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更易患胰腺癌

2020-12-16 澎湃新聞

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更易患胰腺癌

2020-06-21 0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竹子

導言:糖化血紅蛋白(HbA 1c)是糖尿病患者的金指標,而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如果對HbA 1c進行檢測,可以全面了解血糖的控制情況,也能預防胰腺癌的發生。腫瘤可破壞胰島功能導致血糖增高,所以中老年人突然出現高血糖時應警惕。

美國研究人員對來自加利福利亞州醫療體系的851402名患者進行回顧性隊列研究,結果表明,新發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潛在指標。了解高血糖、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間的關聯,是開發早期發現方法的關鍵。該研究發表在《JAMA》上。

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的是近三個月內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

HbA1c<6.5%時,併發症的發生危險性很小;

而一旦HbA1c﹥7%時,發生慢性併發症的危險性顯著增高。

若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持續高血糖存在,會發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併發症,同時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一個高危因素。

不同年紀的糖尿病患者,也要分情況去看糖化值,比如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是可以稍微放鬆點的。

糖尿病與胰腺癌

得了胰腺癌,5年都難挨。據2017年的歐美流行病學調查,100個胰腺癌患者匯總,有60個患有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必要提防胰腺癌的發生。而糖尿病正是胰腺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兩者互為因果。

當胰腺分泌功能出了問題,維持血糖穩定的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從而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2018年,上海復旦大學的石雨江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他們的研究,第一次揭開了高血糖和胰腺癌的關係。研究顯示,高血糖會降低AMPK蛋白酶的活性,導致TET2Ser99磷酸化與TET2大那筆穩定性降低,減少TET2大那筆催化生成5-hmC。5-hmC可被視為癌症標誌物,它的減少意味著胰腺癌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臺灣學者在《Cell》上發表的研究表示,高血糖會引發胰島細胞裡的KRAS基因突變,而在胰腺癌病例中,90%的患者都存在KRAS突變。

在此之前,其他研究也稱糖代謝不正常與胰腺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可以說,高血糖與胰腺癌有高度的相關性,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風險。

糖化血紅蛋白與胰腺癌

最近發表在《JAMA》上的這項大型回顧性研究,使用了加利福利亞州的綜合醫療體系的數據,在2010-2014年之間,共有851402名年齡在50-84歲之間的中老年人參與其中。

結果:女性447502(52.5%),西班牙裔參與者255441(30%),非西班牙裔白人參與者383685(45.1%),亞裔參與者100477(11.8%),非西班牙裔黑人參與者88969(10.4%)。

總之,胰腺癌50-85歲的人群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 1c)增高,患胰腺癌的風險更大。但在沒有先前糖尿病或HbA 1c值升高的情況下,確診為事件性高血糖的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中,風險最高。在其他種族人群中,未根據更嚴格的新發高血糖定義判斷胰腺癌風險是否增加。

這項研究有幾個局限性。首先僅根據HbA 1c水平的升高篩查胰腺癌的患者不可能代表一種有效的策略,未來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確定高危人群的工作應考慮種族差異。其次,研究中沒有考慮降糖藥的作用。此外,根據臨床醫師相關的決策來選擇HbA 1c,可能會產生選擇偏見。

儘管有研究局限性,但這項研究仍有不少優勢。它包括較大的樣本量和種族差異的研究人群。接著,綜合醫療保健系統的設置可以準確評估先前的糖尿病狀況。最後,使用前瞻性的癌症登記系統以及全州範圍的死亡指數,進一步確保了對患有胰腺癌的患者的準確識別。

參考:

【1】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7067

【2】https://www.sohu.com/a/236924697_449121

【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07/16/2020402_871704561.shtml

原標題:《【JAMA】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更易患胰腺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高血糖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B肝替諾福韋酯7年研究,回顧性隊列,比較恩替卡韋腎臟安全性
    一項7年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旨在說明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或恩替卡韋(ETV)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腎損害情況。這是一項(回顧性、隊列、腎臟、病毒)長達7年的藥物研究,發表於2020年6月25日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藥理學與治療學)上。
  • 美國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會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但最近美國的一項大型回顧性分析表明,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也會降低7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死亡風險。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能夠預防中年人的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但是在28項他汀類藥物的主要臨床測試中,僅有2%的參與者年齡在75歲或75歲以上。這意味著儘管是老年人患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更大,但關於是否應該為他們開他汀類藥物仍然缺乏數據。
  • 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他汀類藥物的使用會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
    但最近美國的一項大型回顧性分析表明,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也會降低7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死亡風險。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能夠預防中年人的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
  • 我的研究是回顧性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
    例1:某人做了一個課前瞻性隊列研究,發了一篇文章後,又用次要研究目的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回顧性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例2:某人做了一個課前瞻性隊列研究,發了一篇文章後,又有一個新想法,將出現某種結局的病例分為一組,從未出現結局的病例中選取部分作為對照組,做了一個巢式病例對照研究,又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回顧性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
  • 這六大人群易患胰腺癌,出現三大危險信號需要警惕
    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並不高,僅排在第六、七位,我國發病率僅為6.5/10萬。但胰腺癌死亡率卻排在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僅為5%。本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男性高於女性。
  •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3): 279-283. doi: 10.7507/1007-4848.201912063摘   要目的 總結本中心微創縱隔腫瘤切除術的經驗,比較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優劣。
  • 中國COVID-19的回顧性研究:其他汀藥物可降低亡率
    然而研究表明他的汀藥物可能通過誘導ACE2表達而增加風險。新型冠狀病毒Castiglione和他類汀類藥物的免疫調節作用表明,他們可能有助於對抗新的冠狀病毒感染,Castiglione,等等;抗炎,哈利利,Fedson,等等。。然而這些藥物已經被證明可以增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表達。
  • 單孔與三孔劍突下胸腔鏡全胸腺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XVATS|三孔...
    單孔與三孔劍突下胸腔鏡全胸腺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本院胸外科 2015 年申報開展劍突下入路胸腔鏡前縱隔腫瘤切除術,現回顧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我科開展的 XVATS 胸腺擴大切除術的病例特點並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和分組本研究採用回顧性隊列研究的方法,納入病例資料均匿名。
  • 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是高血糖,是誰?
    但隔天斷食法的受試者比其他2組,空腹血胰島素水平更低,對胰島素抵抗表現出更好的改善。 其他的指標,甘油三酯,血壓,C反應蛋白等變化不大,雖然研究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
  • 醫療資源受限情況下克羅恩病肛瘻的長期療效:一項單中心回顧性隊列...
    內容 該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了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IIMS)炎症性腸病診所接受隨訪的807名患者,其中81名(10%)合併肛瘻,最終分析中包括了65名肛瘻患者。
  • 三、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優缺點比較
    三、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優缺點比較   兩種方法各有其優點與缺點,適用於不同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比較:   1.觀察人數與完成時間 病例對照研究需要觀察的人數較少,調查完成後現場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隨訪。因此比隊列研究經濟得多。
  • 胰腺癌如何儘早發現?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2、超聲檢查比CT費用低,易於得到,並可見到肝臟、肝內和肝外膽管腫瘤,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超過90%;核磁共振(MRI)在確診胰腺癌方面並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現出比CT更有優勢
  • 胰腺癌該用哪種治療方案?漢鼎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預測治療反應...
    強有力的研究結果表明,Multi-omics生物模擬是胰腺癌患者治療反應的更好預測指標,它有望通過在治療前驗證治療決策,來提高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體生存期(OS)。該研究主要負責人、全球知名癌症中心——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腫瘤專家Eileen O』Reilly博士表示:「目前,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亟需新的治療選擇。
  • 胰腺有癌,胃部先知,長期胃痛再加以下任一表現,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稱,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胰腺癌預後最差除了與胰腺癌病理特點有關外,胰腺癌起病隱匿,發現時胰腺癌多為中晚期也是一項重要因素。
  • 胰腺癌重磅級研究盤點(第3期)
    此外,對患者進行的大規模回顧性分析顯示,RORγ表達可能預測胰腺癌的侵襲性,這是因為它與晚期疾病和癌症轉移呈正相關。研究者還發現,高水平PHLPP1/低水平PKC的比率往往與胰腺癌患者預後不良有關,資料庫中並沒有一例PKC水平較低的胰腺癌患者存活超過5年半,換句話說,50%的低水平PHLPP1/高水平PKC的患者存活時間更久。目前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研究者希望後期能夠深入研究為開發新型胰腺癌診斷和治療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15年近8萬人研究結果:膽結石或會增加人群患肝癌和胰腺癌風險
    ,開灤研究是2006年開始的一項基於人口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這項研究中,共有79,809名男性接受膽囊超聲檢查,2006年其未患癌,而且在招募到隊列研究中的1年內也並未患胃腸道癌症,研究者利用以年齡作為時間尺度的Cox比例風險模型來評估篩查發現的膽結石疾病與個體胃腸道癌症之間的關聯。
  • 武大團隊回顧性研究發現,他汀的使用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率下降...
    具體而言,在一項涉及湖北21家醫院13981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系統回顧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臨床數據做了嚴格配比和校正後發現:使用他汀類藥物的住院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為5.2%,明顯低於非他汀類藥物組9.4%的死亡率,降幅達到45%[3]。據了解,這也是相關領域迄今最大的回顧性隊列研究之一,它為相關的前瞻性臨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 下肢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後譫妄的危險因素:一項基於人群的回顧性隊列...
    隊列特徵根據先驗建立的分析計劃,研究了一些基線變量作為結果的潛在校正因素。這與以前有關關節置換手術中譫妄的大多數研究一致。我們小組最近使用來自大型專業骨科機構的數據進行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減輕譫妄風險的神經麻醉的概念,與全身麻醉相比,機率降低了41%–45%。然而,麻醉技術相關因素的確切貢獻仍存在爭議。神經麻醉降低譫妄風險的潛在作用可能與避免或減少與中樞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全身麻醉藥物有關。
  • 胰腺癌一般是什麼導致的?
    大量研究表明,吸菸者患胰腺癌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3-6倍。而戒菸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所以,建議吸菸的朋友戒菸,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身邊的人想想,吸二手菸患癌的風險也不低。
  • 中國大型隊列研究發現,較高水平的水果...
    這項前瞻性研究是基於GNHS隊列,在2008年-2013年間,共4048名40-75歲居住在廣州的漢族人被納入隊列,中位隨訪時間為6.2年。研究人員通過經過驗證的食物攝入頻率調查表來記錄參與者的食物攝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