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剛姐
一雙限量版的AJ球鞋,被洗鞋店老闆洗壞了,顧客索賠3萬6……
不知從何時開始,炒鞋也成了一種潮流,一雙出廠價格1880元的AJ球鞋,硬是被炒到了3.6萬,價值何在?對於無此愛好的人來說可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對於杭州的小夥子小偉來說,那可是視若珍寶。
小偉買到這雙價值3.6萬的球鞋以後,非常愛惜,這不穿髒了,還特意去專門的洗鞋店去清洗,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鞋子被洗壞了!
當看到鞋子的那一刻,小偉大吃一驚,兩隻鞋面都已變了樣,右鞋的鞋面更是被洗鞋店的劉老闆更換了非原裝鞋面。小偉很是氣憤,他要求老闆賠償損失,但雙方在賠償金額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小偉認為,其鞋子原來成色較新,且此款又為限量版,不是有錢就一定能買到的,所以要求洗鞋店劉老闆全額賠償,小偉拿出了購買憑證,當初購買這雙鞋花了3.65萬,現在要求老闆按購買價全額賠償。但洗鞋店劉老闆卻說:」這鞋出廠價格只有1880元,他只願意按照出廠價的價格進行賠償!」
鞋主小偉氣不過,遂將洗鞋店老闆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雙方各執一詞:
洗鞋店老闆表示,雖然小偉的購買價格是3.65萬,但是該球鞋的出廠價格為1880元,出廠時間是2010年,而小偉購買時價格虛高是因市場炒「鞋」導致,洗鞋店老闆對於球鞋受損的事實無異議,同時願意全力去修復鞋面,並可以按出廠價格1880元進行賠償,除此之外,再另行補償1000元。
小偉認為不管鞋子的出廠價值多少,他是實打實花了3.65萬才買到手的,而且這個東西本身是限量版的,因為稀有,所以才有有這麼高的價格!
法院經過審理合議後,認為該球鞋不能只按出廠價值進行估價,因其特殊的商品屬性,它的實際價值應包含升值空間的價值,而洗鞋店老闆大劉將球鞋洗破後,擅自修理並更換了非原裝鞋面,導致球鞋價值基本全損,理應賠償。
最後,法院結合球鞋的折舊率、實際使用時間、鞋子殘值等各種因素,在平衡雙方利益的基礎上,認定球鞋購買價格的60%即2.19萬元作為小偉的損失,並判令洗鞋店老闆限期支付賠償金。
兩萬多的賠償金,讓洗鞋店老闆有苦難言,自己清洗一雙鞋子才35元,不知道要清洗多少雙鞋子才能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