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臘月時期,展目望去四野枯黃,已是天寒地凍季節。挺拔的黃金般銀杏樹葉早已落去昔日的輝煌;成了光禿禿的樹枝。小鳥小雀也不知飛向何處築巢禦寒過冬去了?天空也像閒著無事做的老漢,老是陰沉著灰臉;難得一見的太陽公公,成了人們奢侈享受的「保暖神」。一陣寒風嘯嘯刮來,天上忽然飄起粉狀細粒狀小雪,氣溫還在繼續下降,於是小雪演變成鵝毛大雪!一片、二片、三、四片連續不斷地傾盡飄揚,竟然把枯黃的大地覆蓋成白色世界。
此時人們才會覺得有碧綠的樹葉,還有哪五彩繽紛的花朵是多麼享受和溫暖啊!驀然間假山邊一叉梅花花枝鑽出雪叢,它那堅韌剛強的滿枝已長滿了花蕾,雖只有二、三朵粉紅色迎雪怒放的花朵;然而讓人們似乎聞到了梅花的清香和冰天雪地間的春風!不竟使人想起了南宋.陳亮.梅花:「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春。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也許現今氣候逐年變暖,又因為園林綠化品種優良,加上精心管理,花季也提早開放了幾天?民間十二個月花經中說道:「梅花開在正月裡,理所當然梅花是百花之先了」自然現象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此景此情不禁令人感慨萬千,再過一個來月春天就不期而至了!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換了人間》有毛主席同他的愛子毛岸英的一段對話,那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毛主席對岸英說:「你在延安當過農民、又在北京當過工人,現在時值抗美援朝的關鍵時刻,你有何想法?」岸英借用巜警世賢文》中的勤奮篇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寒挴香自苦寒來」的兩句詩句,表示自己要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想法,以支持實現父親「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要決策。毛主席高興地對岸英說:「這樣你工、農、兵都齊了!毛主席派自己的兒子去抗美援朝的意義:一是、起到激勵全國人民打敗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決心,二是、讓愛子學習梅花高潔傲骨之風,不畏嚴寒艱險,堅強不屈,保家衛國的高貴品質。
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寓所旁有幾株挺拔的紅梅,豐而不盈,約而不浮。北京在舊時因天寒不能露地栽梅,愛梅的乾隆皇帝在紫禁城裡露地栽培梅花時,還要設氈棚護之。中南海在故宮旁,卻有百年樹齡的梅花,而且蒼勁挺拔,實屬罕見。
對於毛主席生活習慣來說,應該是「日日起居見梅花」他尤其喜歡的是「白雪紅梅」。每遇下雪天他總會百忙之中抽空去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凌霜傲雪、堅韌不拔的風姿。邊欣賞梅花容姿、清香,邊思考國際形勢和國家大事;許多重大決策在散步賞梅中敲定做實,難怪他這樣喜歡梅花。
除了中南海,毛主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主席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梅嶺」這個名稱充滿詩意,雖並非梅樹成林;但下榻梅嶺,也似乎終日與梅為伴,高潔而清香。
梅花開在冬末春始之季,終究有花開花謝時候,毛主席奢好是日日與梅花相伴。他200來件瓷器生活用品遺物中:有碗碟、茶杯、筆筒、菸灰缸等,大多數都裝飾著他喜愛的梅花圖案。除此之外,連地毯、桌布、手帕等物,毛澤東也偏愛梅花圖案。
毛主席是教書先生出身,尤其喜歡南宋詩人陸遊的詩詞,陸遊平生愛梅,寫詠梅的詩詞在百首以上,其中最有名的是《卜算子·詠梅》一詞: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因受奸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報國無門,以此詞詠梅的悽苦來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詩人青春無悔的信念及對自己愛國情操,立志做高尚純潔的人。
毛主席讀了這首詞後,萌發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創作構思,於1961年12月回到北京後,經修改個別字句後寫出了著名的詞作《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己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主席回京後將陸遊原詞附後,且加注說明: 「陸遊北伐主張失敗,投降派打擊他,他消極頹廢,無可奈何,因而作此詞。」
毛主席寫此詩用意和時代背景是:60年代初,我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蘇聯共產黨與我黨分裂,撤銷所有援華的項目。他用「卜算子.詠梅詩」來鼓勵全國人民克服困難,中國人民一定會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抒發了詩人毛澤東革命的樂觀主義和堅韌不拔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梅花精神。
毛主席也喜歡聽巜紅梅贊》的歌曲:已故的閻肅先生是此歌的詞作家,他在央視「星光大道」欄目曾回憶說起過有關創作過程:1964年8月8日,空軍司令劉亞樓觀看了巜江姐》,基本表示認可,認為修改一下就可以公演。他給閻肅八個字「精雕細琢,打造精品」。閻肅接受任務後夜以繼日進行創作,按時完成創作任務。巜紅梅贊》「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
1964年10月13日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賀龍、陳毅等中央領導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觀看了歌劇《江姐》。那天毛主席看得很專注,隨後又接見了劇組的同志們。一個月後,毛主席提出要見一見《江姐》的劇作者閻肅。
11月的一天晚上,那天,閻肅去紅旗越劇團看《紅樓夢》剛回來,一進門,他便立刻被兩名女演員拉進了汽車:「哎呀,找你找得我們好苦啊!」「找我幹什麼呀?」「去中南海!」閻肅一愣:「那得讓我換件衣服啊!」「不用了,已經來不及了!」
閻肅就這樣急匆匆地進了中南海。進中南海後閻肅這才知道,是毛澤東觀看歌劇《江姐》後被感動了,他想要見見編劇。毛主席微笑著要和閻肅握手。閻肅趕緊給毛主席鞠了個躬,又趕緊握住了毛主席伸過來的手,毛主席和在場的人都笑了。
毛主席握著閻肅的手使勁地晃動著,說:「你那《江姐紅梅贊》寫得很好!把江姐堅強不屈,和對共產主義信仰該拋頭顱,灑熱血的梅花精神展現出來了,小夥子幹得不錯,我送你一套「毛選,你要繼續努力,好好幹」。閻肅聽不太懂主席的湖南話,只是一個勁兒不住地點頭,連忙說:「寫不好請主席多批評!」
毛主席讓工作人員取來一套精裝的《毛澤東選集》送給了閻肅。閻肅雙手接過書向毛澤東深深地鞠了一躬並堅定地回答: 「我一定好好努力!」這脫口而出的話卻重若千斤,這短短的七個字,也成為了閻肅一生一世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對於誰是國花說法不一?清朝之前牡丹是國花毫無異議!民國時期梅花是國花。新中國毛澤東主席喜歡梅花,國花也是梅花了。這樣天姿國色的牡丹花只能屈居第二。
中國是梅花的故鄉。我國栽培梅花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南北朝時南京、楊州等地遍植梅花。隋唐詠梅之風盛行。浙江省天台國清寺隋朝種植的一棵隋梅至今仍在,花發滿枝,為鎮寺之植。宋代古籍《梅譜》記載:當時有梅花一百多個品種,江浙一帶梅聞天下。宋詩人陸遊在詠成都花會詩寫道:「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可惜古代梅花品種如紫梅、麗枝梅、同心梅、百葉緗梅等大多絕了種。
梅花按花色可分為三類:紅梅(紅花)、綠梅(白花綠萼)和結子梅(花白萼黃,能自結果子)。現在經過園林技術人員的精心培育分成四大類,共有二百多品種,其中著名的有純綠萼片的綠萼梅,雪白重瓣的重葉梅,深紅重瓣的紅梅等。花色有紅、白、粉紅、黃、紫、綠等;花瓣有單瓣、重瓣和復瓣。
中國人對梅花有特殊的感情:把梅花稱為國花。梅花又是十大名花之一,梅與松、竹稱為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與蘭、菊和竹一起稱為梅蘭菊竹「四君子」。
十五世紀梅花流傳到朝鮮、日本;十九世紀又傳到歐洲,後又傳到美國。但是異地番邦生長的梅花水土不服,無論花朵、色彩、香鬱都不能與中國原產地生長的梅花盛旺發達相比。故異鄉種植的梅花,春季百花競放時,都無緣參加國際評獎活動。
梅花凋謝後,結的梅子似圓球形,幼時氰酸。關於梅子還有一段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後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
江南黴季多雨卻是梅子熟透採摘季節。熟透的梅子甜酸適口,梅含有大量的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有機酸,有開胃、生津、止渴等作用。
梅可以食用還可以浸酒製作青梅酒,榨汁做梅醬。
梅經煙火燻制,中藥稱為烏梅:有收劍、生津、驅蟲、抗菌等療效。此外梗、葉、根和核仁都可入藥。