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用什麼「奇特」的方法養孩子?值得父母一看

2020-12-25 小婷老師育兒觀

說到德國你會想到什麼呢?精密的儀器、精良的汽車、先進的化工、啤酒,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德國製造,然而我們可能還有另外一個不知道的「德國製造」,那就是德國「製造」的孩子!

德國的孩子從小生活能力就特強,並且具備很強的科學思維能力自律能力,比起我們國家的孩子要強得多,這就是德國教育的厲害之處。

德國在改革之後特別注重孩子的創造力、自理能力、科學思維的培養,正因為德國這樣的教育方式,才導致德國出了那麼多優秀的人才。

讓我們看看德國人是如何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

對孩子放手,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的第一課德國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並不會像我國父母一樣每天陪著孩子,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生活,教孩子洗衣服、做飯、買東西、讓孩學會自己生活,不得不說放手是孩子學會自理獨立的第一步,德國父母就一直信奉著一個原則:「不要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多讓孩子吃苦,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受苦,德國父母會讓孩子參與到日常工作,甚至連割草、修草坪之類的都讓孩子來。

培養行為習慣,要從小做起言傳身教現在不少父母都抱怨,自己家孩子懶、做事拖拉、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德國父母就沒有這樣的苦惱,德國父相信榜樣的力量,會從小幫助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是父母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行為習慣,畢竟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樣,孩子就會怎麼樣。

德國人嚴謹、守規矩、守信用等好習慣,多半都是家庭教育養成的,在德國的書店裡,全都是關於兒童教育科普書籍的繪本,德國父母基本都會帶孩子看,通過書中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故事,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不是著眼於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喚醒孩子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習慣的培養對孩子起來說極為重要,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可以給孩子看這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這套繪本通過故事,讓孩子從懵懂探索到自理懂事,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

德國幼兒園沒有統一的教育大綱,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玩」德國的幼兒園沒有精巧的設計,更沒有安全保護措施,德國孩子大部分的玩耍時間,都是在戶外,在廣闊的森林,雖然處處都蘊含著「危險」,而且無論晴天下雨德國幼兒園都不會取消這種戶外活動,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德國孩子在戶外玩耍哪怕摔倒了,老師也不會去扶,而是鼓勵孩子站起來,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挫折」中學會獨立與堅強。正因為德國幼兒園這種培養方法,才讓德國的孩子從小就具備強大的觀察力和生存能力。(同樣是6歲的孩子,放在野外,德國的孩子肯定能生存得更久。)

德國孩子很多東西都是從大自然中學到的,在野外玩耍的時候,孩子會細心觀察外界,昆蟲、植物、石頭等,以此來鍛鍊孩子的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的重要性

科學思維是改變生活造福人類重要思維,一個具備科學思維的人具備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全都運用到生活中,這樣的人才是以後社會上最需要的,我建議父母培養孩子這項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專注怎麼辦?看看德國人的「高招」,值得家長借鑑
    雖然不是集中在這種事情似乎是「小事」,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專注力一直沒有培養起來,那麼孩子未來很可能就會走向「學渣」路線了。孩子不專注怎麼辦?看看德國人的「高招」,值得家長借鑑。父母不會打擾孩子在德國,無論什麼孩子做什麼,
  • 德國人對手機是什麼態度?
    對,小孩子們在抗議父母過於沉迷於看手機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顯然,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當與孩子玩兒的德國家庭傳統被手機打破時,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孩子們,因為父母不僅是他們的玩伴,父母也是他們的榜樣!榜樣們玩手機,難怪一些孩子也跟著玩手機,這已經成了德國社會關注的大問題。
  • 德國人是如何學前教育的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3.殘酷教育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
  •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太差?看看德國人是如何養娃的,令人服氣
    很多5、6歲的孩子,甚至沒有自己父母的陪伴下獨立擺攤。而且價格要孩子自己去定,客人講價孩子要自己去還價,然後要介紹自己賣的東西。在德國家庭中,隨處可見寵物的身影,除了熱愛動物以外,家長也是為了教育孩子養的動物。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了,就要承擔起餵養小動物的責任。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網友說:小花妹妹的奇特畫風,大概只有儷儷能知道吧,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麼。也有網友猜:是孫儷坐在鄧超的頭上,可見孫儷在家的地位。無論畫的是什麼,足以讓孫儷感到暖心。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 父母養出「非常懂事」的孩子,為何反而是失敗?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父母總是期盼自己家的小孩很聽話,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孩子都按照要求去幹。如果孩子任性,父母就會教育孩子甚至動手。殊不知,教導方式的錯誤更有可能使孩子誤入歧途。養出表面上很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件讓父母值得驕傲的事情嗎?鄰居家的小孩基因好,從小學習成績很棒,經常考第一或者第二。
  • 聰明寶寶的養成心得,值得每個家長一看
    古人云「龍生龍、鳳生鳳」,言下之意是父母優秀,孩子也不會差;聰明的家長,孩子同樣也不會笨。其實,關於孩子是否聰明,除了跟遺傳有關,與後天孩子自身的努力以及父母的正確培養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家長們從小就要有這樣的意識,一定不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聰明了,這只是過分誇大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了內因,忽略了外部作用。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一個聰明孩子的養成心得,值得每個家長一看。
  • 孩子"富養"還是"窮養"?聰明的父母懂得拿捏
    其實這樣錯誤的養育觀念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就是富二代,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虛榮心作祟,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家裡有一親戚,老來得子,很是高興,所以從小到大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要富養孩子,這樣將來才不能被金錢誘惑。以至於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肆無忌憚,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好,和朋友攀比,父母不給買就鬧騰,折騰不過父母就給錢買。
  • 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父母這樣從根上預防「未斷奶」
    「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一直是家長們爭論的焦點,有不同的觀念。在孩子金錢觀的教育上,大家容易走向兩個有偏差的方向。1、父母跟孩子哭窮有的父母覺得,跟孩子哭窮,可以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但是,跟孩子哭窮也是有一些弊端的。家長給孩子灌輸「我們很窮」的思想,容易讓孩子對金錢產生迫切的渴望。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這句話放在父母身上也很適合。孩子一面是天使,一面又是小惡魔。有時候真的讓人煩透了,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覺,睡覺得哄半天。早上送去上學,你急得不行,回頭一看,小祖宗不慌不忙。做作業的時候更別提,能把你氣得咬牙切齒。遇上一個不配合的熊孩子,簡直是對脾氣最大的考驗。
  • 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
    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成熟的父母》-哪有什麼父母,只不過是孩子養孩子
    畢竟當年我們生這個女兒純屬意外,壓根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把她生下來了,完全沒有當父母的經驗。現在,我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希望可以彌補這些年的教育失誤。不可否認,孩子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成長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成熟與否是不能完全用年齡的增長和所經歷的事情的多少去衡量的,孩子比父母成熟很正常。我覺得,人的成熟並不是用「誰先來到這個世界」的標準來衡量的。
  • 孩子,是父母最值得驕傲的資本!起底教育背後的邏輯與方法
    教與育,教授知識、經驗、方法,傳承過去;孕育未來,育養下一代。為希望埋下一顆種子。人常說:父母就像複印機,什麼樣的父母就可能複製什麼樣的孩子。在孩子身上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深受父母一輩的教育影響。今天成為父母,教育理念會對孩子未來產生深深烙印。成功從來不是偶然,都是長時間努力的積澱而已。
  • 智慧的父母:無條件愛孩子,有技巧養孩子
    作為媽媽,的確會望子成龍,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所有父母思考:如果孩子不夠完美,亦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點,再或者,達不到父母希望的樣子,我們還會不會如想像中那樣愛孩子。答案,不得而知。類似於「你不怎麼樣,我就不愛你」,「你要怎麼樣,我才愛你」的「條件式教育」,在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中,隨處可見。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始終帶著條件。我們在努力學習育兒技巧,卻努力養不出一個滿意的孩子。不禁反思,是我們的愛不夠好,還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 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的孩子,這篇文章值得父母一看
    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無比重要,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對於父母而言時常會覺得,我這麼做會不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今天我們就拿生活中常見的案列來分享。 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的孩子,這篇文章值得父母一看!
  • 奪走一半諾獎的德國人,教育理念跌破國人眼鏡
    流行「殘酷教育」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
  • 孩子數學學不好,多半沒提前「開竅」!看德國人什麼都不教就會了
    看著閨蜜期待的眼神,我對閨蜜說:「別急,其實孩子就是沒開竅呢!只要孩子開竅了,那他什麼也就都會了,你看那些德國人,從小就不會教孩子這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孩子自己就會學數學了!」德國人什麼都不教,但是孩子自己就學會了相信了解過德國的人都知道,德國的父母從小就會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為了證明這並不是說說而已,德國還專門出了一套政策,就是禁止學校設置早教益智課程。
  • 德國人的小妙招:孩子坐不住,不專心,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專注力對於一個人是否會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總是有很多父母們非常擔心孩子們的注意力問題。無論何時,當父母們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家裡蹦蹦跳跳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制止孩子讓孩子安靜的坐在那裡。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一位德國媽媽給孩子的8條家規,值得父母效仿
    「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由來已久,但是窮養還是富養,這句話折射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少「養」,不能缺少他人給予的指導。一位德國媽媽給孩子的8條家規,值得父母們效仿遇到熟人打招呼,會說謝謝和對不起從小教育孩子做個懂禮
  • 德國人是怎樣培養孩子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