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集中在11至14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治未病」

2020-12-11 騰訊網

導讀

「在對2000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部分學生表示有過輕生念頭,多數學校曾發生過比較嚴重的校園欺凌和學生自殺事件,另有一些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極端案例令人震驚、發人深思。」提案人陳登斌介紹。

6月29日,湖南省政協提案委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0570號重點提案《關於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赴省教育廳開展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等承辦單位相關負責人,和提案人、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參會,進行了深入協商交流。

動新聞—湖南省政協赴省教育廳開展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

青少年犯罪佔比逐年升高

2019年,湖南省政協文教衛體和文史委組織委員先後走訪了180多名中小學生、230多位教師和家長、40多名專家,發放調查問卷2000餘份,形成《關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研報告》。10月中旬,國家衛健委等中央部委吸納調研報告意見建議,起草關於推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年行動方案。2020年,在省「兩會」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提出的有關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提案建議就有11件。其中,省政協常委、文教衛體和文史委副主任、湖南信息學院董事長陳登斌提交的《關於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被列為省政協第0570號重點提案。

今年,是陳登斌履職的第13年,他說,「13年來,我提交了27個提案,這次提案答覆最全面、最細緻、最到位,說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撰寫提案前,通過2000名中小學生填寫的調查問卷,他掌握了最真實的情況,「結果觸目驚心」。

有許多學生表示自己常有抑鬱、焦慮和狂躁不安等心理問題,而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極端心理危機事件頻發,在全省命案發生率逐漸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中,青少年犯罪佔比卻在逐年升高。

「青少年犯罪呈現低齡化,大部分都在11歲到14歲之間,其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或家庭關係不和者居多,普遍還存在網絡模仿。」陳登斌建議,要建設高素質的心理教育工作隊伍、開闢學校向醫院轉診的綠色通道、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家庭的資助力度、強化體育工作、科學提升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作為專家學者代表參會的湘雅醫學院心理衛生中心副教授李建玲解釋道,「家庭條件優越的獨生子女,以父母的成績當做成功的底線,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找不到存在感,自我價值難以實現,很容易導致網絡成癮,『空心病』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目前教育系統以分數作為衡量標準,如成績差的學生負責打掃教室衛生、負責體力活動等,這容易讓學生產生階級區分,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勞動是懲罰』的價值扭曲,違背了有教無類教育的本質。」

增強學生面對挫折的「免疫力」

家庭教育的代際傳承、學校心理教育缺失、社會複雜環境充斥……各種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成長,針對當下學生群體「玻璃心」、親子關係疏遠、浮躁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疫情期間心理健康問題凸顯的情況,如何統籌相關資源打造專業師資隊伍,進一步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以鼓勵為主的教育理念,不敢批評的教育環境,讓學生缺乏面對挫折、批評的『免疫力』,學校方面也是如履薄冰。」省政協常委、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尚雙林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各方努力,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治未病」,不應當做「病」來治,而應是以「預防」為主。

完成調查問卷12268份、個別訪談255人、重點解剖2個縣市、調研省內5所高校、書面徵求建議76條……這是2019年省教育廳委託省教科院組織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調硏,通過調研,省教育廳起草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資源配置、隊伍配備、課程建設等方面做出更科學的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加強各地學生心理幫扶,省教育廳通過在省級主流媒體發布心理關愛指南、開闢專欄等方式,為廣大學生提供心理援助,為家長提供居家親子關係指導。

省衛健委成立「12320湖南省腦科醫院心理諮詢呼叫中心」,心理專家通過12320電話、簡訊、網絡等方式免費為公眾提供心理健康諮詢等服務。2019年,省衛健委還開展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宣講活動,全省14個市州、123個縣市區共舉辦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講座639場次,覆蓋中小學生及家長近18萬人。

省財政廳明確,從2020年開始,湖南省將按年生均10元的基準定額單列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支持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相關條件設施建設,投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費近1億元。

各職能部門卯足勁,聯動發力,全方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社會支持環境,通過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青少年健康服務保障,共同努力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提案選題準、切口小、研究深、意義大,引起了各職能部門高度重視,提案建議得到了一一答覆,助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資金上有支持、課程上有要求、隊伍上有培訓,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此次提案辦理相關工作,築好基層心理教育隊伍「蓄水池」,力求提案更好落實落地。

圖文丨《文史博覽·人物》記者 彭叮嚀

視頻丨倪婷 晏振宇(見習)

轉載註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犯罪節節飆升,揭開青少年犯罪心理類型及成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罵同學、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輟學、流入社會導致犯罪,或者在學校內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
  • 14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怎麼處理
    14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難題怎樣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原則下進行?
  • 解讀《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
    今年國家衛健委也下達文件,要求七成以上中小學校必須要建心理輔導室,學生、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重中之重! 當代兒童青少年,乃至很多大學生,存在各類心理問題,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也逐漸上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面對這一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高發人群,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讓更多學生受益,指導兒童青少年更好的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各種心理問題,是重中之重。學校心理輔導室,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心理疏導的地方,這不僅僅包括抑鬱症防治和心理疏導,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規劃等功能。
  •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3、犯罪主體的低齡化趨勢加強。侵害的對象有選擇性,大部分是在校的學生。如2004年5月一天夜晚,易某等五名某學院成人部學生竄至某學校對某同學的弟弟李某(學生)進行毆打、搶劫,伺後用贓款吃喝揮霍。    4、青少年犯罪傾向團夥有組織犯罪,犯罪手段日趨成人化,夥同社會閒雜人員作案成為青少年犯罪走勢。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據日本70年代的統計表明,14歲--20歲的違法犯罪青少年佔全國青少年的1.36%,英國為3%,美國為5%,南朝鮮為2.2%。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為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低齡化。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身心早熟,比二十世紀提前四至五年。根據鄒城法院近三年刑事案件的統計,14歲至16 歲的未成年罪犯佔青少年罪犯人數的12.24% 。  2.案件類型比較集中。
  • 韓國擬將刑事責任年齡從14歲降至13歲,嚴懲青少年犯罪
    韓國擬將刑事責任年齡從14歲降至13歲,嚴懲青少年犯罪 海外網8月31日消息,據韓聯社31日報導,韓國政府擬爭取年內修改《刑法》和《少年法》,將刑事責任年齡從年滿14歲降至13歲,嚴厲應對青少年犯罪
  • 關於預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議
    據統計,在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當中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數逐漸增多,而且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和不滿14歲不負刑事責任的人數也佔相當大比例。有的甚至還不到13歲就開始走向犯罪生涯。比如,2019年10月20日下午3:00左右,大連市沙河區某小區一13歲男童將一女童殘忍殺害並拋屍。由於男童未滿14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被法院判決收容所管教3年。
  • 李香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 青少年犯罪現狀研究
    著名學者羅大華教授提出「青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少年期(11、12歲至14、15歲)、青春初期(14、15歲至17、18歲)與青春晚期(17、18歲至25歲)。關於青少年的年齡上限是二十五歲還是二十六歲尚存爭議,如著名犯罪學學者康樹華教授所言:「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二十六周歲的青少年實施了刑事法律所規定的犯罪行為。」
  • 大家|無法處罰的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即使能夠有意識的犯罪,但仍充滿可塑性,所以,教育、矯治才是最好的辦法。大多數施暴者因為是未成年人,僅是被批評教育,或者受治安管理處罰。 免除14歲以下青少年刑責的理由是,14歲以下的青少年,心智並沒有成熟到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這不僅使刑法的報應功能變得無的放矢,更使得震懾同類犯罪的邏輯鏈斷掉。
  • 青少年犯罪心理
    (二)犯罪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特徵案例:15歲女生——遭同窗群毆5小時15歲的女生蔡某是開封市第一師範學院的學生,和同學徐某(女,15歲)家住開封市東郊。2004年12月31日中午放學後,徐某約蔡某一起回家。到徐某家後,蔡某發現屋子裡有很多人,有的男生染著黃髮,帶著耳墜。下午1時10分,屋子裡二十來人對他大打出手。一位姓牛的女生讓蔡某把衣服脫了,說:「免得弄髒了我的手!」
  • 行政拘留年齡限制下調至14歲,有利於化解青少年犯罪難題
    公安部隨後公布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稿)》,擬將行政拘留執行年齡從16周歲降低至14周歲,這一修改意見一經公布,迅速引發熱議。對於這一決定,有部分學者認為,對未成年人予以行政拘留作用有限,且可能導致其自暴自棄,難以回歸正常生活,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
  • 青少年心理健康你重視了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5日聯合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五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在中低收入國家,10至19歲青少年中約15%曾有過自殺念頭;在15至19歲的青少年群體中,自殺已經成為第二大死亡原因。
  • 簡析青少年犯罪與預防
    (四)從犯罪年齡來看,逐漸趨向低齡化  從有關統計數據來看,在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當中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數逐漸增多,而因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和不滿14歲不負刑事責任的人數也佔相當大的比例。甚至,有些少年從10—13歲就開始走上犯罪道路。
  •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個體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種種矛盾和衝突,加上現實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和扭曲,從而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淺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及對策
    但是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並且呈現出「四高一低」的趨勢,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歲年齡段強姦、故意傷害、殺人、尋釁滋事、搶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歲至25周歲年齡段盜竊、搶劫犯罪比例偏高;農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違法犯罪年齡偏低,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性。 由此可見,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成因及相應對策加以研究尤為重要。
  • 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析
    關鍵詞:社會、經濟、心理、家庭、學校教育  一、  對青少年犯罪的概述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穩增不減,嚴重危害到社會的安全。那麼什麼是青少年犯罪?一般認為,廣義的青少年犯罪是指6周歲至25周歲的人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應受制裁的行為。
  •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這些方面要注意!
    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諮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1、抑鬱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症,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 嘉興市康慈醫院:關注心理衛生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現狀:  1、心理健康狀況:在全市10-19歲青少年中,隨機調查小學、初中和高中段學生,青少年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有33%,有8.37%青少年有嚴重心理問題,二項指標均高出全國青少年常模。具體為軀體化、焦慮、憂鬱、強迫、敵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