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鍾幸鈺
「一路誰栽十裡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宋代詩人楊萬裡描述的梅州,每每令人神往,過去卻無處尋覓「十裡梅」盛景。現在,重現了。這幾年,梅江區以周溪河流域為脈、客家公園和攀桂坊等珍貴人文資源為「骨」,打造集環境整治、河道景觀提升、文化休閒設施、歷史精神展現建設於一體的梅州首個梅花主題綜合景觀帶——十裡梅花長廊。寒冬時節,梅花綻放,從周溪河畔溢出的梅花香,總能讓人追古索今,感嘆「梅花端的種梅州」。
逢園見梅
賞梅勝地,親子樂園
周溪河沿岸經過系列景觀提升改造工程的落實,早已呈現出一副水清、河暢、岸綠、花繁的景象。溫暖的冬日,位於周溪河畔的客家公園裡,十裡梅花長廊示範段的梅花,正連片怒放。
「客家公園的梅花今年開得比較早,往年在1月20號左右才會陸續開放。」市梅花協會榮譽會長丘波介紹說,在梅州,各品種梅花的花期一般約為半個月,花期較早的宮粉梅,會在元旦前後開放,而花期最晚的美人梅,要到2月下旬至3月份才開放。
每年此時,客家公園都會吸引很多市民遊客前來賞花,還有一些攝影愛好者,還會帶著專業器材,來拍攝梅花朵朵開的美景。
帶著妻兒來賞梅踏青的市民許先生告訴記者,聽說花開了,他便帶了相機過來,趁此機會留下一些親子互動的畫面。「客家公園環境越來越好了,空氣又清新,非常適合帶孩子來玩。」
在梅江兩岸,賞梅當然不止一個客家公園。親水公園、院士廣場、歸讀公園、梅江公園堤岸、劍英公園、文化公園、泮坑旅遊風景區同心梅園、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梅子山……東西南北,逢園見梅,都能踏青、能遊玩、能賞梅。這是梅州人獨享的冬日周末福利。
逢山有花
林裡看花,暗香湧動
梅江區東郊有一片群山,山裡有一個黃坑水庫,水庫邊上有一處梅花林,是不少梅城人周末的目標。
前臨水庫,後靠碧綠青山,環境清幽,時而聞得見鳥叫,時而看得到松鼠竄上樹幹,宮粉梅靜靜綻放著。「現在開得還不夠多,估計還得再等多幾天。等梅花開滿山野時,拍起來更美。」攝影愛好者宋先生介紹說,漫山花海,暗香湧動,是冬日最值得期待的景象之一。「一般這個時候,我們會叫上好友,驅車來這裡賞梅,再吃幾個味酵粄,裝上三兩瓶山泉水帶回家,休閒又放鬆。」宋先生補充道。
2019年9月,百歲山旅遊公路金豐至潮塘段通車,成為連接梅江區和梅縣區的一條新縣域通道,也連通了十裡梅花長廊百歲山森林公園至潮塘古梅段。
從黃坑水庫出來,不用再繞回城區,即可直接前往觀賞位於梅縣區城東鎮潮塘村的潮塘古梅。樹齡千年、被中國林學會評為「最美樹王」之一的潮塘宮粉古梅,花色淡粉紅、具濃香,每年花開時節,遊客絡繹不絕。
逢校聞香
書香梅香,同窗氤氳
「梅花開啦!」近日,梅州農業學校團委的黃老師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一組梅花照,廣邀好友到校園裡賞花。
梅城多所學校內,都少不了一方校園「梅景」。十裡梅花長廊也正是依託東山中學、嘉應學院、梅州農業學校、梅縣高級中學等的教育資源,傳承城市文脈,彰顯人文價值。每逢花開時節,校園書香與梅花的氤氳氣味一起沁在心脾中,縈繞不絕。
梅花是梅州的市花,「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精神,更是備受梅州學子推崇。「我初中高中都在梅州中學就讀,我們校歌裡也有梅花,『五嶺東趨盡揭揚,中有梅花香。橫枝獨傲冰雪裡,畸人節士代相望,流風猶未泯。』」梅州中學校友林女士回憶道,「梅花對我來說,不僅僅校園裡的一處風景,看到別處的梅花會回想起上學時的心情。」
梅州中學紫華閣前、東山中學梅園、嘉應學院田家炳師範學院樓後、梅州農業學校校道旁……走進校園,聞著書香尋梅香,倒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梅花盛放,也催熱了梅花主題的詩詞創作。
比如「古董」的《十裡梅花長廊》:
廣植東山十裡梅,
高枝逐雪玉花堆。 臨溪老樹連新樹,
唐宋明清檢點來。
比如「唐夢」的《無題》:
歲暮寒林蘊玉華,
塘濱棧道虯枝斜。 山居寫意冬陽暖,
一樹梅花好品茶。
據梅江區水務局局長李振強介紹,十裡梅花長廊項目沿周溪河自饒公橋至狀元橋,往返全長10公裡,規劃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該項目以「一帶兩軸三片區」為設計理念,主要以客家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十裡梅花長廊景觀帶,以「頌梅憶鄉音」、「聞梅有書香」、「尋梅識農耕」三個片區及結合慢行步道的文化軸、植物生境的生態軸兩條軸線等景觀組成。記者了解到,目前,十裡梅花長廊項目已完成東山書院和客家博物館沿河線的琴、棋、書、畫、時光、步道、景石和棧道等景點配套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