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建成
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1989萬人,教職工150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通過名校巡禮、名師訪談、對話名校長系列主題活動,從濟南啟動,16個地市巡禮,充分展現各地市各高校的發展歷程,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積極打造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點。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後,將「圍繞總結示範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噹噹的教育宣傳品牌。
化學反應是化學這一學科的核心,就像教書育人是老師這一職業的核心。
初見劉翠老師,她爽朗的笑容與平易近人的性格,很快就拉進了我們彼此間的距離。透過她的講述,我們也確實看到了一名帶領學生徜徉在化學世界中的好老師。
她是一位平凡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二十六年,期間培養了不計其數的學生;她又是一位不凡的老師,獲得的多項榮譽稱號,證明了她的實力以及教書育人的成功。
二十六年間,從學生口中的「翠姐」到「翠姨」,雖然稱謂變了,但她一顆教書育人的初心卻未曾改變。
高中有一句流行語:「物理難,化學煩,數學的公式背不完。」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化學這門學科的性質,既要學生有紮實的基礎,又要在做題時能夠靈活變通。
劉翠與化學結緣,始於初三。那時,她剛剛接觸到這門神奇的學科,便被深深吸引,主動要求當化學課代表。就這樣,她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想來,之後成為化學老師仿佛也是從那時就埋下了種子。
如果說化學是她興趣使然,那當老師便是她從小以來的夢想。
「我小時候經常聽爸爸給我講他上學時候的事情,當時他學習成績始終在班級裡名列前茅,老師們都覺得他是考大學的好苗子,但因為爺爺奶奶家很窮,爸爸作為家裡的長子,又要肩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不得不輟學。」回憶起自己父親早年的經歷,劉翠言語中還是透露出了惋惜。
彼時,她內心已經萌發出要當一名老師的想法。「我小的時候聽媽媽唱過《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歌,我被裡面的歌詞深深吸引住了,當時就有了要當老師的想法。」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劉翠的所有志願全部都填寫了師範類院校。
因緣巧合之下,她最終被曲阜師範大學錄取。在這裡,劉翠不僅學到了更多教書育人的知識,同時她在化學領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向著夢想又近了一步。
在曲師大深造期間,劉翠還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同樣對化學感興趣的李峰。在後續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伉儷情深。
1994年,劉翠剛剛大學畢業。初入教壇的她,在心裡給自己提了一個要求:每節課都必須脫稿,要努力保持課堂教學的流暢。
淄博七中是劉翠教學生涯的第一站,也是劉翠將興趣變為職業的起步。在這裡工作的一年,劉翠成長了很多,學校領導對她的成長十分關注。時任淄博七中校長曾這樣評價劉翠:「你是到目前為止,我見過最有潛力的一個老師。」
一年後,劉翠來到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繼續自己的教師工作。剛入職,劉翠在曲師大附中就承擔了4個初三班的化學課。在劉翠看來,這段在曲師大附中執教的歲月,讓她成長得非常快。
「我在曲師大附中工作的第三年,第一次講化學反應原理中的等效平衡。下課之後,好多學生圍了上來,苦悶的表情讓我心裡很痛,明明我已經很努力的說清楚了,為什麼學生還不明白?是不是我水平有問題啊?」
帶著這樣的疑問,劉翠開始反覆琢磨自己的教學方式。第二天再來上課的時候,劉翠拋棄了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轉而採用畫圖的方式。就這樣一來二去,學生們終於理解了什麼是等效平衡。
「我在反覆琢磨的過程中,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教師想要學生理解自己講的內容,首先自己就要多思多想。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用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正是這種不斷思考的精神,推動劉翠在化學教學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她先後被評為學校、曲阜市、濟寧市和曲師大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並獲得曲阜市和濟寧市教學能手,2003年又成為山東省教學能手;2004年高考劉翠所帶的班級獲濟寧市理綜類第一名。
後來,劉翠來到青島三十九中,繼續為培養祖國棟梁貢獻力量。「對我而言,只要站到講臺上,一切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我就是為那片並不寬闊的三尺講臺而生。」劉翠語帶堅定的說道。
在三十九中任教期間,劉翠始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她悉心研究學生生涯規劃發展,帶頭成立生涯規劃研究室和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由她親自擔任學生發展指導中心負責人,在指導學生自我認知、學業選修、專業報考,以及在全員導師制以及學生綜合評價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大量工作。作為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負責人,劉翠老師促成了青島39中與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籤訂聯合育人協議,藉助高校資源,對學生進行專業和職業的引領;2017年組織編寫了高中生涯規劃校本教材並投入使用;組織設計、規劃實施了生涯規劃課程、講座、學長制以及全員育人導師制,分年級進行的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實施和指導講座、「學長學姐對你說」欄目以及導師制在學校的全面實施,為學生們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
由於教書育人成果顯著,劉翠先後二十餘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師德標兵,2017年當選青島市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2018年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青島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青島市工人先鋒,是全校師生的楷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劉老師不斷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近3年在校內外進行義務宣講,講黨課、做報告共19次,充分發揮了優秀黨員教師的榜樣作用。中國化學會為了表彰化學優秀人才培養方面的突出成績,設立化學基礎教育獎,2018年劉翠老師獲此殊榮(全國共5人獲獎)。
在青島三十九中任教期間,劉翠成為正高級教師、青島大學碩士生導師、青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一項項榮譽稱號的獲得,都證明了她自身的實力與在教師育人方面的成功。
她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青島拔尖人才、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青島名師等榮譽稱號,並主持完成省級課題2項,出版專著《我的教育夢》1部,榮獲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眾所周知,青島三十九中以海洋特色教育享譽全國,劉翠便是走在學校海洋特色教育課程開發最前沿的先鋒。她積極參與學校海洋教育特色課程的研究,並努力開發課內外海洋課程資源,學校開創了「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實踐性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結構,得到了課程專家的高度評價,課程實施成果被學生和家長充分認可。多年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讓劉翠老師的德育一體化教學研究走在全國的前列。
對於自己近30年積累的教學經驗與創新成果,劉翠總是傾囊相授。2018年,她曾為化學國培學員開設展示課,並先後到貴州安順、青海海北州、王舍中學、黃島二中等地送課20節,還曾經開設講座16場,充分發揮了名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將名師的風採展現在全國舞臺上。
二十六載默默耕耘,劉翠從教師的本職出發,憑藉一顆初心以及對於學術的熱愛,在教壇上、在人生中演繹出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究竟該如何定義「好老師」?相信一百個人心中會有一百種答案。當我們與劉翠老師進行深入交流後發現,一名好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
大學畢業,劉翠其實有很多的就業選擇,但她最終堅守初心,選擇成為一名老師。彼時,她的同學與朋友都在調侃她畢業之後,又做了「孩子王」。
「我剛來三十九中的時候,學生們都叫我『翠姐』,現在都叫我『翠姨』,感覺自己已經不年輕了。」劉翠在回憶學生為她起的愛稱時,開玩笑似的說道。事實上,不管是「翠姐」還是「翠姨」,都體現出了學生對劉翠老師的認可,畢竟只有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更多地接近孩子們,才能有如此親近的愛稱。
剛來三十九中的時候,劉翠住在勝利橋附近,每天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三十九中。當時,她的孩子在大學路小學讀書。每天上班之前,劉翠都要先把孩子送到學校,再去上班。
以身作則的劉翠,每天都會5點左右起床,提前準備好早餐並收拾好家務,然後趕在學生到校之前進入班級。到了班級之後,劉翠會仔細檢查教室的衛生,發現不乾淨的地方,也會自己去打掃。「教育學生還是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
劉翠的率先垂範、愛崗敬業同樣影響著她的學生。「我晚自習期間在休息區給學生們答疑解惑,問題最多的時候從晚上6點半到9點40都不斷有學生來問我問題,這期間我幾乎離不開座位。但突然一瞬間,我發現桌子上多了一杯水,原來是有學生看我坐的時間太久,而且沒有時間喝水,就趕快給我接上一杯水,讓我喝點水休息一下。」
「還有一次,我的一位學生問我什麼時候退休。當時我還以為是學生們嫌我老了,還有點失落。後來那位學生說,自己只是覺得劉老師工作太多太累了。」對於學生直白樸素的關心,劉翠十分感動。在她看來,自己教的這批孩子終於長大了。
疫情期間,各高中都採取了封閉措施,劉翠所在的青島三十九中同樣如此,第一階段他們一共封閉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可能從未有過這麼長離家時間的孩子們來說,班主任、老師就是陪伴他們最親的人。對劉翠來說,為了確保學生在校封閉期間的安全,每天24小時除回宿舍睡覺時間外,其餘時間都會和學生待在一起。有的時候,遇到心理壓力太大的學生,劉翠也會通過傾聽學生內心的生硬或幫忙預約心理老師的方式,幫助學生排解壓力。
嚴厲卻不乏溫柔,嚴格卻不失人情。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劉翠如同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一般,幫助學生成長。正如化學反應是化學這門學科的核心,一而往之、披星戴月的堅守與付出,這或許就是劉翠對於「齊魯名師」身份,最好的一種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