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發生因奢飾品鞋被洗太乾淨遭索賠一事,可謂「亮瞎我的眼」。妥妥上熱搜,引發大家的熱議。我們暫且不論孰是孰非,透過事件的背後能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首先楊女士明知這小髒鞋的靈魂就是&34;,因為一點小小的汙漬,就拿去店裡洗。其實,這些汙漬不會影響小髒鞋的整體美觀,個人覺得更恰當能體現小髒鞋的精髓。然而楊女士偏偏要拿去洗衣店洗,洗就洗唄,為什麼不和洗衣店工作人員交代清楚。比如:小髒鞋哪裡的髒是小髒鞋原有的髒不需洗淨,哪些是汙漬需要洗淨。沒有說清楚,就草草了事。當然作為洗衣店,在顧客沒有特別要求的情況之下,肯定是那髒洗那裡。針對這個事,讓人不得不懷疑楊某有碰瓷嫌疑。
據專櫃工作人員反饋,小髒鞋做舊效果不用化學劑是不會洗掉的。
楊某的鞋子也不是專櫃購買而是通過代購買的。近些年來,代購的確是紅火,帶富了一大批人。代購給廣大用戶帶來價格上的實惠,同樣也給從業人員帶來很大的利潤。如果沒有將代購納入市場監督管理籠子裡,不免有不法分子會見利忘義,鋌而走險打著代購的標籤,給客戶代購一些偽劣產品。楊某的小髒鞋經洗衣店人員手洗一波,小髒鞋原有的做舊效果就不翼而飛。難免不讓人懷疑小髒鞋不是真正的小髒鞋,而是一款高仿鞋。
在這裡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購買代購產品。如果確實想通過代購方式購買心儀的產品,還請通過正規的代購機構購買,這樣購買的產品相對來說有保證,也用的放心。
那麼消費者/經營者都有哪些方式維權?常見有以下幾種方式:
1、協商和解。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在自願、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說都是理想的途徑。
2、投訴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四點:
一是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處理,一般按管轄範圍受理;
二是當消保委未能解決時,消費者可請消保委作損害鑑定,提供證據;
三是消費者要儘快選擇申訴或起訴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四是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人民法院起訴都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
3、行政申訴。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並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4、提請仲裁。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並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徵。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5、提起訴訟。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