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吐槽自己家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太差,一點兒都不自立!衣服不能自己穿、飯要別人喂,作業就好像是給家長寫的,不看著寫不下去,看著能寫到半夜12點……這些事兒要讓家長全部吐槽一遍,那也可能說上一兩天。
最近我的私信裡,就有很多家長諮詢這個問題。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找資料,查一查別的國家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為什麼那麼強?而在眾多國家中,我個人對於德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很是服氣。幼兒園的孩子就能自己坐公交車回家,公共場合能保持安靜,還能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
這不禁吸引了我的興趣,德國家庭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我找到其中比較有特色的養娃方式,分享給所有家長們,不得不說真讓人服氣。
一、讓孩子練攤
在德國有「兒童跳蚤市場」,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反正是非常吃驚。這種跳蚤市場,是由幼兒園、小學或者教堂阻止的二手市場。裡面都是孩子不再需要的物品,比如玩具、衣服、自行車等等。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個兒童用品二手市場嗎!當然不止如此,這裡練攤的人員是孩子。
德國家長特別熱衷於讓孩子做一個「小老闆」,德國人認為在這種買賣的過程中,孩子不但能夠鍛鍊與他人的社交能力,還能提升自己的膽量和財商。很多5、6歲的孩子,甚至沒有自己父母的陪伴下獨立擺攤。而且價格要孩子自己去定,客人講價孩子要自己去還價,然後要介紹自己賣的東西。
而且德國孩子在買東西之前,都會自己整理自己不要的物品,這樣無形中就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得不說真的很令人佩服,也讓我感覺自愧不如,前段時間我出門擺攤賣東西,感覺尷尬的說不出口,人家講價也是不知道怎麼還價,在這一點上還真不如德國孩子。
二、照顧小動物
德國非常注重善良教育,而這種善良教育的方式就是從小動物開始。在德國家庭中,隨處可見寵物的身影,除了熱愛動物以外,家長也是為了教育孩子養的動物。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了,就要承擔起餵養小動物的責任。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還要成為小動物成長的觀察員,然後記錄小動物的成長過程。就連寫作文,也是以動物為主題。正是因為從小照顧小動物,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說,還能夠懂得體貼照顧他人,所以在德國幫助弱者成為一種風氣。
三、森林教育
德國人崇拜自然,所以在德國有超過1500家「森林幼兒園」。在這裡孩子會學會熱愛森林、敬畏自然。那什麼是森林教育呢?就是因森林為幼兒園,孩子每天在森林中爬樹、奔跑、踩水坑、搭建木屋、生火……
很多家長看到這,可能就想這不就是玩嗎!但無論是動手能力還是科普知識的掌握,是我們很多孩子都不能比擬的。拿爬樹來說,現在有多少孩子會爬樹?至少我這個成年人都不會?如果讓你去搭建一個木屋你會從何下手?但是德國4、5歲的孩子就能辦到。
在森林中孩子通過觀察了解了四季的變化,知道葉子為什麼會由綠色變黃,也能了解為什麼森林中的蜘蛛結網以後,為什麼能粘住蟲子,而粘不住自己。不得不說這種看似「傻玩」的教育,其實讓孩子提高了自理能力、合作能力、認知能力等等。
四、幼兒園混齡教育
不同於我們的幼兒園,德國幼兒園是混齡教育,就是不分小班、中班、大班。而是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在一個班級裡,比如一個班級裡有3歲的孩子,也有6歲的孩子,也有更小或者更大的孩子。我最初知道這點的時候,相當不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怎麼可能一起上幼兒園呢?
這就要談到德國孩子在幼兒園,不學習文化課,這樣孩子就沒有所謂的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但帶來的好處卻非常多,德國人認為,這種混齡教育讓孩子在一起能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同時會提升孩子的責任感,大孩子會自覺地照顧小孩子。
生活中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小孩子喜歡和大一點兒的哥哥、姐姐一起玩,同時特別愛模仿大孩子的行為。而在德國幼兒園中大孩子會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做各種能做的事情,小孩子就跟著去模仿,這樣老師也不用費心去教,小朋友就在模仿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這或許與德國重視情商教育有關,孩子在相處中更能學會情緒的管理和控制,更能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如何和善地與他人相處。
其實在德國書店走一圈,就會發現無論是對孩子情商的教育,還是對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德國人都出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就能看出德國人對於孩子自我能力管理和情商的重視!
拿我家孩子看的這套《德國兒童自我管理圖畫書》來說,就是專門為2-5歲孩子設計的繪本,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塑造好性格。裡面更包含了12個成長主題,讓孩子學會獨立能夠自己睡覺,讓孩子懂得感恩、引導孩子不怕看醫生、學會自己洗澡等等主題,一套非常棒的繪本,分享給大家。
我在德國家長身上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大膽放手!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的人民教師,也是擁有一兒一女的80後寶媽。為你分享育兒路上的經驗和乾貨,助力你養育出馬爸爸嘴裡擁有「四商三觀三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