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太差?看看德國人是如何養娃的,令人服氣

2020-08-28 王小二育兒講堂

很多家長都吐槽自己家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太差,一點兒都不自立!衣服不能自己穿、飯要別人喂,作業就好像是給家長寫的,不看著寫不下去,看著能寫到半夜12點……這些事兒要讓家長全部吐槽一遍,那也可能說上一兩天。

最近我的私信裡,就有很多家長諮詢這個問題。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找資料,查一查別的國家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為什麼那麼強?而在眾多國家中,我個人對於德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很是服氣。幼兒園的孩子就能自己坐公交車回家,公共場合能保持安靜,還能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

這不禁吸引了我的興趣,德國家庭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我找到其中比較有特色的養娃方式,分享給所有家長們,不得不說真讓人服氣。

一、讓孩子練攤

在德國有「兒童跳蚤市場」,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反正是非常吃驚。這種跳蚤市場,是由幼兒園、小學或者教堂阻止的二手市場。裡面都是孩子不再需要的物品,比如玩具、衣服、自行車等等。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個兒童用品二手市場嗎!當然不止如此,這裡練攤的人員是孩子。

德國家長特別熱衷於讓孩子做一個「小老闆」,德國人認為在這種買賣的過程中,孩子不但能夠鍛鍊與他人的社交能力,還能提升自己的膽量和財商很多5、6歲的孩子,甚至沒有自己父母的陪伴下獨立擺攤。而且價格要孩子自己去定,客人講價孩子要自己去還價,然後要介紹自己賣的東西。

而且德國孩子在買東西之前,都會自己整理自己不要的物品,這樣無形中就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得不說真的很令人佩服,也讓我感覺自愧不如,前段時間我出門擺攤賣東西,感覺尷尬的說不出口,人家講價也是不知道怎麼還價,在這一點上還真不如德國孩子。

二、照顧小動物

德國非常注重善良教育,而這種善良教育的方式就是從小動物開始。在德國家庭中,隨處可見寵物的身影,除了熱愛動物以外,家長也是為了教育孩子養的動物。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了,就要承擔起餵養小動物的責任。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還要成為小動物成長的觀察員,然後記錄小動物的成長過程。就連寫作文,也是以動物為主題。正是因為從小照顧小動物,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說,還能夠懂得體貼照顧他人,所以在德國幫助弱者成為一種風氣。

三、森林教育

德國人崇拜自然,所以在德國有超過1500家「森林幼兒園」。在這裡孩子會學會熱愛森林、敬畏自然。那什麼是森林教育呢?就是因森林為幼兒園,孩子每天在森林中爬樹、奔跑、踩水坑、搭建木屋、生火……

很多家長看到這,可能就想這不就是玩嗎!但無論是動手能力還是科普知識的掌握,是我們很多孩子都不能比擬的。拿爬樹來說,現在有多少孩子會爬樹?至少我這個成年人都不會?如果讓你去搭建一個木屋你會從何下手?但是德國4、5歲的孩子就能辦到。

在森林中孩子通過觀察了解了四季的變化,知道葉子為什麼會由綠色變黃,也能了解為什麼森林中的蜘蛛結網以後,為什麼能粘住蟲子,而粘不住自己。不得不說這種看似「傻玩」的教育,其實讓孩子提高了自理能力、合作能力、認知能力等等。

四、幼兒園混齡教育

不同於我們的幼兒園,德國幼兒園是混齡教育,就是不分小班、中班、大班。而是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在一個班級裡,比如一個班級裡有3歲的孩子,也有6歲的孩子,也有更小或者更大的孩子。我最初知道這點的時候,相當不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怎麼可能一起上幼兒園呢

這就要談到德國孩子在幼兒園,不學習文化課,這樣孩子就沒有所謂的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但帶來的好處卻非常多,德國人認為,這種混齡教育讓孩子在一起能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同時會提升孩子的責任感,大孩子會自覺地照顧小孩子。

生活中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小孩子喜歡和大一點兒的哥哥、姐姐一起玩,同時特別愛模仿大孩子的行為。而在德國幼兒園中大孩子會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做各種能做的事情,小孩子就跟著去模仿,這樣老師也不用費心去教,小朋友就在模仿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這或許與德國重視情商教育有關,孩子在相處中更能學會情緒的管理和控制,更能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如何和善地與他人相處。

其實在德國書店走一圈,就會發現無論是對孩子情商的教育,還是對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德國人都出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就能看出德國人對於孩子自我能力管理和情商的重視!

拿我家孩子看的這套《德國兒童自我管理圖畫書》來說,就是專門為2-5歲孩子設計的繪本,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塑造好性格。裡面更包含了12個成長主題,讓孩子學會獨立能夠自己睡覺,讓孩子懂得感恩、引導孩子不怕看醫生、學會自己洗澡等等主題,一套非常棒的繪本,分享給大家。

我在德國家長身上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大膽放手!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十餘年的人民教師,也是擁有一兒一女的80後寶媽。為你分享育兒路上的經驗和乾貨,助力你養育出馬爸爸嘴裡擁有「四商三觀三力」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娃被幼兒園「退貨」,只因沒有這項能力,老師:野馬也不是這樣養
    導讀:娃被幼兒園「退貨」,只因沒有這項能力,老師:野馬也不是這樣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被幼兒園「退貨」,只因沒有這項能力,老師:野馬也不是這樣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德國人憑什麼承包50%的諾貝爾獎?看了德國教育方式,網友:服氣
    在南瓜收穫的季節,會帶著孩子一起摘南瓜,做南瓜湯。 會帶著孩子做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般德國幼兒園的孩子,在從幼兒園出來之後,會有很強的生活能力,會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有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
  • 【家·優站㉖】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優站㉖】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什麼事都要媽媽的提醒督促,早上催促上學,放學催促寫作業,晚上催促睡覺,什麼時候能夠自己做好計劃,自己管理自己呢?
  • 德國人用什麼「奇特」的方法養孩子?值得父母一看
    德國的孩子從小生活能力就特強,並且具備很強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自律能力,比起我們國家的孩子要強得多,這就是德國教育的厲害之處。讓我們看看德國人是如何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對孩子放手,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的第一課德國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並不會像我國父母一樣每天陪著孩子,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生活,教孩子洗衣服、做飯、買東西、讓孩學會自己生活,不得不說放手是孩子學會自理獨立的第一步
  • 孩子情緒管理太差?培養孩子的「加法思維」,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的問題是很多家庭的常態——&34;&34;&39;小皇帝&34;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彌爾頓曾經說過:&34;孩子的情緒變化反映著家庭教育的問題,情緒管理能力太差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育。
  • 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但是,在上學後,生活學習的內容發生了變化,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所以,一定要在上學前,抓緊時間增強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希望上面說的這些問題,不要發生在您家孩子的身上。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在帶孩子過程中,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在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父母還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 孩子總是賴床,貪玩不學習,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長也是操碎了心,真的是什麼方式方法都有,其中「協議教育」這個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日常生活中,除了「協議教育」這種方法,還可以通過以下這些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1.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穿衣疊被,整理房間等。這些生活的磨練會讓他們學會自主安排生活。
  •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大家平常也聽過很多的課程,很多你覺得這個也會那個也會,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這個也幫孩子那個也幫孩子,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一種什麼都依賴的習慣,反正我出現了問題,你就幫我解決啊,那整個教育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父母不是一輩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老師的教育理念是,我們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他自己管理自已的能力,我們為人父母才能夠輕輕鬆鬆帶孩子。
  • 梅拉尼婭送祝福,身高直逼2米太令人服氣
    作為川普最小的孩子,自然是備受寵愛,哥哥姐姐們也是紛紛送上了祝福。小時候的巴倫就特別可愛,遺傳了父母的好基因,如今身高更是直逼2米,讓人不得不佩服。巴倫小的時候被梅拉尼婭抱在懷中,如今個子都超過父母啦!梅拉尼婭用了最簡單的語言和最簡單的圖片表達了對兒子的祝福,巴倫的個子一直都是大家最為關注的。
  • 孩子自制力差?家長做好這幾件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制力是控制自己的能力,是指完全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一個自控力能力強的人,通常會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能夠管理好自己,時刻為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得不說,自控力強的人確實更容易成功。
  • 家長的這些行為居然會讓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變弱,可得注意了
    媽媽催得急了,他就非常不耐煩,嫌媽媽太絮叨了,還會對著媽媽發脾氣。尤其是傑西和媽媽頂嘴時,簡直太兇了,讓媽媽很傷心,不知道兒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差了,學習總愛拖拉,必須家長監督才肯學習。遇到問題嚴重的孩子,甚至會與家長頂嘴,寧願玩遊戲,也不願意寫作業,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讓家長也無可奈何。
  • 孩子把玩具扔的滿屋都是,別讓你的放縱,讓孩子失去自我管理
    其實,這雖然只是個收拾玩具的小事,但卻影射出了自我管理的大事。孩子到處扔玩具,又不收拾,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現,這種能力的缺失,還表現在很多方面。一、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表現為哪些方面?3、情緒不穩、易怒易衝動一旦自我管理能力缺失,孩子就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一點不如意就亂發脾氣。父母催促他學習,他會覺得父母太煩,頂嘴吼叫;想要的東西父母不給買,就直接嚎哭或是地上打滾,完全不怕丟人;更有甚者,因為覺得父母管的煩,還拿自殺來威脅,這些都是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現。
  • 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做到自律?
    小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往往是最差的,因為自我約束能力是人類文明進化的表現,但是孩子越小,他接觸的規矩就越少,他們還帶著人最原始的本性,而且心智不成熟,自我約束能力也是最差的。小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也就不集中,而且會在一些不適宜的場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喊大叫,大人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會覺得很丟面子,對孩子用一些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說對孩子吼叫或者是直接打罵孩子,其實這些方式都不能夠在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那麼,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自律,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天分高,也會被壞習慣拖垮,學會自我管理,基礎差也能優秀
    北師大教授說過:哪怕孩子天分再高,也會被壞習慣拖垮。相反,學會自我管理的孩子哪怕基礎差些,也有機會一飛沖天。對孩子來說,小到吃飯刷牙,大到學習考試,如果沒意識、不懂得自我管理,就很容易亂成一團。不守規則、不懂解決問題的辦法,卻往往會讓孩子吃大虧!
  • 德國人出生率低不願生,移民卻靠生娃「致富」,網友:福利太好
    相反,當地的一些土耳其移民卻憑藉生娃獲得國家大量的福利待遇,甚至有人以生孩子作為自己的職業,從而走上致富道路。網友表示羨慕:福利太好,也想移民了。為什麼同在一個國家,家庭觀念會形成如此巨大的差異呢?03 育兒支出大雖然生孩子會有很多福利,但是養孩子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 「生4個娃也不妨礙我當辣媽」,這屆寶媽帶娃,操作太令人意外
    不少女性朋友升級媽媽之後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生了孩子自由再度被壓縮。新手媽媽們苦於育兒和個人生活失衡,令人沮喪的不只是帶娃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憊。不過,也有寶媽成功升級為辣媽,帶娃不僅累而且還樂在其中。以前總以為這只是誇張,看了她,我才知道這屆寶媽帶娃真的是太優秀了。
  • 35歲夫妻鬧離婚聊天記錄曝光:孩子給你,我不要,帶娃令人瘋狂
    小編本以為聊天記錄的內容會是激烈的爭吵,沒想到這對夫妻相離婚的原因竟然是帶孩子太難了。下面是35歲夫妻鬧離婚聊天記錄曝光:裡面寫到孩子給你,我堅決不要,帶娃令人瘋狂,帶娃令我頭大。35歲夫妻鬧離婚聊天記錄曝光:孩子給你,我不要,帶娃令人瘋狂可以看出,妻子簡直是怒火中燒的在向自己的丈夫發火。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似乎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都無法擺脫熊孩子帶來的喧譁,這就會使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更加得來不易,而且作為熊孩子的父母也非常焦急,因為孩子總是隨意發脾氣,經常被認為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此差,不僅會影響他的生活,在未來也會影響他的事業發展。
  • 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看看芬蘭的教育就知道了
    我經常聽父母說,孩子沒有自律,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管理,什麼事都要父母操心。不過,在芬蘭可不一樣。芬蘭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然而,孩子在芬蘭上小學就沒有固定的時間。有的時候是早上八點的課,有的時候是九點或十點鐘的課。孩子們上課和下課的時間經常變動,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話,很可能會忘記課程的時間。不過,這些事情父母都不用操心。孩子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作息時間。芬蘭的教育理念認為,這種複雜的課表能給孩子獨立負責的空間和時間。
  • 孩子憤怒時愛打媽媽?情緒管理能力要從小培養,避免養出熊孩子
    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夠,孩子情緒管理能力不夠的話,就沒有辦法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注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淡化寶寶的不良情緒,積極引導孩子,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總是對孩子實施打罵教育,也不能總在孩子面前打罵別人,這樣都會給孩子帶來一個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