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如果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合作:Xiaofu_Lu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金融市場狂飆突進,美國股票市場一路上漲,但是實體經濟慘澹,出現了新的名詞,」K 型「經濟復甦。
K 型復甦的曲線,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上端顯然是金融市場,一路上漲;下端是實體經濟,一路下跌,兩者是完全分開的走勢。
股市熱,經濟冷,嚴重不均衡
當前經濟呈現」K 型「趨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3 月底以來,美國股市猛烈的漲勢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
美股雖然飆升到新高,但美國第二季GDP 卻萎縮32.9%,創下史上最慘跌幅,儘管失業率下降,但成千上萬的小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倒閉,低收入家庭仍深陷經濟困局。
低收入者、藍領階級和無法遠端網絡工作的普通勞工,受到的打擊最大。反觀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股價,卻創下歷史新高。
因此市場在爭論,經濟究竟是」V 型「、」U 型「或」W 型「復甦時,也開始將」K 型「復甦,也列入較大的可能性趨勢之一。
美國眾議員James Clyburn 表示,經濟學家警告過,美國經濟並不是在迎接V 型復甦,而是面臨更不平等的K 型復甦,也就是富人能夠迅速恢復至疫情前的富有,而低收入家庭則陷入更深的經濟窘境。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分析師認為,新冠疫情期間社會快速的轉型與發展,也導致不平等現象加劇。
經濟增長不平衡現象加劇,市場越來越擔憂,經濟呈現兩極化的」K 型「復甦,會進一步擴大美國貧富差距問題。
股市狂熱,已經不能反映經濟基本面
金融市場的財富嚴重不平衡,根據調查結果,市場中52% 股票和共同基金,是由收入最高的1% 人擁有,這個數據相當令人震驚。加劇經濟之間的貧富差距。
▲市場中52% 股票和共同基金由收入最高的1% 人持有的走勢
由於今年美股飆升,絕大多數是因為少數幾支科技股暴漲的緣故,微軟、蘋果今年對道瓊指數的貢獻,遠大於該指數中其他27 只成份股。
觀察標普500 指數成分股企業,超過25% 企業的股價,仍比歷史高點低了至少50%。平均而言,標普500 成分股股價,仍比巔峰低了28.4%。贏家和輸家之間的龐大差距,意味著股市也在呈現」K 型反彈「。
專家說:」K 型復甦劃分出貧富界線,致富的是那些在疫情中景氣大好的領域。「今年來標普500 指數所有產業中,只有三類股票表現超越大盤,科技股以27% 漲幅領先,非必須消費品類股以23% 漲幅,緊追在後。
但消費類股之所以有亮麗漲幅,幾乎要歸功於一家企業:亞馬遜。
奧妙在於,亞馬遜被歸類於消費股,不是科技股。
▲亞馬遜老闆貝索斯。
這家電商巨頭今年來累計上漲78%,為非必須消費品類股貢獻43%漲幅。亞馬遜大漲,一口氣抵銷其他消費性企業的頹勢,例如今年來下跌至少40%的「嘉年華遊輪」和服裝品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都飽受疫情衝擊。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專家 說:」人們太習慣從單一角度談論股市,從整體數字上談論股市。由於市場集中,當我們說某類股上漲或下跌,說的其實是特別突出的極少數股票。「
幾個少數公司股價表現,左右了股市大盤,股市總體表現依然受制於少數幾家大公司,」大型科技公司「必須繼續有好表現,股市才會上漲。
蘋果、微軟、亞馬遜、 GOOGL、臉書,是標普500指數前五大公司,這五檔股票都在8月改寫股價新高,標普指數3月底至今,表現超過四分之一漲幅,都來自這五家。
科技五巨頭的市值,合計已經超過7萬億美元。蘋果市值飛越2萬億美元大關後,甚至比標普500排名在後面三分之一企業的總市值,還要高。
對比一下,2019財年美國的GDP總量約為21.22萬億美元,科技五巨頭的股票市值,已經相當於美國經濟的1/3,蘋果一家的市值,已經相當於美國經濟的10%。
相當恐怖的數據。
金融專家認為,」美國市場上出現新名字,K 型經濟復甦,是金融危機期間所呈現的特殊經濟現象,體現了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