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受理金融借款合同和信用卡糾紛案件23批次241件,涉同一家銀行金融案件同一天立案、一次性開庭、集中判決,「立案——宣判」僅20餘天,「開庭——判決」僅1-2天……這是成都市新都區法院推動金融審判改革取得的成果。
自2019年以來,新都區法院為積極助推該區綠色金融產業功能區建設,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法治軟環境,在內設機構改革的前提下專門設置金融審判庭,提出綠色金融審判改革理念,著力在對外聯絡、專業審判、綠色服務上下功夫,奏響金融審判「最強音」,高質量高效率審理相關金融糾紛案件,有力維護本地金融穩定,為各類投資興業的涉訴市場主體提供便利寬鬆的訴訟環境。
常態「會談交流」點對點。定期到各金融機構開展座談會、研討會,暢通雙向反饋溝通路徑。針對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或審理過程中發現的諸多不規範問題,定期提出補漏洞、防風險的司法建議。2019年以來,走訪銀企業、召開座談會20餘場次,向相關金融機構發送司法建議3條。
建立「微信群聊」隨時聯。依託微信群,及時向轄區內各銀行負責人及風控法務人員推送四川微法院操作攻略、「公道互聯」在線庭審APP安裝方式、智慧庭審操作手冊(當事人端)等信息,讓各銀行金融機構快速掌握網上立案、線上遞收材料和參與在線庭審及調解等方面操作方法。
開展「法治宣傳」定期講。到銀企講授金融案件訴訟前及訴訟中常見風險點等法律知識10次,規範信貸等金融業務開展,提升金融風險防範水平。發布《2016—2018年度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審判白皮書》,通報近年來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案件基本情況,靶向分析審理中發現的問題和潛在風險。
審判團隊精細化。打造以員額法官為核心的「1+1+N」審判團隊,細化法官、法官助理及書記員的職責,強調法官的指導和管理角色,以及團隊之間的分工負責、互相協作。實行簡案快審、難案專審,對大批量金融案件,圍繞「快」字做文章,以「示範訴訟+」模式快速化解糾紛;對難案,圍繞「專」字做文章,確定專門法官進行專業化審理。
審理流程規範化。採取金融案件要素審理方式,制定《要素式審判工作指引》、推行要素式庭審筆錄,要求各金融案件審判團隊積極運用,並制定案件要素表在轄區涉訴銀行適用,極大縮短審理周期。
裁判文書模板化。制定《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案件實施規則》《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實施規則》,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印發《送達地址及合意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確認書》等常用的程序性文書模板20餘份,優化司法資源配置。
線上訴服「不打烊」。充分利用四川移動微法院和成都法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等各類線上訴訟服務平臺,進行金融案件網上立案、網上繳費、材料收轉、訴前調解等線上功能。選取1個審判執行團隊,實現立案到執行全流程、訴訟服務全覆蓋、法治宣傳全方位、社會團體全連結線上功能。
雲端庭審「不出戶」。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安裝調試具有網上開庭和網上調解功能的設備軟體,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參加庭審活動。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借力「公道互聯」網絡庭審APP,創新開啟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模式,優化司法資源配置,保障當事人多元司法需求。
執行查控「不減速」。利用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被執行人財產,靈活採用電話、微信、簡訊等方式聯繫、接待當事人,充分利用網絡渠道開展執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