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老師開啟軟陶藝術文創之路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近日,新華書店眾晟萬達店的展柜上出現了一組組可愛的軟陶小泥人,惟妙惟肖的動作神態,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賞。據了解,這些有趣的軟陶作品全部出自龍山學校「妮印文創」社團,而手把手指導學生們製作小泥人的老師就是楊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把個人愛好做成小事業的美術老師。

從小喜愛泥塑創作 開設社團指導學生

今年35歲的楊芬老家位於四川,2007年,她與丈夫結婚,成為了一名上虞媳婦。採訪中,性格有些靦腆的楊芬有些不善言辭,笑起來的時候會露出可愛的小虎牙。她說自己小時候就特別喜歡泥塑課,記得那會兒曾製作過一把小泥壺,被老師表揚後就一直放在班級裡展示。

從師範專業畢業後,楊芬如願地成為了一名老師,有一天,她看到一位同事正在做軟陶,幾件有趣的作品立即喚起了她小時候的泥塑夢。楊芬說:「軟陶泥又叫彩陶,也稱為燒烤粘土,看似橡皮泥,實質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人工合成陶土,是比較專業的雕塑材料。我第一次真正接觸軟陶應該是在2009年,最初是被它鮮豔的顏色所吸引,發現可以捏制各種小泥人,特別好玩。後來就買了很多的材料,一有空就喜歡坐下來捏捏泥巴,還經常帶著女兒一起玩,既滿足了興趣愛好,也增進了親子互動。」

2014年,楊芬入職中塘學校,恰巧當時學校準備開設社團課,需要每位老師結合個人特長組建學生社團。於是,楊芬就開設了一門與軟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不需要燒制的粘土課。「主要是粘土取材方便,學生學起來也更容易上手。我從網上找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邊學邊做,因為喜歡,一點也不覺得麻煩。」

就這樣,楊芬開始手把手教學生製作粘土,還帶動了不少身邊的老師也參與其中。一學期後,一個個造型可愛,趣味十足的粘土作品驚豔亮相。而粘土社團也一下子成了校園裡的「香餑餑」,還被評為「區優秀社團」。2018年,學校在上百·萬和城舉辦「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學生藝術作品拍賣會,期間,社團出品的以青瓷為底的半浮雕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以1800元的高價拔得整場拍賣會的頭籌。

學習彩塑提升技藝 培養興趣助力成長

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2018年暑假,楊芬一個人背包去了安徽宣城,向皖南彩塑非遺傳承人甄銘傑老師學習傳統泥塑人物製作技藝。在為期一個多月的進修期間,她學習了敦煌飛天、嫦娥奔月、李白醉酒、黛玉葬花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塑造,常常忙到半夜一兩點才歇手。「這些手工做起來比較費時費力,但經過老師的指導,我對人體結構的把握,面部表情的塑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最明顯的就是做出來的作品更加立體、豐滿,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

2019年8月,楊芬成為了龍山學校的一名美術老師,9月底,「妮印文創」社團正式成立。作為一所新居民子女學校,龍山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校結合學生特點,開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依託社團課程幫助學生發掘個人特長,培養興趣愛好。

雖然一個可愛的軟陶作品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揉土、造型、配色、烘烤,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於是,在上好專業課的同時,楊芬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安排社團課程內容,從泥塑起源、發展歷史,到基本技法、上手實操,每一堂課都認真準備,而她的默默付出也收穫了學生、家長的肯定。

去年9月,一名性格內向的女生報名參加了「妮印文創」社團,讓老師和家長都沒想到的是,這個平時看起來沉默寡言的孩子仿佛找到了屬於她的一片新天地。「每次上社團課,這個孩子的臉上都會展露笑顏,做出來的軟陶作品也非常漂亮,她偷偷告訴我,以後想報考美術專業。這學期,因為身體的關係,她要休學在家,前兩天她媽媽專程來學校請假,也被孩子的軟陶作品驚呆了。」楊芬說,她很開心「妮印社團」能讓孩子培養自己興趣,幫助他們找到未來的路。

結合上虞傳統文化 開啟軟陶文創之路

隨著社團課程的有序推進,學生們的作品越來越多,每次參展,總能引來許多人的嘖嘖稱讚。緊接著,「妮印社團」又接到了風情街文創館的「訂單」,楊芬和學生們第一次聯手製作了一組 「梁祝文化」的系列軟陶作品,一經展出,效果驚豔。而這些肯定的聲音也給了楊芬和社團的學生們更多的信心。

「最開始,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泥塑製作方法教授給學生,讓他們邊玩邊學,長點本領。但後來,我發現,泥塑的魅力不僅限於此,學生們喜歡上社團課,他們認真地製作每一件作品,反覆搓揉、捏制、打磨,這股執著勁兒讓我特別感動。」楊芬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開始思考如何將上虞元素和傳統文化融入泥塑製作,讓學生們的軟陶作品更有價值,更具內涵。

於是,這學期一開始,楊芬就帶領「妮印社團」的學生們製作了許多可愛的「四季仙果」叫賣村姑和經典的傳統戲曲人物,並在新華書店眾晟萬達店集中愛心出售,義賣所得的款項還將捐贈給學校裡的貧困學生。「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學生們不僅用作品傳遞了愛,也獻出了屬於他們的那份愛心。」楊芬說,讓她特別開心的是現在已經有上虞的文化公司聯繫學校,希望「妮印社團」能幫忙製作「東山文化」的系列軟陶作品。

「雖然我的老家不在上虞,但我很喜歡這座賦有包容性的城市,也特別感謝學校讓我有機會創辦『妮印社團』,帶著這些喜愛泥塑的孩子,學習傳承泥塑技藝,開啟軟陶文創之路。如果將來有機會,我也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小工作室,結合上虞的傳統文化,打造孝女曹娥、梁祝化蝶、白馬春暉、虞舜傳說等一系列軟陶文創作品,把愛好做成小事業。」楊芬憧憬著。

相關焦點

  • 原創-數學老師王秀雯跨界引領軟陶手工藝術新活力
    王秀雯老師給人的觀感很精緻,是一個追求藝術的魅力女子,當她還是一名數學老師的時候,因為從小對美術手工特別有興趣,所以每年趁著假期各地遊學提升藝術品質。瞬間吸引了在校老師學生以及校領導和市教育局領導的關注,一時間成為了雲南美術手工軟陶藝術課堂的帶頭人,又經過層層選拔入選雲南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特色工作室。
  • 聊城秦善明發揚民俗文化 用軟陶創造藝術人生
    在聊城,有一位名叫秦善明的泥塑愛好者,他將新型的軟陶材料與傳統的泥塑製作工藝相結合,創作出古樸典雅並帶有濃鬱的鄉土氣息的作品,開闢出了一條獨特的藝術之路。  偶然與軟陶結緣 創作靈感得以激發  秦善明從小就喜歡畫畫,對美術領域始終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熱情。
  • 淄博女大學生創辦藝術工作室 小軟陶成就大夢想
    ,為她的藝術工作室在國慶節開業準備著。兩個多月前,在淄博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幫助下,她的藝術工作室正式成立雖然有創業的艱辛,但是王枝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10月1日,一上午時間,小蝦米藝術工作室迎來了不少諮詢參觀的顧客。為了慶祝開業,進店的顧客獲贈軟陶香水瓶或項鍊一個。工作室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用軟陶做成的藝術品,有可愛的小動物,也有逼真的人物塑像,它們無一不體現出作者精湛的技藝與細膩的表現力,前來參觀的顧客讚嘆不已。
  • 原創-軟陶手工藝術裡的「道德經」
    龍行天下-大地軟陶液體軟陶壁畫讀道德經而來的感悟一樣通用在我們的軟陶藝術裡。無論是參加個人團體的美術藝術活動,我們拿出最頂級的作品,人來人往嘆為觀止,但是也好像差點意境,總覺得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他的誕生絢麗的展現,給觀者給後進者無窮無盡的感悟
  • 優秀STEAM教育案例:「軟陶藝術」拓展課程
    「軟陶藝術」作為STEAM領域中「ART(藝術)」的一員,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基於STEAM學習理念開展「軟陶藝術」教學非常有意義。將這樣兩門課程與「軟陶藝術」整合,可以幫助我們創設更多樣化的素材。 【案例2】「STEAM軟陶藝術」拓展性課程:《找果子的刺蝟——續集》
  • 寶安區羅租小學 軟陶創作自帶魔力 藝術生活灑滿校園
    將花卉與陶瓷、金屬、玻璃、木材、石頭、繩索等材質相結合,學生們製作的創意花卉、裝飾品和生活用品充滿奇思妙想,令人讚不絕口……在寶安區石巖街道羅租小學,製作軟陶花卉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特色。在開展軟陶藝術教學實踐後,眾多學生積極參與,創作出許多優秀軟陶作品並參加各種美術比賽及展示。
  • 美術老師如何開設軟陶手工製作一盆仿真桃蛋
    關於軟陶的起源發展,關於軟陶的十大科目分類前面都有跟大家分享,今天我們詳細的分析一節課來講講軟陶進入休閒美術課堂的效果。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樣品,提前一周開始發布授課安排群或者朋友圈以及釘釘等平臺通知,確定當天報導學生。
  • 美術軟陶黏土設計網絡課程【師資培訓課程】
    大地軟陶手工黏土網絡課程系列【美術教育設計課程】招生簡章【第二期20課時】
  • 五彩軟陶捏出童心
    其中,「創意美術」課程,由於形式多樣,也同樣受到家長青睞,孩子更是喜歡,美術老師為了使課程更加吸引孩子,同時增加課程的豐富性,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軟陶課程的內容,一方面試試看孩子對這種類型課程的興趣感,另外也為下學期能否開設軟陶課程做下試驗性工作。
  • 視頻教學-軟陶雜色土技法
    關註上方藍色小字 學習免費軟陶技法大地軟陶專業品質二十三年  陪你一起享受治癒系軟陶藝術交流QQ群50304578
  • 高世名:立足藝術教育 開啟浙江美術新篇章
    「作為一所專業院校,藝術院校教育的目的當然是培養藝術家,但我們還有一個前設性的任務,就是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全面發展的人。」高世名說,「92年前,蔡元培先生的開學講話中說,要以『愛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他給國立藝術院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以美術之教育開啟人心、完成人格——破人我之見,去利害得失。
  • 趙春香:將軟陶美育進行到底
    她總結出一套「生態式教學法」,讓忙碌的都市白領在做軟陶的過程中,體驗神奇的心靈之旅;她潛心研究,將軟陶從不登大雅之堂的兒童手工課,上升為一門藝術。她創辦的「創藝無限」如今已經成為軟陶藝術行業的「黃埔軍校」,一批又一批愛好者走了進來,又從這裡將它帶往更遠的地方。
  • 拜訪生態軟陶藝術教育法創始人趙春香
    匠者互訪之:拜訪生態軟陶藝術教育法創始人趙春香十一假期的第五天下午,站在南鑼鼓巷裡自然就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 城陽市民自學軟陶藝術練就一雙巧手
    董博言捏的自己和妻子的軟陶形象。   手持五顏六色的軟陶泥,幾個小時就能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這是西元莊社區居民董博言自學的「軟陶」手藝。今年31歲的他早在十幾年前就嘗試捏「面人」,後來慢慢自學並痴迷上「軟陶」藝術。董博言說,他現在可以給任何物體做「軟陶」造型,他希望周圍有更多人分享陶塑帶來的快樂。
  • 有趣的軟陶課——軟陶教學與研究工作室
    2017年3月17日、31日,來自龍崗區各學校近五十位美術老師歡聚在軟陶教學與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李春霞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有趣的軟陶課。
  • 大地軟陶關於各地兒童軟陶黏土招生培訓方案解析【一】
    可以給與他們更多是自由空間 他們有更多的自我中心思想 甚至會反駁老師給與的作業在審美和手工製作上還處在一種自我記憶的空間階段,喜歡增加老師給與作品的自我完整話,這個時候老師不要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指揮允許孩子們在主題不偏差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觀點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對孩子要求也不高,甚至有一種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心態但是我們軟陶老師不能抱著這個思想
  • 知名臺灣雕塑家美術家林金龍老師藝術之路
    於是我決定報考大學的美術系,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我的恩師也是我的啟蒙老師,許文融教授,他現在也是北京大學的客座教授,我以美術高分考上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的是雕塑系,畢業的時候,成績很優異,所以學校就推薦我可以保送到法國巴黎藝術學院深造,但是因為家境實在貧寒,也就放棄了這一次學習的機會!
  • 專業軟陶手工材料和免烤軟陶材料區別
    首先我們先把軟陶和免烤軟陶做一個系統詳細的對比,也收集了一些大家的感受。對於軟陶的認知各有不同,有幾個版本。1994年臺灣的說法一般指軟陶起源於德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是一種國際粘土。最初統稱麵包土,1992年由臺灣老師帶入中國內地。
  • 想玩軟陶手工黏土沒有烤箱?禁止用水蒸煮這麼烤特別便宜又簡單!
    軟陶為什麼不能用水煮不能用鍋蒸?軟陶是一種國際低溫黏土,雖然是低溫但是想成功定型必須達到表面110··160度之間,通常參考溫度130度左右。開水的沸騰點是100度,達不到軟陶材料定型保護的要求,所以用水蒸煮是行不通的。
  • 如何能夠玩好軟陶,一個過來人給你點經驗
    想要把軟陶泥玩出點名堂其實需要以下幾點,這是我玩軟陶這麼多年總結的經驗。1、探究。我們在日常中肯定會遇上一些好的軟陶作品,當我們遇上一個好的作品,大家應該是去探究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不是這是怎麼做出來的。思路,思路真的很重要。當我們把握了藝術的脈搏,那就是你真正走進藝術殿堂的時候。2、對瑕疵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