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2020-12-11 中國法院網

2008-04-10 15:48:0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孔凡靜

  山東省鄒城市人民法院通過對近幾年審理的刑事案件統計發現,青少年犯罪案件已由原來的波浪式上升轉為直線上升,在比例上已佔到罪犯總人數34.71%。為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低齡化。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身心早熟,比二十世紀提前四至五年。根據鄒城法院近三年刑事案件的統計,14歲至16 歲的未成年罪犯佔青少年罪犯人數的12.24% 。

  2.案件類型比較集中。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集中在盜竊、搶劫、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案件中,據統計,青少年犯罪在盜竊罪中佔38.89%、搶劫罪中佔25%、尋釁滋事罪中佔15.56%。

  3.犯罪的偶發性強。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的作案都沒有什麼思想準備,常受外界影響比如網路遊戲的影響而突發犯罪。

  4.犯罪主體以待業人員和初中學生居多。據統計,待業的青少年犯罪佔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72%,學生佔13%。

  5.犯罪團夥性突出。統計表明,青少年罪犯中有66%系共同犯罪。

  6.可塑性、可改造性強。青少年犯罪後,悔過程度比較大,只要加強管教,做好防範,80%能改過自新。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是由一定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所致,內因上,主要是青少年自身原因,外因上,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

  1.青少年自身原因: 

  ①未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人生觀

  許多青少年犯因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常將社會上正面的東西看成是反面的,而反面的東西則認為是正面的。如部分青少年認為在社會上橫行霸道,打架鬥毆的人是英雄,將吃喝玩樂、「闊少爺」的生活方式看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標。盲目的崇拜和盲目的追求,導致某些青少年接受了反面「偶像」和不良文化的影響。為了達到他們所謂的「高尚生活」,走上犯罪道路。 

  ②道德觀、意志力薄弱、心理上不健康

  在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長大的部分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意識特別強,個人利益高於一切,常因一句話、一點小事吃了虧就圖報復,走極端。如某些在校學生會結夥逃學、玩遊戲機、泡網吧,當超越消費能力時,他們就會通過盜竊、搶劫、敲詐等非法行為獲取錢財。

  ③文化素質較低

  成年人犯罪一般是與文化程度成反比,文化水平越高,犯罪率就越低。而未成年人則是兩低一高,即小學文盲犯罪率低,高中以上文化的犯罪率也較低,初中生犯罪率較高,在近幾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有75%為初中文化程度。原因是我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使文盲幾乎沒有,而初中畢業後未能升入高中的較多,這些無工作可幹的青少年,整天遊手好閒,在心理上比較空虛,好奇心較強的他們,又不甘在家中寂寞的呆著,總想到社會上找點事情乾乾。他們走到社會上處處感到很新鮮,對很多事物有一種神秘感,法律意識淡薄的他們不管什麼事情總想試一下。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趁機拉他們入夥,部分不諳世事的少年便稀裡糊塗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2.家庭原因。犯罪的青少年家庭主要有表現以下幾種:一是殘缺型。調查顯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24%屬於家庭殘缺,他們大部分從兒時就沒有了家庭的溫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最基本的權益受到侵害,甚至被人為的剝奪。不少長期在社會上流浪,在一定環境條件的影響和感染下,走向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溺愛型。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的增多,有些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對其缺點不但不予指正,卻當成優點鼓勵,導致孩子隨心所欲,從小養成了自傲、享樂、蠻橫的不良習慣。三是粗暴型。有的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不講道理,棒打辱罵,簡單粗暴,使子女產生逆反或報復心理,忍受到一定程度而爆發,不少因此成為罪犯。四是放縱型。有的父母對子女的思想、學習不管不問,任其發展,最後導致子女犯罪的惡果。 

  3.學校原因。 目前,個別學校和老師還單純追求高學分和升學率,放鬆思想品德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並沒有全面推開,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流於形式。而且部分學校教師的素質也較差,鄙視後進學生的現象仍然存在, 體罰、訓斥差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逆反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填鴨式的教育方法產生厭煩情緒,不願去學校,卻到社會上去遊蕩,時間久了就會結交社會上的部分壞人,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社會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外國一些腐敗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我們的國家,不同程度的汙染青少年的心靈。社會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金錢萬能的誘惑。隨著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使部分青少年產生了追求享樂和高消費的念頭。部分青少年為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社會不良媒體的影響。部分不良網站、歌舞廳根本不顧及是否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一些不應向青少年開放、傳播的東西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三是不良群體的影響。青少年若接觸了社會上遊手好閒或有犯罪前科的不良群體,會在其誘惑或教唆下參與共同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扼制青少年的違法犯罪,需要全社會參與,形成整體合力。

  1.家庭措施。 家庭是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注重思想品德的修養,給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條件,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行為差錯,要從正面引導、啟發、教育、糾正。克服簡單、粗暴、放任等教育方法,用愛心來啟迪孩子的心靈,真正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2.學校措施。學校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不僅要始終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更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並從以下三方面切實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學校各項教育的具體實施者,要教育培養出一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少年學生,必須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二要加強學校秩序的管理。學校有個好的管理秩序,學生學習生活就有保障,教育任務就能順利完成,學生就沒有機會逃學、輟學,從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三要加強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學校要把加強對青少年的遵紀守法,預防犯罪的教育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自律意識。

  3.社會措施。預防青少年犯罪,不僅與家庭、學校有關,還與社會有關,因此全社會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採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一要積極開展對青少年的法律保護,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近幾年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布實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各地要通過開展各種法制宣傳,使「兩法」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建立一批未成年援助聯絡中心,切實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二要積極發揮社會基層組織的管理功能。基層組織群治群防,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多年來積累的一種獨特成功經驗和機制。因此,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開展社會綜合治理,防患於未然,超前疏導,對青少年的不良思想苗頭和劣跡行為積極調處幫教。

  總之,在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青少年所接觸到的新事物更多,知識面更廣,思維與行動方式也更早趨於成人化,青少年應該自覺抵制負面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遠離不健康的社會風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自己的法律觀念,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以堅強的意志力和較強的自制力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同時讓社會、學校、家庭攜起手來,共同讓青少年遠離犯罪。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一份調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報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導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會環境、有嚴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夫妻離異超過百萬對。在父母離婚後, 1/3 的孩子在五年內感到壓抑,缺少目標的抱負。父母離異子女常出現品行障礙問題。
  • 何軍:淺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
    一、現代青少年犯罪呈現的主要特點  (一)從犯罪類型看,暴力、侵財型犯罪佔主體調研的青少年犯罪共涉及到九個罪名,其中聚眾鬥毆罪、尋釁滋事罪、故意傷害罪佔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44% ;搶劫罪、盜竊罪兩個侵財型罪名的犯罪數,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40% 。
  • 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筆者通過實際的公訴檢察實踐經驗以及對相關理論、調研進行查閱,對農村青少年的犯罪特點、犯罪成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一、農村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犯罪青少年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 淺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及對策
    但是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並且呈現出「四高一低」的趨勢,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歲年齡段強姦、故意傷害、殺人、尋釁滋事、搶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歲至25周歲年齡段盜竊、搶劫犯罪比例偏高;農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違法犯罪年齡偏低,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性。 由此可見,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成因及相應對策加以研究尤為重要。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位居刑事犯罪的首位,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認真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的和睦穩固、學校的寧靜、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筆者結合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法院近幾年來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律性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探尋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
  • 淺議新形勢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對策
    中國網10月8日訊(彭進高 通訊員袁小安)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預防未成年犯罪應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的對策。」對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 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析
    摘要:據研究調查: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在穩步增長,這為國家和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埋下隱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和諧,一個民族的未來,更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因此,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預防其犯罪,針對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從其原因入手,找出其中的核心問題,更好的對青少年犯罪進行防禦與矯正。本文主要是從什麼是青少年犯罪及其犯罪原因的探究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我國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國際社會列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無業人員及城市周邊地區人員居多,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夥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絡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
  •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網絡犯罪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於個體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種種矛盾和衝突,加上現實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容易發生偏差和扭曲,從而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及預防
    ,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對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現狀進行了調研,並對其特點進行了分析,針對特點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期對減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幫助。  一、青少年犯罪情況的現狀  目前,在基層法院中,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審理採取了指定審理的原則,河南洛陽市城市區內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統一指定由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法院審理。
  • 簡析青少年犯罪與預防
    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以及要採取的預防對策試作以下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一)從犯罪形式來看,共同犯罪、合夥作案多  這是由於青少年年齡小、感情脆弱、依附性強,容易形成「小團體」,容易互相影響,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識,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
  •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年齡時期,思想單純,識別能力低,經不起誘惑,容易被社會環境汙染,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日見增多,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社會問題。筆者對于都縣青少年犯罪做了初步的調研,以期對青少年犯罪預防提供參考。
  • 青少年犯罪現狀研究
    之所以做出如此的劃分,下限置於「六周歲」比較符合我國現階段青少年犯罪低齡化趨勢的特點,上限定為「二十五周歲」是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對共青團員的年齡限定做出的相關規定。基於實證調研的要求與規定,本文將研究對象鎖定為已滿十四周歲未滿二十五周歲的青少年。
  • 村幹部犯罪的特點、主要成因和治理對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的可支配資源進一步增多,如果不健全對村幹部權力的監督,並進行系統性治理,村幹部犯罪問題將進一步惡化。因此全面系統地分析村幹部犯罪及其原因,找準風險防控重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治理對策,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二、村幹部犯罪的主要特點德國犯罪學家施耐德曾經說過:「現代犯罪學的進步主要歸功於犯罪統計學和隱案研究。」
  • 強姦犯罪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共受理強姦案15件,涉及被告人16人,被害人15人,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找出此類犯罪的特點,分析其原因,尋找預防此類犯罪的對策,以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  一、犯罪特點  (一)被害人的特點  1、農村中的留守女童。2012年我院受理的強姦案件共涉及15名被害人,其中7名系未滿14周歲的幼女,佔46.6%。
  • 對青少年犯罪發展趨勢的調查及預防
    內容提要: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本文筆者結合所在法院近四年來所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有關對策。
  • 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分析
    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從網絡引發的犯罪,筆者試就從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原因,預防及對策談些粗淺意見,但願對青少年引起一些思考和啟發。  一、非健康觸網給青少年帶來的犯罪隱患現狀  網絡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據2009年CNNIC第24次調查數據,我國共有青少年網民1.67億人,佔網民總體的55.9%,其中未成年網民佔55.6%。
  • 家庭因素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及防治
    「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學校和社會的因素,還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⑵,且各個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形勢下表現不同。本文擬在當前社會遷徙發生比較普遍和頻繁這一形勢下,從家庭因素方面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 領導力不足的特點、影響、原因及對策
    領導力的不足困擾著許多中國企業,本文試圖對中國企業領導力的不足的特點、影響、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並提出的對策供大家參考。  一、中國企業領導力不足的顯著特點  中國企業領導力不足特點很多,最顯著的莫過於以下兩點。
  • 近年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告訴我們,究其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讓孩子走向犯罪的原因(1)青少年自身的特點生理上的快速成長和變化,如孩子的身體機能、激素、體格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心理和心態在這個時候都成長的特別慢,會產生各種矛盾的心理,容易變得煩躁易怒。青少年最大的一個特點和弊端就是衝動,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被情緒牽著走,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容易引起激情犯罪。沒有能力辨認是非、看清本質,青少年的分辨能力還很不完全,沒有辦法對社會上的人和事進行篩選和規避,進行模仿的情況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