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旁聽只是稱謂 優勝劣汰才是生活法則 |
搜狐娛樂訊 不同的學習身份,共同的美麗期許;一樣的頂級校園,相同的多彩課堂;無差別的嚴苛制度,共同的不懈奮鬥。《一年級》,雖兵分正式生和旁聽生兩路隊伍,卻每每都以「一起出發」的態度攜手前行。
一起接受明星教師和學院教師的和藹和嚴厲,一起面對「百般刁難」的各種專業課程,一起承受奇葩「甄別制度」的優勝劣汰。平等,不僅是共享的學習態度和公平的生活態度,更是《一年級》的教師和學員們勇於用真實的自我詮釋演藝之路的向上姿態。
資源共享,開啟夢想新通路
對於表演愛好者而言,一年一度的「藝考」、爾冬陞《我是路人甲》,一個科班學習、一個「全靠熬」是進入演藝圈的兩條不同的路。但是,無論對哪部分人而言,倘若能能進入高等藝術院校接受專業學習無疑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而在湖南衛視聯合上海戲劇學院打造的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大學季中,節目創新地推出了「旁聽生計劃」。正是有了「旁聽生」這一特殊分類,8位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表演愛好者」成為第一批沒有經過傳統藝考就可以地進入中國頂尖藝術學府——上海戲劇學院接受專業學習的學生。
正因如此,8位旁聽生可以和上戲正式學生一樣,使用上戲優質的軟硬體資源,接受上戲專業立體的技能培訓。也有機會觀摩到明星老師佟大為和黃志忠在課堂上以假亂真的「體驗式教學」。甚至在最新一期節目中,他們還近距離接受到著名演員趙薇、胡軍等大咖的親身指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無疑是萬幸!如果說,在傳統藝考制下,門檻相對更低的「旁聽生計劃」給懷揣夢想的人多打開了一扇門,那麼《一年級》大情懷的「資源共享」更是讓夢想東風有機會吹進了這條新的通路裡。教育公平,任重道遠,但已始於足下。
一視同仁,打磨青春稜角
一面自信與實力兼具的「正式生」,一面是沒有接受專業訓練頗有自卑感的「旁聽生,讓分屬不同隊伍的新生感受到相同的對待,不僅是對明星教師和上戲教師需要面對的難題,更是對《一年級》節目精神的巨大考驗。以「一視同仁」為教學和培養原則,用無差別的態度面對兩個有差別的群體,正是《一年級》對新生的真實態度。
「一視同仁」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教學,也體現在老師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人生觀念上。,胡軍、黃志忠之所以要為遲到男學生定下砸化妝品的「奇葩」規則;面對袁雨萱職業體驗中的心不在焉,劉芸老師差一點就做出扇學生耳光的「出格事」;面對佟夢實、宋妍霏、葛洧吟「感情用事」下的集體「罷工」,性格開朗的袁姍姍大動肝火……其實不都是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嗎?青春就是一束帶刺的玫瑰,每個年輕人身上滿是稜角,只有一視同仁讓他們「痛了」、「傷了」、經歷過,才能真正磨平最扎人的稜角。
共同「甄別」,接軌真實社會
「甄別」制度源自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大教學傳統,制度雖殘酷,但卻成為激勵新生們刻苦奮進的絕佳「武器」。「學霸」高旻睿為幫助旁聽生邢菲度過難關,自願缺考,被殘酷降級為「旁聽生」,深陷「轉正」危機。參與爾冬陞導演的電影《我是路人甲》並擔任男主角的「旁聽生」萬國鵬,在與呂紹聰的比拼中慘遭淘汰,最終不得不含淚離開《一年級》。優勝劣汰,是《一年級》裡的不變法則。
正因為這種公平的法則,正式生葛洧吟和旁聽生宋妍霏的「紫霞仙子」之爭,完全以觀眾對二人歌唱表演的投票評價為最終評判標準;佟夢實和高旻睿臨時的角色互換,全憑表演者的表演態度和投入狀態。從象牙塔到社會,其實「甄別」一直都在繼續,「正式」和「旁聽」只是稱謂,「經驗」和「空白」也只是先來後到的簡單問題,優勝劣汰、勝者為王才是生活的法則,而用實力和努力說話,才是這是藝術的追求。
平等,歷來是和諧的關鍵。《一年級》正在用行動證明,以平等為原則,青春才有最自信和最驕傲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