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2020-12-11 正義網

  近年來,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社會人口的流動性增大增快,社會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愈來愈加明顯,其導致青少年通過對網絡、電視等媒體的機械模仿從而走上犯罪的機率也大大增加。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在案件數量上急劇增加,而且犯罪成員在案件總數中所佔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筆者通過實際的公訴檢察實踐經驗以及對相關理論、調研進行查閱,對農村青少年的犯罪特點、犯罪成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一、農村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犯罪青少年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青少年的犯罪當中,75%的青少年犯罪集中在農村或者是在城市務工的農村青少年,其中90%的犯罪青少年的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下。也就是說,在當前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中,這些農村青少年沒有接受完整的基本法律的學習,法制觀念淡薄,並且社會提供給這些青少年的發展空間相對單一,基本上都是社會一線的體力勞動崗位。

  (二)農村青少年犯罪多表現為享樂性、侵財性。在我國目前經濟轉型時期,不可避免的導致部分人收入差距的不均及貧富差距的加大。尤其是農村青少年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其貪圖一時的物質享受,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根據司法部門的統計結果顯示,當代青少年的犯罪以盜竊、故意傷害等傳統犯罪走向搶劫、搶奪、強姦、賣淫、販毒等形式,在這些犯罪類型中,侵財型的青少年犯罪佔所有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二。換句話說,農村青少年對金錢利益的追求成為其主要的犯罪動力。

  (三)「性」犯罪在農村青少年犯罪中佔據一定比例。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好奇心,對異性有著接近和接觸的欲望,情緒激動而又難以自控。尤其是農村青少年,由於對性知識的缺乏以及農村對性知識的羞恥感,很多農村青少年沒有得到有效的性知識引導,導致其「嘗試」各種「禁果」而走向犯罪。由於青少年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殊階段,社會各類媒體的不正當廣告宣傳,家庭學校教育的失職等原因,農村青少年接受了不恰當的性知識,為追求「性解放」,衝破「性束縛」,走上了性犯罪的道路。

  二、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造成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各種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但是綜合起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處於不成熟性、不穩定性,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影響他們的行為,使其產生畸形的思想,從而可能實施犯罪行為。尤其是農村青少年,其很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長時間的留守山區,導致其內心孤僻、自卑,當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的畸形行為就會爆發。而且青少年時期,是知識儲備、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際,很多事情都處於好奇狀態,自我意識增強,渴望獨立沒有自己的經濟能力,這種情形下極易導致他們侵財性的犯罪心理產生,待時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轉化成他們的行為,實施犯罪。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社會組織的最小細胞,家庭的穩定給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青少年的走上社會的首屬環境就是家庭,對其一生或許都有奠基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農村的富餘勞動力流向了工業、服務業領域,而往往留守在農村的都是婦女或者兒童。長期在外的務工者由於生活的需要,重新新家庭的可能性和機率大大增加。家庭結構的重新組合,常常又與家庭關係不和諧、家庭衝突、敵意以及攻擊性行為聯繫在一起,很容易導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根據某行政機關對全國16個省市區18個少管所6495名少年犯問卷抽樣調查顯示,26.6%的少年犯來自破碎家庭。一個家庭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遭到破壞時,子女的內心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形成一種反社會心理等情緒,引發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青少年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而且學校是我國目前相對正規、相對專業的教育模式。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模式也顯示出了其不可忽視的弊端。比如盲目的追求對「尖子生」的培養,忽視了對「後進生」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脫節;教育方式的保守落後;尤其是農村教育資源的嚴重落後,師資力量「少、差」等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等現象,導致青少年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尤其是基本的法治觀,從而讓他們視法律的不存在或者僥倖心理,陷入了「失足」的陷阱。

  (四)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環境為其每個成員平等的提供了生活環境,但是這種平等是不加選擇的選擇了其內部的成員。尤其是部分人崇尚金錢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不良價值取向,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社會根源。如果青少年長期生活在骯髒落後、犯罪頻發的社區環境中,就會逐漸形成與這種環境相適應的低下錯誤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為的發生奠定了基礎。有關資料顯示。有50%以上的犯罪青少年居住在社會環境混亂的社區(農村)中,且當地經常發生打架鬥毆、酗酒等不良行為;有25%以上的青少年罪犯的鄰居中有因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處理過的情況。因此在這種不良社會風氣和社區(農村)氣氛影響下,青少年容易產生犯罪心理,自毀青春。

  三、預防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一)構建綠色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引導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綠色穩定的家庭關係,讓青少年剛剛走入社會感受到陽光、正義。家長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摒棄一些傳統觀念,尊重青少年的成長選擇,正確、健康的引導青少年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家長要時刻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已建立穩定的家庭關係未提前,儘量給青少年樹立積極的榜樣,儘量注意培養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努力培養青少年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和人生志向。

  (二)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正面能量。學校教育在青少年的人生中佔據大多數的時間,尤其是在中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加之青少年時期輟學率相對較高,很多農村青少年沒有得到應有的學識教育和道德教育,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觀。農村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大學校教育力度,擺脫傳統的「尖子生」優惠思想和「後進生」就要挨打的教育理念,做好學校特有的社區矯正功能,讓青少年全面接受德智體美勞全面的均衡發展,採用各種形式的教育,防止農村青少年犯罪。

  (三)完善青少年司法預防和保護制度。與成年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尤其自己身生理和心理的特徵,青少年身心還處於不斷健全和穩定的狀態。因此,不論是在青少年犯罪預防的形式上,還是在青少年犯罪審理的過程中以及刑罰處罰的執行過程中,時刻堅持「處罰為輔、教育為主」的思想,讓青少年一個重新生活的機會。尤其是很多農村青少年都是因為一時的衝動或者是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的感染而「失足」,給他們改造的機會,同樣會給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社會要努力為青少年營造良好成長氛圍。各類社會媒體宣揚社會的真善美、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全社會開展紮實的「淨網」活動,讓一切圍繞在青少年身邊的各種價值導向、文化理念體現綠色、健康、環保,有條件的社區、農村適當的建立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有效排除化解青少年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共同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作者單位:河南省遂平縣人民檢察院)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位居刑事犯罪的首位,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認真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的和睦穩固、學校的寧靜、社會的穩定,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筆者結合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法院近幾年來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律性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探尋原因並提出預防對策。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 青少年個體結構的原因  1、青少年個體生理結構的變化  青春期最重要的生理特徵是身體發育急速進行和趨於完成,性成熟所產生的性差明確化和性本能發動。青春期標誌著人體發育進入高峰期:身高、體重、胸圍、骨骼明顯增長,肌肉日益發達,內臟器官及其功能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為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低齡化。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身心早熟,比二十世紀提前四至五年。根據鄒城法院近三年刑事案件的統計,14歲至16 歲的未成年罪犯佔青少年罪犯人數的12.24% 。  2.案件類型比較集中。
  • 何軍:淺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
    6起刑事案件涉及到留守兒童被操縱、唆使而違法犯罪的問題。  二、當前青少年犯罪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從內因來看,身體發育和主觀認識是主因一是生理結構變化。青春期是青少年身體急速發育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的體魄日益強壯,性別差異日漸明顯,生理需求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往往成為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原因。二是心理結構變化。
  • 簡析青少年犯罪與預防
    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以及要採取的預防對策試作以下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一)從犯罪形式來看,共同犯罪、合夥作案多  這是由於青少年年齡小、感情脆弱、依附性強,容易形成「小團體」,容易互相影響,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識,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
  • 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析
    摘要:據研究調查: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在穩步增長,這為國家和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埋下隱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和諧,一個民族的未來,更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因此,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預防其犯罪,針對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從其原因入手,找出其中的核心問題,更好的對青少年犯罪進行防禦與矯正。本文主要是從什麼是青少年犯罪及其犯罪原因的探究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 對青少年犯罪發展趨勢的調查及預防
    內容提要: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本文筆者結合所在法院近四年來所審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有關對策。
  • 「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治講座」進農村
    近日,于都縣法律援助中心走進銀坑鎮坪腦村開展「法援惠民生·扶貧奔小康」法律援助品牌活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治講座。講座會上,法律援助中心劉松林律師講解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知識,圍繞「青少年犯罪現狀」「青少年犯罪法律界定」以及「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內容,結合發生在村民身邊的青少年犯罪等案例,以案釋法,深入淺出地一一剖析,引導農村家長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
  •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年第5期要目
    概言之,在時間分布方面,青少年財產犯罪高發於傍晚與凌晨,季節性色彩不強;在空間分布方面,偏遠省份、城市內部的各個功能區以及城市近郊區是此類犯罪的高發地;在防範對策方面,通過借鑑美國城市青少年財產犯罪的防範對策,結合中美城市青少年財產犯罪時空分布規律,提出我國預防和治理相結合的防治對策。
  • 強姦犯罪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共受理強姦案15件,涉及被告人16人,被害人15人,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找出此類犯罪的特點,分析其原因,尋找預防此類犯罪的對策,以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  一、犯罪特點  (一)被害人的特點  1、農村中的留守女童。2012年我院受理的強姦案件共涉及15名被害人,其中7名系未滿14周歲的幼女,佔46.6%。
  •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年齡時期,思想單純,識別能力低,經不起誘惑,容易被社會環境汙染,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日見增多,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社會問題。筆者對于都縣青少年犯罪做了初步的調研,以期對青少年犯罪預防提供參考。
  • 2014國考申論範文:預防青少年犯罪
    【範文示例】 普及法制與德育觀念 預防農村青少年犯罪 近期關於農村15歲女孩夜會網友遭輪姦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實施犯罪的少年來自鄰村的均為「90」後的少年,這幾名少年其中兩個是輟學在家,其餘的是農忙時在家幫忙,其餘時間外出務工人員。
  • 淺議新形勢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對策
    中國網10月8日訊(彭進高 通訊員袁小安)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預防未成年犯罪應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的對策。」對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 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分析
    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從網絡引發的犯罪,筆者試就從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原因,預防及對策談些粗淺意見,但願對青少年引起一些思考和啟發。  一、非健康觸網給青少年帶來的犯罪隱患現狀  網絡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據2009年CNNIC第24次調查數據,我國共有青少年網民1.67億人,佔網民總體的55.9%,其中未成年網民佔55.6%。
  • 吳傑:淺談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來安縣院偵監科在辦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和青少年維權工作的過程中,特別慎重,也特別注重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而感到惋惜,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呢?經過在辦理該類案件和青少年維權工作過程中的分析總結和深入調查和研究,筆者得出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一些原因,並就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 關於預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議
    部分青少年由於有著共同的一面,於是互相穿針引線糾集在一起,講「江湖俠義」、「哥們兒義氣」,只要有人提議就附和,一個個盲目跟從蹈入犯罪,成立犯罪幫派或團夥。三是從犯罪地域上看,以城市為主,並向農村蔓延。部分農村青少年的物質匱乏使他們對金錢和物質的欲望過於膨脹,所以紛紛流入城市,看見別人富足的生活心理失衡,從而走上犯罪道路。而這部分青少年對農村和城市邊緣環境都很熟悉,當他們經常在城市作案,感到不安全時,部分青少年又把視線轉入農村。四是從犯罪年齡上看,犯罪年齡逐漸趨向低齡化。
  • 淺議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及對策
    但是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並且呈現出「四高一低」的趨勢,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歲年齡段強姦、故意傷害、殺人、尋釁滋事、搶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歲至25周歲年齡段盜竊、搶劫犯罪比例偏高;農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違法犯罪年齡偏低,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性。 由此可見,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成因及相應對策加以研究尤為重要。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青少年犯罪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網絡與青少年犯罪之間的關係正在日益密切  繼父母離異、毒品、電子遊戲等引發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後,網絡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劑作用正在成為不爭的事實。
  • 青少年犯罪預防制度的探究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犯罪及其預防的有關情況,煙臺大學法學院法護青春實踐隊成員於2020年8月6日前往山東省第一中學、濟寧市金鄉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三處地點進行了調研。 在山東第一中學的校園正中央,擺著數塊告示牌,其內容包括「共同戰疫」「遠離校園暴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
  •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任重道遠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任重道遠 2020-10-11 04:09:25 來源:法治日報 作者:嶽川 責任編輯: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