬱、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令人惋惜,快速發展的城市沒有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來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專家、醫生在長時間的診療過程中發現:親子關係、學習壓力過大、校園霸凌、情緒障礙、青少年品行障礙、網路遊戲成癮等問題,是現階段青少年常見的主流心理健康問題。
  • 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嚴峻的背後,家長需要的反思與啟示
    一時間幾乎全社會把視角開始對準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不過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在我們國家一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為近期越來越多有關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事件話題頻繁登上熱搜,說它陌生呢是因為我們應對這個問題社會上普遍觀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傳統觀念。
  • 青少年犯罪集中在11至14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治未病」
    有許多學生表示自己常有抑鬱、焦慮和狂躁不安等心理問題,而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極端心理危機事件頻發,在全省命案發生率逐漸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中,青少年犯罪佔比卻在逐年升高。
  •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是為何?如何給心理減壓?家長應該做到這三點
    青少年自殺事件一起接一起,不少人都在感慨,怎麼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如此脆弱?自殺絕不是臨時起意,長期情緒的積累,一時的衝動就是最後的一根稻草。為什麼孩子的孩子動不動就自殺?一有點不順心,心理就承受不了。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遇到問題,擋在孩子前面,造成孩子心理太脆弱。二、孩子情緒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十幾歲的青少年處於青春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比較特殊。他們追求個性,想要通過一些事情證明自己是成年人。但是,能力往往有限。
  •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這些方面要注意!
    青少年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學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下面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了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包括一些案例的介紹以及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注意事項。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諮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1、抑鬱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症,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 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多方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
    在肖斌看來,抑鬱在青少年群體頻發,是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應該從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教育體系對心理健康的態度、社會環境等方面考慮。「首先,大家對抑鬱的看法變了,很多人不再『談抑鬱色變』,抑鬱也就更多地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此外,『零零後』是和電子產品一起成長的,成長的環境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青少年整體的認知環境氛圍,以及自我成長的環境和原來是有顯著的差別的。」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然而自複課以來,因青少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發生,這些事件則給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此外,經過調查後發現醫院的門診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唯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不降反增,業務量比平常增加了將近三成!」
  • 怎樣面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兒童文學作家晏菁攜作品《紫霧心謎》答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一部《少年的你》電影的火熱,讓「校園欺凌」這個話題暴露在大眾之中。在物質條件不斷得到滿足的當下,當代社會應該如何去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2月1日,在首屆天府書展現場,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員、兒童文學作家晏菁帶著作品《紫霧心謎》亮相。面對現場許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家長,晏菁也一一解讀了家長們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據了解,《紫霧心謎》系列是晏菁繼《我是你的守護星》系列之後,新創作的一個系列長篇小說。
  • 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別讓你的孩子變成「朱朝陽」
    近來年,青少年自殺案例頻發所以,加強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緩。有人會說,好像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脆弱了。這個還真不能怪孩子,很大程度是當今的社會影響的。在微博博主利利川的視頻中了解到,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在面對壓力是大腦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
  • 青少年心理問題不能忽視,家長應正確對待和解決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重大變化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又容易受到很多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學習、生活也面臨不少挑戰,如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解決面臨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青少年心理問題不能忽視,家長應正確對待和解決!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重大變化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又容易受到很多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學習、生活也面臨不少挑戰,如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解決面臨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最近,我們接到了很多關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來訪信息,有家長諮詢,也有孩子自己諮詢。
  • 從心理問題談青少年網癮
    在大多數網友對孩子的死亡感嘆惋惜之餘,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關於孩子心理太脆弱、經不起批評的聲音。不過,數據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的確在增多。且據統計,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25%,隨年級升高呈遞增趨勢,自殺已成15-34歲青少年中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 安徽宿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青少年陽光心理
    2020年以來,針對疫情下的青少年群體容易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安徽省宿州市積極創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青少年學生具有陽光心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 青少年會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家長不要煩惱,看這裡
    疫情原因孩子們大半年都沒上學,現在疫情好點了,孩子們又放暑假了,大半年沒去上學,很多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青少年,讓家長們很頭疼,卻又沒有辦法,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度指責,甚至辱罵,這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還有就是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問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 父母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抑鬱、焦慮、恐懼、自責等情緒及其引起的軀體症狀都折磨著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和身體。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比成人更複雜,達100多種。目前,以遊戲成癮為主的過度依賴網絡成為家長關注的熱點,全球兒童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發病率約為6%。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專家提醒,部分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到成年的時候會變為成人多動症,如果發現早期症狀,應及時就醫。
  • 青少年出現緊張心理問題要如何緩解?
    緊張心理的出現是普遍問題,但對於青少年來說這種心理顯得更難以處理。學習、交際等諸多問題都會給他們帶來莫名的緊張心理,那遇到緊張心理問題要如何有效緩解呢?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一般來講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爭先——的人容易緊張和焦慮。花有千種,人生各異。
  • 青少年常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在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很讓家長和老師頭疼。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科學的教育方式是離不開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要是一味粗暴對待,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幾種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家長朋友可以作為參考。
  • 青少年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近年來,由家庭教育不當和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青少年自殺、自殘、校園暴力及家庭悲劇等屢屢發生,這一現狀已不由讓很多人引起深思。為什麼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心理卻變得越來越難以琢磨。這究竟青春期心理問題、還是與家庭教育有關,誰才是釀成悲劇的根本原因?
  • 青少年心理有問題怎麼辦?
    青少年發展時期不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其中心理問題是表現明顯又不好處理的。那當青少年心理出現問題時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正確疏導呢?在疏導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要有良好的家庭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父母的品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心理。要不斷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品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